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映宇

電影《乘船而去》有種運河邊的鄉愁。
大運河,千百年來,河水湯湯流去。
大運河兩岸的故事,從隋唐交替之際眾多好漢叱咤風云的傳奇,到民國初期“濟寧三杰”跌宕起伏的人生歷程與家族命運,再到運河邊的基層工作者在治理運河時表現出的大情大義,大運河,走過了千年的時光。
無數人的喜怒哀愁,在時光與流水中緩緩流淌,留下酸甜苦辣各種滋味的人生故事,成為影視劇的絕佳題材,等待著觀眾來細細品味。
1987年香港TVB版的《大運河》你看過嗎?
1987年,香港TVB成立二十周年。TVB為慶祝臺慶而專門籌劃拍攝了臺慶劇:《大運河》。全部演職員工加上群眾演員共有1萬多人參與,這陣容簡直不能用“豪華”,而只能用“奢侈”來形容。
其中的臨時演員就有二千多名,而許多大場面的戲,都動用過千名演員,例如潼關之戰、瓦崗寨之役、紅拂女私奔李靖及隋煬帝龍舟游運河等。TVB為拍攝該劇花費了超過2600萬港幣。
這部電視劇全劇分為《風塵三俠》《瓦崗英雄》《逐鹿中原》三部分。由劉仕裕監制,梁朝偉、陳玉蓮、劉青云、曾華倩、黃日華等主演,于1987年3月9日首播。
這部電視劇僅在構思劇本方面,就花了4個月的時間,整個籌備過程用了八個月。《大運河》的拍攝地點包括渭河灘、鯨魚溝、西城門、華清池、臨潼古戰場及廣東的東莞。為安排外景拍攝需要的聯絡、交通、食宿、服裝道具等籌備工作,劇組從香港先后往返西安5次,東莞近40次。1986年9月,本劇監制劉仕裕和鄧偉雄前往西安考察外景。11月初,劇組一行數十人連同50多噸器材先到廣州集合,然后分乘飛機及火車到西安,展開拍攝工作。
這部劇名為“大運河”,實際上拍的就是隋唐演義的故事。楊廣、虬髯客、李世民、李密等在恩怨愛恨交織下爭奪天下,很多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
TVB原計劃讓劉德華出演隋煬帝楊廣,因他忙于電影工作推辭后,改由吳啟華擔任。李建成這個角色原由湯鎮業出演,因TVB與湯鎮業無法就合約達成協議,改由吳岱融擔任,而吳岱融此時腿傷未痊愈,不能勝任激烈武打動作,與監制協商后,削減了這個角色的許多戲份。劇中角色李世民原定由苗僑偉出演,因他那時正趕拍《天龍神劍》,后改為劉青云。

1987年,香港TVB成立二十周年。TVB為慶祝臺慶而專門籌劃拍攝了臺慶劇:《大運河》。

黃日華在劇中飾演李密,扮相瀟灑倜儻,又將這一反派角色演得深藏不露;由于梁朝偉身材不夠高大威武,演不出虬髯客壯烈豪邁的感覺;陳玉蓮的蘭陵公主扮相給人很順眼的感覺,武打身手干凈利落,有招有式;劉青云的外形缺乏開國英主李世民的天縱神武形象,但他用演技彌補了這一缺陷。
大運河流到濟寧,穿城而過,使得這座城市成為了北方大名鼎鼎的水陸碼頭。同時京杭運河在此流經最長,流經7個縣區,達230公里,使得濟寧有了“運河之都”“運河之脊”稱號。不僅哺育了沿河經濟繁榮的城鎮帶,還形成了獨特的運河文化。
2022年4月29日,大運河全線貫通翌日,講述“大運河”沿線百姓跌宕起伏命運的年代傳奇劇《運河風流》在北京衛視首播,并在芒果TV同步播出。這部由張新建執導,鞏崢、宋佳倫、李乃文等主演的電視劇以真實歷史人物故事為原型,講述的就是民國初期以黃子榮、宋魯生、楊春早為代表的“濟寧三杰”跌宕起伏的人生歷程與家族命運,也是一部中國文化的流動史詩。“濟寧三杰”是官、商、儒三個階層的代表,他們是家風祖訓和運河文化的傳承人、踐行者和集大成者,運河文化基因流淌在他們的血液里。
運河水流過濟寧城,黃家、宋家、楊家、侯家、裘家,官家、商家、文家、匪家、兵家、船家,各門各戶,各種營生。命運之糾纏,生活之傳奇,情感之碰撞,繪成了一幅運河沿岸的人文勝景。《運河風流》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給予現代反思,既有藝術創作銳度,也有文化闡釋深度。

電影《運河風流》海報。
曾創作出《闖關東》《老農民》的山影王牌創作團隊,在五年的時間里,查閱無數資料,數次尋訪運河沿岸,體驗生活,深度采訪,一次次地打磨劇本,每一稿都相較之前的版本更加豐富人物的維度,完善情節的邏輯,增添故事的趣味。
《運河風流》再現了北方水陸大碼頭曾經“南來北往貨船急,運河千年也難掩風流”的盛世圖景。百年前的濟寧,漕運地區的人民依靠運河維持交通運輸、經濟繁榮,一條運河原本承載岸邊千千萬萬人的生存,而在民國初期動蕩的背景下,戰爭、匪患、壟斷等等因素卻讓以運河為生的百姓苦不堪言。
一百年前,有著“運河之都”美譽的濟寧城,依托運河發展起的漕運,帶動了濟寧乃至整個山東的商業、文化發展,齊魯文化、孔孟思想也借漕運傳播四方。數百年滔滔運河水,流出了運河城鎮的繁榮,也流出了運河文化的發達。
時間來到了當代。
大運河要申遺,就要治理河道污染,保護生態環境,于是引發了一系列的故事。
2003年,東江市為復興大運河文化,助力大運河申遺,成立了大運河綜合治理指揮部,基層干部路長河被指揮部破格錄取。在師長、朋友、領導等的幫助下,路長河頂住壓力,成功協調搬遷了污染大戶光明印染廠,為運河治理干出了一個漂亮的開門紅……
2022年6月,以當代大運河為背景的電視劇《運河邊的人們》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開播。這部電視劇聚焦的是黨員干部路長河的勤政實干。路長河發現有企業偷偷向運河排放污水。一番較量后,企業采納了路長河的建議,建造了一個污水處理廠,從根本上解決了污水污染河道的問題。路長河又投入到運河沿岸歷史街區居民搬遷工程中。他耐心地與居民溝通,終于讓所有居民放心地簽下了搬遷協議。其后路長河一直奮力奔波在運河治理的第一線,將自己有限的精力全部投入到了運河復興的事業之中,他成功阻止了千年古鎮吳鎮的古建筑拆除工程,保護了運河兩岸的千年古韻。在2014年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大運河終于申遺成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像路長河這樣的基層干部,付出了他們的辛勤努力,是不應該被人們遺忘的。

電視劇《運河邊的人們》。
為真實展現大運河新時代風貌,這部劇在浙江湖州、杭州取景拍攝,劇組實地取景1200余次、搭建場景近百處、動用外籍演員上千人次及群眾演員3萬余人次、調動船只近百艘。
這部以當代為背景,展現大運河煥發新生的主旋律作品為何能贏得觀眾的喜愛?最主要的還是在于它足夠真實動人。這部劇沒有陷入喊口號式的主旋律敘事,而是將所有的表達通過具有煙火氣的故事融入到一群普通人生活的描述之中。不僅表達出運河治理一線工作者的 “大情大義”,還有每一個人物個人的“小情小愛”,那些細致入微的情感表達直戳觀眾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電視劇《運河邊的人們》集結了金牌主創團隊——出品人高軍和馬繼紅曾聯手打造過《外交風云》《彭德懷元帥》等多部主旋律佳作;導演潘鏡丞曾執導過多部深受觀眾喜愛的作品;曾在《功勛》《百煉成鋼》《平凡的世界》等多部主旋律劇中有不俗表現的王雷精彩演繹了新時代的“運河衛士”路長河,韓雪飾演的是努力平衡家庭和事業、實現個人理想的梁子言,王龍正飾演的周海濤、許齡月飾演的喬雨也是各具特色、極富質感的人物,而馬少驊、于洋、陳逸恒等實力派演員的加盟,更構成了一幅氣象萬千的大運河沿岸人物群像畫卷。
大運河上的貨船、搖搖晃晃的輕舟、外婆家的搖椅……
今年4月12日,一部與大運河有關的文藝片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在去年,這部名為《乘船而去》的電影還曾入圍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亞洲新人單元,并斬獲“最佳編劇”獎。
獨自生活在運河邊農村的老太太周瑾突然被確診腦瘤,漂在外地的子女不得不回鄉照顧。大女兒蘇念真在上海經營留學咨詢機構,正在經歷第二次離婚,她堅持要給母親最好的治療;小兒子蘇念清是個四處漂泊的導游,他支持母親放下,接受無常。在死亡面前,周瑾尋找著精神的歸宿 ,蘇念真和蘇念清在不斷發現母親秘密的同時,正與故鄉失去最后的連接。
這部小微成本的電影,所表達的中式親情牽絆和眾人不同態度的生死觀,完全跳出當下國產作品浮夸刺激的影視化語言,觀念恬淡真誠且有當代感。片中大量使用地域化特色突出的吳語念白——江南小橋流水的美學風格呈現出一種對細膩的偏好。

電影《乘船而去》劇照。
青年導演陳小雨的處女作《乘船而去》如同一幅細膩的畫卷,描繪生命中那些沉重而真切的命題,以一種江南的優雅、小橋流水般的舒緩節奏呈現出一種放松與安心的氛圍。一場深邃的短暫旅行,沒有夸張痛苦帶來的噱頭,而是娓娓吟誦了一首現代散文詩。
導演陳小雨說:“我從小就是被我外婆帶大的,從小就鼓勵我找到自己的人生。我想通過電影把外婆對生活通透、無比樂觀傳達出來,報答她給我的力量。同時,也希望通過這部電影做一個提醒,曾經船作為交通工具的年代,固然目的地很重要,但是享受這段旅程更重要,享受在船上可以隨手觸摸到水、風,可以看到兩岸的人家,以及在運河邊徘徊、遠去又歸來,就像我們的祖先在這條河上面乘船遠去,尋找更廣闊的世界,最后又回來,像‘游子身上衣、慈母手中線一樣,總有一根線一直牽著。這部電影雖然有很多懷舊的內容,但懷舊并不是守舊,而是希望我們收拾起來心情,和過往說一次鄭重的告別。”
來自杭州市京杭運河(杭州段)綜合保護中心事務部部長邊晨說:“看完電影又聽完導演的分享,讓我想到了我的外婆,有點收不住眼淚,我外婆也是很樂觀的一個人,原來我和導演都是運河人家的小孩,怪不得電影里的很多場景、故事,我都有很強的代入感。”邊晨說,她自己從小生在運河邊、長在運河邊,現在又在運河邊工作,為運河保護出一份力,她覺得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