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立然
[摘要] 在初中生的成長過程中,家庭、學校、社會是對其進行德育的三個主要方面。筆者擔任深圳市某中學九年級A班班主任后,發現在社會、家庭影響幾近相同的情況下,班級向心力對于初中生德育、智育的影響極大,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通過共同制定班規、組建高效負責的班干部隊伍、關注班內弱勢群體、創設民主交流的平臺,可有效凝聚班級向心力,助力班集體建設。
[關鍵詞] 向心力;價值觀;班干部隊伍;弱勢群體;民主交流
一、班級向心力的概念
班級向心力的概念來源于物理概念——向心力。向心力是當物體沿著圓周或者曲線軌道運動時,指向圓心的合外力、作用力。同理,當全體師生圍繞“圓心”運動時,便會產生有益于師生的“班級向心力”。
凝聚班級向心力不能僅僅依靠班主任一個人,而要靠班主任與全體學生共同努力。只有這樣,全體學生才能更積極地加入這個“圓”的運動中。
進一步明確班級向心力的概念,需要明確“圓心”。筆者認為,班主任不是班級學生所圍繞的那個“圓心”,只是圍繞圓心運轉的一分子。如果班主任是圓心,那么“向心力”就成了向“班主任”力。這樣的班級看起來運轉正常,但如果班主任自己出了問題,就容易導致整個班級失去中心。
那么,這個“圓心”應該是什么?筆者認為,應該是全體學生共同認可的價值觀。因此,凝聚班級向心力,就是樹立師生共同的價值觀。
二、凝聚班級向心力的對策
(一)共同制定班規
筆者認為,班規需要具備三大特點:廣泛性、可行性、制約性。
廣泛性是指班規要盡可能地包含學生今后可能出現的違紀現象。我們搜集學生的建議,在班會課選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30條,打印出來并固定在后方黑板上。
可行性是指學生提出的班規要具體可行,容易操作。于是,我們先在班會課上討論每一條班規的可行性,淘汰掉不合理的班規,如涉及金錢懲罰、人格侮辱的班規。最后,我們制定的懲罰措施基本以扣分和重新做事為主。另外,筆者還設置了每周班會課的民主測評,方便監督班規的執行情況。
制約性是指班規對全體學生和班主任都有約束性,任何人都要接受班規的制約。比如,在筆者的班級,學生制定了“班主任拖堂就要免當天的語文作業”這樣的班規,約束老師的拖堂行為。只有當一份班規對所有人都有約束力時,學生才會發自內心地認可規則、遵守規則。
(二)組建高效負責的班干部隊伍
如果說班主任是班級的總設計師,班委則是班級的發動機。要想凝聚班級向心力,必須組建一支高效負責的班干部隊伍。高效負責的班委需要具備三大意識:服務意識、責任意識、獨立意識。
服務意識。實行人人都是班干部的制度,當班委不是少數人的特權,而是所有人的義務。筆者在班會課上與學生商量,根據實際需要,設計有趣、有用的班委崗位,如“雨傘保管員”“書包帶整理員”等。全班學生都要具備服務意識,同學之間的關系才會變得融洽,最終提升班級向心力。
責任意識。班主任需要單獨召集班干部開會,強化責任意識,同時適當下放班主任的部分權力,這樣他們才能感受到肩上責任的重大,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去為同學服務。
獨立意識。班干部都是獨立的個體,而非班主任的附庸。要提高班干部的領導力,形成“分布式領導”格局。當某個學生有積極表現時,班主任要在全班進行表揚,提升大家的行動力,增強獨立意識。
(三)關注班內弱勢群體
每個班級都有需要幫助的學生,班主任要引導大家關心和愛護弱勢群體。
例如,我班Y同學確診為焦慮癥,需要每日服藥,六年級曾休學。步入初中后,筆者和他的小學班主任以及心理老師取得聯系,了解情況,制訂了有針對性的幫扶計劃。首先,筆者給予他更多的關愛與寬容,比如經常擁抱他、詢問他的上課感受等。接下來,筆者還為其布置簡單的任務,讓其在完成任務后獲得成就感。筆者讓Y同學做一份簡單的工作——每天在黑板上寫上當天課表。開始時他做得不是很好,經常忘記,字也寫得歪歪扭扭,需要筆者小聲提醒。個別同學對他不滿意,但筆者從未直接指出他的問題,只是善意地提醒他,然后在他主動做好抄課表工作后大力表揚,同時和周圍同學說明Y同學克服腿痛努力給大家寫課表的事實,樹立Y同學的正面形象。一個月后,負面反饋消失了。三個月后,Y同學在民主測評中獲得了第五名,他在全班同學的掌聲中接過了筆者給他的獎勵。Y同學的母親告訴筆者,孩子這學期非常開心,之前不想學習,但現在主動要求報網課,家長感到非常欣慰。
Y同學的成長,能夠提升班級同學的信心:連Y同學都可以做到,我怎么會不行?關注弱勢群體,不僅僅是為了個體,更是要給全體同學樹立正向的價值標桿,讓同學們明白人人皆可進步,這樣的價值觀確立后,班級向心力會大大增強。
(四)創設民主交流的平臺
溝通交流是塑造共同價值觀的重要過程。為此,筆者設置“心靈驛站”,委任一名同學作為“解憂雜貨店”店長,給“店長”發放上百張“心靈便利貼”,同學們有任何困擾、難言之隱都可以匿名寫在便利貼上,老師和同學都能看見。于是,筆者看見了希望減少作業的建議、祝同學生日快樂的溫馨留言、對不良行為的提醒等,師生在這個板塊互相溝通、互相監督,樹立了正確的價
值觀。
溝通交流,也有可能出現問題,引發同學矛盾。遇到難以調解的矛盾時,就需要用特殊的溝通方法。比如,針對抄作業的問題,筆者開設了“擇善”法庭公審會。“擇善”是我們的班級理念。公審會由班長、紀檢委員提出公訴,針對個別同學抄作業的行為進行訴訟,班主任擔任審判長,副審判長、法警都由班干部擔任。“嫌疑人”可以請某位同學作為律師為自己辯護。在開庭前,全班同學討論制定出“嫌疑人”脫“罪”的方法:將所抄作業的題目完整清晰地講解出來。公審現場,兩名“嫌疑人”成功證明自己,“公訴機構”撤訴;一名“嫌疑人”未能成功講解題目,最終“判決”其下周重新講解。這樣的溝通交流方式讓同學們深刻認識到抄作業是錯誤的行為,從而樹立起良好的作業觀,有效推動共同價值觀的建立。
通過以上四種途徑,筆者確立了班級同學共同認可的價值觀:自由平等、開放包容、互幫互助。全班呈現出較強的向心力,為班主任工作提供了更多便利。共同價值觀形成后,班級成為一個緊密團結的集體。各項班級常規能夠有效落實。衛生檢查中,班級表現良好;學生的個人行為習慣得到極大的改善。在共同價值觀的指引下,學生以更加積極的態度面對學校的各項學習任務,學生成績穩步提升,在年級中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