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公眾的實際生活及當地的社會發展都與農業有著密切的聯系,基于此,貴州省三穗縣借助自身的地理優勢,加大了發展現代化的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的力度。而為進一步實現農業產量及質量的提升,提高農民實際收入水平,在農業生產中積極運用綠色植保技術,可為本地區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保障。對此,三穗縣始終堅持新的發展理念,并將建設生態農業作為重要的發展重點,通過借助農業農村清潔生產以及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等方式,對三穗縣的生態環境進行持續性的改善和保護,促使本地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現代化的生態農業。
關鍵詞:綠色植保技術;農業生產;運用;策略
貴州省三穗縣在發展農業產業的過程中,借助“特色+綠色”的形式,推動鴨、果、蔬、藥以及畜等農業生產的轉型升級,從而為農民創造更多的利益。在此過程中,三穗縣對節本增效栽培、優質高效無公害生產、全程機械化生產、測土配方施肥及病蟲害綠色防治等方式,使本地區糧食生產水平實現穩步提升。同時,堅持生態理念,大力發展本地區優勢產業,最終形成了稻漁、三穗鴨等特色產業。此外,三穗縣還通過招商引資,利用沼氣工程等技術手段,建設了一條綠色生態循環產業鏈條,即養殖業+糞污處理+種植業。上述各項舉措符合“綠色植保”的理念,并且通過在農業生產中有效運用各類綠色植保技術,使得本地區農產品質量以及生產安全得到了極大的保障,對于本地區農業生產實現增產和增收具有促進作用。
1農業生產中綠色植保技術的有效運用
1.1設施清潔技術
農業生產過程中,通過對設施清潔技術進行采用,能夠最大限度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率,主要的手段內容包括以下幾點:首先,加大種子的審核力度。在對農作物種子進行播種以前,需要借助消毒、晾曬等方式來進行處理,以此來減少種子的病蟲害發生率。其次,重視水肥清潔工作。即在灌溉的過程中,需要對干凈,無任何污染問題的水源進行選取,避免在灌溉時廢水及污水進行使用。而生產中所使用的農家肥,需要保證完全腐熟,以免存在病菌滋生的可能。再次,重視清潔各農業生產設備。在對農業生產設備進行使用之前,需要選擇合適濃度的消毒藥液進行使用,如福爾馬林溶液。此外,還可在高溫環境條件下對設備進行暴曬處理[1]。最后,農作物收割以后,需要全面仔細地清理田間殘留的秸稈以及地膜,避免引發病蟲害蔓延。
1.2土壤消毒技術
通常土壤會為病蟲害的傳播創造條件,所以種植前重視對土壤的消毒,這屬于當前綠色植保技術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例如,在開展設施栽培的過程中,若是外界溫度條件超過了35℃,則可通過深翻土地的形式,借助太陽進行晾曬。不僅如此,還可通過地膜覆蓋的形式,使土壤處于密閉的環境下,以此達到對土壤中病蟲害殺滅的目的。現階段在進行農業生產時,常選用的一種土壤消毒方法就是澆灌熱水。
1.3空氣凈化技術
該技術主要是對靜電除濕和臭氧消毒等方法進行使用,以此達到對空氣全面消毒的目的。例如在進行農作物設施栽培的過程中,其內部環境都會有較大的濕度,此時會增加病蟲害發生的風險。而借助靜電除濕的方式,可以有效控制空氣中的濕度,給農作物生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條件。臭氧則能夠將空氣中殘留的病原體最大限度地殺死,降低農作物病害的發生率。
1.4綠色農業生產技術
開展綠色農業生產技術的目的是給農作物生長提供一個優良的環境,不僅能使農作物自身的抗性增強,還能達到控制病蟲害發生的目的。該技術的主要操作內容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第一,堅持輪作。同一片田地中,應堅持每隔2~3年對所種植的農作物種類進行更換[2],從而使原有的病蟲害生存環境被破壞。主要是因為,保證該處土壤農作物種類的豐富性,可促使該區域實現生物多樣性,進而避免形成單一的害蟲食物鏈。同時,借助輪作的形式,能夠為農作物抵御病蟲害奠定基礎保障。第二,品種選擇時,應同本地區的實際氣候特點以及種植區域內的環境條件相結合,盡量對具有較強抗性和抗病蟲害能力的品種進行選用。通過該方式,不僅能夠進一步提高農作物的實際生產量和質量,還能夠有效避免病蟲害的大規模發生。第三,無論種植任何品種的農作物,都需要在種植開始前進行整地處理。通過整地可以使該區域的土壤肥力得到有效增強,為后續農作物健康生長提供保障。如,對土地進行深翻處理,保證足夠的底肥施加。第四,想要使農作物自身的抗病能力得以持續強化,還可借助嫁接的方式,改善品種質量,以此強化植株自身的抵抗能力。此外,在進行育苗的過程中,應對先進、科學的技術進行使用,最大程度的降低土壤傳播病蟲害的概率。第五,加強對田間的科學管理。其中不僅需要重視對水肥的管理,還應該加大雜草的管控力度,從而進一步為農作物提供保護。
1.5噴霧技術
綠色植保技術中的一個新型技術形式就是噴霧技術,該技術在對藥物進行噴灑時,主要借助高壓靜電發生器,使相關藥物變為霧化狀態[3]。該技術在對藥物進行噴施的過程中,因為自身存在一定的靜電,為此會在農作物表面附著,確保藥物能夠被農作物更好地吸收。利用該技術所噴施的農藥劑量要遠遠低于傳統農藥使用的劑量,既能夠使環境得到有效的保護,又能夠最大限度發揮農藥作用。與傳統的農藥施加形式相比,噴霧技術可使50%的農藥得以有效節約。
1.6綠色防治技術
綠色防治技術又包括了物理防治技術和生物防治技術。其中,生物防治技術主要是對天敵、寄生蟲、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資源進行利用,以此實現對病蟲害發生和傳播的有效控制,降低各類農藥的殘留量以及給環境帶來的影響。病蟲害防治中所采用的綠色生物防治技術具有的特點就是高效性、環保性以及可持續性,從而降低對化學農藥的依賴,使環境實現有效的保護。例如對蚜蟲數量進行控制時,引入一定量的瓢蟲;對植物病害進行防治的過程中,對特定的病原微生物進行利用,如真菌、細菌以及病毒等,從而降低病害的發生率。同時,也能夠對害蟲的量進行控制。物理防治主要是利用害蟲的趨性來對色板進行使用,或者借助高壓汞燈進行誘殺。此外,還可對性信息素以及糖醋液等進行利用,也可起到降低蟲害數量的目的,且不會給生態環境帶來破壞。
2綠色植保技術的有效推廣策略
2.1加大技術研究力度
現階段,綠色植保技術對農業生產以及種植體系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通過對該技術進行運用,能夠為三穗縣農業經濟發展注入能量,也可使社會實際需要得到充分滿足。隨著科技發展,為更好地順應社會發展趨勢,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就需要不斷對植保技術進行改進,以適應社會發展變化。相關技術人員在對新的綠色植保技術進行研究和運用的過程中,需要對科學的探究形式,并同現階段的農業生產環境條件以及實際生產狀況相結合,制定清晰的結構層次,為綠色植保技術水平的進一步提升注入能量。在此過程中,可以從三方面著手:首先,相關人員可在研究和探索新技術的過程中對互聯網大數據技術進行運用,分析和探究相關區域內的農作物生長狀況,并將分析數據收集起來,為后續研發新技術提供參考;其次,當地有關政府部門以及農業管理部門需要對專業化的技術隊伍進行組建,并加大對隊伍人員的技能培養工作力度;最后,面對當前智能化和數字化的時代背景,在農業生產中開始逐漸對線上管理和遠程管理技術進行采用,如,地理信息技術、GPS技術等。對此,相關人員需要對農作物生產管理體系、環保結構、農作物生產系統等進行全面優化和升級。
2.2制定科學地農業生產方案
農業生產在對綠色植保技術進行利用時,需要對三穗縣的農業發展情況嚴格遵循,保證農業產業在綠色植保技術的運用下實現綠色、健康發展。基于此,應該深入分析和探究當前農業產業在發展中存在的不足,并對更具科學性和有效性的防治策略進行制定。同時,應做好分工,確保綠色植保技術所具有的作用得以全面發揮出來。方案所制定的內容應包括以下幾點:第一,對科學綠色植保技術實施策略進行制定時,需要始終同綠色農業開發以及長效發展工作要求全面結合。此外,還應對農作物綠色培育工作通道進行創建,并將其融入到綠色農業生產體系內。第二,應將生物鏈相互作用有效運用到農作物生產種植當中,并借助科學的防治形式,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中凈化土壤、空氣以及水體資源效果。第三,應提高對綠色植保技術推廣工作的重視,并始終堅持因地制宜原則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盡量降低農業產業發展所受到的先進生產技術影響。第四,當地政府部門需要在綠色植保技術運用的過程中,提高對農業生產細節問題的管理,并積極地控制可能給農業發展帶來影響的因素。
2.3積極開展農業宣傳工作
為確保綠色植保技術能夠被有效運用到農業生產當中,需要不斷擴大宣傳范圍,加大技術推廣力度,確保本地區各農業生產企業、農業生產人員都能夠全面了解和明確綠色植保技術所具有的重要性和優勢。在宣傳推廣的過程中,可對以下三項措施進行運用:首先,對相關的農業知識進行全面地宣傳和推廣,并組織構建一個專門的農業技術宣傳隊伍。實際工作中,應該不斷向農業生產人員普及綠色植保技術的有關知識內容,并結合實際的推廣工作,對推廣策略進行持續完善和優化,以此強化農業生產人員對綠色植保技術運用價值的意識。相關管理人員以及基層推廣人員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需要深入分析當前市場需求以及農業的實際發展狀況。然后,結合分析結果,對合理科學的宣傳推廣方案進行制定。并將方案深入貫徹和落實到每一個部門當中,從而進一步擴大技術所產生的影響力。其次,借助廣播電視、自媒體以及網絡等媒體平臺,對綠色植保技術進行推廣。推廣過程中,應重點對綠色植保技術所具有的環保特點、智能化特點以及高效特點進行宣傳。最后,相關推廣人員在對綠色植保技術進行普及和宣傳的過程中,應幫助農業生產人員進一步明確傳統種植技術存在的不足,并介紹綠色植保技術在質量和效率方面的優勢。此外,宣傳時,還應針對該區域內病蟲害的情況,建立在植保技術的基礎上,為該區域農業生產人員制定出有效的解決方法。
2.4重視人員的培訓工作
現階段,綠色植保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運用依舊處于初期發展階段,并且每位農業生產者受到自身文化差異影響,也有著不同的接受能力。為此,基于新時代背景下,應重視對技術推廣人員的培訓工作。例如,定期組織人員對有關綠色植保知識和技術內容進行學習,并針對培訓內容組織相應的考核,以此進一步提高培訓效果,使人員自身的專業能力得到強化,從而保證后期推廣工作質量。除此之外,農業部門可同本地有關高校加強合作,對農業科學、植物保護等專業的人才進行吸引,確保技術推廣隊伍不斷擴充,為本地區綠色植保技術全面推行和有效運用奠定人才基礎。例如,三穗縣農業農村局每年都充分利用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項目組織基層農業技術人員開展培訓和學習。并邀請省、州專家進行授課,使得三穗縣基層農技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服務能力進行了全面強化和提升,同時也為三穗縣實現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2.5打造綠色農業種植示范基地
綠色農業示范基地在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對先進的技術以及農業器械進行運用。管理過程中,借助科學的管理手段以及先進的防治策略。與此同時,相關基層推廣人員應定期組織本地區的居民,對綠色農業示范基地進行參觀。通過綠色農業示范基地,能夠讓農業生產人員更直觀地了解到綠色植保技術所具有的優勢和價值。為保證綠色植保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普及率,可組織人員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和幫扶工作,從而解決農業生產人員的技術運用問題,調動人員的技術使用積極性。例如,三穗縣制定了《三穗縣化肥減量增效示范縣創建實施方案》,在方案中提出了在八弓鎮、長吉鎮、瓦寨鎮以及桐林鎮等4個鄉鎮創辦了“以金秋梨、葡萄、黃桃等精品水果化肥減量增效的萬畝示范片”。不僅為后續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綠色防控試點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還為后續開展有效地化肥減量增效行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2.6構建病蟲害預警體系
農業生產過程中,病蟲害會給其帶來嚴重的影響,不僅使農產品質量受到影響,還會因產量降低而給本地區經濟帶來影響。所以,借助先進科學技術,構建完善的病蟲害動態監測和預警體系,可以確保綠色植保技術所具有的作用被全面發揮出來。例如,可以在水稻稻縱卷葉螟、白背飛虱等害蟲的高發期內借助無人機施藥的形式,達到對水稻病蟲害的有效防治,同時也進一步推進了水稻病蟲害的綠色防控、統防統治以及農藥減量增效的工作進程。此外,三穗縣的植保技術服務團隊以“綠色防控、統防統治以及農藥減量增效”為目標,加大了對農作物病蟲害的監測預警力度,大大保障了全縣范圍內的糧食豐收。
3結束語
農業生產和綠色植保技術充分融合,可以突破傳統農業生產所帶來的限制,為后續綜合發展和開發農業產業奠定基礎保障。由此可見,綠色植保技術符合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勢。農業生產中通過對綠色植保技術進行使用,既能夠有效防治病蟲害,又能夠最大程度保護生態環境,符合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要求。不僅如此,綠色植保技術的科學合理運用,還能夠進一步提高農產品的實際質量,對三穗縣農業產業實現現代化和綠色化發展具有一定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丁香萍.綠色植保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推廣運用探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3,(8):194-195.
[2]任雪峰,謝春蓮,韓笑.綠色植保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推廣應用分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3,(6):118-119.
[3]閆玉芳.綠色植保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分析[J].種子科技,2023,41(11):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