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儀 汪愛華
在語文學習中,閱讀一直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建構語言知識、提升思維方式、提高審美能力和傳承文化理解均需通過閱讀得以實現。利用信息技術,通過智慧閱讀的創新手段,整合、創設具有真實意義的閱讀情境,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是打造新時代信息化環境下校園閱讀新模式的重要命題。本文將以高中語文閱讀實踐為例,結合新課標的教學理念,以信息技術為依托,以真實情境為基點,思考并探究在信息化時代下開展校園智慧閱讀的實施路徑。
一、創設智慧閱讀課程,探索智慧課堂新模式
智慧課堂是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通過變革教學方式,將技術融入課堂教學中,構建個性化、智能化、數字化的課堂學習環境的一種新型課堂模式。可以說,對于高中語文學科而言,智慧課堂是開展智慧閱讀的首要領地。在“互聯網+”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探索契合智慧校園、智慧課堂的創新理念的課堂模式,創設良好的智慧閱讀氛圍,將智慧閱讀融入語文課堂的教學模式。
在閱讀課型的教學中,充分利用智慧平臺的交互性能,創新實現師生、生生的閱讀互動。以名著閱讀課程為例,在導讀激趣中穿插作家簡介、背景介紹等相關片段,以猜讀、再現、對比等形式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精心設計閱讀的溫馨提示,提供方法和技巧指導,掃除閱讀障礙,降低閱讀的難度;在初讀環節,用智慧課堂平臺發送與閱讀作品相關的知識背景、作家作品、文體知識、解讀文章等到學生的平板上,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在對名著深入感知的基礎上讀出自己的獨特感受,以吟讀、朗讀、誦讀、復述、創造等活動,豐富閱讀形式;作為課堂閱讀活動的重點內容,在質疑探究、強化積累和拓展延伸中,教師及時引導學生在智慧課堂平臺上提出合理的相關問題,并組織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歸類。篩選有價值的問題進行集體研討,利用相關技術,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高效進行文本賞析與探究等深層閱讀活動;在智慧評價上,通過智慧課堂平臺發送多樣化的后繼閱讀任務給學生,學生在平板上完成提交,教師在后期基于數據分析進行后續反饋。
二、打造智慧閱讀空間,雕塑智慧教育新樣態
學生閱讀經驗的積累,更多依賴課外的廣博閱讀,智慧閱讀充分依托集人文、科技、美學、休閑于一體的多功能校園高品質閱讀空間,深入做好書香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推動閱讀空間成為學校的信息資源高地。除了提供傳統的藏、查、借、閱一體化的書刊開架服務外,現代化的數字閱讀空間還提供互動開放式多功能和協作學習環境,尤其是特設的自助化借閱區、電子閱覽區等區域,既能滿足個人安靜閱讀和師生閑暇交流,更能支持閱讀沙龍、云端共讀、視聽觀影等活動,這些都是開展智慧閱讀的優質資源。
三、開展智慧閱讀活動,產出技術型閱讀成果
開展多樣化的系列智慧閱讀活動,不僅可以落實語文學科對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四翼能力層級的要求,還在智慧閱讀活動中提升了學生在語言表達、思維提升、審美創造與文化傳承等方面的核心素養,產出了技術型的閱讀成果。
配備智慧追蹤系統的錄播室是打造智慧校園、產出智慧閱讀成果的重點均所資源。例如,在探索新教材“整本書閱讀”單元的教學活動時,利用錄播室以小組為單位的特色空間,開展《鄉土中國》整本書閱讀沙龍;借助錄播室的智慧跟蹤系統,以課本劇的形式開展“小說、戲劇演繹大賽”并形成課本劇視頻,開展詩詞朗誦大會等,后期再依托校園宣傳進行全校性展播,帶動了智慧閱讀的校園泛化。
信息技術在閱讀中的應用,促進了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交互與分享。智慧閱讀讓語文閱讀從過去單純的以教材文本為中心和以知識技能為本位的模式走向了素養導向、任務導向、創設情境、精準反饋的升格。以新課標提出的多樣化閱讀理念為導向,以新教材的經典文本為起點,借助智慧閱讀的技術,依托智慧課堂的平臺和泛在化的智慧閱讀空間,升級書香校園,以此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發展學生的高階閱讀思維,實現從傳統“知識型”閱讀學習向“智慧型”閱讀學習轉變。
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