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驍
摘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經濟的不斷變革,創新創業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高校作為培養未來社會主力軍的重要陣地,必須積極探索如何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體系,以適應時代的需求并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創業精神的人才。基于此,本文主要針對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養體系的策略進行思考與分析,希望可以起到參考的作用。
關鍵詞:創新創業;高校改革;人才培養
引言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以及就業能力,屬于提升人才綜合素質水平的一種合理的教育方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創新創業教育屬于培養具有開創性能力的個人。創新作為創業的基礎,彼此之間具有非常緊密的聯系。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中提出,未來必須將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結合在一起,更好地培養高校人才組織。
一、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意義
(一)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
創新創業教育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實踐水平、團隊合作精神,通過在工作當中積極參與創新創業項目和實踐活動,學生將會更好地鍛煉自己的問題解決能力、創造力、溝通協作能力。這些能力的出現,對于學生未來職業發展以及社會適應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除此之外,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也將會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與創業熱情,培養學生創業的勇氣和能力,為我國和諧社會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創新力量[1]。
(二)推動產學研結合與社會資源共享
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也將會促進企業與社會資源實現深度合作與優化,搭建起產學研合作的基本橋梁。通過與企業合作開展實踐項目,學生將會在這一過程中接觸到更加真實的商業環境以及市場需求,提升自己的實踐操作技巧與商業意識水平。同時,高校也可以通過企業和社會資源實現學生創業優化,幫助學生更好地轉化科研成果與創新思想,實現創新創業的價值以及應有意義。這種產學研結合與資源共享的模式將會幫助打破學院壁壘的影響,促進知識的交流和共享,為社會經濟發展帶來更多的優秀人才。
(三)推動高校改革與創新
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不僅對學生個人發展有利,同時也具有推動高校內部改革和創新的作用。創新創業教育要求高校加強教學改革,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高校還需要重視導師指導、實踐項目的組織和管理,建立起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這些改革和創新將有效推動高校教育質量的提升,并培養出更多具備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優秀人才,為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2]。
二、創新創業教育核心要點
(一)培養創造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目標在于培養學生創造力,創造力是指通過獨特的思維方式與方法來產生全新的想法、觀點、解決方案的能力。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創造力,作為教育機構需要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機會,鼓勵更多的學生積極參與跨學科項目與活動,這可以通過開設創新課程、組織創意競賽、提供創新導師等方式來達成。另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屬于創新創業教育的關鍵內容,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要積極掌握系統性思維與批判性思維,分析問題的核心本質,并且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與處理思維。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教育機構需要關注對學生邏輯思維與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開展實踐期間始終學習探索,做好反思與調整處理[3]。
(二)培養創業精神與實踐能力
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原則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與實踐能力,創業精神是指具備創新意識、冒險精神、進取心、團隊合作能力等積極品質,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創業精神,教育機構可以為學生提供創新訓練營、創業實踐項目、企業合作交流機會,讓學生更好地體驗創業過程,從而了解市場需求以及商業運營合作的基本現狀。另外,實踐能力也是創新創業教育的一項關鍵要素,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結合將會幫助學生更加順利地應對復雜的現實挑戰,因此,教育機構必須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項實踐活動,如實習、社會實踐、創新項目等,提供實際操作的機會與方式,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創新水平[4]。
(三)培養團隊合作與交流能力
創新創業往往需要團隊的協作與合作交流,因此,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與交流能力也是創新創業教育的一項關鍵內容。團隊合作能力包括有效溝通、協調沖突、共同目標的基本意識,在這一過程中為了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教育機構需要設計項目式學習活動,讓學生可以在小組當中合作交流,提供合理的反饋與指導,幫助學生發展團隊合作技巧。另外,交流能力也屬于創新創業教育的一項關鍵因素,學生必須配備對應的口頭與書面表達能力,清晰地傳達自己的想法與觀點意見。為了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教育機構還需要注重對學生表達能力、批判性思維進行培養,通過合理的演講比賽、辯論賽等方式提升學生交流水平[5]。
三、高校人才培養期間創新創業教育匱乏
(一)教育課程缺乏創新創業內容
在高校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現如今的教育課程往往較為關注理論知識的傳授,但是忽視了在教育期間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雖然使用了一些專業知識進行教育,但是很多專業課程只是較為注重學生對基礎理論與概念的掌握,缺乏與實際應用對應的案例分析以及實際操作能力,這一問題的出現,直接導致學生在畢業之后缺乏有效地創新與創業水平。高校教育與高中、初中教育有所不同,雖然教材依舊較為重要,但是如果過分依賴教材,就會導致學生的學習出現問題,尤其是創新性方面。
(二)缺乏創新創業導師與輔導資源
在高校教學的過程中,想要為學生開展更好的創新創業教育,除了書籍資源與信息資源之外,經驗豐富的創新創業導師與輔導資源也屬于一項較為重要的問題。目前來看,很多學生缺乏合適的導師指導與支持,學生難以在學習期間擁有更好的創新思維與創業能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已經得到了明確,但是目前來看依舊有很多學校缺乏專門從事創新創業教育的導師團隊,這導致學生在實際學習期間無法得到有效的指導與幫助[6]。
(三)缺乏創新創業平臺和資源支持
創新創業教育不僅僅需要掌握理論知識,很多時候想要學習創新創業,學生需要在學習的過程中擁有真正可以用于實踐的平臺,通過平臺的方式來真正嘗試開展創新創業,只有這樣才能夠保障學生在學習期間發揮出自己的積極作用。在高校人才培養期間,一些學生很多時候面臨缺乏創新創業平臺與資源的問題,學生在創新或者創業的過程中,缺乏對應的實踐場所、資金支持、市場渠道等資源幫助,這極大地限制了創新創業能力與創業可能性。
(四)教育評價體系偏向于學術成績
在現如今高校教學期間,學術成績往往是評價學生能力與表現的一項主要依據,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與實踐經驗往往被忽略或者低估,這導致學生在追求高分數的同時,對于創新創業發展缺乏動力。再加上創新創業領域的復雜性與多樣性,缺乏統一、科學的創新創業評價指標也屬于一項重要問題。現有的評價體系很多時候難以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業能力、實踐經驗進行評價。同時,創新創業期間的團隊合作、市場適應能力、風險管理等要素也難以通過傳統的考試和論文評價得到反映[7]。
四、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養體系的策略
(一)課程設置與教材更新
為了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養體系當中,作為高校,需要積極調整課程設置方式,增加一些與創新創業相關的課程內容,這些課程當中可以包括市場調研、商業模式設計、創意發展、領導力培養等相關內容,從而幫助學生了解創新創業的基本概念與實際操作技巧。另外,高校還需要更新教材內容,讓教材可以反映最新的創新創業趨勢與發展理論。為了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經驗,高校還可以引入一種跨學科的教學方式,通過將不同專業學生組織起來開展團隊項目與案例研究,能夠促進不同學科之間開展交流與合作。例如,工程學院的學生可以與商學院學生合作交流,共同開發并推廣創新產品。這種跨學科的合作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綜合素質水平,同時也能夠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樣的學習環境當中,學生不僅可以從他人的經驗與專業知識當中獲得收益,同時也能夠拓展自己的思維和視野范圍。除了傳統課堂教學,高校還需要提供實踐項目和實習機會,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創新創業實踐方向。例如,與當地企業、科研院所、創業孵化器建立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實習與實訓的良好機會。
(二)導師制度的改進
高校可以建立專門的創新創業導師制度,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輔導。導師應該通過與學生的面談和交流,了解學生的興趣、優勢、發展需求,基于學生的個人情況,導師再為學生量身定制合理的創新創業發展計劃,其中包括目標設定、行動計劃制定、必要資源支持等。同時,導師還可以幫助學生識別自身現如今可以擁有的創新創業機會,及時提供專業意見與反饋,幫助學生對各類風險做好有效評估,制定出對應的策略。另外,導師還可以組織創新創業講座與工作坊,邀請一些成功的創業者以及行業專家與學生開展深入溝通交流,這些講座和工作坊可以涉及各個方面的創新創業內容,如市場營銷、團隊管理、融資策略等。通過與具有行業經驗的專業人士互動交流,學生可以了解創新創業面臨的挑戰以及改善策略,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
(三)實踐機會與項目支持
實際發展的過程中,高校可以與企業合作交流,為學生提供實習的機會。通過與企業建立良好合作關系,高校可以幫助學生獲得實際工作經驗,從而在工作當中了解行業運作與市場發展的實際需求。這些實習機會可以安排在暑假或者學年假期當中,允許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當中進行積極嘗試,與專業人士開展交流互動。通過實習的方式,學生將會更加深入地了解創新創業領域現如今的操作方式與面臨的挑戰,增強實踐工作能力與職業素養。另外,高校還需要建立實訓工作項目,為學生提供更加具體的創新創業實踐工作機會。通過與科研院所和創業孵化器等機構合作交流,高校可以設計并且組織各類類型的實踐項目,如產品開發、市場調研、商業計劃編排等,這些實訓項目可以通過學生來分組完成,有效模擬真實的創新創業過程,學生將會在老師的指導與幫助下實現反饋與改進。通過這樣的實踐機會,學生將會應用在課堂當中學習到的知識,培養解決問題與團隊合作的積極能力。學生還可以積極與其他創新創業者進行交流合作,拓展自己的人脈以及資源網絡,高校可以提供獎金、獎學金、創業基金等方式來鼓勵學生更加積極地探索,完成創新創業。
(四)創新創業文化的營造
高校可以定期舉辦創新創業論壇與沙龍活動,邀請一些成功的創業者與行業領袖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故事,這些活動不僅可以向學生展示成功創業的積極案例,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創新思維與創業熱情。通過與成功人士的互動交流,學生將會獲得實踐建議、行業見解、專業知識,從而為自己的創新創業道路提供指導與幫助。另外,高校還需要鼓勵學生參與到創新創業社團與團隊當中,組織對應的活動內容,創新創業社團可以成為學生交流、合作、學習的關鍵平臺與重要場所。除此之外,高校還可以組織創新創業展示與交流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展示自己的創意和項目,與其他的創業團隊進行交流與合作。這樣的活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與溝通能力,還能夠在發展期間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解決問題的水平。高校可以設立創新創業基金,為有創意和有潛力的項目提供初期啟動資金和發展支持。此外,高校還可以提供創業孵化器和工作空間,給予學生一個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另外,對于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問題,高校可以提供法律咨詢服務,幫助他們合規經營和維護權益。
結語
總之,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養體系當中,屬于培養具備創新能力和創業精神學生的關鍵步驟。在這一過程中通過課程設置與教材更新、教師制度改進、實踐機會優化等工作模式,高校將會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創新創業教育,幫助學生在未來的創業乃至于工作當中更加自信、勇敢、成功。同時,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入也將會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與經濟繁榮做出重要貢獻,這對我國新產業的發展以及舊產業的優化具有關鍵意義。
參考文獻:
[1]郭天鵬.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養體系的策略[J].山西青年,2023,(03):137-139.
[2]張錢偉.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校體育人才培養體系的路徑探究——評《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政策評估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22,(08):141.
[3]周春蕾.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養體系的思路——評《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構建》[J].中國高校科技,2022,(07):98.
[4]盧揚奎.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養體系的研究[J].高教學刊,2022,8(06):32-35.
[5]何慧仔.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構建的思考[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21,29(11):118-120.
[6]羅棋方.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養體系中的實踐探索[J].科技風,2021,(18):133-134.
[7]趙碩.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體系的實踐與探索[J].就業與保障,2021,(02):93-94.
(作者單位:張家界學院)
(責任編輯: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