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深入推進全民閱讀,打造書香社會、書香國度,對深化全民閱讀活動進行戰略思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全民閱讀,多次在文件中對全民閱讀工作進行部署和推進,表明深化全民閱讀活動已上升為國家文化戰略。我們應對深化全民閱讀活動進行戰略布局,推動全民閱讀活動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基礎設施建設、服務體系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 鍵? 詞】全民閱讀;國家文化戰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作者單位】徐升國,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
【中圖分類號】G249.2【文獻標識碼】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4.10.001
近年來,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已經成為全國上下的共識。2024年4月23日,第三屆全民閱讀大會在云南昆明舉行,再次吹響深入推進全民閱讀的號角。在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提出“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深化全民閱讀活動”。此后,2024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強總理也提出“深化全民閱讀活動”,這是落實和推進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全民閱讀工作部署的重要舉措,也是對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連續十多年推進全民閱讀工作的總結和深化。
一、深化全民閱讀活動已上升為國家文化戰略
1.深入推進全民閱讀活動被納入國家整體發展戰略規劃
2021年全國兩會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中國”。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印發《關于促進全民閱讀工作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覆蓋城鄉的全民閱讀推廣服務體系的總體目標。《關于促進全民閱讀工作的意見》全面部署深入推進建設全民閱讀推廣服務體系的主要內容,為邁入新時期的全民閱讀提供了指引。要求全民閱讀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活動更加豐富多樣,氛圍更加濃厚,成效更加凸顯,優質閱讀內容供給能力顯著增強,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完善,工作體制機制更加健全,法治化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國民綜合閱讀率顯著提升。通過全民閱讀提升廣大國民的文化素養與創新意識,使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的高度[1]。
2.全民閱讀工作初見成效,正在不斷深化
深化全民閱讀活動,是我國多年來持續推進全民閱讀工作的必然結果,體現了全民閱讀工作正在不斷深化。
2012年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全民閱讀工作,以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為起點,開展全民閱讀活動被列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一項重要舉措。自 2014 年起,“全民閱讀”連續11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從2014年到2016年連續提出“倡導全民閱讀”,2017年提出“大力推動全民閱讀”,從2018年到2021年再提“倡導全民閱讀”,2022年和2023年提出“深入推進全民閱讀”。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全民閱讀活動”,這一提法與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提法一致。全民閱讀從“開展”、“倡導”到“大力推動”“深入推進”,再到“深化”,體現了全民閱讀作為一項國家戰略持續高位推進。
3.全民閱讀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自部署和持續推動
習近平總書記對全民閱讀極為關注,2012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除了在多種場合公開表示對閱讀的熱愛,還積極推進全民閱讀相關工作的開展。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表示:“現在,我經常能做到的是讀書,讀書已成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到蘭州讀者出版集團考察時提出:“要提倡多讀書,建設書香社會,不斷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2022年4月23日,首屆全民閱讀大會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
發來賀信,發出號召:“希望全社會都參與到閱讀中來,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習近平總書記率先垂范,親自部署,使全民閱讀受到全國上下廣泛重視,成為全體國民的共同意志。
4.全民閱讀被納入國家政策法規體系予以制度保障
2016年,我國出臺首個國家級全民閱讀規劃——
《全民閱讀“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了國家全民閱讀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并從十個方面制定了進一步推動全民閱讀工作走向深入的重點任務。2020年10月,中宣部印發《關于促進全民閱讀工作的意見》,對加強全民閱讀工作進行了全面系統的部署。在法制建設方面,2017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正式施行,2018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正式施行,這兩部法律都列入了全民閱讀的內容,對保障居民閱讀便利提出明確要求。
此外,從2017年起,國家層面就一直致力于推動全民閱讀立法。2024年,《全民閱讀促進條例》被納入《國務院2024年度立法工作計劃》。而在此前,地方全民閱讀法規體系早就蓬勃興起。從2015年湖北省正式實施《湖北省全民閱讀促進辦法》以來,我國相繼有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出臺地方性全民閱讀法規,對全民閱讀的主管部門及相關部門、社會組織等在全民閱讀中應擔負的職責作出明確規定,以切實保障居民的閱讀權益。
可以說,深化全民閱讀活動,是多年來全民閱讀作為一項國家戰略,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之下持續推進的結果。全民閱讀政策法規體系的出臺,對居民的閱讀權益的持續關注,社會閱讀理念的不斷更新,都為推進全民閱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深化全民閱讀活動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黨的二十大吹響了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號角。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從現在起,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是“以中國式的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新的歷史使命任務中,全民閱讀在建設文化強國,增強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軟實力,促進中華文化復興,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程中,都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價值,發揮了重要作用。
1.深化全民閱讀活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僅需要有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也要有高度發達的精神文明。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轉變體現了我國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從滿足基本物質文化需求到追求更高質量的生活需求,再到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反映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深化和發展。解決這一主要矛盾,要求我們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推進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物質生活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全民閱讀活動開展的深度和廣度,以及國民整體閱讀力的高低,可以說是測定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尺[2]。深化全民閱讀活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提高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程度,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文化價值與文化力量,正是全面深化全民閱讀活動的指針。
2.深化全民閱讀活動,是建設文化強國、增強文化自信的內在要求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基礎支撐,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題中之義。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新時代我國新的文化使命。加快建設與我國深厚文化底蘊和豐富文化資源相匹配、與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將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文化條件。
文化強國建設要求我們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的文明程度,繁榮發展文化藝術,增強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影響力,提高民族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穩、行得遠,有主體性的文化才有引領力、凝聚力、塑造力、輻射力。對中國這樣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大國來說,要成功實現現代化,必須不斷鞏固文化主體性,增強文化自信自立、精神獨立自主。這要求我們對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寶庫進行全面挖掘,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將文化自信不斷轉化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進程中的強大力量。閱讀可以讓人得到思想啟發,樹立崇高理想,涵養浩然之氣。深化全民閱讀活動,增強國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繼承和發揚,加強對當代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的吸收消化將是我們建設文化強國、增強文化自信自強的重要途徑。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從根本上說,有賴于全體國民整體閱讀力的提高和全民閱讀活動的深入開展。
3.深化全民閱讀活動,是建設創新型國家,打造科技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的必然要求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我們應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為此,我國正在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提升發展新動能。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當前,科學研究范式正在發生深刻變革,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制造技術、新材料技術的深入應用,以及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帶動以綠色、智能、泛在為特征的群體性重大技術變革,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同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技術相互融合的步伐加快,正在引發國際產業分工重大調整,進而重塑世界競爭格局、改變國家力量對比。科技實力決定著世界政治經濟力量對比的變化,也決定著各國各民族的前途命運。只有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才能搶占科技創新的先機,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此,需要通過深化全民閱讀活動,提升國民的終身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實現以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支撐現代化強國。
4.深化全民閱讀活動,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文明進步的有效途徑
人類文明的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源泉。回首人類文明發展史,文明大交流階段往往是多種文明走向繁榮、社會迅猛發展的時期,反之則是文明衰落、社會退步的時期。文明交流交往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然路徑和強勁動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堅持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建設開放包容的世界,促進不同文明的交流對話,促進文化繁榮發展,促進人類文明進步。這也正是費孝通先生所說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是中華民族向世界貢獻的偉大思想智慧。為此,世界各國都需要加強全民閱讀,通過對世界各國不同文化的閱讀了解,促進各種文明的相互學習、交流、對話、理解和合作,進而提升整個人類的文明程度。也正是基于這個角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長期致力于推進世界各國全民閱讀活動的開展,提出閱讀是公民基本權利的政治主張,推進“世界讀書日”“世界圖書之都”等大型全民閱讀項目。我國深入全民閱讀,也是保障公民閱讀權利,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的文化價值觀的充分體現。
三、深化全民閱讀活動需要進行戰略布局
深化全民閱讀活動作為一項國家文化戰略,首先要從國家整體高度進行宏觀布局,建立起現代化全民閱讀治理體系。具體而言,應確立全民閱讀的戰略定位、戰略目標、戰略措施,建立全民閱讀法制體系、管理體系、財政投入機制、服務體系,形成閱讀工作長效機制,建立健全全民閱讀人才隊伍、科學合理的全民閱讀績效考評體系,形成全民閱讀公共服務體系整體架構。
1. 建立全民閱讀領導組織協調機制
中央及各級政府可成立全民閱讀委員會作為全民閱讀指導機構,統籌協調各級全民閱讀整體工作。整合多方資源,建立“部門協同、各方聯動”工作機制,健全“省(自治區、直轄市)、市、區、街鄉、社區村”分級閱讀推廣組織構架,推動全民閱讀推廣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加強全民閱讀治理,需要從加強全民閱讀工作法制化、制度化建設著手,開展閱讀立法,制定頒布《全民閱讀促進條例》,適時將其升級為《閱讀促進法》,將全民閱讀納入法制化軌道,保障全民閱讀的可持續發展。
2.建立全民閱讀公共服務投入機制
全民閱讀作為一項保障公民文化權益的公共文化服務,是政府的職責。為此,政府需要強化全民閱讀資金保障,將全民閱讀專項經費納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進一步加大財政資金的投入力度,推動政府增加全民閱讀年度財政預算,逐年增加全民閱讀專項經費,確保每年全民閱讀資金投入增幅不低于財政收入增幅。拓寬全民閱讀資金來源渠道,推動政府相關系統安排專項經費投入全民閱讀活動。成立全民閱讀專項基金,吸引更多社會資金支持全民閱讀,鼓勵社會資金、民間力量的投入,不斷完善社會化、市場化全民閱讀運行模式。
3.建立全民閱讀績效考核評價體系,保障全民閱讀服務效能
全民閱讀公共服務的目的是實現閱讀服務效能,提升國民閱讀整體水平。為此,相關部門需要出臺全民閱讀公共服務標準,形成全民閱讀服務評價標準體系,加強對各級公共閱讀機構的績效考評,對全民閱讀活動、全民閱讀設施、全民閱讀服務、公共圖書館運營等,建立以提高讀者滿意度為目標、以服務效果為核心的考核機制。加強對全民閱讀財政資金的績效考核,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加強政府采購項目績效評估,構建群眾滿意度和第三方評估相結合的政府購買公共閱讀服務評價體系。建立健全全民閱讀社會調查體系,全面反映國民閱讀現狀與趨勢,反映全民閱讀公共服務效果,提高全民閱讀決策的專業性和科學性。
4.建立專業人才隊伍支撐全民閱讀工作專業化發展
人才是推動全民閱讀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隊伍保障。深化全民閱讀活動高質量發展,需要更加完整、專業的人員隊伍,需要在更大范圍內整合人才資源推廣閱讀工作,提升全民閱讀服務的專業化水平。形成閱讀推廣人才培養和使用機制,包括培訓、實踐、激勵機制,顯得尤為重要。對此,需要設立閱讀指導師、閱讀志愿者職業,開展閱讀推廣人培訓、優秀閱讀推廣人評選、閱讀推廣人才庫建設等,形成一支專業化、職業化的閱讀推廣專業人才隊伍。
四、深化全民閱讀活動需要高質量活動支撐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不再滿足于一般性、常規性的閱讀活動,而是希望擁有更高質量、更多收獲的閱讀活動。從形式到內容、從視覺到體驗,閱讀活動都需要更有科技含量、更有文化含量、更有吸引力。
1.打造高品質全民閱讀重大活動
相關部門應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高質量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全面升級全民閱讀活動,以創新性、前瞻性、引領性、示范性的高品質全民閱讀活動,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和喚醒人們閱讀需求的強大氛圍。全民閱讀活動需要成為人們的思想盛宴、文化大餐和節日慶典,為此,需要更有針對性、更有時效性地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相關部門應針對不同人群,分別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期間舉辦全民閱讀節,在5月15日世界家庭日期間舉行家庭閱讀節,在“六一”國際兒童節期間舉行兒童閱讀節,在北京國際書展期間舉行國際圖書節,在孔子誕辰與國慶節期間舉行中華傳統文化閱讀節,在每年秋分的中國農民豐收節期間舉行鄉村閱讀節,在暑假、寒假期間舉行學生假日閱讀活動等[3]。同時,在不同地區、不同城市,還可以策劃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大型本地化閱讀活動,如深圳讀書月、上海書展、成都書香天府,打造在地性、多元化、豐富活潑的閱讀活動。
2.推動全民閱讀活動日常化、生活化
閱讀要成為人民的日常生活方式,閱讀活動不應僅僅成為人們的一種“運動”,“四月來、五月走”,而應長期開展,滿足人民的日常需求。為此,相關部門需要將全民閱讀品牌活動與全民一般性日常活動有機結合,以閱讀品牌節慶帶動校園閱讀、企業閱讀、社區閱讀、鄉村閱讀等持續開展,讓閱讀滲透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人們的生活方式。
面向未來,全民閱讀活動將實現常態化、體系化、制度化、品質化發展,推動全民閱讀活動面向基層,深入群眾,促進便利化、均衡化發展,縮小城鄉差距。為此,可以建立全民閱讀活動推廣資源和閱讀推廣人共享平臺,形成共享機制,推動專業閱讀組織常年到一線居民區開展閱讀推廣活動,同時將全民閱讀活動與全民藝術普及、全民普法、全民健身和全民科普活動等深度融合。在活動形式方面,結合線上線下,開展線上閱讀服務活動,利用微信微博、視頻直播等新媒體、新技術,提供講座、誦讀、直播等在線閱讀活動,讓閱讀輕量化,無時無刻不在人們身邊。
五、深化全民閱讀活動需要深入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閱讀既需要良好的環境氛圍,也需要物質支撐條件。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工作,需要建設全民閱讀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設施。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閱讀設施建設也需要提質升級,以人為中心,以人們的精神需求為中心,成為人們的精神歸宿。
1.建設各類優質閱讀體驗空間
在全民閱讀基礎設施建設中,書店、書屋、公共圖書館、新型城市書房、農家書屋、社區書屋等各類閱讀空間是建設主體。優秀的閱讀空間既需要優質漂亮的外觀,需要有符合新時代人們審美體驗的內部環境,還需要有內在的精神氣質,包括圖書內容品質、閱讀活動設計組織,細致入微的運營管理,能以內在的芬芳成為廣大讀者的第二書房。為此,需要建設更多特色品牌書店和新型特色閱讀空間,升級傳統閱讀空間,發展智能跨界空間,建設一批有地域特色的新型綜合文化體驗中心、閱讀街區、閱讀小鎮,形成一批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閱讀文化地標,形成新零售、新服務、新體驗文化消費新模式。
社區書屋和農家書屋是人們身邊的精神家園,高質量的全民閱讀呼喚更美好的精神體驗空間。全面升級社區書屋和農家書屋建設水準,開展星級“美麗書屋”建設工程,加強書屋的藝術含量、文化含量、科技含量,提升人文體驗、提升服務水平,建設一批示范性高標準星級社區書屋與農家書屋,使其成為人們身邊的文化風景線,是一些重要的舉措。
在建設“美麗書屋”的過程中,相關部門可以推廣“鄉村書院”建設模式,啟動鄉賢書院建設,推動各類新鄉賢到家鄉建設鄉村閱讀空間,基于現代審美需求,探索引入創意元素,結合鄉村文物古建筑、田園農莊、茶館等場所,推動農家書屋向傳承展示傳統文化、美麗鄉村建設實踐、非遺工藝傳承、農村電商等轉化,打造體驗式、融合創新的新型閱讀空間,將城市文明和現代思想觀念及發展模式反哺鄉村,逐步形成與文化強國和鄉村振興相適應的農村閱讀服務體系,引領鄉村經濟文化社會發展,促進鄉村振興。
2.打造15分鐘閱讀生活圈,用閱讀聯結一切生活設施
當前,閱讀已成為許多人的生活方式,這要求閱讀空間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圈,能夠使人們在步行15分鐘之內到達,從而實現工作之余可享受到高品質的閱讀服務。這要求織密公共閱讀設施密度,大力發展中小型街道圖書館、社區書屋、農家書屋、無人值守的24小時城市書房等公益性公共閱讀設施,發展各類社會化閱讀設施,如書吧、書咖、繪本屋、社區書店,進一步挖掘公共文化空間和布局,大力推進城市綠地、公園、車站、公共服務大廳等公共場所空間的閱讀空間建設與改造,推廣“書香公園”“書香廣場”等公共閱讀服務,活化利用既有的文物古建、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行政辦事大廳、醫院等公共服務空間,以及房屋租售中介中心、酒店等商業場所,增加閱讀服務功能,推動借閱、文化交流活動等服務。只有將閱讀服務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閱讀才能真正成為人們的生活方式。
六、深化全民閱讀活動需要推進服務體系建設
在數字化和智能化時代,閱讀服務需要更加科學化、更加精準化、更加個性化、更加人性化,應加強按需服務、定制服務,推動公共閱讀服務供給與群眾閱讀需求精準化對接。各級圖書館、社區書屋、農家書屋應以讀者需求為中心,開展好書裝備、閱讀推薦、閱讀指導、閱讀服務、閱讀交流等專業化服務,提高閱讀內容引領和服務能力。政府公共閱讀服務機構及公共圖書館等需要運用數字技術,加快創新步伐,建立全民閱讀公共服務與監測評估大數據平臺、全民閱讀公共服務數字內容智能推送平臺,加大全民閱讀資源庫的建設力度。推進數字閱讀按需化、定制化服務,實現服務供給精準化、個性化、便捷化,提升讀者的數字社區生活體驗。
1.加強青少年閱讀指導,培養新一代閱讀人群
全民閱讀作為一項百年樹人的工程,需要有長遠的眼光和規劃布局,從國家層面實施閱讀啟蒙工程,培養閱讀的種子。相關部門可以借鑒其他國家開展的零歲閱讀工程,從嬰幼兒出生開始由政府提供專業性閱讀輔導,引導兒童父母形成正確的閱讀觀,使父母掌握兒童閱讀輔導方法,從小培養兒童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此外,推廣兒童階梯閱讀體系,促進幼兒園和中小學學生閱讀,開設閱讀課程,進行校園閱讀輔導,在兒童、青少年群體中形成愛書氛圍,幫助未成年人學會閱讀,提高閱讀能力,依靠閱讀,輔助學習與成長,提高兒童、青少年群體的知識文化素養,培育健全人格,也是十分重要的舉措。
2. 保障特殊群體閱讀權益
閱讀作為一項公民的基本文化權益,需要有效保障。特殊群體因為其特殊困難,其閱讀權益需要予以特別關注。為此,相關部門需要推進各類公共閱讀空間建設無障礙通道、殘疾人閱讀專席等便民設施,為閱讀障礙者提供盲文出版物、大字出版物、有聲讀物等。重點保障農村留守兒童、貧困家庭兒童、孤殘兒童等群體的基本閱讀需求,對外來務工人員提供有針對性的閱讀服務,推動監獄、戒毒場所、社區矯正機構等為各類人群提供必要的閱讀條件,開展有針對性的閱讀活動。
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大力發展“銀齡閱讀計劃”勢在必行。具體而言,相關部門可專門推出針對老年人的大字版圖書、老年聽書設備,開設針對老年人的知識講座,成立銀齡讀書會,建設銀齡閱讀空間,開展兒童與老人相互閱讀陪伴活動,推動老年人群老有所安、老有所樂、老有所為,滿足銀發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
深化全民閱讀活動,既是一項國家戰略,又是全民閱讀持續推進的必然要求。隨著全民閱讀的走深走細,隨著閱讀成為越來越多人的生活方式,在不遠的將來,書香社會、書香國度必將成為現實,中華民族將再度以“詩書國度、禮儀之邦”屹立在世界東方。
|參考文獻|
[1]徐升國,湯雪梅. 全民閱讀走向體系化新時代:“十四五”時期全民閱讀發展思考[J]. 科技與出版,2021(5):6-11.
[2]黃曉新,吳若楠. 新征程深化全民閱讀活動意義與著力點[J]. 中國出版,2023(10):23-29.
[3]方卿,王欣月,王嘉昀. 智能閱讀:新時代閱讀的新趨勢[J]. 科技與出版,2021(5):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