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或許已經意識到,“技術時代的詩歌書寫”專欄內容是非常廣闊的,是直面當下現實并且向歷史和未來敞開的。它不僅僅是對技術和詩歌關系的理論梳理,也不僅僅是對受技術影響的當下詩歌創作的分析,而更是經由“技術”這一元素進入廣闊的文學場域,進而在現代性知識鏡像中把握現實和詩藝的關系,捕捉我們時代更為真切的詩學問題。本期刊發的熊威博士的《電子哀歌:作為存在的“書寫”》就是從現代藝術及其相關理論進入當下詩學問題的。正是在對新詩起源現代性維度的重溯中,我們才更深地體會到新詩實際上是一種在現代社會進程中與歷史搏斗的力量。在現代性知識體系內愈是直面“詩歌的真誠”,愈能映照出喧囂現實背后的精神貧乏。由此,穿越技術本身的迷霧正是為了喚醒更為深層的精神圖譜,也是對于當前流水線式詩歌創作的一種警醒。
主持人 李建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