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初春,一絲暖和的地氣升起來,緊接著又是一絲。小小的植株靈醒地覺察到腳底的暖意,揉揉惺忪的眼睛,撣撣胳膊上的積塵,倏地在頂心里生出個小米粒大的綠包包,接著左邊擠出一個,右邊擠出兩三個。小小的綠包包抱著團兒生長,嘻嘻哈哈的,似乎一點都不懼怕那呼呼作響的寒風。當陽光如蜜一樣流瀉而來,它們笑得更加開懷,嘩一聲化形為一張張明艷的笑靨。
懂得春天的人,都知道這是蒲公英。蒲公英開花啦,粗壯的花莛頂著圓巧的花盤,披針形黃色花瓣神剪裁過一般,勻亭,細密,頗有紀律地繞成一個個太陽似的花環。它純質的流光,溫暖、熱情,極易把人感染。
不期然間遇到一場蒲公英的盛大花事,是在“盛華”。這里的建筑布局,處處洋溢著匠心的氣息。“匚”字形廠房區,中間布置為一塊開闊的“綠心”。芳草如毯,點綴著成簇、成叢、成片的明黃花朵,竟是蒲公英!在“綠心”四至、中心,在每一處,蒲公英都與綠草伴生。儼然,這就是蒲公英的主場。每一個步出車間的人,第一眼就是這舒服的綠、明艷的黃。
我請教園丁,是誰的手筆,居然在深深的廠區設計出這十萬蒲公英同時綻放的草坪?她含笑道:沒有誰,也許是風。草坪是跟廠區一起出現的,蒲公英是跟草坪一起出現的。
風。的確,蒲公英跟風有著很深的緣分。蒲公英的種子,每一顆都自帶傘翼。成熟的種子,只待風氣一動,便飛翔起來,去選擇理想家園落地生根。
二
第一次聽到“盛華”的名字,是聽正定朋友講這片土地上的發展故事。
“盛華”全稱石家莊盛華集團有限公司。回溯到1983年4月,它還是滹沱河畔正定縣瓦缸廠,幾間破破爛爛、勉強維持的小作坊。春天里,縣委出臺“發展商品經濟,上工業項目”的政策,廠子躍躍欲試,如一顆帶著小傘的蒲公英種子,頭一次有了起飛的夢想。他們東挪西湊弄到3000元資金,很快研制出一種新的內墻涂料。粉刷隊伍拉起來,四處招攬生意,幾個月下來,居然掙得一些生機。也是這一年,與北京磨石廠合作,研制“拋光微粉磨料”,填補省內空白,且列入河北省科技攻關項目。這真像第一次飛翔之后的落地深扎。向科研向創新要前程,企業名聲鵲起,為未來大發展掙下第一桶金。
東方風來滿眼春。1992年之后,中華大地涌起進一步改革開放的春潮。“半城郊”的正定,正活力四射。
機遇面前,舍我其誰。1994年,33歲的彭新華創立石家莊華成精密鑄造有限公司,為企業錨定制造業作為根基。2009年,“盛華”搬遷改建擴產,成立集團。隨后幾年間,先后獲得國家行業協會授予的“中國鑄造行業千家重點骨干企業”、石家莊海關AEO高級認證企業證書。
一株堅韌的蒲公英,不斷放飛自己的夢想。“盛華”亦如蒲公英一樣,在飛翔之后,落地生根,迭代升級,蝶變為集高端裝備制造、國際貿易、商貿服務于一體,擁有八家子公司的現代化企業集團。
三
花海,花街,花路,扮靚了正定古城的春天,更讓正定新區、中國(河北)自貿區正定片區、正定高新區這些青春的地標盎然、明媚。過新城大街,轉邦秀東路,一座漂亮的園林式工廠讓人眼前一亮。它,就是“盛華”的智能制造基地。
2011年5月,正定新區破土動工。2014年,正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獲批設立。2019年8月,河北自貿區正定片區、綜合保稅區掛牌。“盛華”再次抓住風氣之先,布局落子。
2018年8月,石家莊市幾十家大項目同時開工,盛華高端智能裝備零部件生產基地項目榜上有名。2019年,新基地建成投產,企業列入石家莊市戰略性新興企業正面清單。“四區疊加”的優勢,同行艷羨不已。而政府部門一攬子源源不斷、實實在在的惠企政策,讓“盛華”更有底氣。新“九通一平”、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創新項目“揭榜掛帥”……每一條皆如暖心的春風,有著解渴解饑、活血強筋、提振精神之神效。以科研起家的“盛華”,搭上了創新發展的新時代列車。圍繞培育新質生產力,向“新”而行。
最顛覆我對傳統鑄造企業印象的,是這里的型殼生產車間。安靜,明亮,偌大的空間沒有幾個工人,自動化生產線上,機器人和機械手在忙碌著。引領參觀的工作人員說,自從引進六軸機器人,三臂、四臂機械手和自動橫桿干燥線,實現智能生產,150噸的月產量如今三五名工人就足夠了,而傳統生產方式下需要三十名工人。她說,現在企業已經累計掌握了37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業技術,與艾默生、博格華納、約翰迪爾等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技術實力在國內高端裝備制造行業名列前茅。
四
碧桃、晚櫻盛開的庭院,高大闊朗的廠房,每一個角度都是一幀風景。若非親眼所見,誰能想得到,近千品種、數千規格的精密鑄件,就從這里誕生并銷往國際國內兩大市場。
在機加工車間第二十七號工位,一位穿藍工裝戴黑框眼鏡的小伙子,正在一臺精妙的儀器旁進行產品檢測,他的左手邊放著一摞裝滿待檢件的綠色筐子。眼鏡小伙兒的工作屬于尺寸檢測。經允許,我在這個工位旁停留采訪。每一分鐘左右,小伙子檢完一個零件,標好數值,分類放入右側的筐子。這個工序被他一次一次重復著,神情專注,一絲不茍。
小小金屬配件,里邊奧妙可不少。小伙子低聲告訴我,在每一次操作中,他要檢測的內容包括線性公差、形狀公差、位置公差。外行人眼睛里同卵多胞胎一樣的待檢件,只有經過儀器的火眼金睛方能確定是否屬于符合標準要求的“一模一樣”,以毫米為單位,精確到小數點后三位數。我為小伙子豎起大拇指,他卻有點羞怯地說:“還差得遠呢。進廠時,師傅就說,精密鑄造,無‘密則不精。百密一疏,后悔都無藥可救。”
高端精密鑄造包含形殼、射蠟、熔模、檢測等近二十道工序。在“盛華”,檢測與加工環節受到同等重視。公司在設備和人才上都舍得花錢,擁有材料化學成分檢測、金屬材料力學性能及金相相等性檢測、無損探傷檢測、產品耐壓防漏檢測及尺寸測量等全面系列的檢測能力。一個零部件從射蠟熔模到成為合格品入庫,竟需要那么多嚴苛關口!
鑄造其實是門古老的技藝。正定大佛寺千手觀音像、滄州鐵獅子,無不是中華鑄造的杰作。鑄造的基礎工藝是熔模,歷經千年,鑄造進入工業化、精密化,是多么了不起的傳承和創新。
不經意間抬眸,車間頂部懸掛的警句赫然入目:“不忘初心,秉持匠心,堅守專注。”匠,在中國是對技藝扎實者的尊稱。自古有運斤成風的能者,也有庖丁解牛的巧者。“匠心”,就是持之以恒的專注,是嫻熟而后生巧。經過幾十年打拼,“盛華”產品已經進入船舶裝備、醫療器械、航空航天配件等多個高精尖領域。
“人企合一,服務社會”,這是“盛華”的企業精神。通過兌現“讓有為者有位”的承諾,企業精神在青年職工心中扎根,并激發起向陽而生、向“新”而行的強大動能。
五
廠區“綠心”北側,“扛起生態綠色發展大旗,振興高端裝備制造大業”的十面旗幟,呼應著被園工精心侍養的綠和黃,在和風里有力地鼓蕩著。
第一批開花的蒲公英,種子已然成熟。一顆顆種子的傘翼手牽著手,搭起白色的球形種塔。借著風的力量,種塔散開,種子們便一個跟著一個飛起來,越飛越高。
(郭文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河北省作家協會理事。出版文學著作6部,主編文藝圖書4部。獲孫犁散文獎、河北省文藝振興獎、《解放軍報》長征文藝獎、中國出版政府獎等獎項,散文作品入選2017年、2023年河北文學排行榜。)
編輯: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