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州榮
課程標準中提出:“教師應樹立‘教-學-評一體化意識,科學選擇評價方式,合理使用評價工具,注重鼓勵學生,激發學習積極性。”隨著AI智能在各領域的有效使用,在作文評改方面也凸顯出其優勢的方面:AI可以根據習作目標導向的評改要求,快速批閱。教師借助大數據統計與分析,可以精準地把握教學目標的落實情況。而AI批閱中提供的個性化評語,可以幫助學生緊扣單元作文目標,明確修改方向,逐步提高寫作水平。下面筆者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生活萬花筒”習作講評為例,談談如何以目標為導向借助AI智能批閱進行習作講評和修改。
一、以目標為導向,精準定位單元習作目標
單元習作標準具有指向、評價和激勵作用。它是作文教學的核心,是教學效果的尺度和標桿,也是學生“最近發展區”的拓展和延伸。統編教材設置了單元作文訓練,圍繞學段目標,一個學段有兩個學年,每個學年有16 次左右的練習,每單元的練習也都有清晰的目標。
下面以統編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作文訓練進行具體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第二學段“表達與交流”的目標有:一是觀察生活的目標,指出要“觀察周圍世界,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這是在低年級“留心周圍事物”基礎上的發展和提高,也是學生要著力培養的作文基本功;二是明確了內容目標,要求“能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深刻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三是提出修改要求“能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依據語文課程標準明確的學段目標和統編語文單元作文確定的階段目標,制定了各評價等級目標達成的要求。表中核心關鍵詞是把一件事寫清楚。本單元是習作單元,學生在學習精讀課文的閱讀中圍繞“作者是怎樣把事情寫清楚的”去理解,習作則要“如何把一件事寫清楚”去表達,因此評價要緊扣“把一件事寫清楚”去設定標準。學生還需要重點理解兩點:一件事怎樣才算是清楚了;要怎樣才能把一件事的重點寫具體。因此,學生在練習中,學生要緊緊扣住“怎樣把一件事寫清楚”關鍵語句,列好提綱,定好思路,選好材料。教師的作文評改也要始終圍繞“把事情寫清楚”來開展,讓學生清楚自己在這個目標上達到什么程度,還存在什么問題,應該如何改進,優化自己的習作。
二、以目標為導向,明確努力方向
學生根據智能批閱平臺的單元作文關鍵要素,明確了解單元作文的目標及達成目標所需的具體要求。在他們完成習作后,教師將作品上傳至智能批閱平臺,根據平臺的評估報告,學生可以了解到自己作品在各項關鍵要素上的等級,明白自己作品在各要素上的不足之處,以及與單元作文目標之間的差距。然后,根據教師和平臺提供的建議,學生可以逐步明確應該如何改進以更接近目標,從而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
由于學生的習作基礎各不相同,達成目標的要求也會因此而有所差別。
對于那些基礎扎實的學生,教師可以設定更高的優秀目標;
而對于那些基礎稍顯薄弱的學生,教師則可以將目標設定為合格。
了解學生的基礎水平以及他們需要提升的目標是什么,是實現目標導向的關鍵所在。教師針對學生達成目標的等級提出不同的要求,確保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能夠針對學生的實際水平,促進學生稍作努力就能實現進一步提升。
在本單元的作文訓練中,教師要根據學生每一作文關鍵要素的達成情況,提出分層建議。
如學生做到了“按一定順序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寫清楚了”,選取的事例典型,教師可提出如下完善建議:
(1)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把起因、經過、結果寫清楚。
(2)抓住動作、語言、心理等細節描寫把重要內容寫具體,盡量讓語言表達生動有趣。
如學生沒有達成習作目標,“沒有把一件事寫清楚”“沒有細節描寫”,教師可建議:
(1)習作前務必確定中心,選一件印象深刻事寫,不能盲目落筆。
(2)加強列提綱的練習,通過表格梳理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強化寫前構思,想清楚自己到底要寫什么后再動筆,腦海中要有清晰的思路和框架。
針對習作水平中等的學生,教師可建議:
(1)嘗試調動多種感官,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具體。
(2)借助批閱報告提供的范例進行修改,平時多積累素材,豐富自己的語言表達。
對于各關鍵要素,學生的完成度并不相同,達成什么樣的目標,要求教師在學生現有基礎上再提高一個等級。目標導向行為對標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在已有的基礎上提升一步,這樣一次邁一小步,需要努力但強度合適,學生知道怎么努力,也能付諸行動,達成目標,獲得實現小目標的成就感。
三、以目標為導向,精準施策
(一)教師用好智能批閱平臺——智能批閱
為了實現精準的單元作文目標,需要制定統一的標準。借助平臺,教師可以更好地將作文目標和習作標準落實到具體的評改過程中。通過統一的標準,教師可以清楚地了解學生在每個關鍵要素上的達成情況,從而更好地圍繞中心進行作文評改。平臺精準識別學生作文,并進行智能評改,基本能夠準確評定學生在每一關鍵要素上的達成情況。這不僅可以提高評改的效率,還可以提高評改的準確性,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作文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進。同時,教師應根據單元作文目標,制定相應的訓練計劃,并在教學中強調和提醒學生圍繞目標去訓練。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文的目標和要求,提高寫作的針對性和效果。
(二)學生對照報告——自評修改
作文智能批閱平臺可以自動識別手寫文本,智能評點作文,并圈畫出錯別字進行改正。同時,它還會標注特別句子并指明其作用,針對特殊段落顯示其特點,統計文章字數。此外,還能夠自動生成作文等級及分數詳情、作文總評以及教師建議。它還能統計出作文中的好詞、優秀引用、精彩句段、錯別字、病句等,并根據寫作內容和要求智能推薦學習文章。這些功能在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方面具有很大潛力。學生認真研讀智能批閱報告,了解自己在細節描寫方面還需要改善。該生對照批閱報告的批改情況,針對一兩條修改建議,認真領會,并用藍筆在作文本上做出批注和評改。同時,該生還可以仿照批閱報告的修改方法,對作文進行其他方面的增、刪、補、調、換等修改。這樣,學生可以反思自己在寫作時遇到的問題和難點,加深對單元作文目標的理解,強化對所學作文技法的運用,從而不斷增強寫作的信心。
(三)學生培養自我修改習慣——優化作文
借助智能批閱平臺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自我修改的習慣,根據批閱報告中的增、刪、補、批注、建議、總評等內容,讓學生邊閱讀邊思考邊推敲,學習使用規范的修改符號來批改文章。學生根據智能批閱報告的批注、評價和建議,可在習作中增添一些材料和細節描寫,避免抽象、空泛、言之無物的敘述,從多個角度把事情寫具體,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調整句子結構,讓文章讀起來更通順、層次更分明、結構更恰當;改正錯別字,修改病句,增加細節,針對習作中的問題和修改建議,嘗試自我修改文章,并再次通過智能批閱平臺獲得即時反饋,體驗到自我優化習作的快樂。
(四)教師優化習慣目標——重點講評
借助智能批閱平臺,教師能更好地指導學生完成報告閱讀、目標確定以及文章修改等任務。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進一步強化目標導向策略,集中展示和講評,突出目標達成情況,表揚各種努力達成目標的技法和行為。同時,我們還要重點展示本次單元作文中圍繞關鍵要素做得比較好的地方和存在的不足,特別表揚在原有基礎上提升較大的學生,展示他們根據智能批閱報告進行二次修改、寫作的情況,為學生的這種前進一小步的行為加分。通過使用作文智能批閱平臺,教師可以更加有效地指導學生圍繞單元作文目標進行寫作,并且實施目標導向的評改策略。這種做法可以促進學生逐步實現習作目標,每次進步一小步,腳踏實地地前行。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達到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寫作教學目標。
責任編輯 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