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國華
2023年,湖南省制定出臺“十二個不得”具體措施,深化拓展基層減負。同時,通過完善機制,搭建信息化平臺,讓廣大基層干部輕裝上陣,讓基層有更多時間和精力謀實事干實事。
形式主義之弊非一日之寒,減輕基層負擔也非一日之功。要讓持續深化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的措施更具有可操作性,關鍵就是標本兼治,完善長效機制。湖南的實踐表明,只有完善制度機制,才能推動應減盡減、能減必減落到實處。
強化思想教育,制度不“缺席”。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首先需要通過一系列強有力的思想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從思想上充分認清形式主義的巨大危害,增強反對形式主義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制度是管根本、管長遠的,強化思想教育,必須依靠完善的制度機制來保證。
統籌減負工作,制度不“缺席”。2019年3月,由中共中央辦公廳牽頭,中央8家單位參與,建立專項工作機制,專門負責統籌協調和督促推動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工作。這是中央層面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加強頂層設計,各成員單位各司其職、協調配合的一個典型例證。具體到地方和單位而言,各項工作更具體,往往更需要完善的制度機制保障統籌協調工作的順利進行。
堅持問計于民,制度不“缺席”。群眾是真正的英雄。形式主義是個頑癥,而且還出現了新動向新表現,其表現形式可謂五花八門、千姿百態。如有的單位雖把會議從現場搬到線上,最終仍是以會議落實會議;有的地方出現了過程管理機械過度、技術賦能成“數字負擔”、調查研究含金量不高、考評考核“數據依賴”等形式主義新動向。預防和解決這些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堅持問計于民,拜人民群眾為師。整治形式主義的措施、方法、效果,人民群眾是最好的“裁判員”,也最有發言權。所以,為基層減負要從實處著眼,靠實績說話,在制度設計上堅持需求由群眾提出、過程由群眾監督、成效由群眾評價,讓工作本身的完成度、群眾的滿意度成為評價減負工作的度量衡。
力戒形式主義,制度不“缺席”。形式主義是黨的大敵、人民的大敵,同黨和人民的事業背道而馳。整治形式主義任重而道遠,決不可有“松口氣、歇歇腳”的想法,只有咬定青山不放松,建立完善常態化制度機制,以“零容忍”的態度和扎實的作風,持續發力、精準發力、共同發力,才能激發基層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進一步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