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梅
傳染性疾病是由各種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之間、動物與動物之間或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播的一類疾病,會對人類健康產生嚴重威脅。該如何有效預防傳染病呢?
什么是傳染病
傳染病實際上是感染性疾病的一部分。只有當自然界中的病原體,如細菌、病毒、螺旋體、立克次體等微小生物侵入人體,并引發人際間的傳播,進而導致特定范圍內的流行現象,這種疾病才歸為傳染病。也就是說,并非所有感染性疾病都具備傳染性,但所有的傳染病必定源自感染。
傳染病的種類
呼吸系統感染疾病
這類疾病主要通過空氣中的微粒和飛沫傳播,如流行性感冒、白喉、猩紅熱、肺結核等。為預防呼吸系統感染疾病,應確保室內空氣新鮮,并采取適當的保護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在傳染病高發季節,少去人多擁擠的地方。
腸道傳染疾病
這類疾病往往通過受污染的水源和食物傳播,如輪狀病毒、諾如病毒、痢疾桿菌和傷寒桿菌等。為預防腸道傳染疾病,要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未經清洗的果蔬以及未煮熟的肉類。
皮膚傳染病
這類疾病主要通過破損皮膚接觸傳播,也可能因密切接觸而傳染。為預防皮膚傳染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衣物和床鋪的清潔。特別是養寵物的家庭,要定期進行消毒,以防病菌滋生。
常見的春季傳染病
流感
流感是一種急性且高度傳染性的呼吸道疾病,病原體為流感病毒,主要通過空氣中的飛沫傳播,也可能通過接觸被污染的物體間接傳播,人群普遍易感,無特定免疫力屏障。在疾病初期階段,患者可能經歷1~3 d的潛伏期,主要癥狀包括高熱、頭部不適、鼻涕直流、咽喉疼痛、輕度咳嗽以及全身肌肉和關節的不適感。發熱通常會持續3~4 d,部分病例可能發展成嚴重的肺炎。流感的傳染源主要來自病患和隱性感染者,整個傳染期間長達1周。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是一種由特定細菌引發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在疾病初期,可能表現出類似于普通感冒的癥狀,如鼻塞、咳嗽、輕微頭痛以及低熱。一旦腦脊液受到病菌侵襲,患者的病情會急劇惡化,出現深度嗜睡、頸部僵硬、劇烈噴射性嘔吐,甚至陷入昏迷、休克的危險境地。該疾病的傳染源主要是患者本人或攜帶病菌者,一般通過空氣中的飛沫直接傳播。潛伏期通常在2~3 d,最長可達1周,以兒童為高發人群。
麻疹
麻疹是一種由麻疹病毒引發的急性傳染疾病,潛伏期通常在8~12 d,患者通常在10 d左右康復。該疾病的臨床表現可被總結為“三個三階段”:初期3日,患者會經歷中等程度的發熱,體溫約38 ℃,伴隨咳嗽、鼻涕、眼淚以及對光的敏感,口腔內頰黏膜可發現特有的灰色小斑點;中期3日,即第4~5天體溫急劇升高至40 ℃,紅色斑丘疹自頭部開始逐漸擴散至軀干、上肢和下肢;后期3日,隨著疹子在發疹后3~4 d逐漸消退,體溫也會恢復正常,皮膚可能出現糠麩狀的脫屑和棕色色素沉淀。麻疹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進行傳播,患者是唯一的傳染源頭。一次患病后,通常能獲得持久免疫力,二次感染的情況極為罕見。未患過麻疹且未接種疫苗的人群普遍易感,特別是6個月至5歲的兒童。
傳染病分類
甲類傳染病
甲類傳染病以鼠疫和霍亂為代表。鼠疫的傳播途徑獨特,通過跳蚤叮咬將病菌傳遞給人,表現為淋巴結腫大、高熱及肺部并發癥;霍亂則通過食物和水的污染,經消化道傳播。
乙類傳染病
乙類傳染病包括新冠病毒、乙肝、艾滋病、梅毒、登革熱等,傳播方式多樣。如新冠病毒主要通過飛沫、接觸傳播;共享餐具也是傳播途徑之一。
丙類傳染病
丙類傳染病涵蓋流行性腮腺炎、普通流感和細菌性腹瀉等,在日常生活中較易傳播,人群普遍易感。
如何預防傳染病
疾病的多樣性體現在其基本構成單元——病原體、傳播媒介和易感人群的獨特交互作用上。對于傳染病的控制,首要任務是早期識別并實施有效治療。一旦發現病例,應迅速上報,同時采取措施減緩病毒擴散,核心在于遏制疾病的傳播鏈。傳染病傳播方式各異,因此阻斷傳播路徑至關重要,包括實施多種隔離措施,如全面隔離、呼吸道和消化道隔離,以及針對血液和體液的防護,還需對患者接觸過的環境和個人物品進行嚴格消毒,以防止病毒二次傳播。保護易感人群是最后一道防線。現代醫學已經為許多傳染病提供了預防手段,接種疫苗是預防的重要途徑。
為預防傳染病,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以下方面。
(1)均衡飲食。強化營養攝取,保證充足的水分攝入,注重補充維生素,可選擇瘦肉、禽蛋、紅棗、蜂蜜,以及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積極鍛煉身體,以提高機體免疫力。
(2)少去人群擁擠、環境復雜且空氣質量欠佳的地方,如農貿市場、網吧等。
(3)嚴格遵守個人衛生習慣。每次接觸公共物品后,務必使用流動清水徹底洗手。
(4)居室日常通風,確保空氣清新,以維持良好的微環境。
(5)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避免過度勞累。
(6)嚴格挑選食材來源,不吃來路不明的野味,堅決杜絕生食海鮮和未剝皮的水果,飲水務必煮沸消毒。
(7)強調個人衛生習慣,不在公共場合隨意吐痰,打噴嚏時要掩住口鼻。
(8)若出現發熱或其他不適癥狀,要及時就醫。在就診時,務必佩戴口罩,回家后立即洗干凈手,防止病毒傳播。
(9)避免密切接觸傳染病患者,尤其是在疫情高發地區,要盡量保持距離。
(10)對傳染病患者使用過的物品和居住環境進行消毒,如日光暴曬衣物,對門把手、桌面和地面使用含消毒成分的清潔劑進行擦拭或噴灑,確保環境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