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春梅
摘要:隨著業財融合背景下企業管理方式的不斷演變,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實踐路徑也逐漸受到重視。全面預算管理是指將財務預算與業務預算有機結合,全面考慮企業的戰略目標、財務資源和業務需求,從而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業務的高效運作。文章探討了在業財融合背景下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實踐路徑,以及在實施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挑戰。通過深入分析,企業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存在著數據整合、戰略脫節、績效指標設定等問題。進一步有針對性地提出數據整合優化、戰略與預算銜接、績效指標體系建立、預算流程精簡、技術與人才培養等實踐路徑,旨在讓企業可以更好地應對挑戰,推動全面預算管理的順利實施,從而實現更高效的資源配置和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業財融合;全面預算管理;實踐路徑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企業面臨著如何在不斷變化的市場中保持競爭優勢的問題。全面預算管理作為一種綜合性的管理工具,已經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而在業財融合的背景下,企業在全面預算管理的實踐中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本文將深入探討在這一背景下,企業如何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的路徑,以及可能面臨的問題和解決策略,為企業如何更好地進行預算管理提供指導。
一、全面預算管理概述
在當今快速變化和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企業面臨著日益復雜的挑戰,需要高效的財務規劃和管理來保持競爭優勢。全面預算管理作為一種綜合性的管理工具,已經逐漸成為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要素之一。
(一)全面預算管理的定義
全面預算管理是指企業在考慮各種內外部因素的基礎上,系統性地制定、執行和監控財務計劃的過程。這一過程涵蓋了企業所有關鍵領域,包括營銷、生產、人力資源等,以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目標的達成。全面預算管理不僅僅局限于財務層面,還包括戰略、運營和風險管理等方面(見圖1)。
(二)全面預算管理的意義
企業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具有積極意義:一是,實現綜合性的資源管理。全面預算管理幫助企業將資源(財務、人力、物料等)進行有效整合和分配,以最大程度地提升整體績效。二是,促進目標達成的工具。通過將企業的戰略目標與預算制定相結合,全面預算管理能夠幫助企業更有針對性地實現長期和短期目標。三是,實現風險管理與應對。通過全面預算管理,企業可以更好地識別潛在風險,并在預算制定中考慮到不同的情景,從而制定靈活的應對策略。四是提供決策支持。基于全面預算管理的數據和分析,企業能夠更準確地作出決策,避免浪費和錯誤。五是,實施績效評估和激勵機制。全面預算管理為企業提供了一個衡量績效和激勵員工的基準,可以更公平地分配獎勵和資源。
二、業財融合對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促進作用
在當今復雜多變的商業環境下,業財融合已經成為企業實現全面預算管理的不可忽視的趨勢。業務運營數據與財務數據的融合不僅為企業帶來了更深入的洞察,也賦予了預算管理新的動力。
(一)數據一體化,提高預算準確性和可信度
在傳統預算管理中,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常常是相對獨立運作的,導致數據不一致、信息滯后等問題。然而,業財融合通過整合各部門的數據來源,消除了信息孤島,實現了數據的一體化。這種數據一體化大大提高了預算編制過程中數據的準確性和可信度。業務部門的銷售、生產、市場等數據與財務數據相結合,能夠更準確地反映企業的實際情況,從而為預算的制定提供更有價值的參考。同時,這種數據一體化還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應對不確定性,因為基于更全面的數據,企業可以更準確地進行預測和模擬。
(二)綜合決策支持,促進預算與戰略的一致性
業財融合不僅僅是數據的整合,更是在決策層面上實現了業務和財務的統一。這種綜合性決策支持有助于確保預算與企業戰略保持一致性。通過深入了解業務運營情況,財務部門可以更好地理解業務目標,進而在預算制定中反映出來。這種一致性確保了預算不僅僅是財務指標的堆砌,而是真正服務于企業的長遠發展戰略。綜合決策支持也促進了不同部門之間的合作與溝通,從而推動了預算制定的整體效率。
(三)強化績效管理,實現預算與績效的有機融合
業財融合背景下的全面預算管理為企業提供了更強大的績效管理工具。通過將預算與實際業績數據進行對比,企業可以更精確地評估績效,發現問題和機會。這有助于實現預算與績效的有機融合,進而促使企業更快速地調整策略和計劃。同時,通過績效管理,企業可以更好地識別出績效優秀的部門和個人,為他們提供適當的激勵,從而提高整體績效水平。這種強化的績效管理也使企業能夠更快速地做出決策,從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敏捷性。
(四)整合數字化工具,提升預算管理效率和透明度
業財融合的趨勢使得數字化工具在全面預算管理中發揮了關鍵作用。現代化的預算管理不再是簡單的電子表格制定,而是依賴于更強大的軟件和系統。這些工具可以幫助企業更快速地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提高了預算管理的效率。同時,數字化工具也提升了預算管理的透明度。不同部門的數據可以通過系統實時共享,決策者能夠更清楚地了解整體情況,作出更明智的決策。數字化工具還能夠支持預算管理的模擬和預測,幫助企業更好地應對不確定性。
通過業財融合,企業能夠從多個維度深入了解自身運營狀況,更精準地進行預算管理,確保財務規劃與業務發展相一致。這種綜合性的管理方法有助于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推動可持續發展。
三、案例:某建設集團實施全面預算管理
(一)案例背景
MM集團是一家在建筑領域擁有多年經驗的大型企業,成立于1993年。總部位于杭州,目前已經發展成為業內的知名企業之一。公司的業務范圍涵蓋住宅、商業、基礎設施等多個工程項目,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建筑解決方案。
員工規模:公司擁有員工超過20000人,其中包括項目管理、工程設計、施工團隊以及各類專業技術人員。
業務范圍:涵蓋住宅建設、商業綜合體、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個領域,從小型項目到大型綜合工程均有涉足。
項目數量:集團迄今已完成和正在進行的項目總數超過100個,涵蓋了不同規模和類型的工程。
技術實力: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技術團隊,包括建筑設計師、工程師、項目經理等,能夠為客戶提供專業的建筑方案和服務。
2022年,MM集團實現了總營業收入322135萬元,同比增長了15.68%,實現凈利潤32843萬元,同比增長了24.02%(見表1)。
(二)案例實施預算管理的現狀分析
為了適應市場競爭和業務擴張的需要,MM集團決定加強對項目預算的管理,以確保資源的合理分配、成本的控制以及整體業務目標的實現。通過實施全面預算管理,集團希望能夠在項目層面上進行精細化的財務規劃,同時與企業整體戰略目標實現更好地對齊。
在實施預算管理的過程中,MM集團取得了一些積極的進展。企業建立了預算編制流程,從項目計劃、資源需求到費用預估等方面進行全面考慮。預算編制流程中涉及的步驟包括:
項目計劃階段:項目部門提交項目計劃,包括項目范圍、時間表、資源需求等。
資源需求確認:集團核實項目所需資源,包括人力、材料、設備等,并進行初步預估。
費用預估:根據資源需求和項目計劃,進行費用預估,包括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
預算編制:根據費用預估和項目計劃,編制項目預算,涵蓋各項費用支出。
預算審批:預算提交審批,確保預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MM集團還投資建立了先進的預算管理軟件,實現了數據集成和信息共享,從而提高了預算編制的效率。通過軟件,不同部門可以共享數據、實時更新項目信息,并進行預算編制和審批的協同工作。這樣的集成幫助減少了傳統手動數據收集和整合的工作量,提高了數據的準確性和一致性。
(三)實施預算過程中面臨的困境
MM集團在實施預算管理也面臨著一些困境,影響了預算管理的實施,具體表現于:
1. 數據整合與質量難題
MM集團內部同時建設多個施工項目,不同項目部門使用不同的數據來源和格式,導致在預算編制過程中數據整合困難。
例如:項目A與項目B的數據整合困難
在MM集團內部,項目A和項目B分別由不同的項目部門負責。這兩個項目的數據來源和格式存在差異,導致在進行預算編制時出現了數據整合的問題。項目A的數據可能使用Excel表格進行記錄,而項目B則使用專門的項目管理軟件來記錄和追蹤數據。這種差異使得在進行預算編制時,需要手動整合這些不同格式的數據,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人力。
時間消耗:由于需要手動整合數據,預算編制的時間周期被大大延長,影響了整體預算制定的進度。
錯誤風險:手動整合數據容易引發錯誤,可能導致數據的準確性受到威脅,進而影響預算的真實性。
資源浪費:為了解決數據整合問題,不得不投入更多的人力資源,這些資源本可以在其他更有價值的任務上。
2. 預算與戰略脫節的風險
MM集團的預算編制往往局限于項目層面,可能導致預算分配與企業整體戰略目標脫節。
例如,在2018年,MM集團決定進行一項重要的戰略擴張,計劃進軍國際市場,并將其戰略目標定為在未來三年內在至少三個國家開展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預計投資總額為10億美元。然而,在預算編制過程中,出現了與戰略脫節的情況。
具體情境:MM集團的預算編制過程始終以項目層面為中心,各個項目部門根據項目的特點和需求進行預算編制,但缺乏對整體戰略目標的考慮。這就導致了一個問題:新的國際擴張戰略可能無法得到充分的預算支持,因為項目預算編制的側重點并未考慮到新市場開拓的資源需求。在推進全面預算管理時,預算編制主要關注現有國內項目,其中包括多個住宅和商業綜合體項目,總投資額為8億美元。
3. 績效評估的挑戰
業財融合要求集團建立更為細致的績效指標體系,以評估項目的運營情況和財務績效。MM集團在2018年實施了業財融合策略,針對預算績效管理的考核指標主要設置了項目完成時間、成本偏差率、預算執行率等,導致在日常的管理與實踐中預算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沒有與戰略管理、項目推進、業務拓展等相契合。
四、企業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剖析
盡管業財融合為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帶來了許多機會,然而實際的實施過程中仍然面臨一系列的挑戰和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會影響預算管理的效率、準確性以及與企業戰略的一致性。
(一)數據整合與質量難題
在業財融合的環境下,從不同部門和系統中收集、整合和分析數據變得至關重要。然而,數據的來源可能多樣化且分布廣泛,導致數據整合變得復雜。此外,數據的質量問題也可能影響預算的準確性。例如,銷售部門的銷售數據與財務部門的收入數據不一致,可能導致預算中的銷售收入估計與實際情況不符。
(二)預算與戰略脫節的風險
盡管業財融合有助于更好地融合預算與戰略,但在實際操作中,預算與戰略之間的脫節仍然可能發生。這可能是因為企業戰略的調整沒有及時反映在預算中,或者因為決策者沒有充分理解戰略與預算之間的關系。例如,某企業制定了擴張戰略,但預算中的資金分配并沒有充分考慮到新市場開發的需要,導致戰略無法順利實施。
(三)績效指標的設定和測量難題
在全面預算管理中,績效指標的設定和測量是關鍵的環節,但也可能變得復雜。不同部門和崗位可能有不同的績效指標,如何在預算中統一體現這些指標并進行有效測量是一個挑戰。例如,生產部門的績效可能與產量、質量等相關,而市場部門的績效可能與市場份額、客戶滿意度等相關。將這些指標合理融合到預算中需要綜合考慮。
(四)預算流程的復雜性
全面預算管理涉及多個部門和層級的合作,因此預算制定和執行的流程可能會變得復雜。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和溝通成為挑戰,可能導致預算流程的延誤和困難。例如,不同部門對于資源的需求可能存在沖突,需要在預算流程中進行權衡和妥協。
(五)技術平臺與人才匹配的挑戰
實施全面預算管理需要適當的技術平臺來支持數據整合、分析和報告等過程。然而,選擇和實施適當的技術平臺可能會面臨挑戰,包括平臺的復雜性、適用性以及與現有系統的集成。此外,企業需要具備相關的人才來管理和操作這些技術工具。例如,某企業引入了一套全面預算管理軟件,但由于員工缺乏相關培訓,軟件的潛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五、業財融合背景下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實踐路徑
在面對業財融合的挑戰和問題時,企業可以采取一系列實踐路徑來確保全面預算管理的順利實施。
(一)數據整合與質量的優化策略
在數字技術發展背景下,企業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必須構建良好的數據基礎。一方面,優化數據整合。企業投資先進的數據整合工具和系統,實現數據的自動化整合和同步。通過建立一個統一的數據平臺,各部門和系統的數據可以更輕松地進行集成。例如,某制造企業引入了一個集成數據平臺,使得銷售、生產和財務數據可以實時互通,避免了數據孤島問題。另一方面,提升數據質量。企業應建立數據質量監控機制,識別和解決數據質量問題。這可以包括數據清洗、驗證和校準等步驟。例如,某零售公司發現銷售數據中存在錯誤,通過建立數據審查流程和質量標準,成功提升了銷售數據的準確性。
(二)實現預算與戰略的有機銜接
企業在開展全面預算管理中,必須以戰略為導向,促進二者目標一致。首先,強化戰略規劃。企業應確保戰略規劃與預算制定過程之間的緊密聯系。戰略目標和重點應被反映在預算的各項指標和資源分配中。例如,某科技公司制定了擴大市場份額的戰略,因此在預算中加大了市場營銷和銷售部門的資源投入。其次,戰略溝通與培訓。全員參與戰略的制定與溝通,以確保員工理解戰略方向。同時,培訓員工如何將戰略目標轉化為實際行動和預算需求,促進預算與戰略的銜接。此外,培訓還可以幫助員工了解企業的戰略重點和關鍵績效指標,以便他們能夠根據預算需求做出與戰略目標一致的決策。培訓還可以提供實際案例和工具,幫助員工有效地分配資源并監控實際支出,以確保預算和戰略之間的良好協調。通過培訓,員工將更加明確自己的職責和目標,并能更好地將戰略目標轉化為具體行動,從而實現組織的長期發展。例如,某酒店集團在每年的戰略溝通會議上,與所有部門分享了戰略目標,幫助員工更好地理解預算背后的邏輯。
(三)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指標體系
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必須與績效考核相結合,才能夠確保預算工作的有序推進,提高制度的剛性約束。一是,績效指標制定。企業應與各部門共同制定科學合理的績效指標,考慮到業務的特點和目標。績效指標應量化、可衡量,并與企業戰略和預算目標相一致。例如,某醫療器械公司將其研發部門的績效指標與產品創新、市場份額等關鍵業務指標相結合。二是,績效測量與反饋。績效指標的實際表現應進行定期測量和評估,與預算和實際數據進行對比。及時的績效反饋可以幫助部門調整行動,保持與預算目標的一致性。例如,某快消品公司每季度都會對銷售績效進行評估,與預算作比較,及時調整市場策略和銷售目標。
(四)精簡預算流程,提升管理效率
企業在推進預算管理中,要重新梳理流程,加強內部各部門間的協作,全面提升管理效率。一方面,持續優化流程。企業可以對預算流程進行重新設計,減少冗余步驟和審批環節,提高流程效率。流程的透明度和標準化也能夠減少溝通和協調的難度。例如,某制造企業通過數字化工具將預算流程整合,實現了從數據收集到審批的自動化流程。另一方面,強化跨部門協作。在預算制定和執行過程中,鼓勵各部門之間的協作和信息共享。通過定期會議、跨部門團隊等方式,加強溝通,解決問題,提升預算管理的整體效率。例如,某金融機構設立了跨部門的預算委員會,定期審查和協調預算流程。
(五)技術與人才雙管齊下,推動實施
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企業要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必須從技術、人才兩個維度著手,雙管齊下。一方面,加強技術投資。企業應投資于適當的技術平臺,支持數據整合、分析和報告等功能。技術平臺的選擇應考慮其適用性、易用性以及與現有系統的集成。例如,一家零售企業引入了一個預算管理軟件,能夠集成財務和業務數據,提升了預算管理的效率和準確性。另一方面,推進人才培養。企業需要培養具備全面預算管理知識和技能的人才隊伍。通過培訓、交流和跨部門輪崗,提高員工的全面預算管理能力。例如,一家制造企業設立了預算管理培訓課程,幫助員工掌握數據分析、預測技能等。
六、結語
全面預算管理不僅僅是財務管理的一部分,更是實現企業戰略和目標的關鍵步驟。在業財融合的背景下,全面預算管理為企業帶來了更大的機會,但也伴隨著更多的挑戰。通過數據整合優化、戰略與預算銜接、績效指標體系建立、預算流程精簡以及技術與人才培養等實踐路徑,企業可以更好地應對問題,提升全面預算管理的效率和效果。通過持續不斷的優化和調整,企業能夠更好地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進而推動業務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陳仕萍.業財融合背景下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優化探討[J].商情,2023(02):0029-0032.
[2]李高平.業財融合背景下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優化策略[J].環渤海經濟瞭望, 2023(01):110-112.
[3]許曉平.業財融合模式下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系統建設[J].財會學習,2022(20):50-52.
[4]劉瑩.業財融合視角下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優化策略探討——以A汽車公司為例[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2(19):40-42.
[5]孫娜.業財融合視角下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當代會計, 2022(02):61-63.
[6]史楠.業財融合視角下企業全面預算管理體系的優化[J].市場周刊·理論版, 2022(21):0069-0071.
(作者單位:華煜建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