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顯鋒



摘要:與開發相比較,高職新型活頁式教材的有效使用更應獲得重視,探討其有效使用的影響因素,是突顯新型活頁式教材價值的必然要求。基于扎根方式,對訪談資料進行編碼,構建高職活頁式教材有效使用的影響因素模型。研究顯示,教師(師傅)認知和態度、學生使用動機、教材質量、教師(師傅)崗位實踐、教師(師傅)教材使用能力、教師(師傅)教材使用方式、學生使用策略、教材使用情境等影響新型活頁式教材的有效使用,在此基礎上,提出高職新型活頁式教材有效使用的建議。
關鍵詞:新型活頁式教材;有效使用;影響因素模型;扎根理論
引言
隨著2019年國家出臺《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倡導使用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并配套開發信息化資源”以來,新型活頁式教材研究文獻和教材均有很多,而其有效使用方面的研究較少,部分以教師視角為主,如“教師教材使用能力”“教學信念、教學風格、教學經驗、考試、對學生的智力信念、追求的教學目標、政治文化背景”“教材觀影響教師的教材使用”[1-3]。與開發相比較,高職新型活頁式教材的有效使用更應受到重視,應該從教師、學生和教材等視角來研究,通過扎根方式探討高職新型活頁式教材的有效使用影響因素,不斷提升高職新型活頁式教材的使用效果,從而實現其時代價值。
一、研究方法、數據來源
高職新型活頁式教材是新時代的產物,其有效使用的研究比較少,因此選用扎根方式展開研究。扎根“是一種運用系統化的程序,針對某一現象來發展并歸納出理論的一種質性研究方法,”強調從資料中提煉歸納并形成理論[4]。本研究依托于J市某職業技術學院,主要是訪談了該學院編寫和使用活頁式教材的師生及合作編寫和使用的企業師傅,選擇32個訪談對象,見表1。
二、研究過程
經過整理,獲得訪談記錄3萬余字。然后隨機選擇教師6份、學生15份和企業師傅4份的訪談記錄進行編碼,剩余7份訪談記錄進行飽和度檢驗,具體過程如下:
(一)開放式編碼
開放式編碼,就是對原始資料進行譯碼、分析和整合然后編碼,形成概念化的過程。通過對原始訪談數據進行分析和編碼,最終得到29個初始概念,見表2。
(二)主軸編碼
主軸編碼是通過對開放式編碼中所得到的初始概念進行分析它們之間的關聯性,將相關概念進行歸并,形成初始范疇。對29個初始概念進一步歸類,最終獲得26個初始范疇,具體如下:認知和態度、理解能力、整合能力、轉化能力、保守使用、選擇使用、理解使用、建構使用、崗位實踐、課堂氛圍、體例設計、教材資源、教材語言、學習交流、環境因素、學生教材認知、教學壓力、師生關系、能力需求、教師要求、學習氣氛、成績因素、工作需求、成就需求、升學需求、使用策略[5]。
(三)選擇性編碼
選擇性編碼是從初始范疇提煉更高一級范疇的環節,是進一步明確初始范疇之間的聯結關系。以新型活頁式教材有效使用影響因素之間的邏輯關系,將26個初始范疇歸納為8個主范疇,見表3。
(四)飽和度檢驗
預留了7個受訪樣本的數據進行飽和度檢驗,發現,高職新型活頁式教材有效使用的影響因素模型中的概念范疇得以完善,除了影響高職新型活頁式教材有效使用的9個主范疇以外,未發現新的范疇和概念。因此表明該模型在理論上已達到飽和。
三、高職新型活頁式教材有效使用的影響因素模型及闡釋
經過對原始資料的解讀和編碼,獲得8個“高職新型活頁式教材有效使用影響的核心因素。”教師對活頁式教材認知和態度、學生使用動機和新型活頁式教材質量之間相互影響,是新型活頁式教材有效使用的前置因素,教師企業崗位實踐決定其使用能力,而使用能力影響教師的使用方式,教師使用方式和學生認知決定著學生使用策略,教師、學生和新型活頁式教材質量共同作用于新型活頁式教材的使用情境,新型活頁式教材使用情境調節師生有效使用行為之間關系的方向和強度。因此,可將上述影響高職活頁式教材有效使用的核心范疇構建出如下圖的模型,見圖1。
教師教材認知和態度。這是影響高職新型活頁式教材選用與否的決定因素,不選用就無法使用,隨著教師對新型活頁式教材認知的深化,他們使用意愿比較強烈。受訪者表示,對新型活頁式教材理解程度越深,使用意愿強烈,教師更加傾向于使用新型活頁式教材進行教學[6]。
高職新型活頁式教材質量。質量是決定教材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核心。新型活頁式教材與傳統教材有著本質的不同:思想素養體系、知識體系和能力培養體系互融交叉,更加注重將工作領域先進的思想理念、實踐知識和實踐能力等實時融入教材。調查表明,已出版的一些高職新型活頁式教材質量高低,會明顯影響著師生的使用行為。
學生使用動機。個體心理動機決定其外在行為偏好,并促發相關行為。新型活頁式教材的使用動機強弱取決于學生內外在需求,學生表示:使用新型活頁式教材更多來自自身體驗和需要(能力、工作、成就感、升學),而教師要求、作業、成績要求等方面則在其次。
教師崗位實踐。崗位實踐促使教師獲得更多企業經驗。受訪者表示:學校每年安排教師到企業鍛煉,把經驗和體悟融入進課堂教學中。
教師新型活頁式教材使用能力。使用能力基于教師對新型活頁式教材內容、課程內容和工作領域內容進行理解、整合和轉化基礎上形成的。受訪者認為:對于活頁式教材及與之聯結的工作領域內容的準確理解、整合和轉化,是有效使用教材的關鍵。
教師新型活頁式教材使用方式。適切的新型活頁式教材的使用方式是教師進行有效運用教材的重要手段。部分受訪者表示:新型活頁式教材使用方式應該與傳統教材形成差異,否則就違背了新型活頁式教材的使用邏輯。
學生使用策略。學生有策略地使用新型活頁式教材有兩個原因:(1)個人對教材的認知和經驗(內驅力);(2)基于教師的強化(外驅力)。有受訪學生認為:有的人會依據教材構建的知識和能力系統采取相應策略進行學習;也有的人在教師創設情境和強化下完成一些任務。
新型活頁式教材使用情境。情境創設是運用高職新型活頁式教材區別于傳統教材的教學模式,更容易讓學生將自己代入工作領域的角色。使用情境與教師教材使用能力、使用方式、學生使用策略之間有著調節關系。環境集中、情境創設好則會導致教師使用能力、使用方式、學生使用策略等效用增強;反之,環境分散零亂、使用情境強度低,調節效用就會降低,師生有效使用行為產生的概率就會降低[7]。
結語
基于扎根方式,從教師(師傅)、學生、新型活頁式教材視角出發來探討新型活頁式教材有效使用的影響因素,發現教師教材認知和態度、學生使用動機、教材質量、教師崗位實踐、使用能力、使用方式、學生使用策略、教材使用情境等是影響高職新型活頁式教材有效使用的主要因素。據此構建了高職新型活頁式教材有效使用的影響因素模型。因此提高新型活頁式教材使用的效果,應該增強對新型活頁式教材認知,強化教師崗位實踐,提升內外部驅動力;構建培訓交流平臺和優化使用情境,延展新型活頁式教材的空間環境;開發高質量的高職新型活頁式教材,契合師生、崗位實際需求;多形式強化學生認知,增強學生使用動機,調整其使用策略。
本文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2022年度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規劃重點課題《扎根理論下高職商科管理類活頁式教材開發與使用研究》(項目編號:22GDZY0329)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付雪凌.論職業教育教師教材使用能力[J].職教論壇,2020(04):38-42.
[2]呂玉曼.職業教育教材角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22.
[3]劉素芹,王啟龍.高職教師如何用教材:教材觀的影響機制及其調整策略[J].職教論壇,2023,39(03):60-66.
[4]李麗娜.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新型立體課化活頁式教材開發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23(12):116-118.
[5]向志軍.新型活頁式教材校本評價標準探討[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3,6(19):177-180.
[6]林麗娟.高職院校職業技能課新型活頁式教材設計及策略分析[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05):23-25.
[7]劉淑萍,倪銹霞.高職院校新型活頁式教材建設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23,44(15):219-221.
(作者單位:嘉興南洋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袁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