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重慶代表團審議時指出:“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這里駐守8年,高舉抗戰民主旗幟,堅持和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爭取政治民主和抗戰勝利以及戰后中國光明前途作出了卓越貢獻,在此過程中培育了偉大的紅巖精神。”紅巖精神包涵了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衷共濟的愛國情懷、艱苦卓絕的凜然斗志、百折不撓的浩然正氣等內涵,成為重慶的標識和名片。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力量根基,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不斷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打造具有重慶辨識度、全國影響力的“紅巖思政”育人品牌,推進紅巖精神在“大思政課”中的充分運用十分重要。
一、善用紅巖精神融入“大思政課”主渠道
一是推進紅巖精神進思政課教材體系,要將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各學段思政課各門課程中,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紅巖精神”的重要論述編寫進課程教材中。同時,要重視教材中與紅巖精神相關的教學內容,及時更新,提升以紅巖精神進行思政教育的實效性。二是要組織專門隊伍,將紅巖精神與各學段學生的成長規律相結合,深入開發紅巖精神相關的教學內容,編寫具有紅巖特色的、大中小學一體化貫通的教材和教學資源,確保紅巖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三是拓展思政課中紅巖精神相關教學內容。講好“大思政課”,要善于挖掘百年黨史中的紅色資源,并依據不同教學地點、教學內容和教育者需要進行教學設計,將課堂置于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的前沿。
二、善用紅巖精神開展“大思政課”實踐教學
一是落實思政課紅巖精神實踐教學學時、學分,各學段應精心設計紅巖精神實踐教學,組織分配一定比例的課時讓學生進行相應實踐體驗活動,通過設立專門的紅巖精神實踐教學課等,組織學生到重慶紅巖革命紀念館、紅巖魂廣場、白公館、渣滓洞、抗戰名人舊居等地進行紅巖精神大思政實踐課,讓學生身臨其境,領悟紅巖精神,落實思政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二是組織開展多樣化的紅巖精神實踐教學。在有效利用紅巖精神文化資源的基礎之上,拓展紅巖精神實踐教學基地,帶領學生在社區、農村、企業等地參與實踐,以開展志愿服務、社會調查、理論宣講、口述史梳理等方式傳播紅巖精神。
三、善用紅巖精神打造“大思政課”資源平臺
新時代要不斷加強紅巖精神在“大思政課”中的數字資源平臺建設。一是推進紅巖精神進全國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開發與建設,鼓勵各基層一線思政課教師將平臺提供的紅巖精神數字資源合理運用于日常的教育教學之中,充分發揮大資源平臺的育人作用。二是搭建互動、共享和宣傳一體的紅巖精神“大思政課”資源平臺。應創新利用新媒體技術,推進紅巖精神與“大思政課”資源相整合,搭建互動、共享和宣傳的紅巖精神“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平臺,以發揮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即時性、移動性與互動性優勢。三是推動紅巖干部學院等教育基地向更多大中小學的學生開放,推進紅巖干部學院相關教育資源的運行與發展,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與紅巖精神,扎實推進資源平臺的規范化、特色化、專業化和系統化建設。
四、培育紅巖精神“大思政課”師資隊伍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一是加強思政課教師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對紅巖精神的把握和運用。應完善集體備課機制,建設思政課教師骨干研修基地,開展經常性的教育科研活動。建立中小學思政課教師的輪崗培訓制度,與當地的黨校和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密切配合,開展集中且高效的培訓,提升其運用紅巖精神開展教育教學的綜合能力。同時,應加強思政課教師和日常思想政治隊伍的聯合研修與教育教學合作,充分利用“主渠道”與“主陣地”開展紅巖精神協同育人。二是邀請熟知紅巖精神的黨政干部、基地講解員、媒體人、先進典型、企業家、優秀校友等校外兼職人員充實師資隊伍。同時,針對教師比例不均衡的問題,各地區教育部門應牽頭提高中小學專職思政課教師比例,將全職專業教師與相關領域優秀的兼職教師相結合,提高隊伍綜合能力。
五、拓展紅巖精神在“大思政課”中的工作格局
一是深入推進大中小學“大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對標“一體化”建設內涵和要求,完善工作機制,推進大中小學紅巖思政一體化建設走深走實。聚焦打造一批示范“金課”、產出一批優質課程資源、形成一批高水平教學研究成果,做出特色與亮點。二是全面推進課程思政高質量建設,建設紅巖精神課程思政資源庫,健全運用紅巖精神資源進行課程思政的教學體系、實踐體系、評價體系和保障體系,培育課程思政教學的優秀教師團隊,推出紅巖精神課程思政“金課”。三是扎實開展紅巖精神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應熟練掌握以學校為主、延伸至全社會范圍,在紅巖精神相關重大紀念日、節日,開展紅巖精神黨團課程、主題班會、演講比賽、故事演繹等主題活動,不斷提升紅巖精神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的運用成效。
六、健全紅巖精神“大思政課”的運行機制
健全紅巖精神在“大思政課”中的運行機制,是推動和保障紅巖精神“大思政課”常態化和長效化的重要措施,是善用紅巖精神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重要保障。一是健全紅巖精神資源開發運用的共享機制。以學生需求為導向,用活紅色基地、博物館等基地資源,依托政府機構、企業、鄉村社區等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形成黨委統籌部署、政府扎實推動、社會廣泛參與、各學校著力實施的紅巖精神“大思政課”共享機制。政府、研究機構、學校聯合研究和開發紅巖精神資源,打造重慶紅巖精神優質“思政名片”。二是健全隊伍保障機制。選拔理念信念堅定、教學能力高超、人格魅力高尚的教師擔任紅巖精神“大思政課”教師,不定時對紅巖精神“大思政課”教育隊伍進行專業培訓,確保“有信仰的人講信仰”才能理直氣壯地引導學生傳承和弘揚紅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