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學校作為農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培養人才的重任。然而,在學校管理中,農村學校也遇到了諸多問題。本文從農村學校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入手,提出了應對策略,以期為改進農村學校管理工作提供啟示和參考,提升農村學校管理水平。
一、農村學校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理念重升學,輕育人
現在的教育體制中,許多學校的管理人員存在只重視學生成績而忽視學生全面發展的現象。一些教師只顧課程設置和教學進度,忽略了對學生品德、心理、社交和創新能力等方面的培養。這種教育理念的局限性令許多學生在畢業踏入社會后,雖然獲得了一定的知識和技能,但是并不具備全面的素質和能力,難以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
重升學不重育人這種教育理念的存在,不僅限制了學生能力的發揮和綜合素質的發展,還阻礙了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學校只有通過更加靈活多樣、個性化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教學管理重教學,輕教研
義務教育階段是人生的重要階段,教學管理在學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義務教育階段,教學和教研同樣重要。但在現實中,不少學校的關注點放在了教學上,忽略了教研。有的教師從沒想過教研,只盯著成績,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同時,學校和社會對升學率的追求,也進一步將教育視為一種短期導向的競爭,忽視了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
(三)學校重制度輕管理,輕人文關懷
義務教育階段的一些學校,重視體制改革的多了,投入教育經費的多了,硬件設施建設的多了,而落實師生情感交流的少了,落實人文關懷的少了。還有一些教師管理制度過于強調管理控制和硬性規定,而忽視了教師對學生的情感關懷,缺乏因材施教、個性化輔導等方式。部分學校和教育機構過分強調課程設置、規章制度等硬性實施,注重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忽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講究人文關懷的教育理念,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和情感需求。這造成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產生心理隔閡,忽視了人文關懷和師生情感的建立,導致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穩定,教學效果不佳。
(四)重突擊、不講長遠的校園安全管理
義務教育階段是學生人生中的重要成長階段,校園安全管理對學生的成長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是,在實際的校園安全管理中,一些管理者安全意識不夠,基礎設施和防范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實,導致只能依賴突擊檢查等應急措施計劃應對,忽視長遠的校園安全管理規劃和建設。另外,不少地方的教育管理部門過分強調目標考核和短期行政目標,導致學校重視短期成效,忽視長期規劃和長遠發展。
二、農村學校管理中問題的應對策略
(一)樹立“以人為本”的學校管理理念
學校管理是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管理理念的合理性、有效性直接影響學校管理的質量和效益?!耙匀藶楸尽钡膶W校管理理念的確立,是學校今后一段時期管理工作的原則,也是學校發展的方向。
一是“以人為本”更符合教育規律。學校教育的主旨是幫助、引導、成就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是這項事業的核心,而學校管理就應當以學生為本。符合人之常情、為學生創造一個有利于健康成長發展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是“以人為本”的學校管理理念的體現。
二是“以人為本”能夠更準確地把握教育動態?!耙匀藶楸尽钡膶W校管理模式更注重挖掘學生、教職員工的個性和真實需求。通過學生和教職員工的反饋,學校管理者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和短板,及時做出調整,準確把握教育發展的動態。
三是“以人為本”有助于提高學校的整體管理效益?!耙匀藶楸尽钡墓芾砝砟钅軌虻玫綄W生、家長、社會和政府的認可與支持,形成良好的品牌效應和口碑效應,進而提高學校的整體管理效益,促進學校的持續健康發展。
四是“以人為本”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好的學校管理理念,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通過“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學生在面對復雜的人際關系時,會比以往更懂得鼓勵他人、支持他人,主動尋求與他人的合作,更善于處理人際關系。
五是“以人為本”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專業發展。教育教學的質量與教師的水平和專業發展息息相關,并受純粹業績導向的教學模式所限制?!耙匀藶楸尽钡膶W校管理理念重視教師個性化、專業化的發展,有利于教師發掘自身的個性化和專業化優勢,探索出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
(二)傾力抓好學校安全教育
加強安全監管和管理,保障教育質量。學校應切實加強安全監管和管理,制定有效的安全標準和規定,進行安全檢查和巡查,及時發現和處理安全隱患。此外,學校管理者應組織有關部門和相關專家對安全教育開展全面評估,確保安全教育內容落到實處,提升安全質量。
加強安全教育的綜合實踐。安全教育應從課堂延伸到校園和社會實踐中。教師將安全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以真實的情境和案例教育學生,提升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如學??梢砸龑W生參與一些有意義的安全教育活動,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安全價值觀和行為習慣。
加強師資隊伍業務培訓。學校實施安全教育,必須要建立高素質的教育教學和管理人員隊伍。學校應加強對于師資隊伍的安全知識和警覺性業務培訓,提升他們的安全素養和應變能力,提高安全教育的專業性和有效性。
在全社會營造平安教育、齊抓共管的氛圍。學校安全教育工作是社會和全體家長共同的職責。學校要積極主動地把各種安全保障資源匯聚到家庭、社區和政府的各個方面,全方位、多層次地為學生和教職員工提供安全教育保障,共同營造安全教育的良好環境。
(三)營造友愛和諧、積極向上的學校氛圍
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品位的體現,是學校育人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學校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理念,不斷凝聚積極向上的正能量,為學校營造和諧友愛、健康向上、品位高雅的良好氛圍。
倡導和諧友愛的交流氛圍。學校應該營造和諧友愛的交流氛圍,鼓勵學生和教職員工多溝通、多交流,關心并理解彼此。學校還要注重拉近師生、教師之間的距離,多些人性化關懷,倡導團隊精神和個人價值的統一。
樹立積極向上的學習風氣。學校應該強化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營造放飛夢想、追求卓越的學習氛圍和精神。為了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新意識、能力和素質的人才,學校應該拓展課堂教學,鼓勵學生在創造性實踐活動中實現自我價值。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基礎是學校師資力量。因此,學校應該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教職員工提供專業的培訓和發展機會,挖掘教職員工的個人潛力,推動校園文化建設的持續發展。
總之,農村學校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歷史和地理的原因,農村學校在教育質量、師資力量、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種種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學校、政府和社會應該積極采取對策,加以解決。而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加強政策保障和師資隊伍建設。農村學校存在的問題具有普遍性,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教育部門、政府部門、社會等各方面的積極參與,需要以管理創新、師資隊伍建設、校園文化建設為重點,從各方面入手,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切實提高農村學校的發展水平和質量。
(責編 桑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