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平



我在原有名師工作室的基礎上,組建了一個名叫“墨竹書苑”的教師成長共同體,成員有20余人。
多年的工作室建設讓我越來越深切地體會到:真正的專業成長,教師個體的主動意愿是最重要的基礎和保障,外部促進往往只是錦上添花。工作室也好,成長共同體也好,要做的,都是錦上添花的事。
每學期按部就班的工作室常規活動,以及學校統一安排的工作室專題展示,似乎并沒有讓工作室成員收獲多少積極的專業成長體驗。作為工作室負責人,我也覺得工作室缺失了生命活力。那就換一個思路吧,以原有工作室為基礎,招募學校在專業成長上有積極愿望和夢想的語文老師,成立一個新的教師成長共同體。
沒想到,號召一發出去,就有近20名年輕的語文老師報名了,甚至已經調到別的學校的老師聽到這個消息,也申請加入進來。
做事,做實實在在的事,做創造性的事,永遠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最佳路徑。
堅持撰寫教學反思,堅持閱讀,主動上常態展示課,這些是實實在在的事。但在這些之外,還應該有更具挑戰性也更有成就感的事,讓大家做起來。
第一件事是一起寫書、出書。
作為一直堅守課堂一線的“老”教師,我自己獨立出版過幾本教育教學方面的書,都很受一線老師喜愛。我的這幾本書,與其說是寫出來的,不如說是做出來的——沒有用心用情的專業實踐積累,就不可能有這幾本書的誕生。
在新的教師成長共同體正式命名之前,我就帶著大多數團隊成員,在以往單元整體教學實踐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大單元教學的實踐和研究,積累大單元教學經驗,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2022年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頒布實行,大單元教學成為落實語文核心素養目標的一種明智的選擇。我決定將大家的實踐和研究成果進行提煉總結,準備出書。
工作室和成長共同體中,除個別教師外,大多數教師教齡都在十年以內,肯學習肯鉆研,但是面對出書這樣的挑戰,還是第一次。他們既忐忑,又躍躍欲試。在分好工后,接下來的近半年時間里,我帶著他們一起研讀課程標準和統編版教材,結合日常的課程實踐,討論每個單元的目標定位、學習任務設計、語文實踐活動安排等細節。每個參與的老師,一遇到想不明白的問題,就馬上提出來討論。
半年時間,書稿基本完成;一年時間,一套三本《呼應學習任務群——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設計》順利出版,并很快得到了一線語文老師們的積極反饋。
有了這次一起“做”書、出書的經歷,大家的專業發展熱情再一次被激發,撰寫日常教學反思、堅持每日閱讀、堅持常態課展示等事情做起來也更加積極主動了。
有一就有二。我受上海教育出版社邀約,主編六大學習任務群案例叢書中的《跨學科學習》,便將案例整理和撰稿的任務發到了成長共同體的微信群里,讓大家根據自己在語文跨學科學習實踐和研究方面的已有經驗和成績,自愿申請參與書稿的撰寫。大家都知道,撰寫書稿的過程,是一個深度學習和理解新課標、探索課程內容建構以及變革教學方式的過程,也就是實現專業成長的過程。這一次,15名有語文跨學科學習設計和實施經驗的成長共同體老師報名承擔了具體的撰稿任務。經過深入研討、反復打磨,結合相關的課程實踐,老師們撰寫的案例順利成書出版。
我經常跟成長共同體的老師們說,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日常的課堂教學是為學生成長服務的,參與撰寫的書稿也是與千千萬萬的學生成長密切相關的,因為閱讀我們撰寫的設計和案例的,同樣是每天在課堂上面對學生的老師們。心系學生成長的責任意識,才是大家不斷追求專業能力提升的關鍵動力。明白了這一點,成長共同體中每一個成員也就明白了共同“做事”的價值。
第二件事是站上“舞臺”“曬課”。
“舞臺”有大有小,教室是日常的專業成長舞臺,但無時無刻不在面臨著挑戰。我鼓勵成長共同體的每一個成員,都積極開放自己的課堂,把常態課堂“曬”給成長伙伴看?;锇閭冇^課后也把自己真實的想法“曬”出來。這樣,大家才是真正的專業成長共同體,才能攜手成長。
不過,在自己的教室里“曬課”,只會被當成“例行”活動。在自己的教室“曬課”之外,我還鼓勵老師們走出學校,走到全國同行面前“曬課”。一開始是主動參加名師工作室聯盟和各種專業機構組織的賽課活動,后來是應邀以團隊的身份登上展示觀摩的“舞臺”。畢竟,在來自全國各地的同行面前上觀摩示范課,檢驗的不僅是自信心,更是專業素養水平。在這種背景下,準備一節課的過程,就是一次櫛風沐雨、披荊斬棘般的歷練?!皶裾n”的老師,從課程內容的理解,到學習活動的設計,再到課堂實踐的組織實施,都要反反復復研究和推敲,同時還要能夠做到心中有學生。這樣的“曬課”下來,老師的專業成長從各個角度來看,都有可見的質的飛躍。
一個工作室或專業成長共同體發展得好不好,就看成員的精神風貌是否積極向上,看成員的專業素養是否穩步提升,看成員的教育情懷是否愈加飽滿。按部就班的工作室活動,往往是從外部施加壓力,如果成員缺乏發自內心的自主意愿,即使各項活動都參加了,各種資料都交上了,卻始終看不見專業成長。工作室或專業成長共同體的主持人,除了要在專業上給予成員引導和幫助,營造成長氛圍之外,更重要的是為成員創造和提供能夠看得見自己成長的平臺——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成功體驗都是最好的成長動力。要想提供更多元的專業平臺給工作室或專業成長共同體的成員,主持人就必須做到在專業領域不斷精進,在專業上有一定的建樹或影響力。
是的,要把工作室培育成一個真正的專業成長共同體,主持人就要在專業上、情懷上都成為成員的表率,成為成員的領路人,更要竭盡所能為成員服務。
“墨竹書苑”這個名字,是共同體成員想出來的。“墨”代表著專業成長中兩件重要的事——讀書和寫作,“竹”代表著行動的韌勁和思考的深刻?!白x、寫、行、思”,正是我一直強調的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經之路。當然了,“竹”還是我名字中的一個字——那我更要擔當得起共同體成員們對我的抬舉和厚愛了。
(作者單位:北京亦莊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