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雄
摘要:勞動教育是進行人才培養的關鍵路徑,社區則是高校學生開展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隨著“一站式”學生社區的建設,育人功能更加突出。而將勞動教育和“一站式”學生社區相融合,能夠有效提高人才培養效果。本文分析了勞動教育和“一站式”學生社區融合價值,并探究其實踐路徑,希望能夠為育人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支持,同時滿足學生全面發展需要。
關鍵詞:勞動教育;“一站式”學生社區;內在邏輯引言
大學生可以為社會的發展提供人才作為保障。因此,高校必須重視對于大學生的培養,并將勞動教育滲入到“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各環節中,明確勞動教育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做出優化,確保大學生勞動教育以及“一站式”學生社區的作用可以得到充分體現,達成育人目標。
一、勞動教育嵌入“一站式”學生社區的價值
將勞動教育嵌入到“一站式”學生社區中,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可以有效提高育人效果,為社會的發展輸送高質量人才。因此,相關人員必須認識到將勞動教育嵌入“一站式”學生社區的重要性,并將其歸納為以下幾點內容:
(一)展現出社區的育人功能
高校學生社區是指能夠為同一高校中學生提供完善生活、學習基礎設施,滿足學生發展需要的特定場所。部分高校雖然并未明確學生社區的定義,但卻打造了宿舍區和生活區。在傳統模式下,學生社區更加關注空間概念以及物理條件,而隨著社區的進一步發展,其功能更加豐富。
需要領導層、管理人員、思政工作者將學生社區作為工作的主要場所,為學生提供思政教育、文化知識培訓、生活相關服務。
因此,學生社區在高校中的育人功能更加突出,既能夠為高校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支持,又能夠為學生日常學習、生活提供保障,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使原本的以物品作為關鍵轉變為將學生作為關注重點[1]。在社區中要明確相關規范,并做好德育工作,從多個層面出發對于學生進行引導,確保學生能夠更具規則意識,主動地進行自我約束。同時,學生參與到社區管理中,可以通過現實管理活動明確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并制定可靠措施做出處理,增強學生的勞動觀念,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
(二)提高日常思政效果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多種社會思潮的沖擊,學生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等出現了一些變化。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應對更多新的挑戰,導致日常思政教育的效果和預期差距顯著。
也可以理解為在社區中學生的差異更加顯著,彼此較為疏遠。一方面,由于不同個體、團隊需要應用的資源不同,思想方式和行為等有著顯著區別;另一方面,由于社交更加依賴于互聯網,導致各個主體的現實溝通、交流較少,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發展。
當前,大部分高校會通過學分制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可以挑選進行課堂學習的頻率以及進行課外活動的時間,自主學習能力有所增強。但是,由于學生的學習任務不同、管理形式不一、生活并不集中,原本以班級為單位統一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受到了沖擊,教學質量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社區作為學生開展日常活動的主要場所,能夠為日常思政教育的實施提供空間。將社區作為立足點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堅持以人為本的同時,改善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并將社區管理落到實處[2]。在開展育人工作時,可以借助于社區良好的環境、塑造文化,對于學生進行潛移默化地影響,提高學生對于思想政治相關知識的認同感,增強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
二、勞動教育嵌入“一站式”學生社區的內在邏輯
(一)“一站式”學生社區能夠為勞動教育創造價值
“一站式”學生社區的建設包含諸多方面內容,需要相關人員從多個角度出發,并明確進行“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的主要目的是增強學生的整體實力。新時期開展勞動教育的重點在于幫助學生塑造健全人格。因此,勞動教育和“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的關鍵任務都是對于學生進行培養,打造出將立德樹人作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機制。一方面,在日常學習、生活過程中所進行的勞動會對于學生的發展產生直觀影響,學生能夠借助于實踐掌握更多的勞動技巧,認識到勞動是光榮的,主動參與到勞動中;另一方面,“一站式”學生社區是高校開展育人工作的主要場所,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進行勞動實踐的機會,借助于加大力度構建“一站式”學生社區,可以使勞動育人的作用得到充分體現。
勞動教育是新時期教育體系的關鍵構成,只有進行實踐才能夠保證勞動教育效果,為“一站式”學生社區人才培養工作提供可靠路徑。這主要是因為學生社區內可用的勞動資源較多,能夠為培訓活動的開展打下良好物質基礎。隨著社區的進一步擴大,宿舍、服務大廳、圖書館等,可以為學生提供不同的勞動場所,并營造出適宜的勞動文化。在社區中,學生能夠開展和現實生活相聯系的各種勞動活動,比如說整理內務、對于宿舍進行打掃、清理道路垃圾等,并感受到勞動的快樂。同時,學生社區可以對現有的育人資源進行匯總,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所需。在新時期,勞動教育在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發展、培養學生審美能力過程中作用更加突出。需要育人工作者認識到學生社區重要性,加強學生社區和思想政治教育間的聯系,確保勞動教育能夠被融入社區中高效開展,展現出勞動教育最大化作用。
(二)勞動教育能夠培養學生的情感
所處空間形態會對社會生活產生影響。一般情況下,社區是指在相同區域內、價值觀念以及所追求利益大致相同的群眾所打造的共同體,社區成員能夠相互幫助,彼此間的關系融洽。而學生社區與社區既有一定相同點,又存在著較大區別。學生社區既能夠滿足學生居住需要,又能夠使學生變為情感共同體,為學生間的互動提供支持[3]。
在社區中,學生可以借助勞動和其他學生開展溝通,獲得情感上的共鳴。首先,在勞動教育過程中組織學生開展勞動實踐,可以使學生對于自我形成更加正確認識,獲得更好地發展。這主要是因為根據相關資料研究發展,高校學生正處在發展關鍵階段,只有了解到他人對于自身進行的評價以及自身在集體中的作用,分析自身發展過程中獲得問題,并做出改善,確保自身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才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而組織學生開展勞動實踐可以使學生認識到自我的價值,更加堅定信念,達成個性化發展目標。其次,勞動實踐可以為學生彼此提供互動的機會,使學生和自然、社會、其他學生產生聯系,為學生后續發展提供良好條件。
三、將勞動教育嵌入“一站式”學生社區實踐措施
高校要重視勞動教育和“一站式”學生社區融合,明確在開展勞動教育以及“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過程中出現的不足,并有針對性地做出整改,確保勞動教育和所打造的“一站式”學生社區中的育人功能可以得到充分體現,相關人員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開展活動:
(一)營造適宜勞動環境
1.確保學生能夠對于勞動形成充分認識。這需要教師加大力度構建“一站式”學生社區,在社區中為學生提供更多進行勞動的機會,確保學生可以主動參與到勞動中,掌握更多勞動技巧,明確勞動的重要性。此外,高校學生社區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場所,能夠幫助學生轉變勞動思維,深度推進思想政治教育。
2.加強勞動教育和愛校精神的聯系,打造適宜的校區環境。借助于對優秀勞動者進行獎勵、宣傳優秀勞動精神等,使勞動教育更加深入人心。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增強學生主觀分析能力,確保學生可以認識到自己是社區的主人,對于社區更具認同感,確保學生可以在社區中進行勞動、人際溝通,使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
3.在社區中設置專門的場所為學生提供勞動的機會,確保學生可以養成好的習慣,主動開展各項社會活動,并積極地參與到社區管理中。
4.加強家校合作,增強學生的勞動意識。部分家長并未對于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形成充分認識,比較溺愛學生,導致學生缺乏進行勞動實踐的機會,甚至會出現對于勞動心存排斥的情況,這嚴重阻礙了勞動教育的順利推進。為了改善這一情況,需要在打造“一站式”學生社區對于學生進行引導的同時,幫助家長更新對于勞動教育的看法,確保家長可以愿意和學校進行溝通,主動推進勞動教育的開展,并且家長為學生提供開展勞動的機會,確保學生可以形成好的勞動習慣,主動進行勞動。在這個過程中,高校還需要打造完善溝通機制,確保家校勞動資源能夠得到充分應用。
5.提高社會各界對于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深入開展勞動教育。一方面,要吸引社會力量加入其中,確保勞動教育的開展具有充足的場地和完善的設施設備,并在企業中開設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幫助學生獲得更加真實的勞動體驗[4];另一方面,社區以及相關機構要以勞動為主題開辦講座、進行勞動技巧比拼等,增強學生對于勞動的重視程度,提高學生接受勞動教育積極性。除此之外,還需要大力開展文化管理活動,確保大學生能夠具備適宜的生活場所,更好地開展學習和生活。
(二)進行正向評價
1.要將“一站式”學生社區中學生勞動是否積極、勞動完成情況等作為開展勞動教育評價的重要指標,確保勞動教育能夠與“一站式”學生社區相融合,打造完善評價機制。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考慮到學生發展情況、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以及社區建設水平等,有針對性地進行考評。例如,通過學生自我評價以及同學間互評、對于學生進行理論知識考核和實踐考核等措施,分析學生是否具備勞動意識,并將其當作對于學生進行評優、為學生提供就業崗位的參考憑證。
2.要將勞動教育評價作為依據,為后續“一站式”學生社區的建設指明道路。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發展,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成了時代的必然。而勞動教育是較為抽象的,很難系統評估。需要高校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分析學生參與勞動的情況,并將“一站式”學生社區當作考核的重要場地,由管理層、后勤人員負責考核,增強學生對于日常勞動的重視程度。
3.要使評價主體更加多元化。確保學生、管理層、后勤工作者都能夠參與到綜合考評中。由管理人員負責分析社區管理水平以及勞動教育現實情況,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對管理方式進行創新,通過評價為“一站式”學生社區的建設指明道路。除此之外,學生屬于社區的主要構成,不但要接受評價,還需要參與到評價中。(1)要幫助學生認識到評價的關鍵作用以及評價指標,確保學生能夠嚴格按照要求自我約束,提高學生言行規范程度;(2)能夠使學生具有更多參與機會,使學生產生主人翁意識。
(三)充分利用資源做好育人工作
社區是推進勞動教育、開展育人工作的主要場地,能夠增強學生的勞動素養,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勞動的機會。而構建“一站式”學生社區,需要相關人員搜集高校內部以及外界可用的育人資源,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保障。
1.要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勞動觀念。只有當學生認識到勞動教育的重要性,主動參與到勞動學習中,開展勞動活動,才能夠展現出勞動教育最大化作用[5]。因此,高校要為學生提供自主對社區進行管理的機會,確保學生黨員、學生干部可以各司其職。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幫助學生精準進行自我定位,提高學生開展自我學習、自我鍛煉的熱情。
2.要對現有育人體系進行完善,使其更加開放、多元。工作人員可以借助于匯總不同類型資源、提高管理水平、將直接勞動教育和間接勞動教育、個人勞動、班級勞動、校內勞動和校外實踐相結合等措施,合理使用各種勞動資源,并考慮到高校、學生的特征,將勞動教育滲透到多個學科教育中。例如,深入推進勞動教育和就業指導課程的銜接,可以使勞動教育的開展更加順利、可靠。
除此之外,還需要加大力度進行分析、研究,明確勞動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確保在建設“一站式”學生社區時,可以鍛煉學生的勞動技能,增強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一方面,要考慮到學生現實勞動需要完善相關基礎設施,展現出社區的作用,提高育人效果[6];另一方面,要對于現有勞動教育方式進行調整,打造出較為新穎、育人功能較強的勞動思政課程,深入挖掘勞動資源的價值。
結語
在新時期,勞動教育仍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這對于大學生有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師合理設置勞動教育方案,并將其和“一站式”學生社區相銜接,增強大學生各方面能力,確保大學生可以通過學習逐漸成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人才。
本文系2023年度山西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思想政治教育專項)一般項目《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研究》(課題編號:2023zsszsx155)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李敏,張可.新時代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協同育人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22, (12):20-27.
[2]程杰.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與學生社區管理的深度融合[J].科教文匯,2022,(13): 51-53.
[3]孫剛成,宋曉鴿.勞動教育評價:從普通勞動引向教育變革與學生發展[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22,37(06): 67-72.
[4]王小莉,蔡艷麗.高校學生社區在日常生活勞動教育中的功能探索與實踐[J].高校輔導員學刊,2021,13(06):41-44+50.
[5]李細香.走向社區的職業院校勞動教育:邏輯與路徑[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 20(05):18-22.
[6]馬希良.開展勞動教育助力學生成長[J].教育實踐與研究(C),2019,(06):56-57.
(作者單位:晉中信息學院)
(責任編輯: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