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
2024年以來,中國財政數據呈現出幾個重要的結構性變化,比如,稅收收入在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占比下降,其中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降幅較大;政府性基金收入在廣義財政收入中的占比下降,主要因為地方土地出讓收入持續萎縮。
從財政數據的變化可以發現,當前中國經濟仍面臨三大挑戰:一是收入恢復偏慢拖累消費增長。
二是價格持續走低制約企業盈利。由于價格下行、成本增加,1月-4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僅為5.0%,處于2011年以來同期低位(僅高于2023年和疫情暴發的2020年)??傮w來看,價格低迷下名義增長乏力,導致企業營收和利潤明顯承壓。
三是房地產下行影響持續擴大。1月-4月,房地產市場主要指標延續較大降幅:房屋新開工面積、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同比降幅仍在20%-30%,而且是在過去幾年已經大幅下跌的背景下。
為應對這些挑戰,保持中國經濟持續復蘇勢頭,財政政策有很大空間,可以在消費、房地產等領域加大支持經濟力度。
一方面,加大中央財政補貼力度,推動以舊換新與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銜接聯動。在國務院《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發布后,消費品以舊換新、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建筑和市政設備更新等實施方案陸續發布,但現有措施還是主要依賴地方政府財政支持,但地方財政壓力很大,支持以舊換新的資金不足。
建議中央財政加大對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補貼力度,比如從專項債和特別國債中劃撥部分資金。同時,將以舊換新的范圍從家電、家居擴展到電腦、手機等高附加值品類,尤其是綠色智能產品。同時,充分發揮現代物流企業、零售企業的作用,推動以舊換新與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高效銜接。
另一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盡力推動房地產市場盡快企穩。5月17日,國務院召開全國切實做好保交房工作視頻會,強調打好商品住房爛尾風險處置攻堅戰,扎實推進保交房、消化存量商品房等重點工作,特別提及“酌情以收回、收購等方式妥善處置已出讓的閑置存量住宅用地”“酌情以合理價格收購部分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表明決策層對房地產風險的關注度提高。同日,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支持購房需求。
考慮到收購土地和商品房都是由地方政府主導推進的,在地方債務壓力高企的背景下,筆者建議:加大中央財政的支持力度、提供適量的資金用于土地和商品房的收儲,與需求側政策協同發力,緩解房企現金流壓力、提振居民的購房預期,讓房地產市場盡快回到平穩運轉模式。
南京大學 曹國強 謝建國 廖陳成
“‘一帶一路倡議的和平效應”
《世界經濟》2024年第6期
本文基于2006年-2019年烏普薩拉沖突數據,構建多時點雙重差分模型,考察了“一帶一路”倡議對參與國內部沖突的影響。
結果發現,“一帶一路”倡議有效抑制了參與國內部沖突,并且隨著一國參與時間的延長,抑制效應會邊際遞增。究其原因,一方面,“一帶一路”倡議顯著改善了參與國的就業和收入分配等民生狀況,從而提高了民眾參與沖突的機會成本,緩和了低收入群體的不滿情緒,穩定了國內局勢。另一方面,倡議秉持的“共商”理念得到了廣泛實踐和深入內化,使得參與國的協商民主水平顯著提升,從而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和分歧,國內政治生態持續向好,沖突隨之明顯減少。
1? ?刷新中國制造
2? ?中國2024年經濟實現5%增速的邏輯
3? ?中國央行黃金儲備結束“18連增”
4? ?醫美巨頭求升級
5? ?AI巨頭遭遇反壟斷調查
6? ?產能過剩之辨
7? ?客觀看待產能問題
8? ?牛肉為何持續降價
9? ?日本企業國際化的經驗
10 人到中年賣保險
資料來源:《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