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元勇
偉大的時代,必然呼喚卓越的文學作品。當社會發生急劇變化和轉型的時候,文學精品往往也會隨之涌現,20世紀20年代,無論是中國文學還是世界文學,都曾涌現出一大批影響深遠的文學經典,如魯迅先生的《吶喊》和《彷徨》。
斗轉星移,21世紀也即將走完四分之一,這個時代,既提供了涌現文學精品的時代與社會土壤,也對什么樣的文學作品才能真正配得上這個宏偉、繁雜、多元的偉大時代提出了嶄新的、嚴峻的要求。僅長篇小說,每年在我們國家出版的數量近萬部——這還不包括網絡平臺上發表的海量的長篇作品。僅“番茄小說”一家數字平臺,作者數量就已經超過了35萬,每年數十萬部不同水平層次卻豐富多彩的長篇作品,無疑在一定程度上滿足著廣大人民群眾多元多變的閱讀需求。
那么,對于傳統出版社來說,選擇什么樣的作品出版,才能真正彰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賡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展現偉大時代的社會變遷和時代風貌,答案也是不言自明的。無論是出版貼近現實生活、關注社會熱點、反映時代主題、聚焦民生百態、揭示民族精神、謀求藝術創新的嚴肅文學作品,還是出版發表在互聯網上的大眾讀者喜聞樂見的類型多變的網絡文學作品,真正的文學精品才是傳統出版社的首選,也是其價值追求。
近幾年,浙江文藝出版社在原創文學產品線出版的構建上,無論是貼近現實生活、反映時代主題的傳統嚴肅文學產品線,還是網絡文學產品線,始終都堅持著以精品出版為抓手、為引領的原則,并使得兩大產品線漸具規模。任何文學精品的出版,實際上都是一個系統工程。作家創作完成一部優質的文學作品并交給出版社之后,從編輯、設計、印制、發行到社會推廣,出版社為一部作品的賦能工作才剛剛開始。比如,獲得“中國好書”榮譽的長篇小說《望江南》,浙江文藝出版社通過積極擁抱新媒體,創新營銷推廣模式,借助抖音、小紅書等新媒體平臺,兩年時間,使得這部文學精品迄今行銷了近50萬冊;通過策劃“十八少年下涼州”等閱讀與文旅相結合的推廣活動,使得入選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首批項目、長達134萬字的長篇小說巨著《涼州十八拍》實現行銷近5萬套、上中下合計15萬冊的效果。
浙江文藝出版社近期重點推出了三部堪稱文學精品的新書。
第一本是入選了中宣部2023年主題重點出版物選題的長篇報告文學《群山回響》。書寫的是浙江省26個山區奔向共同富裕的鮮活故事,是一部“千萬工程”迭代升級的時代報告,為中國鄉村全面振興、邁向高質量發展道路,提供了浙江樣本。
第二本是長篇小說《中國大港》,這是一部以“八八戰略”指引下的寧波港和舟山港20年的發展為創作原型,聚焦國家海洋戰略,書寫中國大港發展史、精神史的長篇畫卷。作者劉克中榮獲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解放軍文藝獎、曹禺戲劇文學獎。
第三本是新銳實力派作家杜陽林獻給改革開放45周年的現實主義長篇新作《立秋》。作者的上一部長篇小說《驚蟄》入選由中國作家協會主持的“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遷徙計劃——從文學到影視”首批項目,已經暢銷十余萬冊,受到廣大讀者的肯定。《立秋》,以一名農村青年進城后的創業歷程,書寫了一代創業者為夢想和責任打拼的執著與堅守,輝映了20世紀90年代至新時代以來中國城鄉社會的進步與巨變。作者聚焦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城鄉二元結構問題,為新時代的城鄉題材的書寫提供了新穎的眼光和樸實有力的表現手法,具有鮮明的現實價值和時代意義。這部作品出版當月也已經實現加印。
作者系浙江文藝出版社駐上海分社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