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越 趙晨波
摘 要:文章以小米集團為財務分析對象,采用哈佛分析框架和SWOT分析法,從戰略、會計、財務和前景四個方面對小米集團2018—2023年的財務狀況進行梳理,探析小米集團經營現狀中存在的缺陷及其成因,并基于財務分析的理論視角提出相應的優化建議。
關鍵詞:哈佛分析框架 SWOT分析法 財務分析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6-059-03
一、引言
自中美貿易摩擦以來,中國5G通信、高精度芯片制造領域遭受內外部重大沖擊,智能手機行業首當其沖,頭部企業遭遇新勢力挑戰,市場秩序迎來新局面。以“互聯網+IoT”“新零售”自我標榜的小米卻既沒能把握機遇上探高端,又沒能守住“性價比”基本盤等待反彈,反而有逐漸沉淪的趨勢,令人深思。因此,本文以小米集團為研究對象,分析其在戰略、會計、財務和前景四個方面的具體情況,探究導致小米集團陷入經營困境的原因,并基于財務分析的理論視角提出相應的優化建議。
二、小米集團基于哈佛框架的財務分析
(一)戰略分析
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簡明直觀地分析小米集團的競爭優劣勢和內外部環境。
1.S(優勢)。產品特色和營銷策略。產品特色方面,小米以優秀的性價比和豐富的物聯網生態在行業中獨樹一幟。相比其他品牌,小米手機功能豐富性價比高深受年輕用戶群體青睞;同時小米預先布局智能家居市場,建立了較完整的物聯網生態。營銷策略方面,小米是最早一批發展互聯網“粉絲文化”的智能手機廠商之一,依靠創始人雷軍的人格魅力深受年輕用戶群體擁躉,具備遙遙領先業內友商的用戶黏性。
2.W(劣勢)。自主研發能力不足和產品質量良莠不齊。一方面小米過于依賴國外供應鏈現有技術和硬件,相比蘋果公司獨有的IOS操作系統和華為公司自研的麒麟芯片,小米與友商的產品逐漸同質化,缺乏核心競爭力,單純依靠“性價比”的戰略也不足以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另一方面,以輕資產運營的小米沒有自己的工廠,所有產品基本依賴第三方生產裝配,這種模式雖然降低了成本但也給小米帶來了產品質量無法掌控的問題,小米想要突破“性價比陷阱”走上“高端之路”,這是必須要解決的。
3.O(機會)。國內5G網絡建設完善和海外市場廣闊。根據工信部最新數據,截至2023年底我國已建成5G基站總數達337.7萬個,每萬人擁有5G基站24個。受到5G產業的快速發展,自2019年后,中國每年5G手機全年出貨量超2億臺,高端智能手機市場依舊需求穩定。此外,相比國內已成白熱化競爭的市場形勢,海外智能手機市場仍有較大可開發空間,特別是印度、東南亞等地。按照Canayls提供的數據,2023年小米在全球51個國家和地區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前三,在65個國家地區排前五。
4.T(威脅)。產品同質化和市場分層現象嚴重。隨著國產供應鏈技術的成熟,市場上信息不對稱程度降低,消費者對產品的對比也越來越細致。過去小米憑借“性價比”策略入局智能手機市場,現在友商照本宣科,甚至在“性價比”方面更加極致,而這正是輕資產的小米所不能承受的。同時,小米“性價比”的標簽深入人心——便宜大碗,這就使得一部分對設計、質感和品牌價值有高要求的用戶群體對其失去了興趣和信心。當長期的投入得不到正向回報,小米在市場的定位便只能囿于“性價比”的層次。
(二)會計分析
由表1可見,小米集團的收入、凈利潤、研發支出和資產結構特征顯著,因此本文以中美貿易摩擦開始的2018年作為起點,連續追蹤小米集團往后六年的業績表現。
1.研發支出分析。小米集團2018—2023年研發支出呈持續上升趨勢,在短短六年內從57億增長到191億,增長了兩倍多。截至2023年底,小米集團擁有全職雇員33627人,其中研發人員17800人,占比高達52.9%。據小米知識產權白皮書,2023年底,其在全球范圍內擁有專利數3.2萬件,覆蓋60多個國家和地區。可見小米近年來加大了對研發的投入和重視。
2.收入和凈利潤分析。2018—2023年小米集團的收入和凈利潤在經歷較短時間增長后均有一定幅度的下挫,后繼乏力。2019—2021年,小米填補華為因貿易摩擦釋放的市場空缺,迎來收入利潤的增長。而隨著2022年以后國產供應鏈企業突破歐美技術封鎖,實現自研自產自銷,華為回歸,小米逐漸失去國內市場份額。由此可見,小米還未下定決心摒棄“來料加工”的輕資產模式,沒有真正把握這次創造產品附加值,打造高端品牌形象的良機。
3.資產結構分析。小米集團流動資產占總資產比重較非流動資產更高,在小米所有資產組成中,占比最高的部分是投資性金融資產和貨幣資金。這說明小米過去的戰略重營銷、輕產品,在品牌、市場方面投入較大精力,忽視或較少關注產品的創新和質量。換言之,小米輕資產模式雖然增加了對市場波動和投資時機的靈敏度,但也弱化了產品的整體市場競爭能力。
(三)財務分析
1.償債能力分析。流動比率和資產負債率是衡量制造業企業償債能力的指標。一般流動比率在1.5~2、資產負債率在40%~60%比較合理。低于這兩個區間,償債風險變大,反之則說明這個企業的償債能力較強。由表2可知小米集團流動資金充裕,償債能力相對較好,即使在貿易摩擦形勢最嚴峻的2019年,小米依舊保持較為健康的權益債務比。而隨著小米海外市場的繼續擴張,股權投資者也更看好其未來發展能力。
2.營運能力分析。流動資產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越高,說明企業利用、管理資產的水平越高。由表3可知小米集團2018—2023年資產利用率呈現下降的趨勢,特別是在2022年遭遇跳躍式的下落。根據小米財報相關披露分析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小米投資造車導致營收增長速度低于流動資產和重資產增長速度;二是小米銷售模式的重心從線上轉移至線下,壓貨和賒賬的壓力增大;三是海外市場銷量高于本土,但需要面對不同的法律法規、稅收政策和貨幣匯率,增加了經營的風險和成本,從而導致小米集團經營水平的下降。
3.盈利能力分析。由表4可知,小米集團2018—2023年銷售毛利率是總體上升的,而銷售利潤率波動較大,說明小米在生產經營環節對成本的控制是有效的,但與此同時主業智能手機和AIoT業務對盈利能力拉動的邊際效應在減小。相反,小米在金融市場的投資活動對其凈利潤的影響在進一步放大,2022年凈利潤驟降的原因一方面是手機出貨量下降,另一方面則是小米對外股權投資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在全球宏觀經濟環境不確定,市場需求復蘇緩慢的外部背景下,小米應當強化風險管理,注重穩健經營。
(四)前景分析
1.行業前景。盡管中國智能手機存量市場已經飽和,但增量市場仍然具備較大的潛力,因為隨著5G技術的發展帶來應用場景的全面升級,新的功能和消費需求也會隨之產生,從而促使消費者更新手機。與此同時,智能手機的硬件升級也催生多樣化的消費需求。譬如在形態上增加了平板電腦、折疊屏手機、虛擬現實眼鏡、智能手表等種類;在現有通信模式基礎上還研發了支持衛星通話的功能;在交互上實現了手機、電腦和平板多屏協同的互聯系統等等。總之,智能手機消費市場的邊界在不斷向外延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只有注重研發創新,提供優質、高端和差異化產品的企業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2.財務前景。償債能力方面,截至2023年底,小米的資產負債率較低,且資產結構合理,具有較高的債務償還和利息支付保障能力,財務風險較低。和過去幾年相比,小米的短期償債能力有所改善,整體債務負擔也有所減輕。營運能力方面,截至2023年底,流動資產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同時達到極低點,造車項目的重資投入回報尚不明朗。盡管小米在海外市場取得較大突破,但國內市場的萎縮特別是高端市場的乏力還是會極大限制小米未來銷售收入的增長規模。盈利能力方面,雖然2018—2023年毛利率持續增長,但凈利率并不穩定,2022年幾乎降至盈虧臨界點,說明盈利能力不穩定。小米急需改善經營策略,加大研發投入和質量管控,減少金融市場短期投機行為,注重產品和服務。
三、小米集團財務分析評價及優化建議
(一)分析評價
一是市場競爭力有待提高。小米“性價比”的標簽在消費者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同時也制約著小米的轉型升級。隨著友商相繼推出性價比產品沖擊小米賴以生存的“舒適區”,小米過去重營銷、輕產品的輕資產模式導致其產品長期缺乏創新且同質化嚴重,消費者對其毫無興趣,品牌建設缺乏核心競爭力。
二是經營策略急需調整。根據小米財報數據可以推出,小米過去的市場定位是“互聯網”外殼的輕資產制造企業,研發和固定資產投資不足導致核心技術儲備不夠,資源配置不當導致盈利受市場波動影響較大。小米重視品牌營銷而非品牌建設,關注熱點投機而非產品創新,因而無法提供優質和差異化的產品,無法積累創新奮進的品牌形象。
三是供應鏈管理仍需加強。小米“性價比”策略和“輕資產”模式使得小米在產品制造環節過于依賴廉價ODM廠商代工,卻又對代工水平的高低缺乏掌控力,導致產品質量良莠不齊,消費者購買了小米的產品后,使用體驗不佳,更加深了心中對小米“性價比”的刻板印象,形成惡性循環。
(二)優化建議
一是采取差異化競爭戰略。首先轉變“性價比”思路,提升產品溢價能力和品牌價值,積極拓展國內外高端智能手機市場。其次繼續深度整合小米旗下各種智能設備和應用,發揮智能家居生態溢出效應。然后借助高客戶黏性(下轉第62頁)(上接第60頁)強化粉絲營銷效益,發展具有開放性、互動性、內容廣泛和傳播速度快的社區營銷路線。最后需要優化售后服務,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市場上同質化的產品區分開來。
二是增加核心技術研發。小米要想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長期立足,就需要擁有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才能對產品進行差異化賦能。要加大研發投入,加快專利申請和獲取授權,對已有核心技術迭代升級。同時,要搭建人才平臺,引進更多國內外行業頂尖人才。加強校企合作,積極關注國內外高校最新技術進展,邀請高校專家對研發項目開展研討。
三是提升自主生產能力。小米想要踏足高端智能手機市場,還要做到產品質量可靠和品控標準統一。小米應當將部分重心向著整機生產方面轉移,除了低技術含量的工序可以外包之外,其他的關鍵工序仍舊需要自己掌握。這樣既可以保障小米的生產能力,又能提升和統一產品的制造質量和品控水平,為小米產品贏得市場認可。
四是優化資源配置效率。小米下一步的造車項目需要充足的資金儲備和穩定的盈利能力支持,對于財報中導致凈利潤波動較大的投資活動,小米要重新評估項目的風險和收益,制定更加謹慎的投資策略,確保未來投資更加符合公司整體戰略,并降低投資風險。
[基金項目:遼寧省裝備制造業軍民融合發展水平測度與效率分析(項目編號:LJKMR20220623)]
參考文獻:
[1] 黃繼相.基于SWOT和7PS理論的服務營銷研究[J].營銷界,2021(16):34-35.
[2] 黃睿,陳昀,王志敏.哈佛分析在“互聯網+制造”型企業中的應用——以小米集團為例[J].財會通訊,2020(10):92-96.
[3] 趙振昆.基于SWOT分析的營銷策略優化路徑研究——以小米手機為例[J].經營與管理,2023(09):49-54.
[4] 袁優美.5G時代小米手機的發展戰略研究[J].中國商論,2022(19):92-95.
[5] 戚英華.輕資產運營模式下的企業財務戰略——以小米手機為例[J].財會通訊,2017(08):58-62.
[作者簡介:孟越,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審計理論與實務、會計理論與實務;趙晨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財務管理理論與實務。]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