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孝義
現代信息技術在新課改背景下被廣泛普及到了各個行業,特別是與教育的結合催生了新興的現代智慧教育模式,不僅改善了傳統教學的弊端,而且深化了學科與技術的融合。語文是最重要的初中學科,在智慧教育模式下,教師可以通過多元的教學設計,開展多元課堂教學活動。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智慧教育模式下應當重點思考如何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利用多元教學活動,優化課堂教學效果。鑒于此,本文在簡要概述多元化課程模式概念的基礎上,基于初中語文教學現狀,提出現代化智慧教育視域下,開展多元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模式。
在不斷深化的新課改視域下,人們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即在改革傳統教學模式的同時,達成綜合素養教學目標,這也推動了智慧教育的發展。智慧教育即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全方位、深入地推動教育教學活動的改革和發展,不僅具有數字化、智能化等技術特點,還包含開放、交互、共享等基本特征,是用教育信息化和信息技術,推動教育現代化與新教學模式的發展。在智慧教育視域下,學生不再滿足于傳統的學習模式,為此,初中語文教師要主動利用智慧教育開展新型教學設計,在課堂中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利用智慧課堂提升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1 多元化課程模式的概念定義
多元化課程的概念是在教學中整合各種教學方法和技巧,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激發其學習興趣,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并滿足他們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在現代化智慧教育背景下,語文教學涉及了翻轉課堂、微課、多媒體教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和互動教學等模式。然而,初中語文教師以往更傾向于高效、固定的教學模式,缺乏多樣性。為解決這一課堂教學問題,教師要積極拓展課堂教學模式,也就是通過采用不同的講課形式,實現提升課堂質量的目標。
初中語文教師在實際工作進行多元教學設計時,要對如下問題加以重視。(1)采用與教學內容契合的教學模式,也就是圍繞課堂教學內容、文本類型和文章主旨等內容,確定相應的教學方法;(2)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圍繞學生實情,合理優化教學方案,多元化課程改變了以往單一、固定的教學方法,教師要在了解實情的基礎上,適當優化教學模式;(3)多元化課程的實施目的是推動學生的高效學習,所以,教師要結合生本理念,重點關注學生學習效果,動態了解新課標要求,正確看待學生的個體差異,開展以生為主的教學設計。
2 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初中語文教師依然延續著課堂講授法,且師生缺乏智能設備應用技能,難以實現智慧教學目標。此外,初中語文課堂還面臨著如下問題。
2.1 未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
初中語文教材中包含了概念性、生活化的原理知識和實驗現象,所以,為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教師要主動拓展教學資源。然而,初中語文教師更傾向于展示具有圖片和視頻的課件。這些資源大多來自不同的系統平臺,教師只采用了簡單的整合設計,無法確保其質量和數量。正是因為教師沒有系統地、針對性地使用資源、闡釋教學問題,導致教學內容脫離實際,學生難以理解抽象的教學概念,自然難以實現高效學習。
2.2 教學模式單一,課堂互動不足
初中語文教師目前依然延續著課堂講授法,然而,學生學習知識需要經歷親自發現、思考、探究和實踐等過程。所以,大部分初中生目前并未全身心地探索課堂問題,且他們的課堂學習過于被動,缺乏合作學習和探究式學習的空間與機會。此外,師生互動仍是以往的教師提問模式,學生間缺乏充足的互動機會,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無法確保所有學生參與互動,因而難以取得理想的課堂互動效果。
2.3 教師難以了解學生學習狀態
初中語文教師目前在課堂中仍是根據自己對學生的了解,結合以往教學經驗,分析他們的課堂學習狀況。此類主觀、隨機的分析形式,不利于教師有針對性、準確地制定與掌握教學方案、教學進度和教學節奏,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此外,學生存在個體差異,而目前的語文課堂教學智慧性不足,只關注了個別學生的需求和狀態,進而導致學生出現了知識水平差異。
3 現代化智慧教育背景下的初中語文多元化課程模式構建
3.1 采用混合式教學,凸顯學生主體性
智慧教育著重倡導以生為本理念,教師在混合式初中語文教學中,要結合該理念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為此,教師可以安排一些線上預習任務,在課前自主預習中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不僅有助于學生記憶知識,還可以有效提升他們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和問題探究能力。以往,初中語文教師主要是讓學生根據課后習題進行預習,并沒有為他們提供預習指導,因而難以獲得理想的預習效果。而在混合式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圍繞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能力層次差異,有針對性地安排線上預習任務單,從而指導他們的預習,滿足他們的多樣需求,也可以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驅動他們自主學習、積極探究。
例如在學習《背影》文章前,為達成智慧教育目標,凸顯混合式教學的優勢,語文教師可以將預習任務單做成線上文檔,用任務單指導學生的自主預習,在預習任務單中設置如下內容。(1)知識積累部分。該部分重點考查學生對生字詞等基礎知識和《背影》作者的了解情況,在自主預習環節教授學生基礎知識,為后續的課堂教學奠定基礎。(2)質疑探究部分。讓學生一邊預習一邊思考,作者共提到了幾次背影,你閱讀完后覺得最打動你的是哪個背影,請標記到文章中,并說一說為什么。讓學生通過完成此類問題,抓住文本思想主題。(3)詞句賞析部分。教師可以安排文章精讀任務,讓學生通過分析文章中的“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等內容,掌握文章內涵。(4)預習評價部分。在該部分開展學生自評、教師評價和生生互評。采用此類方式,不僅可以充分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還可以發揮智慧教育對語文教學的支持作用。
3.2 利用網絡資源,拓展教學內容
現代化智慧教育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多媒體課件設計要求,不僅要提升課件對教學內容的概括性,也要確保課件可以減少教師的課堂板書時間。此外,學生在優秀課件和教師的指導下,會全身心地投入教學情境,從而更好地理解、概括文章內容與中心思想。初中語文教師在閱讀理解教學中,可以用智慧教育模式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圍繞文章內容,在互聯網中搜集相關背景或有助于學生理解重難點內容的其他信息。而在課堂教學環節,語文教師可以圍繞抽象的課本內容,打造一個開放的、自由的智慧教學環境,讓學生直觀地學習抽象的知識,并享受學習帶給他們的特殊的學習體驗。
例如在教授《紫藤蘿瀑布》這篇文章時,本節課要求學生賞析理解文章內容,學生要在教師指導下掌握文本中蘊藏的思想情感。教師在引入文章的同時,可以播放一些柔美的音樂,從而自然地生成課堂教學情境。當學生讀到文中“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這句話時,也會根據文中的所見所感停下思維,就好像真的看見了紫藤蘿瀑布。接著,教師可以隨機抽取一名學生根據文中情境朗讀課文,讓他們在景象想象的基礎上,完全投入到文章情景中,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文中的所見所想所感,然后,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自由想象。此外,教師在課堂中也可以安排一些與收集“作者背景”相關的學習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搜集相關資料,以便他們進一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隨后,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開展仿寫訓練,向學生講解文章寫作思路,教授他們寫景的技巧,用互聯網開展寫景知識整合教學,從而幫助他們形成寫作思路。如教師可以圍繞“描寫校園桃花”主題,組織學生開展寫作訓練,要求他們認真觀察校園中盛開的桃花,在與同伴交流的基礎上,參考《紫藤蘿瀑布》作者的寫作技巧完成文章寫作任務。教師在這一環節可以讓學生搜索與寫景文章有關的互聯網資料,讓他們在教師和同伴的指導與幫助下進行獨立寫作,然后開展優秀文章的評比、分享活動,從而推動智慧教育與語文課堂教學的充分融合。
3.3 利用智慧學習情境,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充分融合智慧教育模式,可以改變以往“對話式”“無痕式”的課堂信息傳遞模式。在智慧教育的支持下,教師可以利用可視化、互動式的教學界面和交流平臺,“有痕”地開展雙向和多向的師生、生生交流,且能夠儲存這些交流信息,以便學困生在課后的反復學習。為此,教師要打造一個合理、真實的智慧教育環境和語言運用情境,利用智慧化交流平臺,驅動學生的積極學習,用語言實踐活動培養他們良好的價值觀、健全的品格等,突出語文學科的優勢,推動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
例如在教授名著《紅星照耀中國》時,教師可以構建如下智慧學習情境:(1)學生線上小測試。斯諾在這篇文章中報道了大量共產黨領袖和諸多的紅色將領,請你掃一掃二維碼,比一比誰能最先說出六個人名。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熱情,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快速地投入互動學習中。教師也可以根據后臺數據分析結果,掌握他們的學習情況,并第一時間做出反饋。(2)讀書小播報。請你圍繞名著描寫的內容,觀看《紅星照耀中國》學生閱讀心得視頻,描述或評出你心目中認為最好的讀書心得視頻,并說一說原因。一是設置此題不僅可以打造一個真實的智慧化閱讀分享情境,還可以深化智慧教育與學生學習的深度融合;二是可以突出語文學科優勢,以閱讀心得視頻的形式充分融合聽說讀寫活動;三是學生也可以通過評價,感悟文章內涵、體會人物精神,從而使信息反饋有效銜接育人目標。(3)精神傳承秀。大家在完成這部名著學習后,能不能說一下“紅星”的內涵,它即代表( )個人;也代表著( )一群人;也體現了一種( )精神,一起投屏到“彈幕”中,分享下你的感悟吧,看誰能獲得“最佳秀星”稱號。
像這樣,在智慧教育支持下打造學習情境,不僅可以創新學生學習方式,使他們的學習由封閉式轉變為多向互動式,還可以推動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運用自身所學知識,在活動中有效凸顯語文學科優勢,從而在情境創設的基礎上,推動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
3.4 利用微課教學,指導學生自主學習
各科教師在新課改視域下,更要關注素質教育,將學生作為智慧教育的主體,不斷推動其個性化發展。為此,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錄制成微課,結合學生個性需求優化自身的教學模式,用有趣的微課視頻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從而驅動他們的自主學習,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此外,初中語文教師還可以用微課拓展教學資源,便于學生鞏固練習自己不理解的知識,或是利用名師、專家的互聯網微課視頻,培養學生的多元語文思維。朗讀是最重要的語文教學環節之一,新課標對學生和教師分別提出了正確、有感情、順暢地用普通話朗讀課文,綜合考評學生朗讀感情、朗讀語調等情況的要求。為此,初中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現狀,適時利用微課輔助朗讀教學。
如《鄉愁》就是一篇很好的朗讀訓練載體,其中包含了各種朗讀知識。如詩人在第四小節將自己的思鄉之情轉變為了國家之思,所以學生要略快地讀第一句,以表現詩人急切、深邃的心情與鄉愁。而學生在讀第二句時,不僅要加快語速,還要采用上揚的語調,重讀“淺淺的”一詞,隨機轉變語調,用哭腔顫抖地讀“大陸”,在停頓一段時間后,再慢慢、一字一頓地朗讀“在那頭”三個字,要讀出含淚呼喚、蕩氣回腸的感覺。由于深情朗讀可以有效幫助學生體會古詩的情感意境,因此,教師在本堂課中應當以朗讀指導為重難點。考慮到學生不同的朗讀基礎,若在課堂上指導學生朗讀,不僅會占用教學時間,也難以獲得理想的效果。為此,教師可以圍繞這篇古詩內容,錄制一個朗讀指導微課,并將其作為學習任務發布到云平臺空間中。教師可以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在微課中闡述停連、抑揚等多種情感表達方式。并讓學生在課后用微課進行自主學習,優等生在微課指導下,可以很快掌握朗讀方法,只需稍加練習就能形成朗讀技能,學困生也可以利用課后時間不斷觀看練習。而教師也可以在課上根據學生朗讀情況,對他們做出適當的糾正和指導,從而為學生留出更多的朗讀展示時間,用朗讀推動學生的感悟,從而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優化他們的學習質量。像這樣,教師在朗讀課中引入微課,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指導,還可以在課堂中化繁就簡,為學生預留更多開放的、自由的自主學習空間。
3.5 利用電子白板,推動多元交流
初中語文教師有效使用電子版本,不僅可以達成多元交流的課堂教學目標,也可以深化學生對文本、文本知識和作者情感的探究與了解。為此,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用電子白板批注各類重難點知識,并展示給學生看。在智慧教育課堂中,將電子白板作為大屏幕和交互式教學平臺。
例如教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電子白板中開展多元交流,組織他們一起討論文本主題。首先在電子白板中設置如下問題:“這首詩歌的創作目的是發表對貧窮生活的抱怨嗎?作者的居住環境到底有多差?”然后,讓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在電子白板中動態記錄他們的觀點。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組隊,為避免小組成員出現意見分歧,教師還要做好引導工作,讓他們在分享自身意見的同時,盡可能地說服他人認同自己的想法。一些學生在討論環節提出:通過最后幾句詩歌可以發現,作者是對所有窮人境遇發出的擔憂,而并非對自身遭遇的感嘆。而另一些學生則提出了反面的觀點:“身處悲慘、貧困社會的作者,想要所有人都過上安寧的生活,是不可能的事。因此,作者想要借這首詩表達、訴說自己對社會的不滿和自身命運的不幸。”而教師要在最后歸納整理他們的意見,并用電子白板將大家提出的多樣化意見展示給學生,為他們指明《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思想情感、創作目的和重難點知識等。像這樣,在電子白板的支持下,學生通過討論和總結,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與分析文本,也可以形成學習自信,從而勇敢地克服自己遇到的學習問題,感受語文學習的魅力。
3.6 運用信息技術,優化作業設計
“雙減”政策不僅對教師提出了合理調控、全面提升作業結構與作業質量的要求,還要求教師利用分層、個性化和彈性等作業類型,緩解學生作業壓力。語文核心素養提倡教師重點關注學生的各項思維能力,如辯證思維、形象思維和直接思維等。考慮到中學生具有敏捷、靈活的思維,且好奇心和求知欲較強,為此,教師可以用智慧教育形式開展集各種知識為一體且可以實時交互的課后作業活動,以便學生掌握自身的學習現狀,深刻記憶教學知識,也可以激發他們的創新欲和思考欲。
例如教師在復習課和練習課中,可以為學生設置一些多樣化的課后作業,如拍照作業、語音作業和視頻作業等。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后復習環節查閱課堂講解課件,有針對性地解決自己課上不懂的問題,利用課后復習推動學生的鞏固與提升。同時,系統也會自動記錄他們的這些行為,為教師提供學習大數據,以便教師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開展交流與討論活動,從而促進學生對課內語文知識的內化。例如在學習課外古詩《夜上受降城聞笛》時,教師可以在課后組織學生在智慧教育平臺中開展練習和復習活動。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組織學生玩“作業平臺”中的古詩詞游戲,如“飛花令”等,以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構建趣味復習課堂,具體步驟如下:(1)收集詩句。初中語文教師在復習課中要先確定“月”等游戲主題,然后在“班級空間”組織學生開展詩句的搜集和分享活動。(2)朗誦詩詞。組織學生朗讀自己收集的詩詞,并完成“作業平臺”中教師布置的語音朗讀作業。此類趣味作業和多樣復習活動,可以更好地鞏固學生課堂所學內容,且在智慧教育平臺的支持下,學生還能獲得進一步的能力發展。
3.7 利用移動平臺,開展精準考核
初中語文教師在評價環節引入移動平臺,可以多樣化地掌握學生學習情況,了解他們的知識掌握程度。且在移動平臺的支持下,教師可以進一步完善課堂教學體系,全面了解學生學習現狀。在傳統語文課堂中,教師大多會讓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和課后作業,理解教師所講的語文知識。而學生大多認為課后作業十分枯燥乏味。在智慧教育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不僅可以在課后利用移動平臺的簽到功能,還可以了解學生是否掌握了語文知識,檢驗他們的學習能力現狀,在此基礎上,設計有針對性的課后作業。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為此,教師可以安排層次不同的階段測試。采用此類方式掌握所有學生的學習現狀,為他們提供有針對性的引導,從而提升語文教學的質量,凸顯教學的針對性。
例如在學習文章《陋室銘》時,教師可以圍繞課文內容,在移動平臺中布置課后作業。并讓學生在平臺中上傳自己完成的作業。這樣,教師只需根據學生作業問題的統計和分析結果,就能掌握他們遇到的學習問題。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網絡作業的整理與查閱結果,適當優化課堂教學方案,為學生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教學和指導。
4 現代化智慧教育背景下的初中語文多元化課程的實踐價值
信息化目前已成為全球日后主要的發展趨勢,不僅為各行業的高效生產提供了重要支持,也給人類帶來了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便捷了大眾的學習和生活。而現代技術與教育領域的結合,是改善、提升教育水平與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教師在智慧教育背景下構建多元化的語文課堂,借助相關互聯網技術推動智慧教育的發展,可以用互聯網優勢完善知識授課過程。
在現代化智慧教育背景下,教師采用多元化、新型的互動平臺和教學環境,可以給學生帶來更好的學習體驗,且在智慧教育的支持下,教師可以從根本上改善并優化課堂教學的效果與模式。最終讓學生在多樣化的課堂學習活動中,形成更深刻的學習體驗,進而從主體、時空、方式和反饋等維度,充分發揮智慧教育對初中語文教學的改善和優化作用,幫助教師實現智慧教育目標。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想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就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解決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積極響應新課標要求和核心素養教學理念,充分運用自主學習、互動交流等方式,創新傳統教學結構,進而從課前、課中和課后入手,更好地達成初中語文教學目標。
5 結語
總的來說,在快速發展的教育事業背景下,智慧教育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中引入智慧教育模式,可以顯著優化學生的學習效果。初中語文教師要在課堂中靈活運用智慧教育模式,全面踐行核心素養理念,通過構建多元課堂,優化師生的教與學質量。教師要積極引入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模式,采用混合式教學,凸顯學生主體性;利用網絡資源,拓展教學內容;利用智慧學習情境,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利用微課教學,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利用電子白板,推動多元交流;運用信息技術,優化作業設計;利用移動平臺,開展精準考核,從而提升初中語文教學的高效性、便捷性和優質性。
(作者單位: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張川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