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微通道經皮腎鏡碎石術與輸尿管軟鏡碎石術對腎結石患者結石清除率、炎癥反應及疼痛程度的影響。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中山源田骨科醫院收治的74例腎結石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不同手術方案分為A組(37例,微通道經皮腎鏡碎石術)和B組(37例,輸尿管軟鏡碎石術)。比較兩組患者術后7 d結石清除率與安全性,術前與術后1 d血清C-反應蛋白、皮質醇、胱抑素C水平;比較術前及術后1、3、7 d機體疼痛程度。結果 B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A組(Plt;0.05),B組患者術后7 d結石清除率高于A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與術前比,術后1 d兩組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皮質醇、胱抑素C水平均升高,而B組均低于A組(均Plt;0.05);與術前比,術后1、3、7 d兩組患者視覺模擬量表(VAS)疼痛評分均降低,且術后1、3、7 d B組均低于A組(均Plt;0.05)。結論 相比于微通道經皮腎鏡碎石術,輸尿管軟鏡碎石術治療腎結石患者的結石清除率相當,但安全性更高,術中對機體所產生的應激反應較輕,可減輕術后疼痛感。
【關鍵詞】微通道經皮腎鏡碎石術 ; 腎結石 ; 輸尿管軟鏡碎石術 ; C-反應蛋白 ; 皮質醇 ; 胱抑素C
【中圖分類號】R69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4.09.0007.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09.003
腎結石是晶體物質(如鈣、草酸、尿酸、胱氨酸等)在腎臟的異常聚積所致,其發生與身體代謝異常、尿路梗阻或感染等有關,該病臨床癥狀表現為腰部疼痛、血尿、排石、腹脹等,若未能盡早對疾病加以干預可引發腎積水、腎衰竭等并發癥。臨床中,對于腎結石的治療多選擇手術治療,治療原則為清除結石的同時保護殘存腎功能,避免疾病復發。近年來,微創手術逐漸應用于臨床中,其具有創傷性小、術后患者機體易恢復等優勢,而針對腎結石患者而言,可采用微創手術形式多樣化,比如微通道經皮腎鏡碎石術、輸尿管軟鏡碎石術。微通道經皮腎鏡碎石術通過微小切口或微通道將經皮腎鏡引入腎臟,能直接對腎臟內的結石進行碎石,適用于腎臟內的較大結石或復雜結石,但對于部分患者而言需經過詳細的術前評估,以確定是否適合該手術。輸尿管軟鏡碎石術是通過尿道直接進入輸尿管,而不是通過皮膚切口引入,因此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風險[1]。輸尿管軟鏡通過自然腔道進入人體,醫源性損傷較輕,術后恢復更快,但此方案對醫師操作能力要求較高,而且醫療費用高[2]。兩種治療方案的效果與可行性一直受到臨床醫學研究者的爭議性。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對74例腎結石患者應用不同手術方案開展治療,探討腎結石用微通道經皮腎鏡碎石術、輸尿管軟鏡碎石術治療效果的差異,現將研究結果詳細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
中山源田骨科醫院收治的74例腎結石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不同手術方案分為A組(37例,微通道經皮腎鏡碎石術)和B組(37例,輸尿管軟鏡碎石術)。A組中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齡35~72歲,平均(52.15±1.91)歲;結石直徑1.4~1.8 cm,平均(1.60±0.13) cm;左側結石18例,右側19例。B組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齡36~72歲,平均(52.19±1.94)歲;結石直徑1.2~1.8 cm,平均(1.55±0.11) cm;左側結石20例,右側1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⑴符合《中國泌尿外科疾病診斷治療指南》 [3]中腎結石的相關診斷標準;⑵依據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確診為腎結石;⑶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⑴近期開展過其他手術者;⑵存在血液傳染性疾病,如艾滋病等;⑶存在惡性腫瘤疾病;⑷存在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等。本研究經中山源田骨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
1.2 手術方法 A組患者采用微通道經皮腎鏡碎石術:患者采取全麻,取截石位,消毒鋪巾,輸尿管腎鏡(杭州好克光電儀器有限公司 型號:SN- Ⅰ)經尿道慢慢置入到膀胱中,腎鏡逆行置入F5輸尿管導管至腎盂,氣囊導尿管留置、固定,輸尿管導管遠端注射生理鹽水,調整患者為俯臥位,通過全數字超聲診斷系統(深圳市威爾德醫療電子有限公司,型號:WEC-380)詳細觀察患者腎臟,確定結石大小、位置等信息,制定穿刺路徑;在超聲輔助下,穿刺針刺入目標腎盞,拔出針芯,有尿液流出后將斑馬導絲置入,順著斑馬導絲在皮膚切開1 cm作切口,通道擴張至18F,將peel-away鞘推入,建立取石通道,將腎鏡置入,灌洗泵沖洗結石,采用醫用激光光纖(武漢博激世紀科技有限公司,型號:NS-BF-800)碎石,功率為10~30 W,應用Y型負壓鞘吸出碎石,留置F5-6雙J管,術后2~4周將雙J管拔出。
B組患者采用輸尿管軟鏡碎石術:患者采取全麻,取膀胱截石位,輸尿管硬鏡(理查德沃爾有限責任公司,型號:8702.514)經尿道進入膀胱,并對患側輸尿管的腔內與走行狀況進行多方位觀察,留置斑馬導絲至腎盂,輸尿管硬鏡取出,并將輸尿管軟鏡鞘管擴張器置入,留置一次性使用輸尿管軟鏡導入鞘(湖南康翔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UAS1036-1446),軟鏡至腎集合系統,并進行多方位觀察,對結石的數量、所在具體部位進行確認;將醫用激光光纖置入軟鏡工作通道內,設定儀器參數:頻率為16 Hz,功率20 W,置入軟鏡工作通道內,通過蠶食法將結石打碎,輸尿管軟鏡鞘將小碎石清出,若碎石過多可通過套石籃套取出碎石,生理鹽水反復沖洗,保留導尿管,放置F5-6雙J管引流,術后2~4周拔出雙J管。
1.3 觀察指標 ⑴治療安全性與結石清除率:觀察開展不同方案手術7 d后患者機體是否有感染、出血、腰痛等情況出現,并計算發生率,并發癥總發生率為各項發生率之和。通過醫用診斷X射線機(北京萬東醫療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型號:HF50-R)進行腹部正位片檢查,無結石殘留或者殘留結石直徑≤4 mm判定為結石清除[3]。⑵C-反應蛋白、皮質醇、胱抑素C:手術前與手術后1 d空腹狀態下抽取采血標本5 mL,離心(3 000 r/min,10 min)處理后獲取上層血清,應用免疫濁度分析法檢測C-反應蛋白,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皮質醇水平,微球增強透射免疫比濁法檢測胱抑素C。⑶疼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量表(VAS)疼痛評分[4]評估患者疼痛情況,總分10分,術前及術后1、3、7 d為評估時段判定患者機體疼痛程度,分值與疼痛程度成反比。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均使用S-W法檢驗證實服從正態分布,以( x ±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術前與術后不同時間點的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 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安全性與結石清除率比較 B組患者治療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B組患者結石清除率高于A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C-反應蛋白、皮質醇、胱抑素C比較 與術前比,術后1 d兩組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皮質醇、胱抑素C水平均升高,而B組均低于A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疼痛評分比較 與術前比,術后1、3、7 d兩組患者VAS疼痛評分均降低,且術后1、3、7 d B組均低于A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3 討論
腎結石是一種形成在腎臟內或輸尿管中的硬質結石,通常由尿液中的某些礦物質和化學物質結晶而成,該病典型癥狀包括劇烈的腰部或腹部疼痛,伴隨尿血、尿頻、尿急等癥狀。臨床對于小的結石,可通過增多飲水、藥物治療和改變飲食習慣來促使結石排出,對于較大或無法自行排出的結石,可能需要采用碎石術等其他手術方式干預。傳統碎石取石術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和殘石率較高,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
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微創碎石技術在臨床應用廣泛。當前,臨床多采用腎結石用微通道經皮腎鏡碎石術、輸尿管軟鏡碎石術治療,前者治療措施具有微創、快速康復等優勢,通過經皮腎鏡直接觀察腎臟內的情況,能夠更直觀地進行操作,提高手術的精確性,而且依據腎鏡的視覺指導,醫師可以根據結石的大小、位置和形狀選擇個性化治療方式,治療效果更好。但其也存在一定弊端,因屬于侵入性操作,手術過程中需要變換體位,術后需要留置造瘺管引流導尿,住院時間較長,可能會增加患者感染、出血等不良事件的發生風險[5]。輸尿管軟鏡碎石術中,輸尿管軟鏡是從泌尿系統進入輸尿管,尤其輸尿管鞘的應用使輸尿管軟鏡能夠自由進出輸尿管,同時具有180°可彎曲性,具有操作簡單、軟件的彎曲性良好等特征,對腎實質不易產生較大破壞,同時術中使用輸尿管鞘減少鏡體反復進出輸尿管造成損傷,還可減輕對輸尿管損傷;通過自然結構腔道內進入腎臟,對患者也不會造成明顯損傷,從而減少感染、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此外,輸尿管軟鏡可以輕松到達輸尿管硬鏡到達不了的腎內位置進行碎石,既可保證結石清除率,還可提高安全性[6-7]。本研究中,B組患者治療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A組,B組患者結石清除率高于A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相比于微通道經皮腎鏡碎石術,輸尿管軟鏡碎石術治療腎結石患者的安全性和結石清除率更高,具有微創、安全有效等優勢。
手術刺激可導致機體防御反應激活而產生炎癥反應,炎癥因子過度釋放會進一步損傷機體,C-反應蛋白是機體受到損傷時由肝臟合成的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其水平與炎癥反應和手術損傷呈正相關;手術應激可促進氧自由基產生,導致機體氧化和抗氧化失衡,導致氧化應激反應,下丘腦 - 垂體 - 腎上腺皮質軸系統激活是機體發生應激反應的重要表現,在手術刺激后,皮質醇水平升高,其表達水平與手術刺激程度成正比;胱抑素C可評估腎損傷情況,其水平與手術造成的腎損傷程度呈正比[8-9]。本研究中,與術前相比,術后1 d兩組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皮質醇、胱抑素C水平均升高,而B組均低于A組,與術前,術后1、3、7 d兩組患者疼痛評分均降低,且術后1、3、7 d B組均低于A組,表明輸尿管軟鏡碎石術對腎功能損傷性小,對機體所產生的應激反應較輕,可減少術后疼痛感。分析其原因為,微通道經皮腎鏡碎石術需要經穿刺建立手術通道,進入腎臟,增加手術創傷,術后疼痛感較重,而輸尿管軟鏡碎石術通過人體自然通道進入腎集合系統碎石,涉及的通道相對較短,插入尿道和輸尿管的過程相對較輕松,對機體損傷較輕,術后疼痛感較輕[10]。
綜上,相比于微通道經皮腎鏡碎石術,輸尿管軟鏡碎石術治療腎結石患者的結石清除率相當,但安全性更高,對機體所產生的應激反應較輕,可減少術后疼痛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郭紹洪, 程慶, 蔡篤森. 輸尿管軟鏡與微通道經皮腎鏡處理1~2 cm無積水腎結石的對比研究[J]. 中國現代手術學雜志, 2021, 25(2): 138-141.
[2]賈銳, 杜一鳴, 鄒錦. 經輸尿管軟鏡碎石術與微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孤立腎結石的療效比較[J]. 貴州醫藥, 2021, 45(4): 598-599.
[3]那彥群, 葉章群, 孫光. 中國泌尿外科疾病診斷治療指南[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1: 187-189.
[4]李金海. 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術對腎結石患者術后VAS評分及結石清除率的影響[J].臨床研究, 2021, 29(12): 59-62.
[5]周善昌, 蘭建江, 韋銀霞, 等. 比較微通道經皮腎鏡碎石術與輸尿管軟鏡碎石術治療腎結石的療效[J].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23, 23(2): 31-34, 38.
[6]周真文,畢滿華,蔣方,等. 經皮腎鏡碎石術與經尿道輸尿管軟鏡碎石術治療腎結石療效比較[J]. 新鄉醫學院學報, 2021, 38(3): 289-292.
[7]丁道遠, 文博, 夏安. 超微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和輸尿管軟鏡碎石術治療1~2 cm腎下盞結石的效果比較[J]. 中國醫藥科學, 2020, 10(16): 203-205, 209.
[8]梁蘇東, 呂高飛, 阮亞石, 等. 輸尿管軟鏡碎石術與經皮腎鏡碎石術對腎結石患者炎性因子、氧化應激及應激激素水平的影響[J]. 海南醫學院學報, 2017, 23(20): 2783-2786.
[9]康峰, 杜麗娜. 兩種不同術式對腎結石患者血清Cys-C、NGAL、Kim-1、凝血功能和MDA、SOD水平的影響[J]. 陜西醫學雜志, 2019, 48(5): 564-568.
[10]殷波. 超微經皮腎鏡與輸尿管軟鏡碎石術對腎結石患者疼痛程度及腎功能的影響[J]. 河南外科學雜志, 2020, 26(1): 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