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培 梁淑平
摘要:海南自貿港背景下,海南需要構建一個更具包容性和人性化的社會環境,以此留住企業和高端人才。而社會工作本身的價值觀和職業特性符合構建人性化的社會要求。本文通過運用SWOT分析法,分析海南企業社會工作當前的發展現狀,并為企業社會工作的發展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海南自貿港;企業社會工作;SWOT分析
2020年 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指出要大力發展旅游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不斷夯實實體經濟基礎,增強產業競爭力,對注冊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并實質性運營的企業 (負面清單行業除外),減按15%征收企業所得稅。自由貿易港 (以下簡稱 “自貿港”)背景下,海南將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為注冊在自貿港的企業提供支持,同時加強社會治理,逐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1]在自貿港政策優勢及日益優化的營商環境下,海南將成為各類企業發展的熱土。自貿港的建設給各行業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社會工作行業亦是。
一、海南自貿港背景下企業社會工作發展現狀
海南針對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獎勵機制、培訓等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為進一步推動海南省社會工作事業發展,打造符合海南自貿港發展需求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海南省民政廳啟動了2023年全省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工作,海南高校也不斷擴大社會工作專業本科及研究生培養。在政策推動下,海南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數量雖逐年增加,但企業社會工作領域的社會組織及機構極度匱乏,崖州灣科技城園區是各類企業及高層次人才會聚的沃土,為科技城園區內企業及高端人才提供優質服務,是推動自貿港建設的關鍵因素,但目前僅有一家企業社會工作機構在崖州灣科技城園區內服務。自貿港背景下,海南以高度開放的姿態吸引和引進各類企業和高層次人才,但相應的基礎性服務仍顯不足。
二、海南自貿港背景下企業社會工作發展SWOT分析
(一)優勢(Strengths)分析
1.目標契合性
企業社會工作是運用社會工作的專業方法和技巧,幫助企業及員工克服困難、緩解壓力的工作,其所體現的職業價值理念符合企業及企業員工的價值追求。企業引入社會工作服務有助于優化企業與員工之間的勞動關系、增強員工的工作能力,同時企業社會工作者可發揮實務優勢,采用 “社區+企業”的合作模式,為企業搭建參與公共服務的平臺,助力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及實現社會價值。因此,企業社會工作服務既與企業提升員工歸屬感的目標相一致,也與企業實現社會目標相契合。
2.實踐理論完善
社會工作在專業理論和實踐方面已形成一套完備的指導體系。企業社會工作可以運用社會工作的實務理論、價值準則和工作方法,服務企業、企業員工及其家庭,并通過其專業敏銳性和分析技巧,識別企業存在的問題,協助解決問題,如提升員工歸屬感、協調企業與員工以及員工之間的關系等。此外,社會工作還能整合相關資源,激活企業活力,為推動企業健康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3.工作模式多樣
我國企業社會工作雖然起步較晚,但是已經發展出多種模式,也探索出了諸多具體的實施方法。工作模式可分為6種類型:企業內模式、企業外模式、工會模式、公共政策模式、企業內外結合模式、企業社會模式。[2]企業社會工作模式逐步走向成熟,為后續海南企業社會工作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劣勢(Weaknesses)分析
1.專業人才缺乏
從海南社會工作整體持證率來看,截至2022年,持有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證書的僅有2 000余人,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特別是高級社會工作人才緊缺。從購買的企業社會工作服務來看,海南的企業社會工作數量較少,僅有一家機構在崖州灣科技城園區內進行服務,海南企業社會工作潛力尚未充分得到挖掘和拓展。
2.專業認可度不高
社會工作在海南起步較晚,發展也相對緩慢。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推動和海南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社會工作在不斷發展,但群眾對社會工作的知曉度不高。筆者在服務過程中發現,有些居民不知道社工是什么、是做什么的,有些單位更是認為社工只是在平時打雜、發傳單及舉辦幾場娛樂活動而已,對社工的功能和作用缺乏了解,導致社會工作的認可度不高,對企業社會工作服務更是知之甚少。
3.角色定位沖突
一是角色不清。企業社會工作是一個新興的社會工作領域,對于社會工作專業現有的角色定位需要進一步探索。一方面,企業有其特定的目標和規劃,企業制度對員工參與服務有一定的約束,使社會工作者在服務過程中時常面臨困惑,不確定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另一方面,企業社會工作服務模式多樣,每種模式呈現的問題有所差異,如企業內模式是企業自發設立的社會工作服務崗位,相較于其他模式,在開展服務時遇到的阻礙相對較小。然而,由于社會工作者身為企業員工,需要遵循企業規章制度,往往會出現專業價值沖突并模糊服務主體的現象,因此,不同企業社會工作服務模式中的角色定位仍需要進一步探究及明確。二是角色期待沖突。一方面,企業社會工作者主要針對企業員工需求及企業要求開展相關的服務,如心理輔導、文化賦能、矛盾調解等服務,但是時常會面對企業安排的各類行政任務,這與社會工作者的角色出現沖突;另一方面,企業與企業員工有時候是對立的狀態,企業希望社會工作者做好員工的工作,為企業增收效能,然而,企業員工期待社會工作者能夠維護他們的權益等問題,在角色期待上會出現沖突和兩難狀態。
(三)機會(Opportunities)分析
自貿港背景下,企業社會工作的機遇表現在:一是服務需求。隨著自貿港的推進,海南的企業及高端人才將不斷涌入,一系列問題也將會逐漸顯現,如高端人才在引進過程中的適應性難題、子女安置、社交、婚戀及情感需求等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企業及引進人才的主體單位需提供相應的基礎性服務,以助力自貿港的建設和發展。為此,培養專業社會工作者為企業提供服務成為必要之舉,這也為企業社會工作的發展創造契機。二是政策推動。為適應海南自由貿易港的發展,海南出臺了一系列發展社會工作的文件政策,例如,海南省民政廳印發的 《關于加強社會工作專業崗位開發與人才激勵保障的實施意見》的文件中提到要 “加快推進社會工作崗位開發,保障社會工作事業全面健康可持續發展”。[3]由此可見,在自貿港建設的推動下,海南社會工作將會得到快速發展,企業社會工作崗位的拓展,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四)威脅(Threats)分析
自貿港背景下,企業及其員工在文化層次、專業能力等方面將逐步提高。過去,企業職工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對服務質量和社會工作者的知識水平要求相對較低,然而,在高端人才的服務上存在差異。因此,企業社會工作者不僅需要具備良好的社會工作實務能力,還需要掌握法律、管理、心理學等多種學科的知識,以便更好地服務高端企業人才,在服務思維和方法上需要摒棄傳統模式,注重服務的科學性與創新性等。在高要求下,社會工作者專業能力不足或知識面有限,服務無法滿足企業或員工需求,可能導致企業社會工作購買服務意愿降低,阻礙企業社會工作發展。
三、海南自貿港背景下企業社會工作發展對策分析
(一)“S(優勢)+O(機會)”發展對策分析
1.利用機會,發揮專業優勢
海南自貿港建設為企業社會工作發展提供了契機,應充分利用政策優勢,加強企業社會工作隊伍的建設,培養符合自貿港建設的企業社會工作人才,為推動自貿港的發展和建設提供保障。同時,企業社會工作者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服務技能與知識儲備,充分發揮社會工作服務優勢,并結合海南自由貿易港的發展特點,探索契合企業人才需求的服務模式。
2.多方協同,助推企業社會工作發展
企業社會工作的發展需要多方協同推動。在宏觀層面,應制定相關政策支持企業社會工作發展。政府可構建企業社會服務資金投入機制,如制定相關的社會服務資金申請制度,按照相應的標準支持符合要求的企業申請社會服務資金。一方面,可以確保企業社會工作服務的購買,擴大企業社會工作隊伍,為在海南自貿港注冊的中小型企業及員工提供適當的保障和扶持;另一方面,可以實現政、企、社的聯動,激發企業的發展動能和社會參與度。在中觀層面,企業社會工作機構需要為企業社會工作者提供全方位支持,包括情感、專業支持及培訓交流,為企業社工賦能,降低流失率,同時不斷探索企業社會工作服務標準化機制。在微觀層面,企業社會工作者應提升自身專業素養,以滿足自貿港背景下企業對社會工作的期待與要求。
3.建立完善的企業社會工作制度體系
企業社會工作的發展離不開健全的制度建設,企業社會工作有別于其他社會工作服務領域,因此,需要構建一套契合企業社會工作特點的制度體系,助力企業社會工作的規范化、標準化及可持續發展。
(二)“W(劣勢)+T(威脅)”發展對策分析
1.加強企業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教育和培養
為適應自貿港對人才的需要,相關部門要從源頭上對社會工作者進行培養,加大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加強與國內外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合作,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和企業社會工作專業素養的高層次人才。高校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海南高??梢愿鶕再Q港需求,設置規范、合理的企業社會工作課程,如增加相關企業法律法規的教育、跨文化的溝通交流技巧以及自貿港政策的專項學習等課程,拓展學生的學習寬度和廣度,以此來匹配自貿港建設對人才的要求。充分發揮海南本土資深督導和企業社會工作者的優勢,為學生提供企業社會工作實務經驗分享和培訓的機會,以增強學生對企業社會工作的了解及認同感。
2.加強探索本土特色企業社會工作發展模式
企業社會工作是社會工作的一個重要領域之一。從理論上看,目前社會工作的理論體系和價值倫理已經相對完善,但企業社會工作領域理論體系尚未形成。因此,需要加強企業社會工作的研究,并有意識地將本土文化和企業特色融入其中,以構建符合海南實際情況的企業社會工作理論,豐富和完善企業社會工作的理論體系及價值倫理原則,進而推動企業社會工作的發展。從實務運作模式上看,企業社會工作可與海南正在推進的大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相結合,融入大社區服務體系,構建 “企業社會工作+社區發展模式”。企業社會工作者進社區有利于整合社區資源,促進社企聯動,引導企業共同參與社會服務,提高企業社會工作服務的影響力。
3.提高專業認可度,降低人才流失率
近年來,盡管我國政府大力支持和推動社會工作發展,但其知曉率和認可度依舊不高。一是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生對于本專業的認可不夠,許多專業畢業生會因為工資待遇不高、服務邊緣人群、自我價值感難以得到體現,從而導致服務倦怠并產生無力感;二是服務對象對社會工作的了解程度較低,很多人不了解社會工作者,甚至有的社工在走訪時被居民誤認為騙子,不愿與之交流;三是有些部門和單位對社會工作服務的社會效益認識不足,導致其認可度較低。因此,需加大社會工作服務的宣傳力度,提升公眾的認知度和認同感,同時,制定相關的人才獎勵機制,減少因環境因素給專業社會工作者帶來無力感,降低社會工作人才流失率。
四、結束語
本文通過SWOT分析法,探討海南自貿港背景下企業社會工作的發展前景、所面臨的威脅及挑戰。從S (優勢)上看,企業社會工作應繼續夯實專業基礎和優勢,全面掌握社會工作的助人理念、實踐方式方法及工作模式,以增強自身應對挑戰的能力;從W (劣勢)上看,企業社會工作者需要不斷從實踐經驗中梳理、總結并形成具有針對性的企業社會工作的實務理論、價值倫理選擇及角色定位原則等,以便為企業社會工作后續的發展和服務提供理論指導和依據;從O (機會)上看,企業社會工作者要充分利用自貿港的政策支持和服務需求為自身發展提供動能;從T (威脅)來看,企業社會工作者需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建設及服務水平,企業社會工作機構需要為社會工作者提供學習平臺,為其賦能。企業社會工作的發展更多地需要高校、社會工作機構、政府以及企業等多元主體協同推動。
參考文獻:
[1] 海南省人民政府.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EB/OL].[2023-12-14].https://www.hainan.gov.cn/hainan/zmgztfa/202006/baa090f985b9476bbeb4e9404b45d82d.shtml.
[2] 蘇瓊熙,黃軍菲.國內企業社會工作發展困境研究述評[J].社會工作,2012(11):93-96.
[3] 海南省民政廳.關于加強社會工作專業崗位開發與人才激勵保障的實施意見[EB/OL].[2023-12-16].http://mz.hainan.gov.cn/smzt/0503/202010/6867c57ada6a4245b9e43b02c48b491f.shtml.
作者簡介: 王曉培,女,黎族,海南瓊中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社會工作;
梁淑平 (通訊作者),男,漢族,江西新余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農村社會治理、社會工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