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青
新課標特別強調引導學生進行綜合性學習,綜合性學習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教學方式,目的在于通過跨學科、跨領域學習來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綜合性學習可以將各學科知識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學生構建完備的知識體系,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對課程資源進行深度整合,發現和利用不同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找到不同學科之間的結合點,設計出具有深遠意義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層面去思考和探究問題。
例如,教學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大青樹下的小學》一課,教師首先指導學生分組搜集關于小學校園生活、民族文化和特色的資料,包括圖片、視頻、文字等。學生整理并篩選出有代表性的資料,為后續的合作學習打下基礎。在合作學習環節,學生根據搜集的資料和課文內容,進行了主題研討。他們探討了小學的校園生活特點、民族文化在小學的體現、課文中的小學與他們所了解的小學的異同等話題。通過交流和討論,學生對小學的生活和民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隨后,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示他們的研討成果。教師對學生的展示進行點評和總結,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的小學生活,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在此基礎上,教師給學生布置作業,讓學生寫一篇關于自己小學生活的短文。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和教育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難以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特別是在綜合性學習中,單一、刻板的教學方式往往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廣度和深度,阻礙了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需要積極探索并實踐新的教學方式,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綜合性學習。
例如,教學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金色的草地》一課,教師首先采用了互動式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分組,每個小組負責一個與課文相關的主題,如草地生態、環境保護等。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深入了解各自的主題,并準備向全班同學匯報學習成果。這種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鍛煉了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其次,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將課文中的情境以圖片、視頻等形式呈現給學生。通過直觀的視覺體驗,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課文中描述的景象,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教師還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搜集相關的資料,進一步拓寬視野。最后,教師布置綜合性作業,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開展保護環境的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可以調查當地的環境問題,宣傳環境保護方面的知識,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就綜合性學習而言,合作學習就是其中的重要方式之一。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促進學生個體和小組成員共同進步。
例如,教學統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麻雀》一課,教師首先讓學生自由分組,每組5人,確保每個小組內的學生在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等方面存在差異,以此促進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接著,教師布置小組合作學習任務,包括探討文章主題、母愛的表現以及個人感受等。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積極參與,互相交流各自的看法,互相補充,互相質疑,不斷完善各自的觀點。教師需要鼓勵小組內的成員發揮各自的優勢,例如擅長組織的學生可以擔任組長,擅長表達的學生可以代表小組發言。在全班交流環節,每個小組選派一名代表匯報本組討論的成果,促進了全班學生的思想碰撞和交流。最后,教師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總結和評價,肯定學生的積極表現,指出需要改進的地方,根據學生的表現給予相應的獎勵。
完善評價體系是開展綜合性學習的重要工作。健全的評價體系應以學生全面發展為中心,運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內容涉及知識、技能和態度,還要重視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通過完善評價體系,教師能夠對學生的學習狀況與發展狀況有一個全面客觀的認識,便于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教學統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教師首先明確了教學的評價目標,要求學生全面了解圓明園的歷史背景、建筑風格、文化價值以及毀滅過程,能夠結合歷史背景分析圓明園毀滅的原因。同時,教師也注重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及批判性思維能力。為了達成這些目標,教師采用了多種教學手段和評價方式。在課堂上,教師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圓明園的壯麗景象和毀滅過程,讓他們直觀地了解這段歷史。接下來,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探討圓明園毀滅的原因。這種教學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了他們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在評價方面,教師注重多元化和全面性,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思維活躍度以及小組合作中的表現。此外,教師還布置了與課文相關的作業,讓學生寫一篇關于圓明園的小論文或制作一個關于圓明園歷史的課件,通過作業的完成情況來評價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
總之,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的發展。在教學中,教師要采用行之有效的策略,整合課程資源,創新教學方式,重視學生的合作學習,健全評價體系,真正發揮綜合性學習的優勢,讓綜合性學習成為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生長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