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可馨 張曼 劉璐 李治國 王曉妍
摘 要:企業盈利能力分析是財務分析中一項重要內容,針對醫藥企業的盈利能力分析,主要通過研究其相應財務指標數據,綜合論證其一定時期內的盈利能力。文章以某醫藥企業為研究對象,分析其7項財務指標數據,研究論證其2019年至2021年盈利能力現狀,并針對性提出盈利能力提升的意見與舉措,從而通過降低經營成本、負債等方式,增強醫藥企業在后疫情環境下的盈利能力。
關鍵詞:財務指標 盈利能力 盈利現狀 意見建議
中圖分類號:F27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6-077-03
一、引言
醫藥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對于保障人民健康、預防和治療疾病以及救災防疫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醫藥行業的穩健、良性發展對于促進經濟增速、社會進步的作用也是十分明顯的。加之我國人口眾多,不管是城鎮地區,還是鄉村,都存在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因此醫藥行業一直保持著較快的發展速度,現階段已然成為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但近年來持續的疫情,對我國醫藥行業造成了多方面消極的影響,大部分醫藥企業出現了盈利能力下降,企業變現能力減弱的情形,政府也針對性地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以刺激、促進醫藥行業的發展。因此,在當前的后疫情時期,必須持續關注在政府政策的刺激下,醫藥企業的盈利能力,以此觀察醫藥行業的發展現狀。本文以醫藥行業龍頭企業A醫藥企業為分析對象,結合其近三年財務指標數據,研究剖析其盈利能力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提出意見建議。
二、盈利能力分析
(一)盈利發展性分析
對于企業的盈利發展性,本文主要從凈利潤增長率、凈資產收益率兩個財務指標來研究分析。凈利潤增長率是指企業本年度的凈利潤減去上年度同期凈利潤的值再除以上年同期凈利潤,該得數與企業盈利能力成正比例關系;凈利潤則是指企業本年度的所有利潤總和減去所得稅后的剩余值,也通俗稱為稅后利潤,其所代表的含義為企業當年實現的可供出資人分配的凈收益。凈資產收益率則是企業的凈利潤除以平均凈資產的百分比,該指標可用以衡量企業籌資、投資、資產營運等各項財務及其管理活動的效率。
綜上所述,從A醫藥企業近三年的兩項財務指標數據來看,其仍然處于盈利狀態,但盈利能力持續下降,企業經營效益出現下滑。此時,企業需要密切關注自身的盈利能力和投資效益,適時調整發展策略,確保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二)盈利持久性分析
對于企業盈利的持久性,本文主要從主營業務利潤率、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兩個財務指標來研究分析。主營業務利潤率是企業主營業務利潤除以其主營業務收入的值,該值代表企業每單位主營業務收入能為其帶來多少主營業務利潤,可以幫助企業了解其主營業務的獲利能力,進而判斷主營業務的方向選擇是否正確;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可以用來衡量企業的產品生命周期,其計算方式為企業本年度與上年度主營業務的收入之差比上上年度主營業務收入的比率。
表2是A醫藥企業2019年至2021年三年主營業務利潤率和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的財務數據,其2019年至2021年三年主營業務利潤率分別為40.89%、35.22%、34.27%;2019年至2021年三年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分別為18.09%、5.62%、-9.64%。可以看出,A醫藥企業的主營業務利潤率呈現下降趨勢,說明企業產品或商品的定價可能不夠科學,主營業務市場競爭力減弱,如果沒有足夠高的主營業務利潤率就無法形成企業的最終利潤;而且A醫藥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在2019年時為18.09%,大于10%,說明企業產品銷量有較好勢頭,而在2021年出現-9.64%的負值,該比率遠遠低于5%,說明A醫藥企業產品已進入衰退期,正面臨著如何保持市場份額穩定的難題,加之主營業務利潤逐年遞減,出現了滑坡的形勢,如果A醫藥企業當前沒有已開發好的新產品,應變能力差,不能合理地調整企業內部結構,終將走下神壇,步入衰落。醫藥行業進入壁壘不高,加劇了市場競爭度,企業都或多或少存在研發投入收不回成本、醫療制度改革、消費市場更新等風險,A醫藥企業身為2022年河北省院士合作重點單位,更應該提前識別和應對風險,盡量降低損失[2]。
(三)盈利驅動因素分析
盈利驅動因素是研究影響企業盈利能力大小的因素,是企業運行中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研究企業盈利驅動因素,主要考慮其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三個財務指標。應收賬款周轉率可以表明A醫藥企業在特定時期內應收賬款轉化為現金的平均次數,該指標可以用來衡量企業管理效率、收回應收賬款的平均速度;存貨周轉率表明企業存貨轉化為收入的能力;總資產周轉率表明每一元總資產投入所帶來的營業收入,其作為體現企業資產運營效率的一項指標,可以表明企業在運營期間所有資產投入與產出的質量管理情況。
表3是A醫藥企業2019年至2021年三年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財務數據,這三年的應收賬款周轉率依次為8.12次、7.15次、5.62次;這三年存貨周轉率依次為3.01次、3.20次、2.77次;這三年總資產周轉率依次為0.60次、0.54次、0.43次。可以看出,A醫藥企業的應收賬款周轉率略有下降,對照我國醫藥行業2019—2021年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別為5.37次、5.21次、5.71次數據,可以分析出A醫藥企業應收賬款周轉率近年雖走低,但基本處于本行業中上游,說明A醫藥企業收賬速度快,平均收賬期短,壞賬損失少,資產流動快,償債能力穩定。同時,應收賬款在流動資產中的占比比較大,因此,應收賬款周轉率的提高可以使企業的應收賬款及時變現,進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從存貨周轉率指標來看,對照我國醫藥行業2019—2021年平均存貨周轉率為3.95次,而A醫藥企業較醫藥行業的平均值低,如果存貨周轉率越低,說明企業存貨資產轉化為收入的能力越弱;對于A醫藥企業的總資產周轉率指標,同樣呈現出下降趨勢,由2019年的0.60次降至2021年的0.43次,A醫藥企業需要引起重視,因為總資產周轉率低,說明企業銷售能力不強,進而影響資產投資的效益。
三、盈利現狀問題
(一)企業利潤下降
企業利潤基本的恒等式是“利潤=收入-費用”,也就是說,在收入穩定的情況下,費用越低,企業的利潤也就越高,從而提高盈利能力。費用是成本的基礎,沒有發生費用就不會形成成本,然后隨著當下醫藥行業投資環境的改變、外部醫藥政策的一系列調整,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醫藥企業費用投入的變化,如果投入的費用增加則會導致醫藥企業成本增加,進而影響企業利潤。從表1、表2中A醫藥企業的財務指標數據也反映出了該企業近三年的企業利潤出現了下降。
(二)企業經營不易
受疫情的影響,A醫藥企業盈利能力降低,且該企業的利息支付倍數近五年波動較大且都為負數,說明該企業償付借款利息的能力較弱,應收賬款周轉率總體呈下降趨勢,則該企業變現能力減弱,短期償債能力較為真實的要比該指標反映的差。
(三)財務風險增大
財務風險具體可以分為籌資風險、投資風險和經營風險,是指企業在運營過程中由于一些不可控的因素以及無法預料的事件所造成的風險。首先看A醫藥企業的籌資風險,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從2019年69.67%增長至2021年的71.85%,明顯高于適宜水平,說明企業通過借債籌資的資產較多,在企業陷入資金鏈危機時,可能帶來現金流不足,償債不夠及時,從而導致企業破產的問題;其次是投資風險,企業存貨周轉率低,存貨流動能力減弱,導致存貨積壓,投入資金的獲利能力降低;最后是經營風險,應收賬款周轉率低,使企業資金回收風險不斷增加。
四、提升企業盈利能力的意見與建議
(一)降低產品成本
在醫藥行業競爭加劇的情況下,醫藥企業可以通過加強企業成本理論的研究,審查內部結構,建立成本治理保障措施,評估哪些成本是可控制的,如建筑維護、房屋租金、水電費、辦公用品和其他雜費等,優化成本結構并進行工作流程的整合,合理地削減成本。在具體生產過程中,可以從最開始的采購階段入手,了解產品的采購、生產方式,剔除任何過于耗時或多余的工序,分解生產周期的每一個步驟,跟蹤每一個步驟所需的時間,必要時咨詢使用特定設備或執行特定任務的員工,進一步控制成本。同時,要注重成本控制效率,一方面在費用可控范圍內,要合理、準確地減少成本的浪費,盡可能減少不合理成本的支出;另一方面要強化員工的團隊意識,特別是強化員工的成本控制意識,將被動轉為主動,讓員工自覺地在勞動過程中控制成本支出并提升勞動效率。
另外,醫藥企業應時刻關注藥品市場價格的動態變化,加強對藥品市場價格的數據分析,建立相應的數據分析圖表,尤其是藥品名稱和集中采購品種的控制,這樣不僅可以及時發現藥品市場價格的不合理波動,而且可以為醫療保險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據[3]。評估運入原材料和運送成品需要多少時間和燃料,調整運送貨物路線,以優化運輸時間或減少距離,從而增加每天的出貨量。
(二)促進產品多元化
后疫情形勢下,擴大產品種類也是提升企業盈利能力的一個辦法,產品多元化有兩個方向:一是研究老年人保健品。據民政部最新數據顯示,截止2022年12月,我國現有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約占全國總人口數的19.8%,老年人口數量較大。同時,老年人群體在醫藥保健品方面的消費能力是其他人口群體的3~5倍,甚至更高。
二是加強中醫藥產業的投入、研發和生產。中醫藥產業的發展在后疫情時代迎來了新的契機和發展機遇,整個醫藥行業也將迎來新的變革和發展。應緊盯國家在政策制度層面上關于中醫藥產業的舉措,抓住政策釋放的紅利,加大在中醫藥產業的投入。同時關注中醫藥產業新的技術、新的成果,如中藥的飲片化、顆粒化等新技術都有效推動了中醫藥產業的增速發展,應以更新、更好的技術來保持中醫藥產業發展的強勁動力。在生產工藝上,可以借鑒傳統飲品生產工藝,大力推行中醫藥生產的顆粒化,以現代技術的提取、濃縮、分離,來制造純中藥的產品,這對于提升中醫藥產量是至關重要的。
鑒于此,A醫藥企業可積極投身中醫藥產業,全力打造屬于企業的中藥基地,并將上述兩點作為企業今后的重點發展方向,擴大產品種類,促進產品多元化[4]。
(三)降低負債規模
應降低負債規模,避免負債過重給企業帶來的風險,加強存貨和應收賬款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客戶信用評價系統。在計劃生產銷售何種產品時,應對市場現狀、需求、供給等方面進行充分的調研,有利于幫助企業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5]。此外,對于產品的銷售價格也應充分調研、考慮當前市場需求及現狀。銷售價格的合理與否,將對產品的銷售量產生很大的影響,進而影響銷售收入。總而言之,銷售價格越合理、穩定,將會使得企業銷售收入更加穩定,企業經營收益趨于理想,經營風險也就隨之降低。
五、結語
本文通過研究A醫藥企業2019年至2021年三年內7項財務指標數據,分析其近三年企業盈利能力,綜合研究其盈利現狀與問題,并針對性提出降低產品成本、促進產品多元化、降低負債規模等舉措,旨在優化產品結構,提升A醫藥企業盈利能力。
參考文獻:
[1] 劉利峰.華北制藥盈利質量分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2(01):153-154.
[2] 李倩.華北制藥:在高質量發展中煥發新生機[N].中國醫藥報,2021(04):1-2.
[3] 李海坡.會計學原理[M].立信會計出版社,2007.
[4] 陳思元.企業盈利能力與企業價值研究[J].經濟管理文摘,2021(01):80-81.
[5] 魏春明.西北地區醫藥上市企業的盈利能力探究[J].商訊,2020(23):16-17.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