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家田
摘 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就業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因此,發展和提升高職院校的就業創業教育已成為當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議題之一。旨在探討高職院校就業創業教育的發展與評價策略,以促進學生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的全面發展,為高職院校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高職院校 就業創業教育 提升策略 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4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9-3567(2024)01-0055-03
高職百萬擴招為更多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但與此同時,高職生就業難也成為普遍的現實問題,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為解決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各高職院校積極開展就業創業教育。高職院校通過構建科學完善的就業創業教育發展與評價體系,來促進就業服務的優化和完善,激發高職生就業創業的動力。截至目前,高職就業創業教育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效。然而,從目前高職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發展與評價的現狀來看,在管理制度、教學體系、就業創業環境等方面均存在不足,阻礙了就業創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因此,需要深入剖析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探析改進高職院校就業創業教育發展與評價的策略。
目前,高職院校就業創業教育發展與評價存在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1 管理制度方面的原因
(1)缺乏對就業創業教育的足夠了解。在負責指導就業創業教育的教師中,有些教師對就業創業了解不多、認識不深,不能有效引導學生深刻認識和正確看待就業創業教育。(2)相關政策的落實未完全到位。為鼓勵大學生自主就業創業,國家和省級教育主管部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相關政策、條例、激勵措施等。然而,許多高職院校對政策文件的宣傳力度不夠,導致就業創業教育的相關政策未能完全落到實處,其作用及價值沒有得到充分發揮[1]。(3)組織機構不夠健全。為高職學生就業創業提供指導和服務,是學校就業創業服務機構的職責。然而,一些學校的組織機構并不健全,許多工作由招生就業指導中心負責管理。沒有專業人員為學生就業創業服務提供指導,也缺乏具有專業背景的科研團隊進行管理,難以實現專業與學科的合作。(4)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發展就業創業活動需要得到資金支持。然而,由于一些高職院校的資金有限,可用于就業創業活動的資金不足,導致資金投入比例較低。
1.2 教學體系方面的原因
1.2.1 師資力量的不足
(1)師資力量薄弱。許多承擔就業創業教育工作的職業院校教師,沒有接受過有關就業創業知識體系的學習和系統培訓,也沒有相關的實踐經驗,師資力量無法滿足就業創業教育的要求。(2)教師認知不足。主要表現為部分教師對就業創業教育認識片面,不全面、不清晰,也有極少數教師只重視專業教學,不關心高職學生就業創業教育。(3)教師實踐能力不足。教師需要完成日常要教學工作,并負責教育學生。由于沒有多余的時間實施就業創業活動,導致就業創業活動進度與教師日常工作難以平衡。因此,許多教師在就業創業方面的實踐能力不足[2]。(4)師資團隊培訓及實踐機會不多。盡管高職院校為教師提供了就業創業教育的培訓和實踐鍛煉機會,但許多學校的相關培訓流于形式,未達到預期的培訓效果。
1.2.2 課程設置與課程教學的不足
(1)課程體系有待完善。在開設就業創業課程方面缺乏合理性,多為增設必修課或選修課、開設講座等形式,部分學校在就業創業課程的安排,僅采取線上教學的方式,且教材的選用可謂五花八門。(2)重理論輕實踐。就業創業教育離不開開展切實可行的就業創業實踐活動。然而,一些高職院校除了為學生提供就業創業的理論教育外,其實踐活動流于形式,內容單一,方式單調,無法起到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的作用。(3)專業課程與就業創業課程相互脫離。雖然許多高職院校為學生就業開設了就業創業課程,但與其專業課程之間的關聯度不大,二者平行發展,缺少交叉與融合,相互間融合程度有限,不夠深入。(4)教學手段老舊。一些就業創業的課程教學仍沿襲理論灌輸式教學方法,沒有引入豐富多樣的案例,也沒有結合學校所在地區的特色進行教學,就業創業教學案例資源庫有待豐富和完善。(5)教學評價不合理。目前,在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創業能力評價中,評價指標多側重于理論知識的評價考核,實踐考核明顯不足,導致評價指標不全面,評價目標不清晰,未根據評價結果及時對教學做出調整,教學評價的作用得不到全面發揮。
1.3 就業創業環境方面的原因
1.3.1 就業創業基地不完善
原因在于受地理位置影響、高職院校自身辦學條件等多種因素所限,可供高職學生實踐鍛煉的就業創業基地和模擬實驗室數量有限,基礎設施也不夠齊全,難以為高職學生就業創業提供完善的實踐平臺。
1.3.2 校企合作不深入
(1)校企合作缺乏全面的就業創業激勵保障機制,校企對就業創業教育未能形成最大的協同效應。(2)校企雙方在就業創業教育方面的合作程度不高,合作不夠不深入,相互之間互動有限。學校難以從校企合作中獲得資源和機會,讓高職學生就業創業實踐訓練。
高職院校就業創業教育發展與評價需要學校、企業、政府和學生等不同層面共同努力,以提高其實施的有效性。做出相應的調整和改進,以解決現有的問題,從而促進學生實現高質量就業。
2.1 學校營造實施就業創業教育的良好環境
2.1.1 健全就業創業保障機制及管理制度
(1)補充完善現有的就業創業教育的規章制度,確保相關制度的制定能兼顧學生年級的不同和專業的差異,綜合考慮課堂教學和實地情況。同時,還需要考慮就業創業第二課堂的實踐內容,如創業孵化、專利保護等。(2)需要建立健全就業創業組織和服務機構。這些機構可以由專業骨干教師組成,提供就業創業指導和全程跟蹤指導服務。可以為渴望創業的個人和學生團隊提供支持和指導。(3)建立就業創業協同管理機制。學校的院系部、教務處、學生處、團委、就業創業咨詢服務機構等,要形成協同管理機制,共同協調和推進就業創業教育的實施。各部門之間需要密切配合,整合資源,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與服務[3]。(4)推行彈性學分制。為鼓勵學生參與創業實踐,可以實施靈活的學分制度,使學生參與創業學習、項目孵化、創業技能競賽等創業活動成為獲取相應學分的一種方法。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也能夠培養實際操作和創新能力。(5)建立創業資金項目。學校可以通過校企合作和成功創業的校友捐贈等方式獲得創業資金支持。這些資金可以用于支持具有特色的創業項目,提供啟動資金和運營支持。同時,可以適當提高就業創業競賽獲獎項目的獎勵額度,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
2.1.2 完善課程設置優化課程教學
(1)利用多種渠道和形式加大對就業創業的宣傳力度和深度。例如:推廣成功企業家和創業優惠政策,將就業創業理念融入日常學習生活、校園文化建設、第二課堂、社會實踐、實習實訓和創業實踐中,使學生學習就業創業知識,樹立創業精神,強化創業意識。(2)完善課程體系,并合理設置課程。建立就業創業與多學科相融合的課程群和實踐課程體系,內容涵蓋就業創業指導,專業課與專業創業實踐課程。(3)課程內容的制定應具層次性。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分層展開就業創業課程學習。例如:大一新生主要接受就業創業的通識教育,教師將就業創業理念和思維貫穿教學全過程;大二學生結合選修課和必修課,結合專業學習就業創業知識;大三畢業生以就業創業實踐技能培養為其目標[4]。(4)開發課程資源,豐富教材內容。補充和完善學校就業創業案例資源庫,除國家指定的統一教材外,學校還應搜集成功的創業案例,并根據自身實踐編制教材。(5)優化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例如:采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踐活動、校企合作等形式開展就業創業教育;靈活運用情景模擬、案例介紹、小組討論、任務驅動等多種教學方法,將創業項目引入專業課程教學中。(6)通過第二課堂組織開展精彩紛呈的就業創業活動。邀請創業成功的企業家和往屆畢業生到校開展專題講座;組建創業社團及聯盟等,舉辦就業創業經驗交流會、座談會和創業教育成果展等。
2.1.3 重視就業創業師資隊伍建設
(1)加強教師就業創業培訓,為其提供接受教育培訓的機會。各院系結合各自專業屬性,通過實地外出考察、進修、學術交流等多種形式組織并落實教師就業創業培訓。(2)建立教師就業創業評價體系。通過教學能力、科研專利、大賽獲獎、項目開發等,對教師就業創業教育教學進行評價。對有突出成績或貢獻的教師給予獎勵,并通過建立不同形式就業創業獎勵制度,激發教師對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的積極性。(3)引進人才,補充師資力量,促進就業創業。學校的就業創業教育除了要選拔本校教師外,還要從企業、行業、各專業技術領域中引進具有豐富就業創業經驗的人才擔任學校兼職教師,以擴大就業創業師資力量。
2.2 企業積極參與學校就業創業教育實施過程
(1)企業可以為學生提供實習和實踐機會,讓學生接觸真實工作環境,學習實用技能,增加就業競爭力。(2)企業參與課程設計和教學活動。例如:派遣員工擔任客座講師、提供案例研究和模擬項目,幫助學生了解行業發展趨勢,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此外,校企合作項目可以讓學生參與到項目實踐中,提升專業能力和操作技能。(3)企業及時提供就業信息和招聘資源,幫助學生了解就業市場需求,提升就業機會。通過企業的積極參與,高職院校的就業創業教育更貼近實際需求,學生能夠獲得更多實踐經驗和機會,企業可以獲得高素質人才和創新動力,形成校企合作雙贏局面。這樣的合作可以促進高職院校就業創業教育的提升,為學生順利就業和創業打下堅實基礎。
2.3 政府加大就業創業教育政策與資金扶持力度
政府在就業創業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需要采取多項措施加大對該領域的支持力度。政府應制定有針對性的政策,為高職院校的就業創業教育提供財政補貼、稅收優惠和創業擔保貸款等支持,為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項目和實踐活動提供資金支持。政府應加大對高職院校就業創業教育的投入,用于改善課程設置、培訓師資隊伍和建立實習基地,以提升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5]。此外,政府應利用社交媒體平臺,加大對就業創業教育的宣傳力度,發布相關政策和成功案例,提供行業就業信息和創業資源,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就業創業教育。政府還可以與高職院校合作,建立在線招聘平臺和創業導航平臺,方便學生獲取就業創業信息并與企業對接。為確保就業創業教育的有效實施,政府應建立長效制、常態化的監督管理機制,對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和就業創業成果進行監測評估,確保政策的落地實施和有效性。政府應提供指導和培訓,加強高職院校教師的就業創業教育專業知識和能力的培養。政府可以通過加大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利用社交媒體宣傳推廣,建立監督管理機制,促進高職院校的就業創業教育的發展,提高學生的競爭力,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2.4 提高學生就業創業能力
高職學生應清楚了解就業形勢,增強自主就業創業意識,樹立不依賴他人的心態,通過專業課學習正確認識所學專業和將來可能從事的行業,以便精準定位創業項目。同時,要積極參加一切與就業創業有關的實踐活動,關心就業創業的政策,關注行業動態,學會洞察和把握市場機遇,對創業收益和風險應有充分認識和心理準備,并在創業前對市場充分考察,以不斷提高自身的就業和創業能力。
總之,高職學生的就業是關系社會民生的大事,需要社會各界對高職學生的就業創業給予幫扶。政府、學校、社會、家庭應集中力量,形成合力,為高職學生順利就業,成功創業提供幫助和支持。本文綜合探討了高職院校就業創業教育發展與評價的提升策略,以期為進一步發展就業創業教育提供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戴艷玲.高職院校就業創業教育改革路徑研究[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3(4):91-94.
[2]張昕月.探究新形勢下高職畢業生就業質量提升工作[J].就業與保障,2023(7):103-105.
[3]白延泉.高職院校就業創業教育實踐育人共同體構建探析[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3(3):157-160.
[4]王翠蘭.高職院校就業創業教育發展與評價的提升策略研究[J].辦公室業務,2022(17):84-87,97.
[5]王慧峰,張啟友.“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就業創業教育研究:以威海海洋職業學院為例[J].科技創業月刊,2020,33(4):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