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大進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時代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正在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世界。為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我們必須深刻把握科學技術發展的演進邏輯,提高對科技創新規律的認識。作為一門研究科學本身發展規律和實踐的學科——科學學,致力于理解科技如何成就未來、如何影響社會、如何促進人類進步,正迎來新的發展階段。
回顧歷史,科學學為科學技術的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通過研究科學發展的規律和邏輯,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科學發展的趨勢和需求,為科技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有效激發了創新活力;通過關注科研活動的組織和管理,為創新管理提供優化完善的方向和實現路徑,持續推動創新體系效能提升。在新的時期,新的科學范式、科研組織模式正推動新的科學學方法論出現,繼續回答好科學如何運作、科學如何進步以及科學如何影響人類社會與經濟發展等問題,是科學學必須面對的責任使命。
回首新中國的發展歷程,科學學對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和支撐作用。隨著我國科學學在20世紀70年代的建立和發展,中國科學學研究從以歷史學、哲學、社會學的方法論為主,逐漸發展出計量學、復雜科學等新的方法論,現已經進一步發展成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學學研究。科學學也得到了科技決策者的重視和認可,一大批研究成果應用于科技規劃與計劃編制、創新體系建設和科技政策制定,并緊密結合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提出了國家創新體系、技術預見、科技評價、科技園區等方面的概念和理論,有力支撐和服務我國科教興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制定和政策實施,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提供了智慧和力量。
新時代的科學學研究正當時,要肩負新使命、展現新作為。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總結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實踐經驗和規律,統籌全局、深化改革、全面發力,推動我國科技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落實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遵循科學發展規律,推動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并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伴隨著科學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一系列需要深入探討的重大問題亟待科學學作出解答,提出解決方案。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世界科技強國建設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性、基礎性、前瞻性問題,還需要更多思考和闡釋,更需要在偉大的中國式現代化實踐中找到答案。
長期以來,上海一直是中國科學學研究的重要基地。1980年成立的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是我國最早的科學學研究機構之一,始終堅持立足上海、服務全國、走向世界,加快建設專業化、平臺型、有特色的高水平科技創新智庫。基于新時代科學學研究新使命,2024年5月30日至31日,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成功舉辦第9屆浦江創新論壇之“科技創新智庫國際研討會”,以“新時代的科學學”為會議主題,邀請了國內外資深專家共同探討新時代科學學的發展,推出《科學學上海倡議》以匯聚科學學發展共識。本期專稿特別選取了兩位主旨演講嘉賓的內容,封底刊發倡議,希望繼續為新時代科學學的發展“鼓”與“呼”。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希望與廣大科學學研究者們一起,懷揣中國科學學研究發展的初心使命,共同開創具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的科學學發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