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的體育課和幼兒園有所不同,要根據體育與健康課標制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除了走、跑、跳、投等基本技能學習,還要進行隊列隊形、廣播體操等教學,特別是學習廣播體操和韻律操,要注意動作的規范和隊形的排列。一年級學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長時間保持,如果一味地重復練習,很容易產生心理落差或者出現不專心練習的情況。這就需要體育教師在一年級體操教學中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特點,利用多種手段讓學生保持興趣、樂于學習。
河南省實驗小學體育組教師精心編排的體能操和搏擊操,深受學生喜愛。在前期教學中,大多數學生已經可以跟著視頻和教師做起來了,但要將每個動作做到位還有一定難度。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和嘗試,結合一年級孩子的身心特點,我們采取了以下教學方法。
分解動作,游戲化學習
在體操教學中,我們將動作進行分解,找出易錯和不容易做到位的動作,再找到和動作相關的游戲,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又讓學生練習了動作。比如,搏擊操的一個重點動作是收拳蹲出拳起。我們就和學生玩“蘿卜蹲”游戲,一蹲一起之間,學生就體會到了這個動作的要領。
情境教學和形象教學的運用
一年級學生有時不能完全理解單純的語言講解,這時就十分適合運用情境教學和形象教學。“同學們,胳膊要橫平豎直,不要做成‘W’啦!”“把手舉起來五指分開,像一個升起的小太陽。”“看,我們的腿就像彈簧一樣,你有沒有彈起來呀?”學生聽到這樣的話,都會有意識地把動作做到位。
技術動作的滲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學生渴望學習新知識,嘗試自己沒有做過的動作。在體能操教學中,我們會穿插正確的擺臂、踏步、投沙包、跳遠、蹲踞式起跑等技術動作的講解,然后趁熱打鐵,組織學生進行相關的練習和比賽,在提高學生動作準確性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體操教學與技能教學相結合
一年級體育課中,一般不進行整節課的體操學習和練習,而是將課堂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學習和練習體能操和搏擊操,后半部分進行跑、跳、投、爬等練習。障礙跑、青蛙跳、接力賽……每節課,學生都能進行體育技能的學習和體能鍛煉。因為練習完還有更多好玩的項目和游戲在等著,學生做操更認真了。
樹立榜樣,確立目標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習效果比較好的學生當“小老師”,讓其他學生找到榜樣和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當學生練習得差不多了,教師提問:“誰敢來挑戰做‘小老師’?”學生踴躍報名。之后,教師評價學生是否挑戰成功。學生課上一起比拼,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完成一個目標后,就可以在接下來的練習中去挑戰水平更好的同學,循序漸進,越來越好。
學會合作,相互幫助
在體操教學中,由于學生較多,教師每節課一對一指導不太可能,因此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由做得好的學生當組長,帶領小組練習,與其他小組比賽。如果個別學生不會做某個動作,我們會讓其他學生自告奮勇地當“小老師”,一對一輔導,效果明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相互合作,相互幫助,共同提高。
把學生當朋友,和學生互動,用心愛學生
教師怎么做才能得到學生的信任和認可呢?要把學生當朋友,和他們多溝通,多互動,用愛心、耐心、責任心觸動他們。教師可加入學生的游戲,在游戲中和學生變得更親密。當學生某個動作做到位時,教師可以走過去和他擊個掌。這樣,每個學生都會盡力做好動作,期盼著教師走到自己身邊,和自己互動。
我們將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探索體育課如何科學地進行幼小銜接,讓一年級孩子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和學習,更快地成長。
(責編 馬孟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