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項目:四川省金融學會重點課題項目:綠色金融推動四川農業高質量發展路徑(SCJR2023020)
摘 要: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我國作為農業大國,發展目標要從最初的“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四川省作為我國重要的農業大省,農業發展存在整體效益不高、發展質量不優、支撐體系不完善等問題。本文將通過對國內外綠色金融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模式深入研究,發現現有四川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困境,提出綠色金融對應解決策略,從而實現綠色金融推動四川農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綠色金融;農業高質量發展;金融創新路徑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我國經濟發展目標要從最初的“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所以我國各項事業都要朝高質量發展方向不斷邁進。農業作為我國發展的立足之本,是“三農”問題的重要組成內容,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四川省作為我國重要的農業大省,近20年來經濟發展迅速,農業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科技投入力度加大。但是,不斷推進的城市化進程也給農業的發展帶來一定影響,四川省農業高質量發展存在整體效益還不高、發展質量還不優、支撐體系不完善等問題。在此背景下,本文將通過對國內外綠色金融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模式進行深入研究,發現現有四川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困境,提出綠色金融對應解決策略,從而實現綠色金融推動四川農業高質量發展。
二、農業高質量發展理論
吳娟,陳欣(2010)指出,農業高質量發展是指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和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通過提升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推動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業產業升級、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實現農業經濟的持續增長和可持續發展理念。
1.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因素
(1) 城鎮化
產業結構理論認為,農業人口向非農人口轉移時,農村將會逐漸淘汰落后產能,第一產業占比逐漸下降,第二、第三產業因發展較快,所占比重不斷提高,導致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農業人口向非農人口轉移,會釋放農業土地活力,有利于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能不斷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增加農業發展活力,提升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
(2) 經濟發展水平
產業競爭力理論中,李嘉圖提出,更具競爭優勢的原因在于商品的相對價格差異。對農業高質量發展而言,經濟發展水平越高,越能吸引農業科技人才,從而不斷改進農業生產方式,降低生產成本,增加市場競爭力。因經濟外溢效應,周邊地區也會受到經濟輻射帶動作用,進而利用相關資源發展當地農業,提升發展質量。
(3) 農業財政支持
農業現代化理論提出,傳統農業向先進農業發展時,需要先進的管理手段,此時需要政府發揮作用。夏顯力,陳哲,張慧利(2019)認為,農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政府的財政支持,有力且有效的財政支持會降低農業生產經營風險,為農業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2.四川農業發展現狀
四川位于中國西南部,地處長江上游,素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全省面積48.6萬平方公里,占全國國土總面積的5.1%,居全國第5位;常住人口約8420萬人,因此不難發現,四川省土地較少而人口較多,導致人均土地面積遠低于我國平均水平。而且四川省地貌比較復雜,種類繁多,高原、平原、山地、丘陵4種地貌類型分別占全省土地面積的4.7%、5.3%、77.1%和12.9%。由于山地占地面積較多,所以農業活動主要以林牧業為主,集中分布于四川省盆周山地和西部高山高原。
3.四川農業發展困境
(1) 農產品質量參差不齊
由于四川省地勢復雜,農業環境較嚴峻,所以大多數農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各地產品具有較大的差異化。
(2) 農業現代化不足
四川省現有農業技術管理模式和設備缺乏智能化和信息化,所以無法使農業生產更加科學、高效,以及可持續發展。
(3) 農民經濟收入有待提高
由于四川省農產品地域劃分比較明顯,農民收入依靠農業經濟作物,例如雅安市以茶葉為主產業,而阿壩則以青稞為主產業,自貢、成都缺乏主要農業產業。通過分析四川省各地市農業數據發現,各地市的綠色金融發展與當地的農業發展密切相關。熊易寒(2023)指出綠色金融可以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資金支持、風險管理和技術創新等方面的幫助,有效促進農業向可持續、綠色、高效的方向轉型,實現農業生產方式的優化升級和農產品質量的提升。因此,探索綠色金融發展路徑對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下文將深度分析綠色金融理論及四川省發展現狀。
三、綠色金融
綠色金融的概念是來源于20世紀末期的環境金融,現階段我國綠色金融主要指金融機構按照相應的綠色政策制定相應的金融指標,以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為最終目標。薛洲,高強(2023)指出,在實施綠色金融的過程中,還應該充分考量當地所具備的農業條件,綜合考量金融風險成本以及各種收益的因素,提出合適且匹配的方案,促進經濟資源向綠色可持續發展區域流動。總而言之,綠色金融不應該只關注經濟利益,還應該關注環境效益,使兩者充分結合,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1.綠色金融現有種類
(1) 綠色信貸
綠色信貸主要指銀行按照項目評估結果給予對應的信貸政策。如果企業或者項目符合國家綠色環保標準,可以給予一定的信貸優惠,比如利息減免或者增加信貸額度,而對于大部分商業銀行來說,綠色信貸的發放基礎主要在于企業是否滿足對應的環保標準。
(2) 綠色債券
綠色債券主要指綠色企業或者項目發行債券類產品進行資金募集。根據數據調查發現,綠色債券發行量從2001年開始持續上升,截至2022年,四川省各地市級綠色債券發放數量最高已達到總債券數量的5%。
(3) 綠色基金
綠色基金主要指為了融合節能減排、環境優化而建立的基金投資類型。綠色基金能夠有效促進節能環保項目的推廣,達到可持續發展目標。但是我國綠色基金主要針對科技屬性較強的農業領域,對農業經濟效益或者環境效益都具有良好的回報率。
2.綠色金融現有政策
近幾年,四川省政府強調金融機構對農業綠色發展的支持,推出一系列綠色金融支持農業發展的政策。宏觀層面而言,四川省政府加大貨幣政策工具的支持力度,加強財政與金融雙管齊下的協調性,形成四川省金融支農綜合體系,優化農村土地產權的頒證、抵押、登記、交易和評估處置機制。微觀層面而言,各金融機構以擴大產能、設備改造和技術升級等為融資需求,開始對接糧食生產主體,量身定制符合當地農業特色的金融產品,促進糧食穩產增產。同時,對種業振興和優化農業核心技術提供了一些金融支撐,例如,為優化農業科技設備,增強農業現代化,加大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各地銀行簡化綠色貸款流程,定點幫扶貧困地區和貧困農戶,提升農業金融服務質量(見表1)。
3.四川綠色金融產品助力農業現狀
(1) “興農e貸”
該產品是交通銀行四川省分行針對涉農經營主體推出的線上貸款產品。通過該產品,借款人可以在線上完成貸款申請、審批、放款等流程,方便快捷。據該行公布的數據,截至2023年3月,該產品已經為超過1000家涉農經營主體提供了融資支持,累計貸款金額超過50億元。
(2) 鄉村振興貸
該產品是農業銀行四川省分行針對農村基礎設施綠色升級、農業資源保護、農村生態修復等領域推出的產品。該產品主要支持符合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和綠色發展政策的項目。據該行公布的數據,截至2023年3月,該產品已為超過200個鄉村振興項目提供融資支持,累計貸款金額超過30億元。
(3) 綠色農業產業貸
該產品是成都銀行針對生態農業、休閑農業、智慧農業等綠色農業產業推出的一款普惠型金融產品。該產品主要支持符合國家綠色發展政策和產業規劃的項目。據該行公布的數據,截至2023年3月,該產品已為超過100家綠色農業企業提供融資支持,累計貸款金額超過20億元。
除了上述銀行,還有其他銀行也在四川省范圍內提供綠色金融產品以助力鄉村發展,如華夏銀行成都分行、興業銀行成都分行等。這些銀行也推出了一系列綠色金融產品,如華夏銀行的“田園貸”、興業銀行的“興業綠色產業貸”等,以滿足鄉村發展的金融需求(見表2)。
四、綠色金融推動四川農業發展成效
1.四川省農村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狀況
2022年,在綠色金融的推動下,四川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8672元,比上年增長6.1%。在農村居民收入構成中,工資性收入5843元,增長6.0%;經營凈收入7043元,增長5.8%;財產凈收入626元,增長6.9%;轉移性凈收入5155元,增長6.8%。農村居民的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增長速度整體持平,其中財產凈收入雖然增幅最大,但其基數相對較小。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17199元,增長4.6%,總體消費增長較快。在具體消費項目中,食品煙酒支出增長3.5%,生活用品和服務支出增6.1%,教育文化娛樂支出增長10.2%,醫療保健消費支出與2021年持平。這意味著四川省農村居民在財政與金融雙向刺激下,人員生活質量在逐年提高,特別是教育和文化娛樂方面的支出增長顯著。并且,通過計算得出,四川省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6.0%,較國際標準(恩格爾系數小于40%為富裕)來看,四川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良好。
2.四川農業發展速度
在綠色金融的助力下,近十年四川省農業產業快速發展,農林牧漁業生產總值從2012年的4932.73億元快速增長至2022年的9383.32億元,增長了4450.59億元,增幅約為90.23%,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6.64%。其中,農業總產值從2454.26億元增長至5089.48億元,增長了2635.22億元,增幅約為107.37%,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7.57%;畜牧業總產值從2119.2億元增長至3305.28億元,增長了1186.08億元,增幅約為55.97%,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4.55%;漁業總產值從147.16億元增長至327.82億元,增長了180.66億元,增幅約為122.76%,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8.34%;林業總產值從130.1億元波動增長至408.44億元,增長了278.34億元,增幅約為213.94%,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2.12%。
五、綠色金融推動四川農業高質量發展路徑建議
1.促進可持續農業發展
在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經濟發展水平和金融支持力度具有一定的促進效應。因此,一方面應正確引導經濟發展,為各地區經濟發展制定適宜的綠色金融助力計劃,與農業發展相契合,合理規劃工業發展區域,為農業耕作留足空間;同時建立督導小組,督促企業做好排污,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堅持金融反哺農業的方針,利用先進科技,推進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合理協調農業財政投入比例,規劃并落實普適性強、適用性廣的農業融資項目,完善農業基礎設施,施惠于普通農民。另一方面應探索建立多元化的金融資金扶持方式,發揮綠色金融對農業發展的杠桿和引領作用,調整資金對農業特色產業的扶持方式,為農業提供資金支持,推動農業向可持續發展方向轉型。通過引入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農民可以獲取資金用于投資節能環保設施、水資源管理、有機農業等,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資源利用效益。
2.提升農業發展開放的水平,支持農業綠色技術創新
農業發展開放維度是四川省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短板,但是農業開放程度對農業高質量發展極其重要,因此,提升四川省農業發展開放的水平,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勢在必行。結合目前情況,建議可以打造優良的投資氛圍,成立農業投資牽頭部門,細化工作職責,建立以市為單位的農業投資小組。對具體的農業投資項目進行調查研究,提高相應的支持和幫助,確保項目精準落實。設立農業投資綠色窗口,減少項目審批手續,同時利用綠色金融為農業綠色技術創新提供資金支持。例如,支持農業科技企業研發環保農業技術、生態農業模式等,幫助推動農業向高效、低碳、環境友好的方向發展。
注釋:
①《關于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發布時間為2019年1月,來源于《人民日報》。
《2019年農業農村綠色發展工作要點》:發布時間為2019年4月,來源于《中國環境報》。
《“十四五”全國農業綠色發展規劃》:發布時間為2021年1月,來源于《中國環境報》。
《關于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指導意見》:發布時間為2023年3月,來源于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令(2018年第3號)。
《四川省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實施方案》:發布時間為2022年9月26日,該方案由四川銀保監局、人民銀行成都分行、四川證監局、財政廳、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聯合印發。
參考文獻:
[1]吳娟,陳欣.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與農業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農業技術經濟,2010(12):25-30.
[2]夏顯力,陳哲,張慧利,等.農業高質量發展:數字賦能與實現路徑[J].中國農村經濟,2019(12):2-15.
[3]熊易寒.農業強國與鄉村振興的相互關系與協同推進[J].人民論壇,2023(4):40-43.
[4]薛洲,高強.從農業大國邁向農業強國:挑戰、動力與策略[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3(1):1-15.
作者簡介:朱惠琳(1993— ),女,漢族,四川成都人,碩士,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綠色金融、金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