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俊
“講安全,行安全,為安全,時時須記安全。”高中學校在進行安全管理工作時需要真正做到為師生考慮,從保障師生安全的角度出發,思考如何有效排除校園內外的隱患,讓師生有一個安全的教學與學習環境。因此,不論是建立安全管理制度,還是宣傳安全管理意識,校方都應做到多方面綜合考慮,讓安全問題無死角,為學校全體師生的安全增添保障。
一、做好高中學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意義
(一)有效保障師生校園安全
校園是師生教學、學習、生活的地方,可以說師生一天當中超過二分之一的時間都在校園中。所以保障師生的校園安全,既是保障師生的生命安全,也是保障師生有效進行教育的權利。因此校方有必要高度重視校園安全管理工作的實施,并應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強化校園安全保障。同時,師生應嚴格遵守、執行校園安全管理制度。只有這樣,師生的校園安全才能獲得切實保障。
(二)有效保障素質教育需求
有了堅強的安全管理制度做后盾,師生才能在校園內積極落實素質教育的需求。在認知二者關系的過程中會發現,有效的安全管理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條件,也是必要條件。相反,如果師生在學校的安全得不到保證,教師如何能夠踏實地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又如何能夠安心地完成學習活動呢?所以在保障素質教育需求的過程中,校方應積極落實安全管理工作,讓強大的校園安全成為師生進行學習生活的重要支撐。
二、做好高中學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原則
(一)遵循適度原則
適度原則是指在落實安全管理工作時,校方需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與師生的整體訴求來制定符合學校自身的安全管理制度。在具體實踐過程中適度原則的應用范疇主要是對學生而言。在校園生活中,學生是校園的第一大群體,而為了讓學生的行為具備可控性,校方需要借助安全管理制度對其進行適度地規范,這種規范包括禁止學生從事具有危害生命安全的行為,也包括學生在學校可能發生的安全行為。這樣在出現安全管理問題時,校方便可依據安全管理制度開展校園安全管理工作。
(二)遵循從屬原則
在校園內一切規章制度、條例規范都需要在保障教學活動能夠正常進行的前提下實施,這樣才能讓安全管理制度的實施更有意義和價值。因而校方在制定校園安全管理制度時需要充分認識到二者之間的從屬關系。具體而言,校方不能以犧牲師生對安全的認知為代價,過分地注重教學活動的開展,即以犧牲班會課、體育課等為代價,只是為了讓學生有更多的學習時間,這會增加學生的健康風險。校方在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時需要充分考慮到制度與教學之間的從屬關系。
(三)遵循學生主體原則
在校園內學生不僅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也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主體。因此不論是制定安全管理工作制度,還是踐行制度,校方都需要以學生為主體,做到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安全管理工作的實施最主要的目的是保障學生的校園安全、生命安全,讓學生可以在學校內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做好高中學校安全管理工作策略
(一)安全管理制度的構建
1.建立隱患定期排查制度
對高中學校而言,安全管理工作不僅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確保學生順利完成高中學業的重要保障。因此,校方需要建立隱患定期排查制度,保障師生的生命安全、健康安全,讓師生有一個安全的校園生活環境。
在制定具體制度的過程中,校方應根據實際需要做到與時俱進,即針對學校情況的實際變化,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排查制度。如校方應對學校的門衛室、教學樓、校園圍墻、食堂、學生寢室、危化品倉庫、實驗室、室內外衛生間等空間的安全狀態進行隱患的逐一排查,做到安全問題無死角,讓隱患無處遁形。在排查的過程中需要對各個空間的安全情況做到如實記錄,并以此為基礎,對存在的隱患問題進行集中處理,做到及時查看、及時整改,從而有效消除校園的安全隱患,為師生提供安全可靠的學習生活環境。同時,在建立制度的過程中,校方需要針對過去的隱患排除制度進行更新升級,使其符合學校的發展需求,符合學生的實際利益,以保障隱患排查制度可以真正發揮效用,切實保障師生安全。
在建立隱患定期排查制度時,校方需要認真對待,嚴格自審自查校園內的各個空間,做到將隱患排除到校園之外。且借助該制度的存在,校方需要讓存在的制度發光發熱,真正發揮其應有的效用,讓校園安全可以得到充分保障,讓校園生活能夠得以正常運轉。
2.建立事故應急預案備案
在進行校園安全管理工作時,除了要建立隱患排除制度外,校方還需要建立事故應急預案備案,從而確保在發生校園安全事故時能夠做到第一時間進行應急處理,最大程度保障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健康安全。其實在學校內有許多突發性的事故,是校方無法進行提前預料的,如校園內的治安事件、師生收到恐嚇電話或信件、校園內發現可疑物品等,針對這些突發性的事件,校方需要根據應急預案備案進行及時處理,做到將安全問題降到最低,從而確保師生安全。
在預案備案建立的過程中,校方可以拓展自己了解突發性事件的渠道,如各大信息傳播平臺、官方機構的事件報告等,盡可能多地了解可能會發生的突發性事件,從而做到針對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突發事件,建立具有針對性的應急預案與備案。只有這樣,校方才能在事故出現的第一時間做出及時有效地應對,從而避免手忙腳亂,出現處理不當的情況。進一步講,在事故應急預案備案的保障下,學校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因突發事件帶來的損失。同時,校方需要在事后對應急事件做出有效地記錄、備案,將其發展情況、發生原因、事故認定等信息整理成報告,并據此有效調整應急預案。
所以在建立事故應急預案備案的過程中,校方需要最大程度地掌握不同性質的應急事故,做到盡可能多而全地建立預案備案,從而確保在面對應急事故時,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師生的安全。
3.搭建三方聯合監管體系
三方聯合監管是指在構建校園安全管理制度時,學校、社會、家長都需要參與到監督校園安全的過程中,為學生的安全提供多一層保障。學生的成長與發展離不開學校、社會、家庭三個方面的共同努力,而成立聯合監管體系則可以更有效地保證學生的安全。
在具體執行的過程中,校方可以從兩個方面強化對三方聯合監管體系的運用:第一,在制定校園安全制度時,可以采用線上的形式,征集家長的想法與意見,并對收到的意見進行整理,確保家長的意見能夠在安全管理制度中得到體現。同時,學校也可以對自身的安全管理進行透明化處理,即學校根據安全管理制度的實施情況,整理成文章,并進行定期的線上分享,讓家長知曉學校在安全管理上做出的努力,同時也能夠起到監督學校落實安全管理工作的作用。第二,校方還可以定期邀請消防部門到學校為師生進行消防知識宣傳分享,并檢查學校在消防安全上是否存在問題,從而做到消除安全隱患,為學生打造一個安全的校園環境。在建立監管體系時,校方不僅要做好參與者,更要做好組織者,將社會監管機構、家庭監管成員納入進校園監管體系中,做到有效聯絡、有效監管。
所以在搭建三方聯合監管體系時,要以校方為主導,以社會、家庭方面為輔助,從而使監管體系在校方的帶領下積極發揮作用、體現監管價值,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安全生活做好切實保障。
(二)安全管理意識的宣傳
1.重視安全宣傳,提高師生安全問題認知
安全管理工作不僅要從制度層面強化安全保障,也要從宣傳層面提高安全認知。校方需要重視安全宣傳,提高師生對安全問題的認知。對師生而言,提高安全問題認知不僅可以在遇到安全問題時做出準確、及時地處理行為,也可以在未發生安全問題時做到及時自省,避免安全問題的出現。
在具體宣傳中校方可以采取多種形式的安全宣傳方式:第一,根據學校自身情況,對安全事故多發期,如夏季學生溺水、春秋季學生用火不善等,校方可以通過校園廣播、學生會的形式,對夏季野外戲水、春秋季安全用火等知識進行宣傳,從而讓學生充分了解自己身邊的安全問題,以提高學生對安全問題的認知。常態化進行班會安全主題教育課、安全教育實踐課、法制副校長知識講座和安全教育基地體驗活動。第二,通過班級家長QQ群、學校微信公眾號和給家長的一封信等渠道和方式,宣傳防欺凌、防溺水、防欺詐等安全知識和法規,家校攜手,共同呵護學生和家庭安全,進一步認識到安全問題的重要性以及發生安全問題可能帶來的危害。同時,“小手拉大手”,影響社區,輻射社會,拓展安全教育的廣度。第三,借助校園宣傳欄、黑板報、班級刊物等手段,營造安全問題的宣傳氛圍,實現對學生潛移默化地影響,從而提高學生對安全問題的認知。
通過上述形式的安全宣傳,校方能夠引導學生對安全問題做出有效認知,并讓學生了解有哪些具體的安全問題,從而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切實保障自己的安全。
2.組織安全實踐,提高師生安全重視程度
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校方除了以安全宣傳的形式來提高學生對安全問題的認知以外,還應組織學生進行安全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真實、具體的場景中進一步提高對安全問題的重視程度。對師生而言,進行安全實踐活動不僅是在進行安全演練,更重要的是能夠積累更多的安全經驗,做到從演練中提升自己面對安全問題時的能力。所以校方可以定期組織師生進行安全實踐活動,以此提高師生對安全問題的重視程度。
比如說在面對夏季經常發生的溺水問題時,校方可以邀請專業團隊為學生演示真實的溺水情況,以此讓學生認識到溺水的可怕。在演示的過程中不僅要模擬真實的溺水情況,也要教授學生在面對溺水時應該做出怎樣的正確處理,才能確保自己的生命安全。再比如校方還可以進行真實的消防演習。在消防演習中需要模擬真實火災的發生情況,并組織教師與學生參與。在演習的過程中校方可以通過校園內部的監控設施觀察師生的反應,以及師生在面對突發的火災情況時是否做到了準確地應急處理,如組織學生有序撤離現場、用濕物品捂住口鼻、沿著樓梯彎腰撤離等。同時,在演習結束后,應邀請消防人員為師生普及面對火災時的正確撤離方式以及如果來不及逃離時,應該怎樣做才能最大程度保障自己的安全。
通過上述真實的安全實踐活動,師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應做到有真實的感悟、切身的體會,知曉危險來臨時的無征兆性,從而重視安全問題,強化自身對安全問題的重視程度。
綜上,在組織進行校園安全管理工作時,適度原則、從屬原則、學生主體原則是校方應遵循的三個重要原則,也應據此實施安全管理策略。在策略實施中校方需要重點建立隱患定期排查制度、事故應急預案備案、三方聯合監管體系,這樣在三重保障下,師生的安全便能夠得到切實保障。同時校方還應從安全問題認知與安全重視程度兩方面入手,強化宣傳,讓師生從意識層面認識到安全問題的重要性,從而確保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