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強來華留學生管理工作是提升高校辦學水平、服務 “一帶一路”建設的有效舉措。本文分析江蘇高校來華留學生在管理方面的真實適應性現狀,歸納其在管理適應性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加強留學生管理隊伍建設、創新教學管理的方式、實施規范且人性化的生活管理等對策與建設,以期為江蘇高校來華留學生的管理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一帶一路”;江蘇高校;來華留學生;管理適應
目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已成為來華留學生的主要生源地。[1]近年來,江蘇省憑借交匯點區位優勢,高校來華留學生教育工作飛速發展。數據顯示,目前,江蘇全省高校招收培養外國留學生4.73萬人,來華留學生規模大、來源多樣。但國家間多維度的差異性也成為留學生管理的難點。因此,對來華留學生的管理適應性研究具有很大的探索價值。[2]
一、江蘇省高校來華留學生管理適應情況調查分析
本文通過走訪6所江蘇省代表性高校,采用訪談和問卷調查的方式,從教學管理和生活管理這兩方面深入了解來華留學生的管理狀況,探索江蘇省高校來華留學生管理所存在的問題。
(一)調查研究的基本信息
1.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對象為江蘇省6所高校中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生,主要來自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烏茲別克斯坦等20多個國家。為確保問卷的合理性,先對10名留學生進行預調查,直接與留學生交流,對問卷中的題項進行修正,再開展正式的調查。線上發放問卷,匿名填寫并回收。本次設計并發送140份問卷,最終回收126份,回收率為90.0%。剔除部分回答不完整或答案明顯不能反映填寫者真實意愿的問卷后,有效問卷116份,有效回收率為82.9%。
2.調查問卷設計
調查問卷共包括三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調查留學生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別、年齡、國籍、學習階段、留學時間、所學專業、漢語水平、來華留學方式、來華留學的原因、留學后的發展地點等10個題項。第二部分調查留學生的教學管理適應狀況,主要從留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和適應教師教學狀況這兩個維度進行衡量,共14個題項,采用5點Likert量表,“1=很容易”“2=容易”“3=一般”“4=難”“5=最難”。留學生對于在華的教學管理適應的困難程度=總分/滿分。第三部分調查留學生的生活管理適應狀況,涉及文化適應狀況、人際交往狀況、日常生活狀況三方面,共11個題項,采用5點Likert量表,“1=很容易”“2=容易”“3=一般”“4=難”“5=最難”。留學生對于在華的生活管理適應的困難程度=總分/滿分。
(二)調查的結果及分析
1.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匯總
首先,參與本次調研的研究對象男女較均衡,年齡集中在18—28歲,來自 “一帶一路”沿線的22個國家,分布于東盟、西亞、南亞、中亞、獨聯體,范圍較廣;其次,以本科生為主,來中國時長多在兩年內,學習的專業中經濟學和工學占比達66%,專業門類較單一,54%以上的學生還未通過HSK考試,漢語水平普遍較弱;最后,40%以上的學生都通過中介來到中國,招生途徑較單一。來華留學的主要原因中 “中國留學的經歷對工作有幫助”和 “喜愛漢語,想學習漢語”占比最大,[3]且半數以上的人都愿意畢業后留在中國,表明來華留學生對中國的肯定。
2.教學管理適應狀況分析
問卷的第二部分,對來華留學生的教學管理適應狀況的數據結果進行信度分析和效度檢測,說明調研數據具有可信性。總體來看,教學管理適應平均值為0.5518,適應困難程度屬于一般。其中,38.58%的來華留學生認為教學管理適應容易,55.5%的認為一般困難,只有5.92%的不能適應。調查顯示,適應難度最大的是通過考試,大部分留學生存在中文水平低、專業基礎薄弱的現象,希望能降低考試難度;適應難度排名第二的是習慣中國老師的教學方法,多數留學生認為目前的教學方法普遍照搬中國學生的教學模式,希望能制訂更加國際化的培養方案。
3.生活管理適應狀況分析
問卷的第三部分,對來華留學生的生活管理適應狀況的數據結果進行信度分析和效度檢測,說明調研數據具有可信性。總體來看,生活管理適應平均值為0.5248,困難程度屬于一般。其中,43.81%的來華留學生認為生活管理適應容易,51.8%的認為一般困難,只有4.39%的不能適應。調查顯示,適應難度最大的是與中國人交朋友,文化差異和語言溝通是留學生交友的主要障礙。留學生希望能多舉辦中外聯合活動,讓他們有機會結識中國朋友。適應難度排名第二的是獨立處理突發狀況,留學生普遍對中國安全知識掌握較少,希望開展相關安全專題講座。
二、管理適應現狀與主要困境
(一)教學管理執行不到位
1.缺乏合理化、國際化的培養體系
為迎合考核要求并考慮到大部分留學生漢語水平不佳的情況,江蘇大部分高校都設置全英文教學。然而,卻存在諸多問題。一是全英文授課的質量參差不齊。全英文授課對任課教師的口語水平要求高,而實際授課過程中多數教師并未達到要求。[4]同時,授課形式存在照搬中文授課的模式,未結合留學生教學的特殊性,形成國際化的培養模式。二是教學資源利用不合理。各專業學院培養的留學生人數分布不均,個別學院的留學生只有個位數,但由于培養方案的要求,仍需要安排十幾位專業課教師為個位數的學生進行教學培養,造成教學資源浪費。
2.教學質量考核體系尚未健全
一是管理職能的缺失使來華留學生教學管理缺乏明確的指引。留學生教學在全校培養體系內占比小,部分高校的留學生并未被錄入學校整體管理系統,針對留學生的教學管理考核評估缺少機構設置,因此教學質量提升緩慢。[5]二是教學質量的考核標準不明確。由于多數留學生存在自主學習性差、基礎薄弱等問題,常無法達到考核要求。部分教師為保證課程通過率,常通過規定考試范圍、靈活考試形式等方式降低難度,導致留學生實際教學質量并未達標,有悖于來華留學生教學水平高質量發展初衷。
(二)留學生生活管理工作難度大
1.跨地域文化差異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雖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各國之間的語言、飲食、宗教信仰等方面仍存在很大差異。因此,留學生初到中國面對強烈的文化差異時,[6]心理上常易產生焦慮、恐慌等負面情緒。一部分學生在面對跨文化差異時,會進行自我調節,經過短暫的適應期后很快接受新的文化環境。而另一部分學生的適應期限長,很難適應陌生環境。若長時間處于文化排斥階段,則易對學習產生畏難情緒、對學校產生厭惡情緒、對生活產生消極情緒,[7]這些都將給留學生管理工作帶來阻礙。
2.管理人員隊伍建設不健全
留學生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直接影響留學生管理質量。除個別高校較早開展中外交流、國際化程度較高外,江蘇多數高校留學生教育工作起步不久,缺乏國際化辦學經驗。來華留學生管理隊伍還存在諸多問題:[8]一方面,隊伍結構復雜且國際化水平不高,多數留管人員缺乏跨文化交流經歷,普遍缺乏國際化管理背景,專業化程度不高;另一方面,留管人員培養機制不完善,職業歸屬感不強。高校留管人員的職業培訓、職業交流等機會甚少,職業晉升通道不明確,考核評估體系不完善,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留管人員的認同感,從而妨礙來華留學生管理工作開展。
三、探討留學生管理適應性提升的新路徑
(一)對學校層面的建議
1.創新來華留學生管理工作方法和機制
學校領導應主動擔當責任,認真做好頂層設計,統籌好相關部門,劃分清楚責任分工。第一,建議高校加強留學生信息化管理水平。以大學生服務中心為平臺,將留學生的學籍信息、管理信息、學習狀態等信息統一納入學校信息管理平臺,打通信息壁壘,有效提高學校管理效率。第二,建議完善留學生管理干部培養制度。留管干部不僅是學校管理的中堅力量,也是高校留學生管理水平發展的重要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9]高校應定期組織留管干部專業技能大賽,促進其專業水平提升,為高校來華留學生教育提供強有力的管理隊伍支撐。
2.完善課程設置并創新教學方式
高校應面向留學生和教師展開調研,根據反饋,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方式和課程安排。建議嚴抓教學管理,要求一視同仁。激勵教師在考慮留學生的語言基礎、文化差異以及專業水平的基礎上,創新教學方式方法,爭創國際化且專業化的教學新模式。鼓勵留學生做課堂的主人,主動參與課堂,積極表達想法,切實提升課堂教學實效。結合實際需求,完善課程設置。在課程設置上應體現高校自身的優勢和特色,考慮留學生的實際需求,以及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需要。嘗試擺脫中文教育的范圍,增加自選選修課程比例,結合專業和國際化教育,拓展留學生教育的廣度和深度。[10]
(二)對留學生管理人員層面的建議
1.加強跨文化服務意識和心理支持體系
與留學生近距離、長時間接觸的管理人員應具備對跨文化問題認知、理解、反應的能力,樹立 “愛與服務”理念,主動去發現和解決留學生的實際問題。參加專業培訓,增加跨文化心理知識積累,提高對留學生心理問題的洞察力,及時進行必要干預。同時,重視留學生的內心需求,[11]不斷改善服務管理工作。針對心理困難的留學生,做到一對一幫助指導,引導其順利度過困難階段。尤其是對初到江蘇的新生,做好心理問題篩查,做到一生一檔,及時發現不良情緒并溝通,帶領留學生迅速了解江蘇、走進江蘇、愛上江蘇。
2.教師要提升國際化教學水平
優秀的雙語教學師資隊伍是提升來華留學生教學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作為教師,應注重專業技能提升,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守好講臺”,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作用,豐富教學內容。除開設傳統文化課程外,增設江蘇省人文介紹和跨文化適應教育課程,增強留學生對于江蘇文化的了解和認同,從而緩解其在學習過程中因文化差異而帶來的困惑,進一步幫助留學生適應教學管理。同時,積極參與學習培訓、學術交流、赴海外研修等,提高眼界,拓寬國際視野,持續提升國際化教學水平。
(三)對留學生個人層面的建議
1.打通語言障礙,提升漢語水平
漢語是來華留學生的第一課,也是來華生活的必備技能。留學生應將學好漢語放在首要位置,緊跟漢語教師的步伐,加強漢語課堂的互動,打牢漢語學習的基本,努力通過HSK漢語水平考試。同時,發揮主觀能動性,參加 “漢語角”、志愿服務等活動,與身邊的中國人多交流,提升口語,以破解因語言溝通障礙而產生的困惑。加強自身的心理適應期建設,正確認識語言差異的客觀事實,努力掌握學習的螺旋式上升節奏,以積極的心態接受中國的教學方法,激勵自己快速融入江蘇高校大家庭。
2.深入了解文化,增強適應能力
留學生來華的目的不僅是接受教育,還應更全面地了解中國文化了解江蘇文化,以增強留學適應性。來江蘇前,可以通過網絡科普、校友溝通等方式提前了解江蘇的人文特色、學校概況、校園文化等,做好鋪墊工作。來江蘇后,留學生更應走出宿舍、走出課堂、走出校園,積極參加文化風情展、體驗江蘇發展這十年、傳統節日文化體驗等特色活動,了解江蘇的風土人情和社會文化,切身感受江蘇文化的魅力,認識中外文化的差異性,減少跨文化帶來的不適感,以加速融入校園生活。
四、結束語
“一帶一路”倡議為江蘇省高校的國際化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因此,江蘇省高校應緊跟 “一帶一路”倡議要求,立足于學校的優勢與特色,創新高校教育管理方式,完善教育管理模式,提升教師專業化能力,不斷推進來華留學生管理工作的發展,從而提高江蘇省高校的國際影響力。
參考文獻:
[1] 游菲.“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來華留學生教育管理研究[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0(05):36-40.
[2] 狄偉鋒.非洲來華留學生教育管理研究[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23.
[3] 李睿.來華留學生的跨文化適應性調查分析:基于遼寧省某高校的調查[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18,20(01):114-120.
[4] 高幸.甘肅省來華研究生教育現狀調查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6.
[5] 翟雯.“一帶一路”背景下高等院校工科專業來華留學生教學管理的問題和對策[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 2021(03):73-75.
[6] 陳琪.高校來華留學生教學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22.
[7] 吳燕萍.教育國際化視野下高職院校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的問題與對策[J].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21,34(06):37-42.
[8] 吳迪.“一帶一路”背景下來華留學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技術與創新管理,2019,40(05):643-646.
[9] 尚敏.留學生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教文匯, 2022(05):35-38.
[10] 徐徐,萬連增,劉曉曦.“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高職院校來華留學生的教育管理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2,21(09):279-280.
[11] 張慧,張宏.高職留學生跨文化適應教育管理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林區教學,2023(06):51-54.
基金項目: 2022年度南京工業大學哲學社會科學 “一帶一路”化工與建筑行業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項目課題 “一帶一路背景下高校來華留學生管理研究” (課題編號:22ZX07)。
作者簡介: 徐然,女,漢族,江蘇南京人,碩士,留學生輔導員,助教,研究方向:高等思想政治教育、中國傳統文化與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