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仙
部編版語文教材的出現是新課改精神在教材編寫領域的重要表現。與以往版本的教材相比,部編版語文教材新增設了習作單元版塊,在語文要素的導向下將習作主題貫穿整本教材,面向學生所提供的寫作資源朝著密集化和聚集化的方向發展,這對學生習作鏈條框架構建、語文核心素養發展、習作能力技巧培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加強對語文習作單元教學相關問題的研究,則顯得極為必要。
一、轉變觀念,增強單元整組教學意識
部編版語文教材中的習作單元,在結構設置方面具有一定的層次性特征,按照“單元導語—精讀課文—交流平臺—初試身手—習作例文—習作”的步驟安排教學活動,并且將“人文主題”“語文要素”貫穿其中。因此,對教師而言,要從思想觀念層面入手,增強單元整組教學意識,透徹解讀部編版語文教材,妥善處理好習作單元中各版塊之間的關系,明確板塊功能,以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為導向,靈活妥善處理各版塊內容,確保習作單元內容與教學目標的落實,以提高習作單元教學質量。以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習作單元教學為例,教師可圍繞習作單元教學主題,做好整體教學安排,共計8個學時,組織開展《介紹一種事物》的習作單元教學活動。
二、因勢利導,準確分析學生習作學情
在開展習作單元教學時,要提前做好課前準備,深入了解學生的寫作基本情況,準確分析學生的習作學情,在明確學生現有習作能力基礎下,針對學生習作的薄弱環節,有條不紊的設計習作單元教學方案,攻克習作單元教學難點,教師因勢利導,有針對性地為學生提供習作單元教學指導。對五年級學生而言,經過此前《我眼中的繽紛世界》《我做了一項小實驗》《我的動物朋友》等習作單元練習后,學生已經初步具備觀察事物、搜集資料、介紹客觀事物特征的能力,這為學生說明性文章寫作奠定基礎。同時,不少學生也會面臨一定的習作困難,如“選題思路打不開”“列提綱有困難”“如何搜集選用資料”“怎樣恰當運用說明方法”等,這就需要教師在習作單元教學中逐步攻破這些困難。
三、創設情境,啟發助力學生習作表達
教師要重視情境教學法在習作單元教學的有效應用,圍繞習作單元主題創設情境,將學生帶入特定情境,強化學生情感體驗,為學生搭建習作平臺,啟發學生習作表達。例如:在《介紹一種事物》教學時,教師可面向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同學們,現實生活中我們會接觸很多事物,那么讓你印象最深的事物是什么呢?你還記得它是什么樣子的嗎?它有何特別之處呢?”通過這一系列問題的提出,可以激活學生的習作思維,讓學生在交流表達中完成習作任務,習作單元教學目標的達成也自然水到渠成。
四、環環相扣,優化設計習作單元教學
教師要立足于單元整體視角下,將單元導語、精讀課文、交流平臺等各版塊內容資源進行高效整合,形成綜合性的資源庫,在分析學生寫作學情的前提下,適當性調整習作單元教學順序,提高各種習作資源的利用效率,落實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習作教學任務。教師可適當調整教學順序,按照如下步驟開展習作單元教學活動:(1)閱讀精讀課文《松鼠》,用生動形象準確描述觀察研究結果,在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同時,可使得學生更好體悟說明文特征;(2)講解習作例文《鯨》;(3)圍繞“初試身手”開展教學活動,針對《白鷺》中第2-5自然段的內容,通過互聯網、書籍等多種方式查找相關資料,改寫文章;(4)閱讀學習精讀課文《太陽》;(5)學習習作例文《風向袋的制作》,引導學生了解說明文有哪些形式;(6)教學“交流平臺”部分,由學生歸納總結說明文的寫作方法;(7)教學習作,讓學生圍繞“介紹一種事物”進行文章撰寫,將所掌握的說明方法運用其中。
五、鞏固成果,完善單元教學評價體系
在對學生進行習作評價時,教師要注重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以鼓勵性評價為主,踐行適度原則,結合單元要素對學生進行習作指導,還可依托圖片對學生的習作作品加以評價,使習作單元教學有的放矢。對此,在學生撰寫習作初稿之后,教師可在眾多作品中選取某個作品,列舉其中的典型片段,作為面向學生進行習作指導的案例。例如:在說明文習作單元教學中,學生會出現用詞準確性不高的問題,如“地球和火星相差5500公里”“雪狼重70公斤”等。此時,教師可以導入習作例文《鯨》,指導學生掌握修改文章的技巧方法。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