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亞寧 王久高
[摘? 要]
全民族抗戰時期,陳云提出建設秘密黨的科學方法主要有:始終堅持實事求是,堅決糾正白區黨“左”的錯誤傾向,使秘密黨的工作適合于近代中國的具體國情;自覺運用唯物辯證法,科學分析秘密黨面臨的現實情況,指導秘密黨在克服錯誤的基礎上走向新的勝利;貫徹落實群眾路線,推動黨的方針政策落到實處,加強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這一時期陳云建設秘密黨的科學方法,為黨的事業從延安走向全國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全面總結和認真領悟陳云建設秘密黨的科學方法,有助于將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貫徹落實到理論創新和實際工作中。
[關鍵詞]陳云;秘密黨;科學方法;黨的建設
[中圖分類號]? D231?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009-928X(2024)03-0065-08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總鑰匙。”在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斗爭史中,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們從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出發,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推動中國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全民族抗戰時期陳云運用科學方法建設秘密黨的革命實踐就是其中的典范。大革命失敗之后,白區黨進行了英勇無畏的斗爭,但是由于缺乏經驗、急于勝利,工作中存在“左”傾關門主義和冒險主義錯誤,致使黨在白區的力量遭受嚴重損失。1937年12月至1944年3月,陳云在全民族抗戰的歷史關鍵時期,擔任中央組織部部長長達七年時間,他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方法,將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與秘密黨具體實際相結合,堅決糾正土地革命時期白區黨“左”的錯誤傾向,正確指導秘密黨的建設工作,為黨組織的發展鞏固以及革命事業從延安走向全國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目前學界雖然對全民族抗戰時期陳云秘密黨建設思想的主要內容、發展脈絡以及歷史貢獻作了較為系統豐富的研究闡釋,但仍缺乏對這一時期陳云建設秘密黨的科學方法的深入發掘和凝練總結。全民族抗戰時期陳云關于秘密黨建設的思想深刻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充分發掘其中蘊含的科學方法,用以指導新時代黨的建設工作,對于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高黨的建設質量、實現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具有重大意義。
一、堅持實事求是,因應形勢變化制定秘密黨的革命策略
全民族抗戰時期,毛澤東向中央組織部提出:“要使延安的工作走向全國性的工作。”為推動黨的事業從延安走向全國,必須徹底糾正土地革命時期白區黨的“左”傾錯誤。1937年5月17日至6月10日在延安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白區工作會議,比較系統地總結了八七會議以來黨的白區工作的經驗教訓以及瓦窯堡會議后華北白區黨的工作經驗,揭露和批評了“左”傾關門主義和冒險主義錯誤,為后續徹底批判和解決“左”傾錯誤起到了重要的先導作用。
堅持實事求是是糾正錯誤的第一步。陳云在指導秘密黨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實事求是,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將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與秘密黨具體實際相結合,為秘密黨組織的發展鞏固提供了正確指導。
(一)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切從實際出發,最根本的就是要從當時中國的現實國情出發。毛澤東指出:“認清中國的國情,乃是認清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的根據。”全民族抗戰時期,陳云從近代中國的一般國情與全民族抗戰的特殊國情出發,正確指出秘密黨的性質是民族抗戰時期的特殊的秘密黨,并科學分析了秘密黨的兩方面重要特征。
第一,陳云從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一般國情出發,指出秘密黨是完全的長期的秘密的黨。一方面,近代中國的一般國情決定中國革命具有殘酷性。鴉片戰爭以來,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相互交織,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殘酷地壓迫和剝削著中國人民,血腥地鎮壓著要求進步的革命力量。秘密黨在反動統治階級統治的各區域處于非法、半合法的境遇,隨時可能遭到摧殘,不得不采取嚴格的完全的秘密隱蔽形式開展活動。陳云指出:“大后方的黨是在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壓迫之下,如果不是秘密隱蔽的組織,就不能存在。”另一方面,近代中國的一般國情決定中國革命具有長期性。近代中國的反革命力量是異常強大的,一切輕視敵人力量的觀點都是錯誤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進步力量不可能頃刻之間就凝聚起足以最后戰勝敵人的力量,革命與反革命之間的搏斗和較量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陳云指出:“因為革命如果沒有全國范圍的勝利,所有在階級敵人統治區域的共產黨組織都必須是秘密的。”
第二,陳云從國共合作、全民族抗戰的特殊國情出發,指出秘密黨具有廣泛的革命的社會基礎。一方面,全民族抗戰時期的特殊國情決定階級斗爭暫時從屬于中日之間的民族斗爭,秘密黨要廣泛團結一切積極抗日的社會力量。全民族抗戰爆發以后,中日之間的民族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國內各階級之間的斗爭從屬于中日之間的民族斗爭,階級斗爭以民族斗爭的形式進行。中國共產黨在抗戰時期的主要任務就是領導和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動員和團結一切力量為取得抗戰勝利而斗爭。陳云指出,“必須首先打破內戰時期白區黨對外活動中的關門主義和公式主義”,廣泛爭取和團結社會上積極抗日的一切力量,加強與社會各界人士的合作。另一方面,全民族抗戰時期的特殊國情導致國內各種矛盾更為錯綜復雜,秘密黨進行革命的社會基礎更加深厚。抗戰時期,階級斗爭雖然從屬于民族斗爭,但是深刻的階級矛盾仍然存在。陳云指出:“這些矛盾的存在和廣泛深刻的發展,就使共產黨在全國范圍內尤其在大后方有廣泛進行革命活動的可能性。”
(二)理論聯系實際。理論聯系實際,就是要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理論,在正確理論指導下開展實踐。毛澤東指出:“我們的結論是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知和行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全民族抗戰時期,陳云一方面通過土地革命時期白區黨的革命實踐,檢驗和發展秘密黨建設理論;另一方面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用發展了的正確理論指導秘密黨的革命實踐。
第一,陳云對土地革命時期白區黨工作中的經驗教訓進行了充分總結歸納,指出秘密黨的工作方針一定要根據現實情況及時調整完善。首先,陳云明確指出土地革命時期白區黨錯誤的性質是當時“左”傾錯誤路線的一部分,其原因在于沒有從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出發制定革命策略,以致斗爭策略與現實國情和政治形勢的變化不相適應。大革命失敗之后,白區黨沒有及時調整斗爭形式,而是執行“左”傾關門主義和冒險主義的策略,實行打倒一切、一切不合作、一切斗爭到底的錯誤路線。白區黨的“左”傾錯誤使黨的組織受到嚴重破壞,黨的力量遭受嚴重損失。陳云對土地革命時期白區黨“左”傾錯誤的透徹分析,有利于秘密黨在思想層面廓清“左”傾錯誤的影響,更有利于推動秘密黨建設理論在克服錯誤的基礎上發展完善。其次,陳云強調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性,促進秘密黨建設理論與時俱進。陳云要求秘密黨“必須徹底無保留地打破主觀主義、公式主義和生搬硬套書本上的概念”,“根據過去失敗的教訓加以深刻的反省,大膽地解脫歷史成見的束縛,否定那種過去錯誤的或不合現時的工作方法和組織形式,而做出正確的規定”。陳云吸取了土地革命時期白區黨的經驗教訓,高度強調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性,為秘密黨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理論、在正確理論指導下開展實踐提供了科學指引。
第二,陳云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全民族抗戰時期秘密黨的唯一正確組織形式和基本任務。1938年春,為全面準確了解各地黨組織工作情況,陳云陸續與來自華北六個大區的干部進行深入談話,其中既有大區書記,也有地委、縣委書記,還有鄉村黨支部書記。陳云當時的秘書劉家棟回憶說:“陳云同志在與他們談話時,問得很細,邊談邊記,發現了問題及時指出,并同他們商量如何解決;聽到了做得好的地方,他就很高興,而且對他們進行鼓勵。”陳云還與來自四川、湖南、江西等地的干部進行深入交流,并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參與討論山東、陜西、河北、東北、陜甘寧邊區等地黨組織的工作。陳云在對各地黨組織工作情況的深入調查研究中逐步發展完善秘密黨建設思想。首先,陳云基于對現實國情的科學分析和對秘密黨性質特征的正確認識,指出秘密黨的性質特征決定了其組織形式要求和基本任務。陳云指出,“只有‘黨內小黨外大,才是目前秘密黨唯一正確的組織形式”,“黨的組織雖然要短小精干,但黨外活動必須擴大”,“大后方黨的基本任務是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其次,陳云為促進秘密黨實現正確的組織形式、完成基本任務,提出了更具實操性的三項具體工作任務。他要求:其一,執行精干隱蔽政策。秘密黨要將秘密工作減少到最低限度內,縮小黨的組織;同時要重視黨員質量,鞏固黨員的社會地位,要求黨員加強自我教育;秘密黨的組織形式要靈活多變。其二,熟悉國民黨。秘密黨要研究國民黨各方面,成為“國民黨通”;同時要根據研究結果,制定斗爭策略,利用國民黨內的各種矛盾,爭取國民黨內的進步力量。其三,深入社會。秘密黨要打破關門主義和公式主義,加強多方面的上層活動,爭取廣大知識分子,用各種方式與工農群眾建立多方面聯系。陳云提出的三項工作任務,為推動革命力量的發展和鞏固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就是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著眼于矛盾的特殊性,制定具體的解決辦法。列寧指出:“我們不否認一般的原則,但是我們要求對具體運用這些一般原則的條件進行具體的分析。抽象的真理是沒有的,真理總是具體的。”全民族抗戰時期,陳云根據國內形勢的變化和全黨工作的進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促進秘密黨的工作重點從擴大黨的組織轉變為鞏固黨的組織。
第一,在全民族抗戰的戰略防御階段,陳云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大量發展黨員的決議》,結合不同地區秘密黨的實際情況,為秘密黨組織的擴大提供了一系列重要的指導意見。全民族抗戰爆發之初,中國共產黨的整體力量較為薄弱且集中分布在革命根據地,黨在國統區和敵占區的力量相對有限。為了使黨的力量與抗戰形勢以及黨擔負的重大任務相適應,1938年3月15日,中共中央正式發出陳云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關于大量發展黨員的決議》,要求全體黨員和黨的各級組織將發展黨員作為經常性的重要工作之一。首先,陳云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決議精神,要求秘密黨積極而審慎地發展黨員。陳云指出,“既要反對關門主義,又要反對拉伕主義”,“以反對關門主義為主”。其次,陳云在詳細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求不同區域的黨組織采取不同的方式發展黨員。他指出:在華北敵后地區,秘密黨要學會在公開的群眾運動中發展秘密組織,依靠八路軍、依靠公開工作的掩護,自內而外、自下而上地發展黨員和黨的組織;在國統區,秘密黨要在群眾運動及公開工作的掩護下,通過派回當地老干部并依靠原有基礎的方式,在群眾運動中發展黨員;在敵占區中心城市和重要的工商業區域以及其他一切黨的活動需要極端秘密的地區,秘密黨發展黨員要以不妨礙建立精干的極端秘密的黨的組織為原則。
第二,全民族抗戰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后,陳云根據《中央政治局關于鞏固黨的決定》,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為秘密黨的保存和鞏固提出了許多重要思想和主張。進入這一階段,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了對國民黨的誘降,國民黨反動派出于對共產黨領導的人民力量的畏懼,制定了“溶共”“限共”“防共”“反共”的反動方針,在各地不斷制造反共磨擦,破壞共產黨的組織,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人士。在國民黨反動派加緊反共的背景下,部分黨組織存在的問題進一步突顯。受王明右傾投降主義的影響,部分地區不重視秘密黨組織的隱蔽,而且在發展黨員時存在拉伕主義,不注重審查入黨人員,導致一些不符合條件的人甚至是反動分子混入黨內。面對日益嚴峻的局勢,中共中央于1939年8月25日,正式發出王稼祥主持起草、陳云參與起草的《中央政治局關于鞏固黨的決定》。首先,陳云堅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決議精神,指出,“我們的方針,不再是以發展為主,而是以鞏固為主”。其次,審查干部和處理“自首分子”是鞏固秘密黨的重要環節。針對如何審查干部,他指出,“一方面要審查其入黨前、入黨后的全部歷史,另一方面對不同干部注意不同的問題”。陳云認真仔細地開展審查干部的工作,將黨內干部大致分為長期在秘密黨工作的干部、土地革命出身的干部、知識分子新干部等類型,具體地規定了審查不同類型干部需要重點考察的內容。針對如何處理“自首分子”,他要求,“按具體人具體事實作精細的研究對待”,“既不能毫無原則地隨便吸收人入黨,又不能把真正的革命者拒于門外”。陳云堅持具體而審慎地處理“自首分子”,詳細區分“自首”的各種具體情形,嚴格區別叛徒、動搖分子與革命分子,針對不同的情形規定了相應的處理辦法。
二、運用唯物辯證法,以正確思想方法指導秘密黨工作
唯物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者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共產黨人強大的思想武器。延安時期,毛澤東曾三次向陳云提出要學習哲學,并指出“犯錯誤原因在于思想方法不對頭”。這一時期,陳云在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方面投入大量精力,他在中央組織部內組織了領導干部學習小組,定期閱讀討論哲學著作,邀請理論家講授哲學知識。陳云后來回憶說:“在延安,我當中央組織部長的時候,毛主席先后三次當面同我談過,要學哲學,還派教員來幫助我們學習。……我們從一九三八年開始學習,堅持了五年。”他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在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同時,靈活運用矛盾分析法解決問題,在統一中把握斗爭,在對立中發現統一,促進秘密黨的工作走向新的勝利。
(一)在統一中把握斗爭。在統一中把握斗爭,就是要認識到矛盾的斗爭性是絕對的,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恩格斯指出:“同一性自身中包含著差異,這一事實在每一個命題中都表現出來。”全民族抗戰時期,陳云在積極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擴大和發展的同時,高度重視統一戰線內部的階級斗爭問題。
第一,陳云要求秘密黨打破關門主義,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擴大和發展。陳云指出:“三年來的經驗證明,統一戰線是抗戰救國的唯一辦法。”首先,陳云要求秘密黨基于社會正義感等相同點廣泛團結社會人士。他指出:“對社會人士只求大同不求小異,應在相同點上與其合作,不是專找差異孤立自己。”在民族危亡時刻,抗日救國的社會正義感是共產黨員與社會人士的主要相同點,是秘密黨團結廣大社會人士的重要橋梁。其次,陳云高度重視社會中上層人士的統戰工作。社會中上層人士在國統區和敵占區具有相對廣泛的影響力,對順利開展工作具有較強推動作用。他要求秘密黨打破“中上層分子都不好”的傳統觀點,將大多數革命進步的中上層人士發展成為黨外共產主義者;同時要在有利于革命的前提下,按照“只有必要入黨者,才應吸收入黨”的原則,適當吸收符合標準的革命進步的中上層人士入黨。陳云指示秘密黨在國民政府的各個部門、各類人士中間開展廣泛活動,強調,“上層活動愈是廣泛,則愈能深入社會,愈能擴大革命陣地”。
第二,陳云高度重視統一戰線內部的階級斗爭問題,要求秘密黨肅清和防止內奸。陳云指出:“三年來的經驗又證明,統一戰線內部的階級斗爭是不可避免的。”統一戰線內部的階級斗爭不僅表現為國民黨反動派公開的軍事進攻、政治詆毀以及捕殺共產黨員等,還表現為國民黨特務機關秘密打入共產黨內部來破壞共產黨的內奸政策。陳云指出,“不僅是目前而且是將來,鞏固秘密黨組織的第一位工作,就是肅清內奸和防止內奸”。首先,陳云對內奸混入黨內的原因和在黨內活動的形式進行了分析。內奸之所以能夠混入黨內:一方面是因為部分黨支部吸收黨員時沒有嚴格遵守相關規定;另一方面是因為國民黨特務機關用威脅利誘等各種手段收買黨內動搖分子。內奸在黨內一般采取極端隱蔽的形式進行活動:其一是形式上積極工作,用各種方式騙取黨的信任,爬到更高的領導機關;其二是暗中竊取黨的秘密;其三是在黨的重要組織內重點活動。其次,陳云要求秘密黨堅決地肅清和防止內奸。陳云闡明了肅清和防止內奸的各項辦法:其一是要認真仔細、徹底深入地審查干部,對于可疑分子、可疑事實要追查到底;其二是要嚴格遵守秘密工作的原則,嚴格保守黨的秘密;其三是要遵守寧缺毋濫的干部提拔原則,決不提拔未經考驗的分子到領導機關中。陳云從工作實踐中總結提出的意見建議,不僅切實提升了秘密黨成員的警惕意識,更有效防止了內奸對秘密黨工作的破壞。
(二)在對立中發現統一。在對立中發現統一,就是在關注矛盾斗爭性的同時,研究矛盾著的各方面互為存在以及相互轉化的條件。毛澤東指出:“一切矛盾著的東西,互相聯系著,不但在一定條件之下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而且在一定條件之下互相轉化。”全民族抗戰時期,陳云針對把秘密工作和公開工作對立起來的錯誤觀點,科學分析了秘密工作與公開工作之間的辯證關系。
第一,陳云充分認識到了秘密工作與公開工作之間的客觀差異,要求秘密黨在工作中嚴格區分秘密工作與公開工作。秘密工作主要是指秘密黨內的工作,公開工作主要是指公開的群眾工作。首先,陳云剖析了秘密工作與公開工作之間存在差異和矛盾的原因。他指出:其一,兩種工作在形式與內容存在不同;其二,從事兩種工作的干部在能力上存在差異;其三,公開工作者在工作中還存在上下級矛盾。其次,陳云高度重視將秘密工作與公開工作嚴格分開。他認為,“要公開就好好公開,要秘密就好好秘密,不要不三不四”,并批評了部分地區搞干部調查統計表、在報告中寫出新軍黨員姓名的做法。陳云要求:一方面,一切秘密工作人員不準從事公開工作、不能經常調動,一切秘密文件不準存放于公開機關,一切黨的宣言和主張不準在公開機關照樣宣傳發布;另一方面,一切公開工作人員不能同時從事秘密工作,一切公開工作的材料不能存放于秘密機關。秘密工作與公開工作在內容形式以及具體要求上均存在明顯差異,承認兩者的區別并根據兩者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行動策略,有利于避免秘密黨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破壞,促進秘密工作與公開工作的順利開展。
第二,陳云強調秘密工作和公開工作的基礎都是黨的工作,兩者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配合、相互轉化。首先,陳云糾正了將秘密工作與公開工作相對立的觀點。他指出,“黨內同志常把公開和秘密不兩立,不知辯證法的聯系”,“公開、秘工是黨的工作的兩個方面,基本為黨的工作”。秘密工作與公開工作作為秘密黨工作的兩種形式、兩個方面,兩者的目的都是為了嚴格執行黨的方針、促進黨的事業的發展,因此,秘密工作與公開工作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將兩者對立起來的觀點是錯誤的。其次,陳云針對解決秘密工作與公開工作之間的分歧和矛盾提出了重要意見。他指出:其一,要弄清原則,即明白秘密工作與公開工作均是為了促進黨的工作;其二,秘密工作者與公開工作者要互相幫助與監督;其三,反對公開工作者的方案要先經過黨內討論表決,再拿到黨外實行;其四,要提高黨員干部的能力,縮小干部在能力上的差異。此外,陳云指出,秘密工作與公開工作能夠在一定的條件之下實現相互轉化,但由秘密工作轉入公開工作容易,由公開工作轉入秘密工作困難。陳云通過總結革命實踐經驗,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辦法,有效促進了秘密工作與公開工作的協調配合,為秘密黨在艱險的環境下順利開展工作提供了正確指導。
三、貫徹落實群眾路線,扎根群眾以真正鞏固秘密黨組織
全民族抗戰時期,陳云在堅持實事求是、運用唯物辯證法解決問題的同時,還注重貫徹落實群眾路線,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密切聯系群眾,確保秘密黨的正確方針政策落到實處,為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鞏固秘密黨組織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要將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黨的一切工作的最高標準,切實維護好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一切行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一切政黨的根本標志。”全民族抗戰時期,陳云既將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秘密黨工作的最高標準,又要求秘密黨在具體工作中切實維護好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第一,陳云強調要維護群眾的根本利益就必須打倒反動統治階級,具體到抗戰時期,就是要推翻日本帝國主義。陳云指出秘密黨領導的群眾運動是階級斗爭,根本目的是推翻反動階級、建立真正屬于人民的新政權。秘密黨在國統區和敵占區采取隱蔽的形式開展活動,其并不意味著革命活動的停止,反而意味著革命活動在未來的進一步擴大。在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的背景之下,要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就必須首先推翻日本帝國主義,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陳云指出,秘密黨要加強群眾教育,使群眾明白“維護本身利益與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是不能分離的”。
第二,陳云要求秘密黨善于靈活地領導群眾斗爭,幫助群眾改善民生、爭取民主,維護好群眾的切身利益。首先,陳云要求秘密黨積極領導群眾自發的斗爭運動。他指出:“黨應該領導這些斗爭,以幫助民眾改善民生,爭取民主,從而擴大黨與群眾的聯系。”其次,陳云對關于如何領導群眾斗爭進行了具體指導。他指出:“一切斗爭不應該是勉強的,而應該是真正群眾的。”他要求:其一,秘密黨不應該主動制造群眾斗爭;其二,秘密黨領導的群眾運動要堅持“斗則勝利”的原則,以不損害實力、保存實力為主;其三,秘密黨領導的群眾運動要盡量以合法的形式進行,將“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具體靈活地運用到群眾斗爭中;其四,秘密黨領導的群眾運動要以抗日和團結為口號,爭取社會進步人士。在秘密黨所處的條件下,冒進的斗爭策略只會暴露秘密黨的組織,使黨的力量遭受破壞、群眾利益受到損害。陳云關于秘密黨如何領導群眾斗爭的指示是真正從群眾利益出發的,是高度符合實際的,對于秘密黨在具體工作中真正維護好群眾的切身利益具有重要意義。
(二)密切聯系群眾。密切聯系群眾,就是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時刻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毛澤東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結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全民族抗戰時期,陳云將嚴密黨的內部與開展黨外群眾工作聯系起來,促進秘密黨成為密切聯系群眾的、真正鞏固的黨組織。
第一,陳云強調密切聯系群眾的秘密黨組織才是真正鞏固的,并在具體工作中切實貫徹這一標準。首先,陳云充分吸取了土地革命時期白區黨在群眾工作中的經驗教訓,強調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性。他指出,“嚴密黨的內部和擴大黨與群眾的聯系,是鞏固黨的不可分離的兩個方面”,“群眾工作的好壞,是測量黨組織的鞏固程度的標準之一”。其次,陳云在具體工作中認真落實這一標準,用是否密切聯系群眾來決定秘密黨員是否要繼續留在黨內。在全民族抗戰時期,秘密黨為真正實現“黨內小黨外大”的正確組織形式,只能保留小部分黨員在黨內活動。陳云指出,留在黨內的秘密黨成員,必須是忠實可靠、有能力、有作用的分子,必須是真正聯系群眾的分子,必須是群眾中的積極分子或群眾領袖。中國共產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決不能說一個脫離人民群眾的黨組織是鞏固的、是安全的,陳云將是否密切聯系群眾作為判斷黨組織鞏固與否的標準,切實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觀點。
第二,陳云指示秘密黨把注意力放到群眾福利上,多做有益于群眾的公益事業、扎根群眾。首先,陳云要求秘密黨重視開展社會公益事業。他強調:“過去我們所了解的‘斗爭,范圍實在太小了。”秘密黨通過做公益事業爭取廣大群眾,孤立頑固分子,亦是一種形式的斗爭。陳云指出:“黨與群眾的聯系,不在于發動多少次斗爭。……而在于黨員去做許多有益于群眾的社會公益事業。”其次,陳云要求秘密黨將群眾工作與統戰工作聯系起來推進。他指出:“群眾工作離不開統一戰線,統一戰線離不開群眾工作。”一方面,秘密黨在為普通群眾做公益事業的同時,可以以此為契機,主動加強與社會中上層人士的聯系;另一方面,秘密黨密切與社會中上層人士的聯系,可以推動社會公益事業的順利開展,提升普通群眾的福利。陳云強調:“如果黨內是鞏固的,每個黨員又在社會上獲得地位而被公認為好人,這樣的地方黨組織才說得上是鞏固的。”秘密黨員通過多做社會公益事業,能夠獲得普通群眾的擁護以及中上層正派人士的認可,切實加強黨與群眾的血肉聯系,使秘密黨在群眾中扎下根來。
全民族抗戰時期,面對艱巨的歷史任務,陳云堅持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方法指導秘密黨的建設,推動了黨的力量在國統區和敵占區的發展壯大,促成了黨組織發展—鞏固—再發展—再鞏固的良性循環。以山東為例,土地革命時期遭受嚴重破壞、僅保留零散組織和黨員的山東黨組織,在中共中央和以陳云為部長的中央組織部等多方共同努力下,于全民族抗戰時期獲得空前發展。據統計,1937年秋冬季,包含山東在內的華北以及山西地區一共僅有黨員5千人左右;而到了1945年4月,僅山東地區就已經擁有黨員21萬3千余人。1938年底,全國黨員數量已經從1937年底的4萬多人增至50多萬。正如抗戰勝利前夕,劉少奇在1945年5月黨的七大上所言:“我們的黨,已經是一個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黨,是一個全國人民集中仰望的黨。它已有一百二十一萬黨員,它的組織與黨員遍布全國各地,它已被全國人民認為是他們唯一的救星。”全民族抗戰時期陳云建設秘密黨的科學方法,為黨的事業從延安走向全國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是我們分析解決問題的強大思想武器,值得我們深入學習、認真把握。習近平在紀念陳云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指出:“偉大的事業呼喚著我們,莊嚴的使命激勵著我們。我們一定要堅定不移把老一輩革命家開創的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要將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方法運用到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政黨,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本文系研究闡釋黨的二十大精神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黨的自我革命與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研究”(23AZD003)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汪亞寧系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王久高系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黨的建設研究所所長
(責任編輯:沈? 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