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思 郭靜林 刁孝華
摘要:金融科技課程群數字化轉型,是回應時代變遷和行業需求的重要途徑。文章分析金融科技課程群數字化轉型的內涵、高校金融科技課程群數字化轉型的特征、高校金融科技課程群數字化轉型的現實依據,探討高校金融科技課程群數字化轉型的實踐框架,指出要注重數字化理念革新、注重數字化資源更新、注重數字化教學模式創新、注重數字化教學評價求新、構建可持續發展課程生態系統,以保證高校金融科技課程群數字化轉型的可持續推進。
關鍵詞:高校金融科技;課程群;數字化轉型;理論內涵;實踐方略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18-0069-0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3年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產教融合背景下金融科技課程群數字化轉型的路徑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34130)階段性研究成果
當前,以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技術革命,加速了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變革,數字化驅動各行業轉型已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我國也正經歷著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時期。為順應數字化時代浪潮,我國正加緊擘畫和實施高等教育數字化戰略。黨的二十大首次將“推進教育數字化”寫入報告,說明教育數字化轉型已成為黨中央的重大戰略部署,也為我國教育改革與轉型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引。隨著技術的飛速發展,金融業正經歷著一場深刻的變革,而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為這一變革提供了重要推動力。可見,當前金融行業的發展帶有很強的“數字化基因”,因而行業人才需求偏好也呈現“數字化”“科技化”的特征,這就要求金融科技課程群的教學改革要適應時代與行業的數字化趨勢。雖然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問題已成為當前教育領域的研究熱點,但是金融科技課程群如何推進數字化轉型的問題還亟待思考,理論與實踐都有待進一步探討。
1.金融科技課程群數字化轉型的內涵
課程轉型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專業人才的培養和教育,因此對金融科技課程群數字化轉型內涵的探索可先從教育數字化轉型入手。有研究認為:教育數字化轉型是將數字技術融入教育領域的各個層面,推動教育組織的轉變、教學范式、組織架構、教學過程、評價方式等多方面的創新與變革。這一過程旨在將教育由供給驅動轉變為需求驅動,實現教育的優質、公平,并支持終身學習,從而建立一個具有開放性、適應性、柔韌性、永續性的良好教育生態[1]。從表層看,教育數字化轉型是數字技術在教育領域的迭代升級;從深層次看,教育數字化轉型是通過數字技術的滲透效應促進教育系統的資源整合和創新,推動教育全過程、全方位的協同發展,最終實現數字技術與教育系統的深入融合和價值共生[2]。可見,教育數字化與教育信息化、網絡化雖然具有相同的歷史脈絡,均屬于數字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但是教育數字化轉型不再局限于將工具、手段與教育環節進行簡單的疊加,而是實現技術賦能教育的全過程和全系統。課程建設是教育創新變革的載體與途徑,金融科技課程群屬于中、微觀層面的課程建設,是圍繞金融科技行業對人才能力的需求,按照“產業價值鏈邏輯”重構課程之間的邏輯,并結合業務流程對知識、技能、素養的相關要求,對金融科技課程群進行改造和整合,使得課程群能夠與崗位需求、行業標準、服務流程等直接對接,提高行業需求端與人才培養端的契合度。因此,本文將金融科技課程群數字化轉型的內涵界定為:在金融科技課程群的教學過程中,利用數字化技術對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資源、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革新,并構建人—技術—環境—物四元融合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持續優化的生態系統,以建立課程群數字化轉型的系統化方案,其最終指向是實現數字化技術在課程中的落地,實現金融科技課程群的高質量發展,為金融科技行業的發展提供高質量的人才。
2.高校金融科技課程群數字化轉型的特征
(1)數字技術的使用具有廣泛性。數字技術使用的廣泛性體現在,技術從多個方面賦能金融科技課程群,如促進教學資源的建設、輔助教育者的教研過程與效果、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優化課程的評價與管理方式等。從教學資源的數字化到課前、課中、課后全過程的數據采集與管理,從教學實驗、實踐平臺建設到教學資源共享,教學過程中的所有環節都可以看到技術對金融科技課程群的支撐,并以多樣化方式促進現實與虛擬世界的聯結,推進著人—機—物—環境之間的智能化交互。
(2)數字技術的使用具有深入性。數字技術使用的深入性體現在,數字技術工具不再局限于工具屬性,而是通過人機交互實現價值共生[3]。數字化轉型就是要幫助學生實現數字化技術的內化和認知方式的改變。這是因為從行業特征來看,金融科技行業本身屬于信息密集型行業,涉及大量的金融數據,這些數據是行業運行的核心,因此學生只有熟練掌握各類數字化技術,才能及時對行業信息進行高效的收集、處理和分析。此外,從行業起源來看,金融科技始于數字化技術對傳統金融渠道和模式的創新,而未來這些數字化技術勢必會繼續升級迭代。在技術推陳出新的背景下,教師只有讓學生將數字化技術作為支持其認知和終身學習的工具,才能使學生在未來具備應對行業不斷升級換代的能力。因此,技術已經不再僅僅是作為工具使用,各種教學、學習活動也不再局限于人和人之間,而是廣泛融入人機之間。人與技術將展現出共同發展的趨勢,這種共同進化將推動人類思維與技術之間的雙向融合[4]。
(3)金融科技課程群數字化轉型具有系統性。對金融科技課程群進行數字化轉型,不再局限于對教學或技術中的某個單一要素的關注,而是強調從整個系統出發,使系統中的各要素之間形成有機連接,促使生態系統中的各要素協同發展,以充分發揮系統中的每個要素對教學的促進作用,并通過合理規劃、布局和調控,從而實現整個生態系統的動態優化。
3高校金融科技課程群數字化轉型的現實依據
(1)應對國家戰略的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建設數字中國的戰略目標,數字中國首次被寫入黨和國家綱領性文件。隨后,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要加速實施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202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這標志著我國數字化發展領域有了最為全面的規劃。《規劃》中專門強調要大力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推動高校共同參與數字中國建設,培養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而課程群的數字化轉型是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和根本落腳點,是實現教師、學生、環境、技術等要素廣泛連接和深度融通的載體。高校通過對課程群的建設、改革和創新,可以充分體現教學環境和教學資源的核心價值,促進學生習得知識技能、提升思維能力,培養健全的人格,從而成為合格的數字中國建設者。綜上,金融科技課程群數字化轉型是在教育領域對數字中國戰略的有效回應,也是推動高校學科專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2)適應行業人才的需求。金融科技行業發展迅猛,對各類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長,既需要懂金融業務的人才,也需要掌握先進技術的專業人士。由此可見,行業新業態、新模式對人才的知識、技能、素養都提出了新需求,這就要求課程轉型勢必要順應行業發展的新趨勢,培養出既掌握“硬技術”(數據分析、人工智能技術等),又具備“軟實力”(數字素養、創新精神等)的復合型創新人才,以提高人才與行業發展的適配度。
(3)切合學生素養發展的需要。隨著ChatGPT等智能化工具的出現,數字化工具進一步向著智能化工具升級,對人類數字素養的要求也相應提高,需要由“數字公民”向著“數智公民”進階。數智公民指不僅能靈活使用和深度理解數字技術,還能不斷思考、主動挖掘技術潛力,且能在技術使用過程中作出正確道德決策的個體[5]。同時,金融科技行業是數字化、智能化技術使用的前沿陣地,金融科技的從業者更應精通智能技術、具備技術思維、遵守技術倫理。因此,落實到教育領域,當前金融科技課程群的目標不能停留在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計算機及相關軟件操作,更重要的是要使其擁有駕馭智能化技術的能力、具備人機協同共生的能力,以切合技術變遷所引發的對人類素養的要求。
1.注重數字化理念革新
金融科技課程群數字化轉型不應止步于數字技術與教育的簡單疊加,其最終走向必定是數字技術與教育的深入融合和價值共生。因此,金融科技課程群的數字化轉型除了讓學生掌握金融科技行業發展所必要的知識和技術能力外,還要培養學生的技術精神、價值與倫理。首先,要塑造學生數字技術應用理念。教師要強化學生利用數字技術工具進行信息獲取與解讀、持續開放學習、溝通交流協作、問題解決和工作處理的意識,使他們形成對數字技術價值的認同。其次,培養學生數字創新理念。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對“高階目標”和“高階任務”的設計,培養學生在數字化技術的賦能下勇于探索、尋求突破、崇尚創新的精神。再次,培養學生具備數字安全與數字倫理的理念,使學生在使用數字技術過程中具備信息安全意識,并具備抵御數字技術帶來的風險的意識。
2.注重數字化資源更新
數字化資源的更新不是簡單地將教材、學習資料電子化,也不是對線下課堂教學的全程錄像,而是通過對課程資源的重新開發、設計、整合,使之適應數字化時代下的傳播方式和學習模式。首先,數字化資源要具有顆粒度小的特性[6]。這里的顆粒度小是指單個教學資源所包含的知識點數量少,且學生學習所花費的時間少。其次,數字化資源要具備智能推薦功能。類似于商業領域的智能推薦系統,學習資源智能推薦系統基于學生的學情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技術,形成學生的學習畫像,并結合學科知識圖譜,為學生推薦個性化、自適應化的學習資源和內容,從而體現數字化資源在學習過程中的“引導性”。再次,課程群教學資源的開發應注意增強與行業的對接性。具體來說,在數字化資源開發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各高校在學科理論基礎研究、政策研究、教學資源組建等方面的優勢,將來源于企業真實業務環境的數據、信息、案例、技術等進行整合與開發,構建起理論知識與行業現實的有效鏈接。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行業企業在技術應用、行業趨勢把握等方面的優勢,實現對數字化實驗、實訓、實習平臺的開發和完善,使數字化資源既能為學生創造出虛擬仿真的行業情境,又能實現與理論知識的聯動。
3.注重數字化教學模式創新
數字技術的賦能為教學活動提供了外部條件,而利用數字技術創新教學方法和模式能為課程群的數字化轉型注入靈魂。因此,結合金融科技課程群的具體特點,本文將數字化教學模式創新概括為“數字化企業課堂教學模式”,即遵循學生為中心的“體驗感知—理論認知—實踐探究—綜合運用”的教學理念,基于企業真實數字平臺、真實客戶數據、真實運營模式設計的新型數字化教學模式。數字化教學模式創新主要是將行業中真實使用的數字化平臺上的功能進行拆解和重構,形成任務模塊,將其嵌入教學過程中,形成與行業數字化平臺所對應的教學孿生數字化平臺,從而實現行業數字化平臺與教學數字化平臺的無縫銜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基于數字化技術的情景體驗教學法,利用智能金融機器人等使學生體驗人機交互,并通過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等創設虛擬仿真的行業環境,為學生提供可以互動、參與的體驗,從而讓學生獲得感性認知。教師也可利用任務驅動法,引導學生在創設的虛擬仿真行業情景及教學孿生數字化平臺中,就真實的業務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培養學生探索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注重數字化教學評價求新
在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ChatGPT等智能數字化工具的出現能輕松地為人類提供知識檢索、邏輯運算、語言翻譯等功能,為避免陷入人機競爭的困境,未來的教育必須超越知識性學習,轉而關注學習者思維能力、學習品質、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培養。因此,教學評價也必須走向連續性、多維性的知識、技能、素養、品質并重的綜合化評價。首先,教學評價需要以數據循證為基礎[7],善于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移動學習工具、智能實驗教學平臺等數字技術工具,對課堂表現、課后作業、階段性測試、合作探究等學習數據進行捕捉與抓取,開展對學生學習的全程性、動態性評價。其次,建立基于多模態數據的測量模型,加大對學生數字技術應用、實際問題解決、團隊協作、創新思維、批判性思維、價值觀念、技術倫理等方面的考查和評價。再次,打破傳統教學評價模式下學生作為評價被動接受者的局面,將學生、教師、業界專家、社會人士等多方主體納入教學評價中,便于多方主體及時獲得反饋,共同調整學習過程。
5.構建可持續發展課程生態系統
高校要構建一個能夠支持金融科技課程群數字化轉型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系統,通過該生態系統實現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效統一。該生態系統包括“人—物—技術—環境”四大要素。“人”具體包括學生、教師、業界專家共同構成的學習共同體,其中教師與業界專家是學生學習的引領者、監督者和反饋者,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人力支持。“物”既包括教育基礎設施等硬件資源,也包括校企共享共建的數據、信息、案例、軟件、平臺等,從而為教學的持續優化提供資源支撐。“技術”包括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虛擬現實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這些技術既是金融科技課程群的教學重點內容,也能轉換成智慧教學和學習工具,從而實現在教學過程中技術學習與技術使用的聯動,為持續性優化提供技術支持。“環境”包括現實環境和虛擬環境,現實環境指教室、實驗室、校園等物理空間,虛擬環境指線上學習平臺、線上學習群、虛擬仿真實驗室、數字化平臺等,通過虛實結合為學習過程提供新的場域,以打破學習時空的邊界,進而為虛實融合學習提供條件。“環境”還包括校園環境、企業環境、行業環境。高校、行業企業通過共建數字化教學資源,共同優化實驗實訓體系,能使學生實現從校園環境到企業環境、行業環境的過渡,提高對職業環境的適應能力。
參考文獻:
[1]祝智庭,胡姣.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理論框架[J].中國教育學刊,2022(04):41-49.
[2]王興宇.數字化轉型與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耦合邏輯與實現路徑[J].社會科學戰線,2023(01):236-244.
[3]袁磊,徐濟遠,葉薇.AIGC時代的數智公民素養:內涵剖析、培養框架與提升路徑[J].現代教育技術,2023,33(09):5-15.
[4]余勝泉.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層次[J].中國電化教育,2023(02):55-59+66.
[5]袁振國.教育數字化轉型:轉什么,怎么轉[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3,41(03):1-11.
[6]戴嶺,祝智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邏輯起點、目標指向和行動路徑[J].中國教育學刊,2023(07):14-20.
[7]楊現民,吳貴芬,李新.教育數字化轉型中數據要素的價值發揮與管理[J].現代教育技術,2022,32(08):5-13.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Financial Technology Curriculum Groups in Universities: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and Practical Strategies
Yi Si1, Guo Jinglin1, Diao Xiaohua2
(1.Chongq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ongqing 401320, China; 2.Chongqing University of Commerce, Chongqing 400067, China)
Abstract: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financial technology course group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spond to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and the needs of the industry.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financial technology course group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university financial technology course groups, and the practical basis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university financial technology course groups. It explores the practical framework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university financial technology course groups, and points out the need to focus on digital concept innovation, digital resource updating, digital teaching mode innovation, digital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urse ecosystem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promotion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university financial technology course groups.
Key words: universityfinancialtechnology;coursegroup;digitaltransformation;theoreticalconnotation;practical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