孫熠中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11.020
[摘 要]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事業單位的管理環境和績效考核要求日益復雜和嚴格。近年來,提出的業財融合理念旨在通過信息化建設將業務與財務有機融合提升單位的整體管理水平。本文探討新時代下事業單位實施業財融合的必要性,分析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以期探索財務管理的新途徑,全面提升事業單位的管理效能。
[關鍵詞]數字化時代;事業單位;業財融合
[中圖分類號]F30文獻標志碼:A
在數字化時代的背景下,事業單位面臨著日益復雜的管理環境和日趨嚴格的績效考核要求。業財融合作為一種先進的管理模式,將業務管理與財務管理有機結合,不僅可以提高單位的管理效率,還能為單位決策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持。然而,當前事業單位在推進業財融合的過程中仍存在諸多障礙。實現業財融合不僅是提升事業單位現代化管理水平的必然選擇,也是促進資源優化配置、提升整體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1 事業單位業財融合的必要性
1.1 消除信息壁壘,為單位決策提供數據參考
在信息化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事業單位的信息流動與數據共享成為提高管理效率和決策質量的關鍵。然而,傳統管理模式下,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流存在較大壁壘,導致決策過程缺乏及時、準確的數據支持。通過業財融合可以打破這種信息孤島現象,促進單位內部各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和協同工作。業財融合通過建立統一的信息管理平臺,實現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的無縫對接,這不僅提升了數據的實時性和準確性,也為管理層提供了全面、準確的決策依據[1]。此外,業財融合還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海量的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揭示潛在的趨勢和規律,從而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增強事業單位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敏捷性和適應性。
1.2 促進財務轉型,拓寬財務管理的職能范圍
在事業單位管理實踐中,財務部門傳統上主要承擔資金管理、賬務處理和財務報告等基礎性職能。然而,隨著管理環境的日益復雜化和多樣化,單純的財務核算職能已無法滿足現代管理的需求。業財融合為財務管理職能的拓展提供了新路徑,使財務部門能夠更深入地參與單位的戰略規劃和業務運營。通過業財融合財務部門可以從單純的核算和監督角色,轉變為戰略合作伙伴,提供前瞻性和建設性的建議。此外,業財融合也推動了財務管理向管理會計的轉型,強調對內部管理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報告。財務人員通過整合財務數據和業務數據,能夠對單位的經營績效、成本控制和風險管理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和評估,提出優化建議,幫助單位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和績效的最大化。
1.3 進行成本控制,促進事業單位降本增效
在當前財政預算收緊的背景下,事業單位面臨著有效進行成本控制、提升資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挑戰。業財融合通過加強財務管理和業務管理的協同,為實現成本控制和降本增效提供了有力保障。首先,業財融合實現了全方位的成本監控和管理,財務部門可以實時獲取業務數據,進行動態的成本監控和分析,及時發現和糾正成本超支問題。通過建立成本控制指標體系,對各項業務活動的成本進行精細化管理,確保費用支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其次,業財融合優化資源配置,提升資金使用效益。通過整合分析財務數據和業務數據,單位可以識別出資源配置中的薄弱環節,制定科學的資源配置方案,確保資金資源發揮最大效益。最后,業財融合還促進了績效管理和責任成本制的實施,通過建立績效考核體系,將成本控制與績效考核掛鉤,激勵各部門和員工積極參與成本控制工作,從而實現整體成本的有效控制和單位效益的最大化[2]。
2 事業單位實施業財融合存在的問題
2.1 業財融合的意識不足
事業單位在推進業財融合的過程中,意識不足是首要障礙。許多單位領導和員工對業財融合的認識僅停留在表面,未能充分理解其內涵和重要性。部分領導層仍然習慣于傳統的業務和財務分離的管理模式,認為財務工作僅限于會計核算和財務報告,忽視了財務管理在業務決策和戰略規劃中的重要作用。這種意識的缺乏導致單位在制定發展戰略和管理制度時,未能將業財融合納入整體規劃,影響了融合的深度和廣度。此外,業務人員和財務人員之間的溝通和協作不足,加劇了部門間的隔閡,進一步阻礙了業財融合的推進。要實現有效的業財融合,需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通過宣傳教育、專題培訓等方式,提高全員的融合意識,形成共同推進業財融合的良好氛圍。
2.2 財務人員綜合素質不高
財務人員綜合素質的不足是事業單位實施業財融合面臨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傳統的財務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會計核算和財務報告,財務人員習慣于對歷史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缺乏參與業務管理和戰略規劃的經驗和能力。在業財融合背景下,財務人員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財務專業知識,還需了解業務流程、具備戰略思維和數據分析能力。然而,現實中許多財務人員的業務知識相對匱乏,難以與業務部門進行有效溝通和協作。此外,財務人員的職業發展路徑有限,缺乏系統的業務培訓和實踐機會,導致其綜合素質難以得到有效提升。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事業單位應加強對財務人員的培養,通過崗位輪換、專業培訓和繼續教育等方式,提升財務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使其能夠勝任業財融合要求下的新角色[3]。
2.3 信息化建設水平不高
信息化建設水平不高是事業單位在實施業財融合過程中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信息技術是實現業財融合的重要支撐,而許多事業單位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信息系統分散、數據孤島現象嚴重,難以實現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的無縫對接。一些單位雖然引入了財務管理信息系統,但系統功能單一,難以滿足復雜的業務需求和管理要求。此外,信息化建設缺乏整體規劃和頂層設計,各部門的信息系統各自為政,標準不統一,數據共享和協同難以實現。信息化水平不高不僅影響了業財融合的實施效果,還制約了單位管理效率和決策質量的提升。為此,事業單位應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制定統一的標準和規范,整合各類信息系統,搭建集成化的信息管理平臺,推動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的共享與融合。
2.4 業務管理與財務管理脫節
當前,事業單位普遍存在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各自為政、數據資源不互通的情況。體現組織架構上,財務與業務是兩個獨立的分支機構,彼此間缺乏依賴關系。業務管理領導由于不分管財務,其關注點在于業務的執行和效果;而財務管理領導由于不分管業務,更加注重財務管理的規范性和準確性。業務部門更強調項目的業務量和完成度管理,但對項目中的成本控制、風險管控和績效目標等缺乏足夠的重視。財務部門由于無法掌握業務部門的數據,難以對業務過程進行實時控制和成本管理,也無法有效防范財務風險,導致財政資金使用效率低下,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然而,從事業單位整體來看,業務管理與財務管理不應是獨立的,而應朝著一致的管理目標努力。業務人員和財務人員不是對立關系,雙方需要加強溝通與協作,促使部門間信息共享,為業務信息與財務信息的融合提供保障。這種協調與合作不僅能提高管理效率,還能促進單位整體績效的提升[4]。
3 事業單位業財融合應用的對策建議
3.1 提升整體業財融合意識
單位領導應該意識到,數字經濟賦能下加強業財融合管理對于單位發展的意義,積極引導單位內部建立業財融合管理機制。還要認識到業財融合可以擴展會計管理職能。會計工作從來都不僅僅只有經費核算、費用報銷等職能;還應該有管理會計的職能,就是運用管理會計工具為單位戰略規劃提供決策支持,以專業視角建立和完善單位的內部成本控制機制,并制定科學有效的績效目標,為單位事業活動出謀劃策。
財務人員應該提高自己的站位,轉變以往只注重對已經發生的財務數據進行會計核算的工作理念,提升參與業務管理的意識,主動參與單位事業活動,了解單位的業務類型、開展情況、成本構成,進行業務謀劃、控制、監督,為領導決策提供可行性的建議。
業務人員也要強化融合意識。正視業財融合對單位發展的重要意義,配合財務人員完成業務信息采集工作,及時、完整地將業務活動相關信息、資料交給財務部門,保持與財務部門動態、頻繁地交流,保證“業財”信息的對稱性與履職方面的協作性[5]。
3.2 提高財務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管理水平
一方面,單位領導要打破崗位限制,給財務人員到業務一線去接觸和實踐的機會,讓財務人員真正下沉到業務一線,熟悉業務,了解業務流程,與業務人員交流,結合實際學會測算業務成本??梢园才咆攧杖藛T對口服務項目管理,讓財務人員真正參與到項目決策、控制、評價等工作,對項目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另外,單位領導還可以為財務人員組織專門的業務培訓,讓業務人員給財務人員講解業務知識、業務范圍及業務流程等內容,讓財務人員了解本單位業務開展情況。
另一方面,財務部門可以組織財務人員參加培訓,為其提供更新自己已有的關于事業單位財會管理、監督、智能財務建設以及數字化轉型等熱點議題的知識的機會,讓財務人員可以與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單位的財務人員交流、切磋、學習。財務管理人員還可以通過財務調研方式,到其他單位去學習對方先進的財務管理做法、信息化建設情況,以此來提高自身的財務管理水平。
3.3 搭建信息協同平臺
要實現業財融合就要加快構建單位整體信息化進程,搭建業財融合”管理信息化共享平臺,科學收集單位內部業務和財務方面的數據信息。一方面,需要對單位各個部門的職責分工、規章制度、管理流程進行重新梳理、再造,進行影像化采集,并將這些信息在系統中內置,使各項業務流程標準化、線上化,實現管理事項全生命周期線上流轉,實現財務信息、業務信息的互聯共享。整合已有的業務數據、財務數據,在系統中可以隨時調取項目的預算執行情況、合同履行情況、業務完成情況,便于精細化、扁平化管理,從而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運用大數據或者云計算等技術,對收集到的業務信息和財務信息數據進行比對分析,從財務管理角度找出業務活動中的弊端和不足,分析當前可能存在的財務管理風險,及時進行風險預警,并對風險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實現單位信息有效溝通協調,促使業務活動改進和優化,合理配置資源,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3.4 建立激勵機制
要實現業財融合,需要財務人員主動轉變財務觀念,提高業財融合的執行力。要達到這個目標,就需要建立配套的考核制度和激勵政策。通過考核,提升財務人員配合業財融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業務、財務溝通,業務、財務學習上,放在制度、流程的梳理完善上。比如通過提供會計人員職業發展機會、績效獎勵、參與創新項目及獲得晉升的方式,獎勵其對業財融合的貢獻,提高其參與單位管理的意愿。鼓勵其努力轉型,積極工作,增加他們的成就感和價值感,更好地為業務服務,為單位發展提供有價值的見解[6]。
3.5 建立監管機制
業財融合不僅需要財務人員轉變工作方式,也需要業務人員的配合。為了促成高水平的融合效果,領導層可以通過建立監管機制,強化工作人員責任擔當意識,避免各部門在工作中懈怠、推諉。單位的人事部門可以在業務人員個體評價考核體系中,將預算方案達成情況、業務成本控制情況、績效目標完成情況等納入考核指標范疇,以此促進業務人員業財融合的動力。如此一來,財務人員對單位業務活動過程中提出的預算要求、控制成本的建議能夠對業務部門的實踐行為起到真正有約束力的作用,從而有效降低業務活動的隨意性風險。另外,單位應在內部建立一定的公示機制,將財務部門的各項工作內容進行公示。業務部門可以結合自有信息,對已公示的數據信息、報表內容進行比對審核。對其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與財務部門溝通,讓其對相關工作內容進行訂正。通過這樣的方式,將進一步強化業財雙方的良性約束與戰略協作關系,為財務資料的決策依據與管理參考價值提供可靠保障。
4 結語
事業單位應引入業財融合的管理模式,把會計工作從傳統的核算、監督職能,擴展到支持決策、共享數據、為業務提供分析和控制的降本增效的新型職能。通過打造信息共享系統,原來業務數據、財務數據信息壁壘被打通,統一了數據口徑,實現了業務流、資金流、信息流等數據源的共享共用,業務鏈、成本鏈、價值鏈分析也會變得更加清晰。事業單位的資源配置得到優化、風險防控能力得以增強、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得到提高、整體項目績效預算管理水平得以提升,事業單位必將會更加健康地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王潤思. 關于事業單位業財融合重點難點問題的探討[J]. 環渤海經濟瞭望,2023(10):132-134.
[2]田文. 基于業財融合視角的事業單位管理會計應用路徑研究[J]. 新經濟,2023(04):136-143.
[3]王晨,魏娜. 基于業財融合視角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轉型探討[J]. 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4(02):66-68.
[4]郭易遠. 事業單位財務與業務信息融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中國產經,2023(14):116-118.
[5]陳遠香. 探微基于業財融合下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轉型[J]. 上海企業,2023(10):95-97.
[6]鄧姣嬋. 新形勢下行政事業單位業財融合問題探討[J]. 中國農業會計,2023,33(02):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