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家莊高新區采訪,“瞪羚企業”這個在普通人看來頗具新鮮感的名稱,出現頻次很高。
瞪羚是哺乳綱、偶蹄目、牛科的一屬動物。該屬物種有像小鹿一樣的淺棕色皮毛,體質強壯,適于奔跑。大多數瞪羚族都是群居。聚群而居的生存方式,增加了它們的生存機會。當“瞪羚”和“企業”組合為一個詞的時候,通常指以科技創新或商業模式創新為支撐進入高成長期的中小企業。
華普生物,就好像一個活力十足的“瞪羚”族。
不久前,有人問起其公司總部所在地,華普生物全球研發總裁王辛中回答:“石家莊。”這個回答,讓他很有自信,同時也感受到來自對方的好感。
擁有42項國際發明專利的華普生物,是一家世界領先的CpG佐劑創新公司。現在全球僅有兩家公司擁有多條自主知識產權的CpG序列,華普生物就是其中之一,2022年8月將總部落戶石家莊。
在石家莊市國際生物醫藥園,一個個像華普生物這樣的制藥企業,構成了生物醫藥產業最具創新活力的單元。它們,正是一座城市創新生態的最直接體現,也是觀察產業發展的最佳樣本。
一
驅車行駛在園區里,創新的氣息撲面而來。道路兩側,藥明生物、華普生物、四環醫藥、綠葉制藥、石藥集團、巨石生物等知名藥企標識一一掠過,一座座現代化廠房向遠處延伸。
這里,便是石家莊正在全力打造的國際生物醫藥園核心區。很難想象,就在2021年,這個地方還是典型的城中村:南、北郄馬村周邊,插花式散落著一些企業。
石家莊素有“華北藥都”之稱,是首批國家級生物產業基地之一。但產業優勢不突出、龍頭企業不多、競爭力不強等問題,一直制約著產業的壯大和升級。
2021年,石家莊市提出,在生物醫藥、新一代電子信息兩大產業上率先突破,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自此,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按下“快進鍵”:2021年,716億元;2022年,855億元;2023年,突破千億元。
怎樣才能向千億邁進?石家莊的回答:房地產開發為產業發展讓路,插花式開發為集中開發讓路,土地供應優先保障產業所需,推進產業向高端化、集群化發展。
4000多畝土地,7天完成入戶評估,7天完成協議簽訂,10天完成騰空搬遷。這樣的效率,為產業提檔次、擴規模“拆”出了新空間。
“不僅華普,我們已引進藥明生物、綠葉制藥等眾多國內外知名藥企,僅去年就有70個生物醫藥項目落地,總投資213.4億元。”石家莊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丁飛燕說。
創新一子落,發展滿盤活。中國首個重組全人源抗狂犬病毒單克隆抗體、中國本土藥企第一個獲得美國FDA完全批準的創新藥玄寧……如今,園區已聚集生物醫藥企業243家,正在著力構建世界級產業集群。
“以前四處求著項目來,現在國際國內一流的好項目紛至沓來。”丁飛燕笑著說。
二
產品論微克賣,這樣的制藥廠,可能和你以前見過的不一樣。
走進華普生物技術(河北)股份有限公司CpG佐劑生產車間,生產線上幾乎沒有笨重的機械,只有幾名工作人員正在操作智能屏。與其說這里是工廠,倒不如說更像是座實驗室。
“我們自主研發的CpG佐劑,解決了中國在新型疫苗佐劑上的‘卡脖子難題,將對疫苗產業產生革命性影響。”華普生物技術(河北)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劉光輝自豪地介紹。
CpG佐劑是啥高科技?
“這是一種人工合成的寡脫氧核苷酸,是疫苗誘導保護性免疫反應的催化劑,能提高人體免疫應答,可以說是下一代疫苗的‘發動機。”王辛中解釋,乙肝、流感、狂犬等疫苗用上它,就會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抗體產生得更早,保護效果更持久。
實驗室里,工作人員拿出一小瓶白色粉末狀物體,這就是CpG佐劑了。一瓶幾百毫克的樣品,可用于上千劑疫苗里。
“現在,我們已經實現CpG佐劑從克級到百公斤級的產業化生產,最高產能可滿足全球客戶對新型疫苗佐劑的供應。”劉光輝介紹。
自主研發一款新藥,談何容易!一組數據足以說明,需要投入10億美元,花費10年時間,而成功率只有1%。
為了拿下這項核心技術,華普用了20多年。
“為起到更好效果,一款新藥在患者使用之前,需經歷分子合成、工藝開發、生產放大、動物試驗、臨床試驗、上市申報等重重關卡。”突圍艱難,王辛中感觸頗深,“不夸張地說,每一關都是九死一生。”
“拿最初的分子合成來說,猶如大海撈針,要對A、P、C、G四個堿基,像搭積木一樣進行排列組合。”王辛中說,一條序列篩選一次,就要進行4至6個月的試驗。常常是穩定性上來了,活性又降了,只好重頭再來,反復進行篩選。
在王辛中看來,最難的還是如何保證絕對安全。“與其他藥物不同,疫苗佐劑要用在健康人身上,尤其是老人和孩子,所以不能有一點閃失,各種指標要比普通藥品嚴苛得多。”
嚴苛到什么程度?比如說純度,按照要求,雜質不能高于0.01%。
創新之路充滿艱辛。沒人告訴他們到底該怎么走,只能一步步摸索,一次次嘗試。
在液質室,一臺高大上的儀器引起了筆者注意。“由于機器十分精密,操作程序很復雜,最開始就連會操作的科研人員都招聘不到。”劉光輝說。
這是樣品生產出來后的一個關鍵步驟——檢驗。在這個實驗室里,工作人員夜以繼日地對樣品進行全方位“體檢”,如果分子量不足,樣品就廢掉,他們改進加工工藝,再試一次,又廢了,再來……
反反復復,嘗試過上千條CpG佐劑序列后,終于成功篩選出5條。
從0到1的突破,只是萬里長征邁出第一步。
“再就是生產放大關。”王辛中深有體會,從1克到10克,生產工藝不是簡單地放大10倍,上百步化學反應,每一步都有百余種參數,需要一個個調整,一個參數出錯就會影響結果。
華普生物已經拿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實驗表明,我們生產的CpG佐劑可使疫苗效力提升6至10倍。目前,共有4個在研一類新藥,即將進入臨床。”王辛中介紹。
回顧研發歷程,全世界研究CpG佐劑的不在少數,為何華普生物能闖出一條成功之路?
20多年里,他們幾乎把所有的資金都投入到研發上,科研隊伍中,博士占到一半。
他們相信,自主創新,如同金子,早晚會發光。
三
“來石家莊,真是選對了!”
窗外,新萌的綠葉輕輕搖曳,在陽光照耀下分外鮮亮。看著這些生機勃勃的景象,劉光輝感慨萬千。
“晚一天投產,產品就晚一天上市,損失不可估量。”劉光輝說,從簽約到入住,用時10個月,看似不可能的速度背后,是石家莊的用心、用情。
就在華普生物為資金犯愁時,政府代建廠房新政幫他們解決了燃眉之急。
“不光廠房,就連設備都安裝好了,真的是拎包入住。”劉光輝說,政府墊付近3億元代建費用,就意味著增加了3億元可用資金,給了企業向更深領域創新的底氣。
有了政策扶持,華普生物大膽投入研發,加大對疫苗佐劑研發力度。如今,已拿到抗腫瘤一類新藥臨床批件,正在進行CpG佐劑的迭代開發和第二代新型疫苗的研發。
“像華普生物這樣的創新藥研發企業,園區還有不少家,它們共同特點是研發投入很大,前期需要更多資金支撐。”石家莊市發展改革委高新技術產業科科長李士章說。
為了讓這類企業成長更快,石家莊市出臺了多項含“金”量很高的政策,通過設立產業基金、創投基金、天使基金等方式,讓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都能享受政策帶來的“陽光雨露”。
2021年出臺的《石家莊市瞪羚企業認定管理辦法》提出,對首次評選為一年爆發式增長、三年復合式增長和五年連續增長的瞪羚企業,分類擇優給予50萬元、80萬元和100萬元一次性獎勵。
2023年,石家莊市設立了200億元的主導產業發展基金,并首次設立規模20億元的科技成果轉化天使投資引導基金,分期設立100億元的人才創業投資基金。
“從2021年到2023年,石家莊市累計為385個醫藥企業和項目頒發獎補資金2.7億元。”李士章說。
播下“種子”,孕育“森林”。越來越多的科技型企業正加大研發投入,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勇挑大梁”。
從華普生物出來,與廠區一路之隔的地方,是一大片已經整理好的空地。
“那是我們的新型佐劑疫苗產業化生產基地,已經完成設計規劃,很快就能開工了。”劉光輝充滿了期待,“空白的紙上,一定能畫出最美的圖畫。”
不久的將來,眼前這片177畝的土地上,將建成國內一流的新型佐劑疫苗生產基地。這是一款創新型疫苗,屬于一類新藥,采用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佐劑疫苗工藝。
“基地將分為兩期進行建設,全部建成達產后,每年能生產疫苗8300萬劑,可實現年營業收入200億元,創造利潤5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700余個。”劉光輝眼里閃著光亮。
“我們將把疫苗佐劑關鍵技術發展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為推動我國疫苗升級換代,守護百姓健康貢獻力量。”王辛中說。
更讓他們欣喜的是,這里的創新生態圈正在加快形成。
前不久,王辛中帶領30多家合作伙伴來石家莊考察,希望能幫這里擴大“朋友圈”。考察團里,既有一流科研機構,又有頂級投資機構,從早期研發、臨床研究到上市銷售,覆蓋新藥全生命周期。
“有幾家對石家莊很感興趣,已經開始和政府談落戶。”王辛中對未來充滿期待,“當你開車10分鐘,可以找到產業鏈上任何一個合作方,就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創新成果來落地,讓更多中國好藥石家莊造。”
(周潔,媒體人,曾獲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圖書類特別獎、河北新聞獎一等獎7項、河北省優秀新聞工作者、河北省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等榮譽。)
編輯:郭文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