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晴 李莉莉 王亞瓊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PERMA model in chronic disease patients
WANG Qing,LI Lili,WANG YaqiongSchool of Nursing,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enan 471023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LI Lili,E-mail:690943253@qq.com
Keywords PERMA model;chronic disease;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review;nursing
摘要 總結積極情緒、投入、人際關系、意義及成就(PERMA)模式的概述、理論基礎、測量工具及其在慢性病病人中的應用,以期為臨床促進慢性病病人的心理健康、提升生活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 PERMA模式;慢性病;心理干預;綜述;護理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4.12.009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及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簡稱“慢性病”)的發病率也隨之提升[1]。目前,我國慢性病病人人數已超過3億人[2]。慢性病因其病情易反復、病程長、發病率高等特點,易給病人心理健康造成較大影響[3]。2017年《中國城鎮居民心理健康白皮書》顯示,處于心理健康狀態的慢性病病人僅占5.1%[4],關注病人的心理健康,幫助其改善負性情緒顯得尤為重要[5]。有研究發現,積極情緒、投入、人際關系、意義及成就(PERMA)模式可降低病人的負性情緒,增強幸福感,提高其生活質量[6-7]。目前已應用于我國慢性病病人,并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本研究對PERMA模式的概述、理論基礎、測量工具及其在慢性病病人中的應用進行綜述,以期為提高慢性病病人的生活質量、促進心理健康提供依據。
1 PERMA模式的概述與發展
PERMA模式是由美國“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5]于2011年提出的一種關于幸福解釋的全新模式,該模式認為要想達到幸福的蓬勃人生必須擁有5個元素,即積極情緒(positive emotion)、投入(engagement)、人際關系(relationship)、意義(meaning)及成就(accomplishment),簡稱PERMA[8]。傳統心理學研究主要關注心理疾病的治療,忽視了個體的自身潛能,塞利格曼教授最早開始反思傳統心理學的研究范式,將研究焦點從疾病治療轉移到積極心理學[9]。1998年其在擔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時,同時在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影響下,提出并推廣了積極心理學[10]。他認為心理學應該致力于研究人的積極品質,強調從積極層面研究個體心理健康問題,不僅要關注預防與矯正消極心理疾病,更重要的是培養個體的積極心理品質[9,11]。2002年塞利格曼教授在積極心理學的基礎上首次提出幸福3要素理論,并于2011年完善,最終得出幸福5要素原則,即PERMA理論模式[9]。其提出PERMA模式的初衷是為了提供一種理論基礎和實踐框架,以鼓勵個體培養積極情緒,尋找并投入有深遠意義的活動,建立積極的人際關系,并通過設定目標和實現成就來提升幸福感[9],以幫助人們實現更加全面和有意義的生活。
2 PERMA模式的理論基礎
2.1 積極情緒
情緒作為人的主觀感受,深刻影響著個體的行為,積極情緒包括愉快、喜悅、興奮、滿足等積極的情緒體驗,其與幸福感呈正相關,是個體實現蓬勃發展的重要元素,能夠提升個體的情緒狀態,增加快樂和滿足感,改善心理和身體的健康狀況。積極情緒還與更高的生活滿意度[12]、更強的適應能力[13]、更好的人際關系和更高的工作績效[14]等積極結果相關。可通過培養樂觀的態度、尋找和體驗積極情感的活動來培養積極情緒。在應用PERMA模式時,培養積極情緒成為重要的目標之一。常見的方法和策略包括學習如何管理負面情緒、培養積極的思維模式、關注問題積極的方面、積極情緒增強活動等,如引導病人回憶過去幸福瞬間[15]、記錄“三件好事”[16]、觀看積極題材類視頻[17]等。
2.2 投入
當全身心進入到一種狀態或工作時,常會不自覺地感到時間停止,停止這種狀態時又會覺得時間飛快,這種狀態被稱為“flow”體驗。“flow”體驗被認為是投入的一個極端,通常難以達到并保持[6]。投入是一種正向體驗,可以帶來滿足感、成就感和個體的全面發展。其在工作、學習、娛樂、興趣愛好等各個領域都起著重要作用。當個體處于投入狀態時,他們通常會感到充滿活力、專注、自信和滿足。在慢性病病人中,可以通過讓病人繪畫[18]、下棋[19]、聽音樂[15]等來分散病人的注意力,減輕病人對疾病的過于關注,從而減輕病人的心理壓力。
2.3 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是指個體與他人之間的互動和聯系,Peterson[20]在積極心理學介紹中提到,一個人在孤獨的狀態下往往會獲得負性情緒,良好的人際關系對個體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具有積極的影響,能提供情感支持、理解、互助和歸屬感,使個體感到被接納,降低慢性病病人的孤獨感和抑郁情緒,增強其主觀幸福感,使個體獲得支持系統,并在面對壓力時可感受到社會支持的力量,減輕消極情緒[21]。在慢性病病人中通常通過向病人介紹人際積極關系的作用、良好人際關系的技巧[15]、感恩訓練[16]等幫助病人獲得社會支持。
2.4 意義
意義是指個體進行和完成有價值、有意義事件時的主觀感受[22],是人對自然或社會事物的認識,常受人的主觀影響,是個體對事物的一種情感賦予。有意義的生活常使人獲得積極情緒,一旦個體認為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是沒有任何意義時,往往會產生痛苦情緒。意義在個體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能夠為存在心理負擔的病人提供動力和方向,使他們感到生活有意義和價值,是實現幸福感的重要組成部分。幫助慢性病病人明確人生意義及價值,具體方法如同病人一同分析自己生活的意義[23]、制定近遠期規劃[15]等。
2.5 成就
成就是指個體在追求目標、克服挑戰和取得成功時所體驗到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是人們努力工作和追求卓越的動力之一,與個體的自我實現和個人成長密切相關。成就是指有所成績、取得優良成效,沒有大小之分[22],在面對挫敗和壓力時,個體極易產生負性情緒,否定自己,獲得成就后能產生自豪感,認為自身是有所價值的,獲得充實感和滿足感。慢性病病人通過設定目標、付出努力和克服困難可以提高成就感,達到自我實現和個人成長[24]。
3 PERMA模式的測量工具
PERMA分析工具(PERMA-Profiler)是由Butler等[25]于2016年根據PERMA模式編制的,以反映受訪者的幸福感水平,該量表包括積極情緒、投入、人際關系、意義、成就、總體幸福感、負性情緒、身體健康和孤獨感9個維度,共23個條目。采用Likert 11級評分法。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60~0.95,其信效度良好。Ryan等[26]使用該量表測量了澳大利亞成年人心理幸福感水平;Umucu等[27]使用該量表分析了退伍軍人心理幸福感水平;Watanabe等[28]在日本工人中應用并驗證了該量表的有效性;Payoun等[29]使用該量表測量了伊朗老年人心理幸福感水平;我國香港學者Lai等[30]將其漢化后引入我國,并聯合主觀幸福感量表、情感和社會結果評估量表等測評了香港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對積極教育模式的評價。我國學者Qi等[31]使用PERMA-Profiler中文版評估了中國護理學院學生的多維幸福感。
4 PERMA模式在慢性病病人中的應用
4.1 癌癥
歐陽愛玉等[32]將PERMA模式應用于中晚期宮頸癌病人發現,連續8次、每次30 min的基于PERMA模式的積極心理訪談可幫助中晚期宮頸癌病人找到有意義的目標,提高其自身價值感,促進生活質量的提高,增強了病人的主觀幸福感。趙彬彬等[33]將PERMA模式應用到肺癌病人中,探討病人的癌因性疲乏發生程度、生活質量以及護理滿意度,發現PERMA模式可有效降低肺癌病人的癌因性疲乏程度,提高肺癌病人的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楊潔等[34]的研究發現,經過每周1次、連續8次的PERMA模式干預,如非理性信念的矯正、引導病人說出最美時光、進行放松訓練、對身邊的人表達感謝、鼓勵病人做最擅長的事等,可有效降低膀胱癌化療病人的負性情緒,增強幸福感。劉會霞等[35]探討PERMA模式是否可以降低老年非小細胞肺癌復發恐懼,結果發現基于PERMA模式的護理干預可增強病人的生存信念,提高治療依從性,降低癌癥復發恐懼,提高病人積極應對疾病的心態與能力。Chen等[36]的研究發現,PERMA模式輔助舒適護理可有效增強乳腺癌術后的遵醫行為,改善其負性情緒、應激反應和疼痛。于曉娜等[37]采用以PERMA模式為基礎的心理護理探討其對白血病病人心理痛苦的影響,證明了PERMA模式可幫助病人正確認識疾病,改善心理痛苦,建立樂觀的心態。
4.2 呼吸系統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其病程較長,易給病人造成嚴重的心理壓力。陳曉燕等[38]的研究發現,經過PERMA模式的護理干預可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強主觀幸福感、自我效能及生活質量。自我管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療有正向引導作用,使病人配合臨床治療,促進治療療效。劉丹等[39]同樣將PERMA模式應用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人中,探討其對肺功能、負性情緒、生活質量以及護理質量的影響,結果發現PERMA模式能夠改善病人肺功能,緩解其負性情緒,從而提升生活質量及護理質量。
4.3 心腦血管疾病
心腦血管疾病常給病人造成不良預后,其致殘率較高,病人通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朱婷等[40]將PERMA模式應用于腦卒中病人,結果發現基于PERMA模式的心理干預能提高病人正視傷殘的信心,提高傷殘接受度及病人的自理能力。郭華等[41]同樣將PERMA模式應用到高血壓腦出血的病人中,探討其對病人傷殘接受度及心理健康的影響,發現基于PERMA模式的心理干預可提高病人的傷殘接受度,減弱對傷殘的過度關注,使病人重新正視人生的價值,可提高心理健康、降低不良情緒。鄭子秀等[16]的研究發現,基于PERMA模式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降低中青年腦卒中病人病恥感,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4.4 精神疾病
鄭勝麗等[42]將基于PERMA模式的積極心理干預應用于抑郁癥病人,以探討其對病人認知功能、抑郁癥狀及記憶能力的影響,結果發現基于PERMA模式的積極心理干預可降低病人的抑郁癥狀,提高其認知能力和記憶能力。時慧萍等[43]同樣將PERMA的心理干預應用到精神分裂癥的病人中,證明了基于PERMA模式的積極心理干預能改善精神分裂癥病人的病恥感、自知力和自尊,提高生活質量。Umucu[44]在患有精神疾病的退伍軍人中驗證了PERMA理論的有效性。
4.5 其他
特應性皮炎是一種慢性瘙癢性疾病,病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是行為問題。Lou等[45]的研究發現,對特應性皮炎病人進行基于PERMA模式的定性訪談可有效改善病人的負性情緒,促進其社會心理健康。蘇婉等[46]的研究發現,基于PERMA的積極心理干預可降低炎癥性腸病病人的病恥感,增強其自我效能和服藥依從性。Mccormick等[47]的研究發現,基于PERMA模式的心理干預可以促進炎癥性腸病兒童的心理健康,調整期望,找到意義、成就感。
5 小結
綜上所述,大量研究證據表明,經過不少于4周的PERMA模式干預可提高慢性病病人的生活質量,改善其負性情緒及應對方式。PERMA模式不僅僅是對不良情緒的疏導,更注重挖掘個體的積極品質、主觀潛能,增強了個體幸福感。但目前該模式尚缺乏規范的護理流程,且對其應用的效果評價多采用主觀指標,缺乏客觀指標。今后可根據其理論基礎制定適合我國本土化的護理流程,根據病人病情、年齡、性格特征等選擇適合病人的干預措施。此外,還可進一步探討該模式聯合其他干預方法的應用效果,采用客觀指標以明確PERMA在慢性病病人中的應用效果。
參考文獻:
[1] ANDERSON E,DURSTINE J L.Physical activity,exercise,and chronic diseases:a brief review[J].Sports Medicine and Health Science,2019,1(1):3-10.
[2] 羅雅之,寧紅彤,王汕珊.慢性病患者家庭照顧者心理脫離的相關研究進展[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3,31(9):1312-1315.
[3] CONVERSANO C.Common psychological factors in chronic diseases[J].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19,10:2727.
[4] 中國醫學健康管理分會.中國城鎮居民心理健康白皮書[EB/OL].(2018-04-29)[2022-01-09].http://www.zskx.com.cn/articles/1377.html.
[5] SORSDAHL K,NALEDI T,LUND C,et al.Integration of mental health counselling into chronic disease services at the primary health care level:formative research on dedicated versus designated strategies in the Western Cape,South Africa[J].Journal of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 Policy,2021,26(3):172-179.
[6] SELlGMAN M E P.Flourish:a visionary new understanding of happiness and well-being[M].New York:Free Press,2011:1.
[7] HAINES S L.NAP webinar series:PERMA approach to well-being[J].Journal of Interprofessional Education & Practice,2021,25:100461.
[8] 王亞瓊,歐陽艷瓊.積極健康心理學內容的延伸和拓展PERMA下心理干預對復發性流產患者心理彈性及家庭功能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3,31(8):1186-1191.
[9] SELIGMAN M E P.Positive psychology:a personal history[J].Annual Review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19,15:1-23.
[10] SELIGMAN M E P,CSIKSZENTMIHALYI M.Positive psychology:an introduction.Flow and the Foundations of Positive Psychology[M].Dordrecht:Springer,2014:279-298.
[11] JANKOWSKI P J,SANDAGE S J,BELL C A,et al.Virtue,flourishing,and positive psychology in psychotherapy:an overview and research prospectus[J].Psychotherapy,2020,57(3):291-309.
[12] 馬晶晶,趙文利,彭會珍.基于PERMA模式的積極心理干預在原發性肝癌介入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3,29(6):98-101.
[13] 汪茜,肖燕,黃晶晶.授權健康教育聯合PERMA理論的心理干預對淋巴瘤患者應對方式及心理狀況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3,29(1):51-53.
[14] 徐麗環.基于PERMA模型的DH浙江分公司員工幸福感的提升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學,2022.
[15] 郝沛,金瑞華,淮盼盼,等.基于PERMA模式的積極心理干預在宮頸癌放化療病人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23,37(21):3975-3980.
[16] 鄭子秀,宋潤珞,高焱,等.基于PERMA模式的護理干預對中青年腦卒中病人病恥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護理研究,2023,37(19):3538-3544.
[17] LUO L M,LI Y,ZHOU Z,et al.Study on the effect of posit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based on PERMA model on perioperative patients with AIDS complicated with breast cancer[J].Computational and Mathematical Methods in Medicine,2022,2022:9788122.
[18] 楊娟,梁惠,袁源,等.基于PERMA模式的行為干預對宮頸癌放療患者希望水平、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貴州醫科大學學報,2023,48(2):212-216.
[19] 丁朝霞,邱玉春,賴高媛.幸福PERMA理論下健康教育模式對EMs不孕患者自我感知壓力、疾病認知度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3,29(9):70-73.
[20] PETERSON C.A primer in positive psychology[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2006:1
[21] DONALDSON S I,VAN ZYL L E,DONALDSON S I.PERMA + 4:a framework for work-related wellbeing,performance and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2.0[J].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22,12:817244.
[22] 石艷.基于PERMA理論的干預模式對早期宮頸癌患者根治術后性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D].重慶:重慶醫科大學,2020.
[23] 曹德冉,盧文紅,王廷廷,等.積極心理干預對頭頸腫瘤術后放療患者身體意象和情緒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23,38(1):10-14.
[24] SADEGHI M,FARAJKHODA T,KHANABADI M,et al.PERMA model vs.integrative-behavioral couple therapy for fertility problems: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protoco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productive Biomedicine,2021,19(12):1105-1116.
[25] BUTLER J,KERN M L.The PERMA-Profiler:a brief multidimensional measure of flourish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ellbeing,2016,6(3):1-48.
[26] RYAN J,CURTIS R,OLDS T,et al.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PERMA Profiler for measuring wellbeing in Australian adults[J].PLoS One,2019,14(12):e0225932.
[27] UMUCU E,WU J R,SANCHEZ J,et al.Psychometric validation of the PERMA-Profiler as a well-being measure for student veterans[J].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Health,2020,68(3):271-277.
[28] WATANABE K,KAWAKAMI N,SHIOTANI T,et al.The Japanese Workplace PERMA-Profiler:a validation study among Japanese workers[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2018,60(5):383-393.
[29] PAYOUN M,FADAYEVATAN R,LOTFI M S,et al.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Persian version of PERMA-Profiler:a tool to assess flourishing in Iranian older adults[J].Advances in Gerontology,2020,33(3):576-584.
[30] LAI M K,LEUNG C,KWOK S Y C,et al.A multidimensional PERMA-H positive education model,general satisfaction of school life,and character strengths use in Hong Kong seni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path analysis using the APASO-Ⅱ[J].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18,9:1090.
[31] QI M L,SUN Q,ZHAO X Y,et al.A latent profile analysis of PERMA:associations with physical activity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mong Chinese nursing college studen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22,19(23):16098.
[32] 歐陽愛玉,孫艷,余彩霞.基于PERMA模式的積極心理干預在中晚期宮頸癌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當代醫藥,2022,29(21):178-181.
[33] 趙彬彬,鄒曉峰,張穎.基于PERMA模式的心理護理在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22,29(2):241-244.
[34] 楊潔,郝晶,谷孝靖,等.PERMA干預模式對膀胱癌化療病人負性情緒及主觀幸福感的影響[J].護理研究,2022,36(6):1087-1092.
[35] 劉會霞,劉文姣,張慧平.PERMA幸福護理模式降低老年性非小細胞肺癌癌癥復發恐懼的價值研究[J].現代醫藥衛生,2022,38(5):856-859.
[36] CHEN B,LUO T,CAI Q,et al.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assisted comfort nursing based on PERMA model on stress and psychological changes of patients after breast cancer surgery[J].Computational and Mathematical Methods in Medicine,2022,2022:1853754.
[37] 于曉娜,季春曉,李文菊,等.以PERMA為基礎心理護理對白血病患者心理痛苦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21,28(8):1002-1005.
[38] 陳曉燕,林巖,袁婷.PERMA模式下的護理干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2,28(19):52-55.
[39] 劉丹,馮莞舒,王兆惠.PERMA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21):103-105.
[40] 朱婷,黃雅蓮,方艷春,等.基于PERMA模式的積極心理干預對腦卒中病人傷殘接受度及自理能力的影響[J].護理研究,2020,34(6):965-970.
[41] 郭華,徐艷賀,陳建設,等.幸福PERMA模式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傷殘接受程度和心理健康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1,29(6):899-903.
[42] 鄭勝麗,錢秋蟬.基于PERMA模式的積極心理干預在抑郁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2,28(19):2583-2587.
[43] 時慧萍,祝夢瑤,張艷.基于PERMA模式的積極心理干預在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22,19(10):171-175.
[44] UMUCU E.Examin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PERMA theory of well-being in veterans with mental illnesses[J].Rehabilitation Counseling Bulletin,2021,64(4):244-247.
[45] LOU T M,ZHANG K L,SLESINGER N C,et al.Positive psychology themes in interviews of children with atopic dermatitis:qualitative study[J].JMIR Pediatrics and Parenting,2022,5(3):e38725.
[46] 蘇婉,李丹.基于PERMA模式的積極心理干預對炎癥性腸病病人自我效能、病恥感及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循證護理,2022,8(6):816-820.
[47] MCCORMICK M,CUSHMAN G.Happiness when the body hurts:achieving well-being in chronic health conditions[J].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19,28(2):147-156.
(本文編輯趙奕雯 孫玉梅)
基金項目 河南省醫學科技攻關計劃聯合共建項目,編號:LHGJ20220695
作者簡介 王晴,碩士研究生在讀
*通訊作者 李莉莉,E-mail:690943253@qq.com
引用信息 王晴,李莉莉,王亞瓊.PERMA模式在慢性病病人中的應用進展[J].循證護理,2024,10(12):2142-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