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晴
摘 要:農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實施為農民提供了穩定的土地使用權,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土地承包還為農民提供了穩定的收入來源,提高了農民的生活水平。然而,土地承包制度存在一些問題,如土地流轉困難、土地碎片化等,這些問題制約了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針對這些問題,文章提出加強農村土地承包、服務好當地農業經濟的建議與措施。
關鍵詞:農村土地承包 農村經濟發展 農民生活水平
中圖分類號:F32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6-143-02
近年來,中國農村改革取得了顯著的成就,農村土地承包制度的改革是其中的重要一環。農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實施,可以推動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村土地承包制度也面臨著一些新的挑戰和問題。因此,針對農村土地承包與農村經濟發展結合進行分析與研究,具有較大的研究價值。
一、我國農村土地承包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一)土地承包經營權落實不到位
為實現農村土地承包,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落實非常關鍵。但是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的合同簽訂率并不高,大部分農村家庭仍然是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土地的承包,而且即使在家庭中有一人外出打工,也會將承包地流轉給其他人,這種流轉的形式在目前農村中比較常見[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的相關規定,如果嚴格按照該法律規定的程序來進行土地承包合同的簽訂,那么大部分農民都可以很順利地與集體經濟組織簽訂土地承包合同。
(二)土地流轉糾紛較多
土地流轉糾紛較多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合同簽訂不規范,內容不明確。由于農民法律意識淡薄,很多時候不知道土地流轉合同應該怎么簽,或者簽訂土地流轉合同時沒有注意合同的條款,導致雙方利益受損,從而引發糾紛。第二,有關部門為了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片面追求規模經營和經濟效益,不顧農民意愿,強行流轉土地,這種行為給土地流轉帶來了很多的矛盾。農民為了自身利益與政府的行為發生沖突,政府強行要求農民退出土地承包經營權[2]。第三,由于農村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或經商,導致大量農村土地無人耕種。一些地方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執行了“退田還田”“還田還園”等政策。但是由于大多數農民缺乏法律意識或者法律知識匱乏,對這種政策持懷疑態度,不愿意將土地進行退田還田或者還園。第四,土地流轉后的用途不明確、不規范。
(三)農村集體土地征地補償費用分配政策落實不到位
農村集體土地征地補償費用分配問題是指政府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在征用農村集體土地時,應當支付給被征地單位和個人的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征地補償費用由被征地單位管理和使用[3]。對于被征地單位的補償費用分配問題,我國《土地管理法》并未明確規定,只是規定了集體土地的征收補償費用的使用問題,但并沒有具體規定如何分配。
(四)農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門落實主體責任不夠到位
由于農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門人員不足、經費有限、人手緊缺,造成農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中,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如何依法做好土地承包糾紛調解仲裁、調處糾紛上。因此,由于如何更好地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研究不夠,致使農村土地承包糾紛調解仲裁、調處工作中存在著大量的問題。例如:對征地補償款分配不合理、土地承包合同不規范、承包合同簽訂不合法、林地流轉中出現的問題沒有及時有效地進行調解和處理。農村土地承包糾紛的發生與農村基層組織管理混亂,領導重視不夠有著直接的關系。
(五)部門職責不清晰,邊界不明確
我國現行農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規及政策對部門職責和邊界的規定。過于原則和籠統,操作性不強。例如:《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指導、監督農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部門職責不清晰的問題造成了政府部門之間責任劃分不清、邊界不明的現象。又如,鄉鎮政府負責農戶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的組織實施,具體工作由農村土地承包管理辦公室負責;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農村土地承包的監督管理;國土資源部門負責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和村莊、集鎮規劃以及鄉鎮企業建設用地規劃的實施管理。但是由于以上部門之間存在職責不清晰、邊界不明確,造成了農村土地承包工作中存在著很多問題。除此之外,部分鄉鎮政府、村民委員會對農村土地承包工作不重視,導致農村土地承包工作不能正常開展。
二、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管理服務好當地農業經濟的建議
(一)切實維護土地承包經營權
1.積極落實農村婦女土地承包經營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在農村土地承包中,婦女與男子享有平等的權利。在農村土地承包中,必須對婦女的合法權益進行保護,不能以各種理由對其應當享有的土地承包權進行剝奪。比如,常見的理由有婦女未婚、結婚、離婚、喪偶等。通過這些理由來對婦女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中的各項權益進行侵犯,這是法律所不允許的。杜絕非法剝奪和限制農村婦女依法承包土地權利現象的發生,這在維護土地承包經營權中是非常重要的。
2.依法收回獨生子女獎勵地。《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七條規定:“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承包期內,承包方全家遷入小城鎮落戶的,應當按照承包方的意愿,保留其土地承包經營權或者允許其依法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承包期內,承包方全家遷入設區的市,轉為非農業戶口的,應當將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發包方。承包方不交回的,發包方可以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因此,獨生子女獎勵地應由家庭承包者收回。
3.妥善解決“雙份”承包地。農村“雙份”地需要交回一份承包地。交出一份土地后,才能參與土地確權。需要一份經縣、鄉、村三級主管部門確認的無地(自愿交回)土地證明,在一方確認無地或自愿交回土地后,另一方的承包地才能確權,才能為其頒發新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否則不能給其土地確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對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監督檢查。
4.依法開墾的耕地要納入承包地管理。“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經營權作為農戶進城落戶的條件。農戶進城落戶的,其原合法取得的承包地應當退出。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根據這一規定,依法開墾的耕地應當納入承包地管理,不得作為新的耕地予以收回。如果在承包期內,有農戶自愿放棄承包權而將耕地交回集體或者國家,那么其在該耕地上所開墾的耕地即為新的耕地。所以,農戶在依法開墾的土地上所開墾的耕地要及時納入承包地管理。
(二)妥善解決土地流轉糾紛
1.認真解決在流轉土地上植樹的糾紛。在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經常會發生一些在流轉土地上植樹的糾紛。在解決這些糾紛時,要嚴格依照法律法規進行,否則會引發新的矛盾和糾紛。在解決土地流轉糾紛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合同簽訂前要明確流轉土地的用途和面積。在簽訂土地流轉合同時應明確所流轉土地的用途是什么、面積是多少以及樹木何時成熟等內容。第二,對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情況要及時糾正。例如在未經過法定程序批準或沒有經過村民代表同意的情況下將土地流轉給他人種植果樹等,可能會影響合同的效力并引發糾紛。第三,嚴格按照合同約定內容履行義務。合同簽訂后雙方應嚴格按照合同約定履行義務,若違約要承擔相應責任。第四,規范流轉手續,保護農民利益。農村土地流轉是農民個人自愿行為,一般都經過民主決策程序決定,必須要得到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會議通過后才能執行;村委會作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代表機構應加強對農村土地流轉的監督管理;各方都要遵守合同規定,不得隨意變更和解除合同。第五,建立糾紛調處機制。對于在流轉土地上植樹的糾紛要建立調處機制,明確專人負責接待與處理工作。
2.合理解決流轉期內依法收回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問題。當前,農村土地流轉中出現了一些問題。部分農戶在流轉土地后,不去耕種,閑置浪費土地資源,部分農戶把流轉的土地私自轉租給他人耕種。由于大部分農民沒有專業的農業知識,不懂得如何科學合理地經營管理土地,造成了耕地閑置浪費。部分農民在流轉土地后又不去耕種,導致承包地荒廢。這種現象不僅造成了農村資源的浪費,還會影響農村經濟的發展。對于在流轉期間不去耕種而又要收回土地以及為了保護耕地而收回土地的農戶行為,應當予以制止,同時對這種違法行為進行嚴厲處罰,維護農村土地流轉秩序。
3.規范設施農業流轉合同簽訂。設施農業是指在農業生產中,為提高生產效率和農產品品質,利用農業設施或場所配套建設的輔助生產設施及設備,包括溫室大棚、育苗場、畜禽舍、水產養殖池塘、工廠化養殖車間、大型農業機械房以及必要的灌溉排水與通風采光、輔助生產設施等。因此,設施農業是一種投入大,周期長,產出效益低,風險較大的產業。目前,國家鼓勵發展設施農業,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積極開展設施農業建設和經營。根據《關于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管理依法維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通知》文件規定,在設施農業流轉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有關規定簽訂書面合同。而在實踐中,存在個別農戶不簽訂書面合同或只約定口頭合同,或以“轉包”“轉讓”等名義進行非法流轉的行為。這種情況下,一旦發生糾紛,很容易引起土地流轉糾紛。
4.合理解決流轉價款糾紛問題。土地流轉價款糾紛主要有兩種:一是合同價款不合理;二是合同約定價款過高。土地流轉價款的支付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現金支付,二是實物支付。由于土地流轉價格差異較大,部分農民會因價格相差過大而要求退地。這就要求在流轉合同中明確約定價款支付方式,如以現金支付的,應明確約定付款時間;以實物支付的,應明確約定付款地點、方式和時間。只有在明確約定的情況下,才能做到雙方均滿意。若雙方協商不成的,可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解決[4]。如涉及到其他利害關系人的,可向人民法院申請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訴。在解決土地流轉價款糾紛時,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要把好合同簽訂關;二是要把好流轉價款支付關;三是要把好合同履行關。只有這樣,才能既保護了農民的合法權益,又能保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管理秩序。
(三)強化農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門職責
1.認真履行農村土地承包相關法律賦予的職責。《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村土地承包及承包經營權流轉的監督管理和服務。《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不動產登記機構負責不動產登記工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在不動產登記機構辦理不動產首次登記、變更登記、轉移登記時,應當告知不動產權利人及時申請辦理土地承包經營權變更等相關手續。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認真履行以上法律法規所規定的職責,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要求,加快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工作。
2.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和林權證管理。積極探索建立以土地承包合同、經營權證和登記簿為主要內容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息應用平臺,實現信息化管理。嚴格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規范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意見》有關要求,健全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制度,加強農村集體資產財務管理。健全縣、鄉、村三級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體系,推進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健康有序發展。充分發揮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作用,在尊重農民意愿和維護農民權益的前提下,引導農戶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等多種方式流轉土地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鼓勵各地對流轉土地經營權取得的收入在農戶間進行二次分配,探索建立對農戶流轉土地經營權進行補貼的有效機制。
三、小結
綜上所述,農村土地承包與農村經濟發展密切相關。農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實施為農民提供了穩定的土地使用權和收入來源,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隨著農村土地承包制度的逐步完善,其將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陸冬梅.王述芬.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問題探析[J].農業科技通訊,2021(09):16-18.
[2] 朱乃濤.當前農村土地承包領域存在問題及對策探究[J].河北農機,2023(03):133-135.
[3] 趙露鵑.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問題研究[J].農村實用技術,2022(08):60-61.
[4] 蔡詩奎.淺談農村土地承包管理典型問題處理及政策依據[J].新農業,2022(15):94-95.
[作者簡介:程晴(1983—),女,漢族,甘肅省張掖市人,本科學歷,研究方向:農村土地承包管理。]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