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盈盈 沈欽梁 蔡卓君 呂思穎 王夕沄 陸冬燕



Relationship between multidimensional frailty and chronic pain in older people in Huzhou community
HUANG Yingying,SHEN Qinliang,CAI Zhuojun,LYU Siying,WANG Xiyun,LU DongyanHuzhou College,Zhejiang 31300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LU Dongyan,E-mail:donna651@163.com
Keywords older people;community;frailty;chronic pain;influencing factors
摘要 目的:了解湖州市社區老年人的衰弱與慢性疼痛現狀,并探究兩者間的相關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樣法于2022年5月—7月選取湖州市吳興區7個街道的社區老年人368名為研究對象,采用一般資料調查表、Tilburg衰弱評估量表(TFI)和整體疼痛評估量表(GPS)進行問卷調查。結果:368名老年人中,衰弱的發生率為21.5%,慢性疼痛的發生率為54.9%;衰弱與慢性疼痛呈正相關(r值為0.307,P<0.001),其中軀體衰弱、心理衰弱與慢性疼痛均呈正相關(r值為0.316,0.202,P<0.001);多重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居住情況、自評健康狀況、GPS日常行為維度得分和情緒感受維度得分是社區老年人衰弱的影響因素(P<0.05)。結論:湖州市社區老年人衰弱和慢性疼痛的發生率均較高,應及時評估并采取有效措施緩解老年人軀體疼痛,加強社會心理支持,以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進而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狀況。
關鍵詞 老年人;社區;衰弱;慢性疼痛;影響因素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4.12.024
我國老齡化進程逐漸加快,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數量已經達到2.6億人,占總人口的18.7%[1]。衰弱是指從健壯至逐漸失能的中間過程,機體內多個相互關聯的生理系統發生累積性衰退,使生理儲備能力、內環境穩定能力、抵御內外應激源的綜合能力下降,增加了老年人不良結局的發生風險,其可作為評估老年人健康狀態的重要標準[2]。我國社區老年人衰弱的發生率較高[3],且由于衰弱與慢性疼痛存在多種共同的生理、心理機制,出現慢性疼痛的老年人衰弱發生率更高。慢性疼痛是衰弱的危險因素[4],但其與多維度衰弱之間的關系尚不明確,且疼痛病人的心理狀態、日常生活與衰弱的關聯也不清晰[5]。因此,本研究通過量化評估湖州市社區老年人的衰弱與慢性疼痛現狀,探討社區老年人多維度衰弱與慢性疼痛的相關性,為更有效地預測衰弱、管理衰弱綜合征并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提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法于2022年5月—7月選取湖州市吳興區的龍泉街道、環渚街道、朝陽街道、愛山街道、飛英街道、鳳凰街道和月河街道社區的368名老年人為調查對象。納入標準:1)年齡≥60歲;2)居住在湖州市社區的時間≥半年;3)自愿參加此次調查研究。排除標準:因疾病、聽力、視力、語言表達等原因無法參與調查者。本研究尊重研究對象的隱私權,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經過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審批號:No.2021-11-21。
1.2 調查工具
1.2.1 一般資料調查表
由研究者在系統查閱文獻的基礎上自行設計,包括性別、年齡、身高、體重、民族、居住地、居住情況、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吸煙、飲酒、患病以及多重用藥情況。
1.2.2 Tilburg衰弱評估量表(Tilburg Frailty Indicator,TFI)
2013年奚興等[6]對該量表進行了漢化,包括軀體衰弱、心理衰弱和社會衰弱3個維度,共15個條目。采用二分類計分法,總分0~15分,≥5分即被評為衰弱,得分越高表示衰弱程度越嚴重。漢化版TFI在社區老年人中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707[7],其適用于評價我國社區老年人的衰弱狀態。
1.2.3 整體疼痛評估量表(Global Pain Scale,GPS)
由美國學者Gentile等[8]進行研發。2014年周玲等[9]對該量表進行了漢化,包括疼痛、情緒感受、臨床表現和日常行為4個維度,共20個條目,采用Likert 11級評分法,0~10分分別代表“無痛或非常不同意”~“最痛或非常同意”,總分=各條目得分之和÷2;得分越高代表老年人的疼痛感受越強烈。漢化版GPS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50,內容效度指數為0.67~1.00,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能較好地評估老年人慢性疼痛[9]。
1.3 調查方法
本研究團隊成員采用統一指導語以一對一的形式向研究對象解釋調查的目的、意義及問卷填寫的方法、注意事項等,取得其配合后發放問卷,請研究對象當場填寫問卷,若無法自行填寫則由團隊成員口述問卷的內容,研究對象回答,并由團隊成員代寫完成問卷。當場收回后檢查問卷的填寫情況,如有遺漏則請研究對象及時補充和完善。本研究共發放問卷370份,回收有效問卷368份,回收有效率為99.5%。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定性資料采用例數和百分比(%)描述,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描述,非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采用中位數、四分位數[M(P25,P75)]描述。進行不同人口學特征老年人衰弱得分比較時,滿足正態分布和方差齊的數據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非正態分布或方差不齊的數據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或Kruskal-Wallis H檢驗。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探究老年人疼痛與衰弱的相關性;采用多重線性回歸分析探究疼痛等因素對老年人衰弱的影響。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一般資料
共調查368名社區老年人,年齡60~93(73.12±7.29)歲,以體質指數(BMI)正常、非獨居、有配偶、從不吸煙和飲酒、從不失眠、睡眠質量較好、有服藥、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占多數。
2.2 社區老年人衰弱與慢性疼痛評分情況
368名社區老年人衰弱發生率為21.5%,TFI得分為0~14[3.00(2.00,4.00)]分,其中軀體衰弱、心理衰弱、社會衰弱維度得分分別為1.00(0.00,2.00)分、1.00(0.00,1.00)分和1.00(0.00,1.00)分。慢性疼痛發生率為54.9%,GPS得分為0~82分,條目均分為2.50(0.00,13.50)分。
2.3 社區老年人衰弱的單因素分析
不同的年齡、居住情況、婚姻狀況、失眠情況、睡眠情況、自評健康狀況、用藥數目、患慢性病情況的社區老年人,其TFI衰弱評估量表得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4 社區老年人衰弱與慢性疼痛的相關性
Spearma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GPS總分與TFI總分及軀體衰弱、心理衰弱維度得分呈正相關(P<0.001);此外,GPS各維度得分與衰弱總分均呈正相關(P<0.001),見表2。
2.5 社區老年人衰弱的多因素分析
以TFI總分為因變量,將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作為自變量進行多重線性回歸分析。自變量賦值方式為:年齡(60~<70歲=1,70~<80歲=2,80~<90歲=3,≥90歲=4);居住情況(獨居=1,非獨居=2);婚姻狀況(有配偶=1,無配偶=2);失眠情況(從不=1,偶爾=2,經常=3);睡眠情況(較好=1,一般=2,較差=3);自評健康狀況(好=1,較好=2,中=3,較差=4,差=5);用藥數目(0種=1,1~3種=2,4~5種=3,≥6種=4);是否患慢性病(否=1,是=2);GPS總分及各維度得分以原值代入。多重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居住情況、自評健康狀況、GPS日常行為維度和情緒感受維度得分是影響社區老年人衰弱狀況的因素(P<0.001)。見表3。
3 討論
3.1 社區老年人衰弱現狀
本研究結果顯示,湖州市吳興區7個街道社區老年人的衰弱發生率為21.5%,與文獻報道的沈陽市和錦州市社區老年人的衰弱發生率[10]相近。但明顯低于四川省(30.7%)、哈爾濱市(49.0%)關于衰弱發生率的報道[11-12],與這兩項研究老年人納入標準為年齡≥65歲有關,還可能與不同地區老年人文化程度、經濟條件等因素有關。社會衰弱是指個體處于無法滿足基本社會需求、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社會行為及社會活動的持續狀態[13]。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機體功能減退、負性事件增加、社會參與度下降等均可能導致社會衰弱。有研究發現,維持老年人的肌肉力量和步速可以有效避免社會衰弱[14]。患有社會衰弱的老年人可能因日常活動減少而造成身體功能減退,鼓勵老年人堅持可耐受的軀體鍛煉,尤其是組隊鍛煉,不僅可以改善軀體衰弱,也可以促進心情愉悅、緩解社會衰弱[13]。此外,社區和家庭成員應關注老年人的社會關系和社會支持,重視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大力倡導社區文化娛樂活動,鼓勵老年人培養興趣愛好,增加與他人的交流,改善身心健康狀況。
3.2 社區老年人衰弱與慢性疼痛的相關性
社區老年人的衰弱與慢性疼痛呈正相關(r=0.307,P<0.001),患有慢性疼痛的老年人更容易發生衰弱,與國外的研究結果[15]基本一致。本研究結果發現,慢性疼痛與軀體衰弱、心理衰弱呈正相關(r值為0.316,0.202,P<0.001)。持續性疼痛會影響老年人的生理平衡,疼痛越嚴重,老年人的活動能力和自主性下降越多。由于疼痛得不到緩解,老年人還易出現活動的恐懼、逃避心理,老年人躲避外出或日常鍛煉減少,使關節功能和肌群活動量下降,造成身體狀況的進一步惡化。疼痛可有效預測衰弱,對疼痛個體進行干預可以減少衰弱的發生風險[16]。一項Meta分析結果顯示,采用如穴位按摩、針灸、引導想象、氣功、骨膜刺激和太極鍛煉的非藥物止痛法可有效緩解社區老年人疼痛程度[17]。因此,應加強對社區老年人的疼痛評估,加強對疼痛相關疾病的管理,結合現有證據制定個體化疼痛管理方案,以預防或減緩老年人衰弱的發生。
3.3 社區老年人衰弱的影響因素
3.3.1 日常行為和情緒感受
本研究結果發現,GPS中的日常行為是社區老年人衰弱的影響因素。日常行為能力下降會使老年人衰弱加劇,與既往研究結果[18]一致。疼痛會限制老年人的日常活動,如購物、散步、做家務等,造成活動量下降,而運動鍛煉則可以預防衰弱的發生[19]。疼痛導致的日常行為活動減少可能是老年人衰弱的預測因子。因此,社區醫務人員需進一步推進對社區疼痛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評估,并在疼痛管理的基礎上鼓勵老年人進行功能鍛煉或借助輔助器具積極參與日常活動。此外,疼痛相關的負性情緒感受也會增加衰弱的發生風險。有研究報道,對疼痛的消極態度會加重老年人慢性疼痛的程度及持續時間[20],且負性情緒中焦慮和抑郁均會增加衰弱的發生率[21]。需關注疼痛給老年人帶來的情緒感受,適當給予心理指導,促使老年人采取積極的心態應對。
3.3.2 年齡、居住情況、自評健康狀況
本研究結果發現,年齡越大則衰弱程度越高。隨著年齡增長,機體器官功能逐漸發生退行性改變。有研究發現,65歲以上的老年人,年齡每上升10歲,發生衰弱的風險均有增加[22]。同時,非獨居的社區老年人衰弱程度較低,說明來自家人的社會支持有利于老年人的健康,較為和諧的家庭氛圍有助于老年人宣泄不良情緒[23]。本研究結果還發現,老年人的自評健康狀況對其衰弱有較大的影響,自評健康狀況差的老年人衰弱程度較高,與以往研究結果[24]一致;有研究指出,對健康狀況自我評價差的老年人傾向于采取負性的自我保護行為,導致機體功能進一步衰退[25]。因此,社區應為獨居老人提供更多的社會支持,家庭成員也應積極營造輕松愉快的家庭氛圍;醫務人員和社區工作者應重視老年人對自身健康狀況的評價,協助老年人改善健康行為,關注老年人的需求。
4 小結
本研究結果顯示,湖州市社區老年人衰弱發生率較高,慢性疼痛與軀體衰弱和心理衰弱呈正相關,主要影響因素包括年齡、居住情況、自評健康狀況、日常行為及情緒感受。社區醫務人員可加強對老年人的社會心理支持,并鼓勵老年人適度參與日常生活以緩解軀體疼痛,從而預防或延緩衰弱的發生及發展。今后應進一步擴大樣本量,可采取入戶或隨訪等方式進行調查,繼續探索變量間的路徑關系,為衰弱的預防和早期干預提供指導,以促進老年人群的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 國家統計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五號)[EB/OL].(2021-05-11)[2023-05-15].http://www.gov.cn/xinwen/2021-05/11/content_5605787.htm.
[2] FRIED L P,FERRUCCI L,DARER J,et al.Untangling the concepts of disability,frailty,and comorbidity:implications for improved targeting and care[J].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Series A,2004,59(3):M255-M263.
[3] 廖春霞,馬紅梅,徐旭,等.中國社區老年人衰弱發生率的Meta分析[J].職業與健康,2017,33(20):2767-2770.
[4] WANG X R,HU J J,WU D P.Risk factors for frailty in older adults[J].Medicine,2022,101(34):e30169.
[5] 戚凱麗,李潔,袁葉敏,等.老年人慢性疼痛與多維度衰弱相關研究進展[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23,27(6):711-716.
[6] 奚興,郭桂芳,孫靜.中文版Tilburg衰弱評估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護理學報,2013,20(16):1-5.
[7] 霍艾湘,劉陽,李洪波.社會支持、主要照顧者賦權能力對社區失能老年人照護依賴的影響及衰弱的調節效應[J].護理研究,2021,35(14):2445-2451.
[8] GENTILE D A,WOODHOUSE J,LYNCH P,et al.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Global Pain Scale with chronic pain sufferers[J].Pain Physician,2011,14(1):61-70.
[9] 周玲,孔紅武,王薇.慢性疼痛患者整體疼痛評估量表的漢化及信效度評價[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9):1121-1124.
[10] 伏蓉,儀寧,王星歌.社區老年人衰弱與心理彈性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20,18(4):93-95.
[11] 李彥章,熊梅,張玉平,等.社區老年人衰弱狀況及影響因素[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9,28(11):1020-1024.
[12] 李陽,張立萍,羅洋.哈爾濱市社區老年人衰弱現狀及其影響因素調查[J].護理研究,2018,32(2):224-228.
[13] 范俊瑤,劉玥婷,趙慧敏,等.老年人社會衰弱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20,35(2):106-109.
[14] NAGAI K,TAMAKI K,KUSUNOKI H,et al.Physical frailty predicts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frailty: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BMC Geriatrics,2020,20(1):403.
[15] SODHI J K,KARMARKAR A,RAJI M,et al.Pain as a predictor of frailty over time among older Mexican Americans[J].Pain,2020,161(1):109-113.
[16] WADE K F,MARSHALL A,VANHOUTTE B,et al.Does pain predict frailty in older men and women? findings from the English longitudinal study of ageing (ELSA)[J].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A,Biological Sciences and Medical Sciences,2017,72(3):403-409.
[17] TANG S K,TSE M M Y,LEUNG S F,et al.The effectiveness,suitability,and sustainability of non-pharmacological methods of managing pain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a systematic review[J].BMC Public Health,2019,19(1):1488.
[18] 周巧學,周建榮,庫敏,等.社區高齡老年人衰弱狀況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9,34(21):68-72.
[19] DE LABRA C,GUIMARAES-PINHEIRO C,MASEDA A,et al.Effects of physical exercise interventions in frail older adults: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BMC Geriatrics,2015,15(1):1-16.
[20] JENSEN M P,EHDE D M,HOFFMAN A J,et al.Cognitions,coping and social environment predict adjustment to phantom limb pain[J].Pain,2002,95(1/2):133-142.
[21] 吳昌群,胡世俊,沈云燕.老年患者衰弱現況與認知及精神心理因素關系的研究[J].上海護理,2018,18(7):28-31.
[22] 方向陽,陳清,侯原平,等.社區老年人衰弱相關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9,39(2):467-470.
[23] 尹文瑜,宋瓊,陳長香,等.老年人健康狀況及與日常生活能力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11):2774-2775.
[24] 白治繁,沈軍.養老機構老年人衰弱與抑郁情緒、孤獨感的關系研究[J].當代護士(下旬刊),2020,27(5):37-41.
[25] 侯曉琳,高靜,吳晨曦,等.養老機構老年人衰弱現狀及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8,53(1):88-93.
(本文編輯趙奕雯 孫玉梅)
基金項目 湖州市科學技術局公益性應用研究項目,編號:2023GZ67
作者簡介 黃盈盈,本科
*通訊作者 陸冬燕,E-mail:donna651@163.com
引用信息 黃盈盈,沈欽梁,蔡卓君,等.湖州市社區老年人多維衰弱與慢性疼痛的相關性[J].循證護理,2024,10(12):2209-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