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婉婷 董磊
[摘 要]通過深入分析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概念界定及實踐優勢,結合室內設計原理的教學內容與目標,探討思政元素在室內設計原理課程中的融入方式與路徑。重點闡述了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室內設計原理課程思政實踐中的應用,并從工藝美術的視角,挖掘與室內設計相關聯的思政元素,進而總結實施過程及成效,以期為同類課程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關 鍵 詞]混合式教學模式;室內設計原理;課程思政;工藝美術
[中圖分類號]J0-0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4)13-0079-03
文獻著錄格式:王婉婷,董磊.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室內設計原理課程思政實踐研究[J].天工,2024(13):79-81.
基金項目:本文系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23年高等教育研究課題 “基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研究”(項目編號:23GJYBB068)、黑龍江省教育廳第三批省級一流本科課程《室內設計原理》階段性研究成果。
一、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概念界定與實踐優勢
(一)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概念界定
混合式教學模式主要體現在線上學習與線下課堂的混合。混合式教學將線上學習環境下的學生自主學習和傳統課堂學習環境下的以教師為主導的合作學習相互結合,建構出一種既能發揮傳統課堂學習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體現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進行知識建構的全新教學方式。從外在表現形式上看,混合式教學采用“線上”和“線下”兩種途徑開展教學活動。其中,“線上”的教學不是輔助或點綴,而是教學的必備活動;“線下”的教學也不是傳統課堂教學活動的簡單復制,而是基于“線上”的前期學習成果而展開的更加深入的教學活動。在實施過程中,教師利用信息化技術,在合適的時間設計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學習環境和學習資源,在尊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前提下引導學生進行線上、線下自主學習,從而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這種教學模式涉及課前準備階段、課堂教學階段以及課后鞏固提升階段等多個環節。總之,混合式教學模式通過有機融合在線學習和傳統課堂教學,實現了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教學效果的提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是當前教育領域的一種重要教學模式。
(二)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踐優勢
1.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提高教學的靈活性和便捷性通過將線上學習和線下教學相結合,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和節奏進行學習,不再局限于固定時間和地點。這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同時,線上學習資源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選擇和可能性。
2.混合式教學模式有助于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
在線上教學平臺,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互動工具等豐富教學手段,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有趣。同時,線上教學還可以提供實時的學習反饋和數據分析,幫助教師更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在線下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線上學習成果進行深入的講解和討論,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3.混合式教學模式有助于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通過線上平臺的討論區、問答區等功能,學生可以隨時隨地與教師和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分享學習心得,共同解決問題。這種交流互動不僅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溝通能力。
4.混合式教學模式有助于推動教育公平
通過線上教學資源的共享和開放,學生無論身處何地都能夠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打破了地域限制,解決了資源不均衡的問題。這有助于縮小教育差距,提高整體教育水平。
二、室內設計原理課程思政實踐分析
(一)室內設計原理課程的教學內容與目標
室內設計原理課程是環境設計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主要內容包括六個部分。第一部分,室內設計的基本概念與發展,主要介紹室內設計的定義、起源、發展歷程以及未來的趨勢,幫助學生了解室內設計的整體框架和背景。第二部分,室內設計的分類與風格,詳細講解室內設計的各種分類方法,如按功能、空間、使用者等分類,同時介紹各種流行的室內設計風格,如現代簡約、中式古典、歐式豪華等。第三部分,室內空間規劃與布局,講授如何根據空間的特點和使用者的需求進行室內空間的合理規劃和布局,包括空間劃分、流線設計、家具擺放等。第四部分,室內色彩與材質設計,分析色彩和材質在室內設計中的作用,教授如何運用色彩和材質來營造室內環境的氛圍,提升空間的舒適度和美觀度。第五部分,室內照明與采光設計,講解照明和采光在室內設計中的重要性,教授如何運用自然光和人工照明來創造舒適、節能的室內環境。第六部分,室內綠化與陳設設計,介紹室內綠化和陳設設計的原則和方法,講授如何通過綠化和陳設來提升室內空間的品質。此外,教學內容還包括室內設計的案例分析、實踐操作環節以及行業前沿動態的介紹,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室內設計原理。
在教學目標方面,知識目標是使學生掌握室內設計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室內設計的分類、風格和發展趨勢,熟悉室內空間規劃、色彩搭配、照明設計、材質選擇等方面的知識。技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設計思維和實踐能力,使他們能夠獨立完成室內設計方案,包括空間規劃、色彩搭配、照明設計等,并具備一定的施工圖繪制和表現能力。素質目標是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精神和溝通能力,使他們能夠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具備扎實的專業素養和良好的職業道德。
(二)思政元素在室內設計原理課程中的融入方式與路徑
1.教學內容與思政元素的融合
在教學內容與思政元素的融合方面,從三個角度出發,首先,從歷史與文化傳承角度,在介紹室內設計風格時,可以穿插中國傳統建筑文化、民族裝飾藝術等內容,引導學生理解傳統文化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價值和意義,培養他們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其次,從社會責任與人文關懷角度,通過分析室內設計案例,引導學生關注室內空間如何滿足人們的需求,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進而理解設計師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和人文關懷的重要性。最后,從生態環保理念角度,在照明設計、材質選擇等教學內容中,強調綠色設計、節能減排的理念,引導學生關注室內設計的可持續性,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
2.教學方法與思政教育的結合
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效運用案例分析法,選取具有思政教育意義的室內設計案例,通過分析案例中的設計思想、實踐過程和社會影響,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實現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的有效結合。
適當設置討論與互動環節,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圍繞室內設計中的相關問題展開深入交流,激發學生的思考熱情,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同時,將實踐項目與思政教育結合。在設計實踐項目中,要求學生關注社會熱點、民生問題,將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設計方案中,通過實踐操作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
3.課程考核與思政教育的關聯
在設計作品評價方面,除了關注學生的技術水平和創意表現外,還應注重作品所體現的思政元素和人文關懷,以此引導學生注重作品的思想內涵和社會價值。同時,在課堂表現和參與度方面,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和互動,將思政教育的參與度和深度納入課程考核體系,以此激勵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索思政元素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
三、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室內設計原理課程思政實踐中的應用
本文以室內設計原理課程室中的內陳設設計部分為例,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在授課過程中,密切結合傳統工藝美術與室內設計,尋找兩者之間的契合點。通過學習,期望學生能夠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內涵,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領略中國工藝美術輝煌歷史的同時,致力于培育學生的文化自信,激發他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在當前的室內設計中,工藝美術以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厚的文化內涵為室內設計注入了新的活力。工藝美術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不僅豐富了空間的藝術性和審美性,更為人們帶來了更為豐富和舒適的居住體驗。[1]以下從混合式教學模式的三個階段進行闡述。
(一)課前準備階段
在課前準備階段,教師充分利用智慧樹平臺,發布關于室內設計的相關知識點,并精選與課程相契合的案例,以幫助學生拓展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為了豐富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制作微課或PPT等,或搜集優質的視頻資源,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相關知識點。例如,在講述陶瓷制品時,教師不僅要介紹陶瓷的制作原料和工藝,還要將知識點拓展到陶瓷的發展歷史上。強調陶瓷在中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從商代的白陶到魏晉時期的青瓷,再到宋代燒瓷技術的完全成熟,直至清代景德鎮青花瓷器的輝煌,這些都是我國陶瓷工藝發展的歷史見證。同時,指出在中式或新中式設計風格的室內設計中,陶器制品作為設計元素,能夠展現中國古典韻味,使空間更具有文化氣息,體現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傳承。在講解木雕和根雕時,讓學生了解我國木雕工藝的悠久歷史和精湛技藝。木雕工藝最早用于建筑或家具裝飾上,木材的質地和色澤賦予木雕作品獨特的魅力。通過運用圓雕、鏤雕、深淺浮雕等技法,匠人創作出了柜體、桌椅、燈臺、屏風等精美作品。這些精巧細膩的制作工藝不僅展現了匠人的高超技藝,也讓學生深刻理解了工匠精神的內涵,強化了課程育人的功能。這些用視頻或PPT呈現的知識點,教師會在課前要求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及探索精神。
(二)課堂教學階段
通過學生的課前學習,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自學內容進行檢驗,通過提問的方式掌握學生的自學情況。同時,在課堂上進一步深化和拓展知識,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學習資源。在講到空間的隔斷設計時,教師可以巧妙地將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剪紙技藝融入教學中。剪紙作為一種鏤空的藝術形態,具有獨特的表現形式,可以靈活地應用到屏風隔斷的設計中。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設計理念,教師可以從中國剪紙的歷史入手,講述在宋代造紙業成熟之后,開始出現了專門從事“剪紙”的專業手藝人,到了明清時期,剪紙手工藝走向了成熟。我國的剪紙藝術具有豐富多彩的風格和特點。例如,河北民間剪紙以彩色點染為特色,山西民間剪紙則以造型生動、線條纖細而著稱,山東民間剪紙簡練樸實、玲瓏剔透,陜西民間剪紙被譽為民俗“活化石”,江浙民間剪紙清新秀麗、形神兼備,而福建民間剪紙細致生動。這些不同風格的剪紙作品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設計靈感。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圖片展示和具體介紹,引導學生深入剖析不同風格剪紙的設計特點和表達形式。在設計具有地域性的室內空間時,學生可以將這些剪紙元素巧妙地應用于空間立面裝飾的表達上。這樣不僅能夠突出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還能豐富空間的內涵和視覺效果。例如,在西北面館的室內空間設計中,可以借鑒民間剪紙的特點,將西北的民俗風情以剪影的形式展示在墻面上。按照形式分類,剪紙分為單色剪紙、彩色剪紙以及立體剪紙等。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鼓勵他們發揮想象力,進行頭腦風暴。每組學生可以嘗試將這三種剪紙形式巧妙地應用在空間設計中,通過交流和分享,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設計思路,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三)課后鞏固提升階段
在課后作業布置方面,要求學生深入挖掘典型的中國陶瓷制品,詳細了解其制作工藝,并對其進行深入分析。這樣,在設計創作的過程中可以吸取這些陶瓷制品的特點,如青花瓷的清新淡雅、唐三彩的絢麗多姿等。學生需要對這些經典作品中的色彩搭配和彩陶裝飾紋樣進行總結,通過對經典配色和元素的傳承和創新,將其巧妙地融入室內設計中,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此外,要求學生分別利用單色剪紙、彩色剪紙以及立體剪紙設計出不同的屏風隔斷,并繪制其立面圖和效果圖,闡述自己的設計意圖。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剪紙藝術的魅力,并將其與室內設計相結合,創造出富有創意和個性的作品。同時,為了拓寬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鼓勵學生探索工藝美術中的其他工藝與室內設計的聯系。學生可以分組、分版塊進行資料搜集,如染織工藝、漆器工藝、雕塑工藝等。通過探討工藝美術與現代室內設計的創新融合思路,學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工藝美術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培養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能力。學生需要將作業上傳到智慧樹平臺,這樣教師可以直接在平臺上進行評價,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可以隨時互動、探討交流,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結束語
通過對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室內設計原理課程思政的實踐研究不難發現,這種教學模式對課程思政的實施具有顯著優勢。通過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內容,可以將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課程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從而實現課程育人的目標。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室內設計的基本原理和技巧,還能深刻領會思政教育的內涵。在設計作品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展現自己高超的技藝和創意,更能巧妙地將工藝美術元素融入室內空間,提升了空間的審美價值和文化內涵。同時,這種教學模式也滿足了人們對個性化、差異化空間的需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創意,將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應用到實際設計中,創造出獨具特色、富有個性的室內空間。因此,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室內設計原理課程思政實踐研究,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和設計能力,更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審美能力,實現全面育人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張繼輝.工藝美術在室內設計中的運用研究[J].新美域,2023(11):103-105.
(編輯: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