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 鐘菊 寧國平
摘 要: 技工院校電氣自動化設備安裝與維修專業的主要培養目標是面向制造、加工和生產類企事業單位,培養能適應電氣自動化設備安裝與維修職業崗位群,從事電氣自動化設備生產、安裝、調試與維修等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而在以往的電氣自動化專業教學過程中,學生所學到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掌握的實踐操作技能,并不能充分滿足當前企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因此,為充分提升電氣自動化專業學生的實踐技能,適應當今科技的迅速發展,實現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和生產實踐對接,滿足未來行業和企業的需求,主要探討在技工院校電氣自動化專業開展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關鍵詞: 技工院校 電氣自動化專業 工學一體化 教學資源
中圖分類號: G64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9-3567(2024)01-0089-03
基金項目:2023年度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研究課題“技工院校電氣自動化專業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JRSJY-2023-1066)。當前,隨著“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深入實施,迫切需要一支數量宏大的技能人才隊伍支撐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必須快速解決我國當前高技能人才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的問題,急需打造一支結構合理、數量宏大、技術高超的電氣自動化專業高技能人才隊伍來支撐中國制造業的大力發展,迫切需要對我國各地技工院校所開設的電氣自動化設備安裝與維修專業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等進行調整和優化,依據企業對電氣自動化安裝與維修專業的崗位需求和崗位職業能力要求,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提出多種模式、多種層次、多種渠道校企聯合培養人才的有效路徑,為高技能人才培養深入推進提供高效的解決方案。
電氣自動化專業作為多種學科相互交融、不斷更新發展的一個專業,在科技和工程領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目前我國當前重點發展的專業之一。電氣自動化設備安裝與維修專業所涉及的內容非常豐富,不僅包括傳統的電工電子技術、工業自動化控制技術,還包括先進制造、計算機控制技術,網絡控制技術、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等多個領域。根據我國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三部門聯合印發的《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截止到2025年,電力裝備領域的人才總量需求將達到1 731萬,預測人才缺口將會達到909萬,急需為國家培養和造就一支結構合理、數量龐大、技術高超的電氣自動化專業高技能人才隊伍,為實現中國制造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我國各地技工院校所開設的電氣自動化設備安裝與維修專業,主要培養目標正是面向制造、加工和生產類企事業單位,培養能適應電氣自動化設備安裝與調試職業崗位群,從事電氣自動化設備生產、安裝、調試與維修等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在我國由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邁進,著力打造“大國工匠”“能工巧匠”的今天,既要尊重在理論素養方面有深厚造詣的教授和專家,也要尊重有發明創造和技術革新的技術專家、高技能人才。要在全社會樹立起“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正確價值觀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成才觀,在物質、精神和情感等各個方面建立對技能人才的激勵導向機制,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經濟收入和在社會上的地位。抵制傳統的“學而優則仕”“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等陳腐思想的不良影響,改變重視普通教育輕視職業教育、重視純理論研究輕視實踐技能提升的現狀,在全社會形成有利于職業教育發展的輿論氛圍,在全社會樹立起尊重勞動、崇尚技能和爭做高技能人才的良好風尚,使新的求學觀、擇業觀和成才觀在我國蔚然成風。
2.1 概念
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最早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的歐洲各國,最初是為了培養工程領域的技術人才而提出的一種教育改革理念,這種模式最初是以工程實踐為基礎,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采用跨課程、跨專業和跨領域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知識與能力的提升。這種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建立工程實踐課程,將理論知識融入實際操作中,從而激發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隨后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在美國等國家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和推廣,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工業和信息化的融合,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在現代職業教育中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
2.2 在我國的發展
近年來,我國技工院校一體化課程改革是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以下簡稱人社部)主導和推動的。2009年7月,人社部發布了《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工作方案》,開啟了技工院校一體化課程改革的序幕。2022年3月,人社部發布了《推進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在全國技工院校推進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實施方案》指出:“工學一體化培養模式是依據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及技能人才培養標準,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將工作過程和學習過程融為一體,培育德技并修、技藝精湛的技能勞動者和能工巧匠的人才培養方式。”
隨著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在國內外的應用不斷深入,已經成為了許多理工類專業教學的重要發展方向,在國內外的多個學科領域中都得到了廣泛應用和研究,如機械工程、電子技術、材料工程、計算機技術等領域。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可以通過實驗、調研或項目實踐、實訓、實習等方式,將企業實際的典型工作任務轉換成為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內容,根據實際的工作過程來設計教育教學過程,實現“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進一步提高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幫助學生從學校學習到就業工作實現緊密銜接。
3.1 必要性
電氣自動化專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配齊配全各種先進技術的電氣自動化教學及實訓設備作為基礎教學設施,而電氣自動化設備的更新速度較快且價格昂貴,導致部分院校的電氣自動化實訓設備較為落后,教學設備與教學需求嚴重不符,學生的實踐性技能操作課程不夠連貫、高效,嚴重阻礙了學生實踐技能的提升[1]。此外,大部分院校缺少一支理論扎實、技能突出的“理論型+實踐型”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教學內容、教學理念、教學方式較為落后,沒有創新意識,嚴重阻礙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導致院校的教育教學與社會的實際需求存在著嚴重的脫節現象,不能充分滿足企業、產業及行業對電氣自動化專業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因此,對技工院校電氣自動化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是勢在必行的,在新的教育背景下,電氣自動化專業應該確立更高的人才培養目標,充分結合市場需求和學生自身發展需要,優化人才培養體系。著力實現從知識的單純灌輸向能力的有效培養轉變、從課堂的理論教學向生產的實際教學轉變、從書本內容教學向實踐任務教學轉變。
3.2 優勢
在技工院校電氣自動化專業開展工學一體化培養模式,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不僅可以提升學校硬實力,提高學校軟實力,還可以讓學生“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將工作過程和學習過程融為一體,提高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和綜合職業素養,培育出德技雙修、技藝高超的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開展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是技工院校在新形勢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的本質要求,也是技工教育的最大特色和亮點[2]。
4.1 構建“校企雙制、工學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
以人社部《推進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方案》為指導思想,充分結合區域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優化調整實施性人才培養方案,充實和完善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推動專業自主診改機制形成。深化長三角、京津冀及邯鄲周邊企業合作,全面深化產教融合,積極探索校企雙主體的育人體制機制,充分發揮出校企雙方的主體優勢,增強專業的服務能力。
4.2 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提高教師隊伍素質
組織電氣自動化專業教師每年在企業開展實踐或實訓基地實訓1個月以上,充分吸收企業的最新技術、最前沿工藝、最高規范標準等,為工學一體化的教學提供堅強的支撐;強化校企合作與互動,共同開展課題研究,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積極開拓多種渠道建立兼職教師資源庫,加大兼職教師培養和管理力度,不定期地召開學術研討會,建立穩定的兼職教師隊伍[3]。組織教師及學生積極參加各級技能大賽,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培養2~3名專業帶頭人,聘用行業企業專家學者、能工巧匠兼任教師,建立一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素質優良的電氣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師資隊伍。
4.3 構建“四層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
在現有“綜合素養為本、職業能力遞進、特色課程為補”課程體系的基礎上,開展學分制試點和改革,增設選修課程,構建底層互享、中層分立、高層共選課程框架體系。依據人才培養標準,將以學科為基礎開展的技能訓練,逐步轉變為專業基礎訓練、崗位專項技能訓練、綜合能力訓練和創新性項目實踐四個方面、四層遞進式實訓教學體系[4]。
4.4 推行“精益求精”職業素養養成計劃
建立校內職業素養評價體系,開展崗位職業素養分析;校外(企業)設置“三步走(跟崗、輪崗、頂崗)”精益化管理,增強學生精益求精的職業意識和工匠精神。將學生在校內三室(實訓室、寢室、教室)和企業雙車間(教學車間、實習車間)執行精益化管理的情況納入成長經歷管理信息檔案,每周、每月評選技能之星,提升學生追求精細、追求品質的意識。
4.5 創新教學方式,開發教學資源
深入開展以培養學生綜合專業能力為目標的項目式教學、模塊化教學、應用案例教學、實際場景教學和現場崗位教學。積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運用模擬仿真教學系統,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積極探索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和與工學一體化教學相匹配的課程設置、教材體系以及教材內容的改革,嘗試因材施教、分層次、模塊化的教學模式[5]。
針對電氣自動化專業的特點,組織編寫以任務引領為主線的培訓教材,采用活頁式、項目式、模塊式的形式,開發《照明線路安裝與檢修》《低壓配電設備裝配》《電子線路安裝與調試》《低壓電氣控制設備安裝與調試》《低壓電氣控制設備故障檢測與排除》《機電一體化設備安裝與調試》《PLC控制系統安裝與調試》等工學一體化教材,突出實用性,融入新技術、新工藝元素,構建全新的教材及課程模式。根據專業崗位的能力需求,邀請企業專家共同開發教學案例庫、教學視頻、教學課件等一體化教學資源。
綜上所述,在進行電氣自動化專業的教學過程中,采用工學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工學一體化課程改革為抓手,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學改革,堅持開放辦學,堅持走產學結合的道路,緊緊圍繞校企合作常態化,課程建設崗位化,教學模式一體化,教師隊伍“雙師”化,實習實訓生產化,就業單位定向化和培訓種類多元化等辦學特色做文章,以加快高技能人才培養,服務“中國制造2025”戰略為宗旨,能夠有效提升電氣自動化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實現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和生產實踐對接,適應企業、產業及行業需要,為國家培養和造就一支數量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充滿活力的電氣自動化專業高技能人才隊伍。
參考文獻
[1]畢興會.電氣自動化專業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中外企業家,2020(5):177.
[2]秦巍.電氣自動化專業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價值工程,2018,37(7):256-258.
[3]陳平.技工學校電氣自動化設備安裝與維修專業教學理論與實踐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16(5): 114-115.
[4]楊棟梁.技工院校電氣自動化專業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初探[J].中國設備工程,2021(11): 248-249.
[5]韋麗.技工學校電氣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競爭力”分析[J].就業與保障,2020(24):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