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榮娟 姜榮榮
基金項目 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編號:103152022027;江蘇省高等學校自然科學研究項目,編號:21KJB360024;江蘇省衛生健康委科研項目,編號:Z2022026;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護理專業委員會開放項目,編號:SZLHLB?1904
作者簡介 郭榮娟,本科在讀
通訊作者 姜榮榮,E?mail:jrr880107@126.com
引用信息 郭榮娟,姜榮榮.刮痧療法干預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方案分析[J].護理研究,2024,38(13):2376?2382.
Analysis of scraping therapy intervention plans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GUO Rongjuan, JIANG Rongro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Jiangsu 210023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JIANG Rongrong, E?mail: jrr880107@126.com
Keywords??? lumbar disc herniation; scraping therapy; scraping therapy intervention plan; data mining
摘要? 目的:分析刮痧療法干預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方案特點,為后續臨床操作規范化提供參考。方法:檢索中國知網(CNKI)、萬方數據庫、維普數據庫(VIP)、Web of Science、PubMed和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服務系統(SinoMed)自建庫至2022年6月30日有關刮痧療法干預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文獻。運用Excel對數據進行統計整理和頻次分析,并對經絡和高頻腧穴(頻次≥9次)進行聚類分析及Apriori關聯分析。結果:檢索共得文獻261篇,篩選后納入文獻54篇。刮痧用具多為水牛角、刮痧介質多為刮痧油,刮痧手法和時間多數未提及。經絡使用頻次居前3位的是足太陽膀胱經(77.78%)、督脈(70.37%)、足少陽膽經(22.22%);腧穴使用頻次居前3位的是委中(55.56%)、環跳(38.89%)、腎俞(35.19%)。此外,最常使用的經絡配伍為督脈→足太陽膀胱經;最常使用的腧穴配伍為環跳→委中。結論:刮痧療法干預腰椎間盤突出癥時,刮痧器具多樣,刮痧手法和時間各異,經絡多選用陽經,腧穴選用遵循局部取穴與遠端取穴相結合的規律。
關鍵詞? 腰椎間盤突出癥;刮痧療法;刮痧方案;數據挖掘
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24.13.022
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指腰椎間盤部分組織,如軟骨終板、纖維環、髓核等,局部性移位超過椎間盤的正常邊緣,導致突出部位對應神經的支配區域出現無力、麻木、疼痛及功能障礙等臨床表現[1],是一種常見的骨科疾病。近年來,受人們久站、靜坐、運動量減少等不良生活習慣影響,其發病率逐年升高,且患病人群趨向年輕化[2]。該病急性發作時,病人肢體活動受限,腰腿疼痛難忍,嚴重時可影響日常生活質量[3]。目前,西醫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可分為手術治療和保守治療(如物理治療、藥物治療等),但是手術治療存在一定風險,保守治療效果不佳,存在疾病復發率高、病人滿意度低等問題。刮痧作為中醫常用的非藥物療法,具有簡、便、易、廉等優勢[4]。相關臨床研究表明,刮痧在干預腰椎間盤突出癥時,能夠有效促進病人局部的血液循環,提高機體免疫力,減輕炎癥反應從而緩解疼痛[5?7]。然而在操作時,不同的施術者刮痧手法各不相同,對于經絡和腧穴的選擇也存在差異,尚未形成統一標準。因此,本研究通過對刮痧療法干預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相關文獻進行統計整理與數據分析,獲取刮痧方案,總結規律特點,以期為后續臨床刮痧干預腰椎間盤突出癥操作規范化提供一定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數據來源
檢索中國知網(CNKI)、萬方數據庫、維普數據庫(VIP)、Web of Sicence、PubMed和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服務系統(SinoMed)。檢索時限為建庫至2022年6月30日,使用主題詞或關鍵詞檢索,并依據數據庫具體界面進行相應調整。中文檢索詞為:刮痧/刮痧療法、腰椎間盤突出癥;英文檢索詞為:guasha/scraping therapy、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
納入標準:1)臨床療效觀察類文獻(包括隨機對照試驗和非隨機對照試驗),干預方法為單純刮痧或聯合其他療法;2)研究樣本數≥10例;3)文獻應有明確的疾病診斷標準、療效判定標準及刮痧方案,刮痧方案具體應包括刮痧器具(刮痧用具和刮痧介質)、刮痧手法(刮痧的角度、力度、速度、長度、程度和方向)、刮痧時間(刮拭時間、間隔時間和刮痧次數)及刮痧部位(經絡和腧穴)。排除標準:1)文摘或科普類文獻、科技成果類文獻、會議通告類文獻;2)綜述類文獻;3)經驗總結類文獻、理論探討類文獻、機制研究類文獻;4)動物實驗類文獻;5)內容重復的文獻納入質量較高的1篇。
1.2 數據處理
創建“刮痧療法干預腰椎間盤突出癥文獻數據”Excel統計表,將文獻數據分為以下3類:基本信息(包括篇名、第一作者、發表年月、出處、樣本量、干預方法)、中醫辨治情況(包括疾病辨證分型、評價指標、療效)及刮痧方案(包括刮痧器具、刮痧手法、刮痧時間、刮痧部位)。根據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對檢索到的所有文獻進行篩選,篩選完成后將符合條件文獻中的數據分類錄入到上述統計表。參照《經絡腧穴學》[8]對經絡和腧穴名稱進行規范化處理,如將“壓痛點”規范為“阿是穴”等。
1.3 數據分析
使用Excel對刮痧療法干預腰椎間盤突出癥文獻的刮痧方案進行頻次分析,將出現頻次≥9次的腧穴列為高頻腧穴。使用SPSS 22.0分別對經絡及高頻腧穴進行系統聚類分析,聚類方法為組間連接,測量區間為Pearson相關系數[9]。使用SPSS Modeler 18.0分別對經絡及高頻腧穴進行Apriori關聯分析,參考既往文獻及結合數據特征,設置支持度≥20%、置信度≥70%、最大前項數為2。其中,支持度越高表明規則出現頻次越高,置信度越高表明規則關聯越密切,且當提升度>1時,該條關聯規則才有意義[10]。同時,將關聯分析結果進行可視化處理得到網絡圖,圖中線條越粗,表明規則鏈接強度越強,反之越弱。
2? 結果
2.1 文獻檢索結果
共檢索到相關文獻261篇,經查重后去除重復文獻114篇;經瀏覽題目和摘要、閱讀全文后剔除無關主題或單一主題類文獻17篇、動物實驗類文獻11篇、綜述類文獻18篇、會議類文獻28篇、科技成果類3篇及無法獲取內容的文獻15篇;因本研究數據范圍不納入耳穴,故排除耳部刮痧文獻1篇,最終共納入文獻54篇。其中,應用單一刮痧療法干預類文獻25篇,聯合1種其他療法干預類文獻24篇,聯合2種及以上療法干預類文獻5篇。
2.2 數據分析結果
2.2.1 刮痧器具頻次
刮痧器具包括刮痧用具和刮痧介質。刮痧用具主要為刮痧板;刮痧介質多用于潤滑皮膚,部分還具有增強療效的作用。經統計,納入的54篇文獻中,25篇提及刮痧器具;刮痧用具中,水牛角18篇(33.33%),銅砭5篇(9.26%),砭石1篇(1.85%)及玉制刮痧板1篇(1.85%);刮痧介質中,刮痧油9篇(16.67%),紅花油4篇(7.41%),活血劑2篇(3.70%),石蠟油2篇(3.70%),神蜂精油1篇(1.85%),精油1篇(1.85%),茶油1篇(1.85%),開塞露1篇(1.85%),凡士林1篇(1.85%),馬桑溝幫油1篇(1.85%),蜂毒制劑1篇(1.85%),自制刮痧油1篇(1.85%)。
2.2.2 刮痧手法頻次
刮痧手法包括刮痧的角度、力度、速度、長度、程度和方向。刮痧角度指刮痧板與刮拭方向所成夾角的度數;刮痧力度分為輕刮法(又名補法)和重刮法(又名瀉法),輕刮法刮拭速度慢、刮拭力量小,重刮法刮拭速度快、刮拭力量大;刮拭速度分為快刮法和慢刮法,快刮法刮拭次數為每分鐘30次以上,慢刮法刮拭次數為每分鐘30次以內;刮痧長度指單次刮痧板移動的直線距離;刮痧程度可分為出痧痕或痧斑、不出痧或出痧少,原則上不可強力刮出痧,應以病人耐受為度;常規刮痧方向為從上到下、從內到外,單一方向刮拭。
經統計,刮痧療法干預腰椎間盤突出癥時,刮痧角度多為45°(20篇,37.04%);刮痧力度多為大力/瀉法(2篇,3.70%)或4~5 kg(2篇,3.70%);刮痧速度多為快刮法/瀉法(4篇,7.41%);刮痧長度長短不一,多數未提及;刮痧程度多為出痧/出現紫紅色斑點(17篇,31.48%);刮痧方向多為自上到下(31篇,57.41%)。見表1。
2.2.3 刮痧時間頻次
刮痧時間包括每次刮拭時間、間隔時間及刮痧次數。刮痧次數為研究者結合間隔時間及干預療程經計算得出。經統計,刮痧療法干預腰椎間盤突出癥時,時間安排頻次最高的為:每次刮拭時間20 min(4篇,7.41%),5 d 1次(12篇,22.22%),總共刮痧4次(11篇,20.37%),見表2。
2.2.4 經絡
2.2.4.1 頻次分析
經統計,本研究納入的54篇文獻中,共涉及11條經絡,選用經絡總頻次為109次。其中,經絡使用頻次居前3位的是:足太陽膀胱經(42篇,77.78%)、督脈(38篇,70.37%)和足少陽膽經(12篇,22.22%),見表3。
2.2.4.2 聚類分析
對選用的11條經絡進行系統聚類分析,依據專業知識,可將經絡分為3個聚類群。聚類群1:督脈、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聚類群2: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陰肺經、足陽明胃經;聚類群3: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陰腎經、足太陰脾經。見圖1。
圖1 刮痧干預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經絡聚類分析樹狀圖
2.2.4.3 關聯分析
對選用的11條經絡進行Apriori關聯分析,共得到6條關聯規則,見表4。其中,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的關聯性最強(置信度≥90%,支持度≥70%,提升度>1),最具配伍意義,足少陽膽經與督脈、足少陽膽經與足太陽膀胱經次之,見圖2。
2.2.5 腧穴分析
2.2.5.1 頻次分析
經統計,本研究納入的54篇文獻中,共提及65個腧穴,選用腧穴總頻次為304次。其中,腧穴使用頻次居前3位的是:委中(30篇,55.56%)、環跳(21篇,38.89%)、腎俞(19篇,35.19%)。將腧穴使用頻次≥9次的腧穴列為高頻腧穴,共14個,見表5。
2.2.5.2 聚類分析
對選用的14個高頻腧穴進行系統聚類分析,依據專業知識,可將腧穴分為3個聚類群。聚類群1:命門、腰陽關;聚類群2:阿是、夾脊;聚類群3:承扶、承山、大腸俞、風市、關元俞、環跳、腎俞、委中、陽陵泉、殷門。見圖3。
圖3 刮痧干預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高頻腧穴聚類分析樹狀圖
2.2.5.3 關聯分析
對選用的14個高頻腧穴進行Apriori關聯分析,共得到89條關聯規則,關聯強度排名前20位的規則見表6。其中,環跳與委中的關聯性最強(置信度≥80%,支持度≥5%,提升度>1),最具配伍意義,腎俞與委中次之,見圖4。
3? 討論
中醫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腰腿痛”“腰腿病”等范疇,將其病因病機總結為“虛”和“瘀”兩方面[11],與感受外邪、氣血瘀阻、肝腎虛損等因素有關[12]。刮痧作為中醫常用的非藥物療法,具有疏經通絡、調暢氣血、活血化瘀等治療作用[13]。姜榮榮等[14]通過分析刮痧干預腰椎間盤突出癥病人自身前后的變化,發現刮痧6次后病人的日本骨科學會評分(JOA)、白細胞介素?10(IL?10)含量均顯著上升,白細胞介素?1β(IL?1β)含量顯著降低,表明刮痧可活血化瘀、消炎止痛;楊敏等[15]的研究表明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刮痧療法的優勢病種之一。由此可見,刮痧療法干預腰椎間盤突出癥效果明顯,理論依據確切。
3.1 刮痧干預腰椎間盤突出癥器具多樣,應按需選擇
在刮痧用具的選擇上,施術者多選擇水牛角刮痧板,因水牛角性寒味苦,歸心經、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定驚、祛瘀的作用[16]。部分選用銅砭,因銅傳導性強,出痧效果好,疼痛感弱,且兼有殺菌消毒功效[17]。已有研究證實,虎符銅砭刮痧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時療效良好[18]。盧慧清等[19]在治療心脾兩虛型失眠時發現,銅砭刮痧組與傳統牛角刮痧組的臨床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在治療3周、4周時的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評分降低,推測隨著治療時間的增加,銅砭刮痧在改善睡眠質量方面效果會逐漸明顯,但目前未見銅砭刮痧與傳統牛角刮痧干預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對比的相關研究。
在刮痧介質的選擇上,刮痧油、精油、活血劑等都有涉及。不同介質效果不同,如用植物落新婦根莖及茶油制成的苗藥馬桑狗幫油[20],除有潤滑作用外,還可活血散瘀、祛風清熱、消腫止痛;范俊馳等[21]自行研制的刮痧油含有紫草、川芎、當歸、紅花、丹參、麝香、羌活、血竭、生姜、薄荷、樟腦,除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祛風散寒功效外,還可除濕止痹、舒經通絡;神蜂精制劑或蜂毒制劑的主要成分為蜂毒多肽,可刺激垂體?腎上腺系統增加皮質激素釋放,從而起到抗炎、抗免疫的作用,同時配伍其他中藥以助其消炎鎮痛、緩解肌肉痙攣[22?23]。雖然刮痧介質種類多樣,但目前對不同證型或不同體質人群選擇何種刮痧介質在干預疾病時可獲得最佳療效的研究少之又少。故今后可開展不同刮痧用具和刮痧介質的對比研究,為刮痧療法干預腰椎間盤突出癥按需選擇器具提供科學依據。
3.2 刮痧干預腰椎間盤突出癥手法和時間各異,不利于普及推廣
納入研究的54篇文獻中,大多數文獻中未提及刮痧手法和刮痧時間,刮痧長度未提及的文獻有50篇(92.59%),刮痧力度未提及的文獻有49篇(90.74%),刮痧速度未提及的文獻有40篇(74.07%),每次刮拭時間未提及的文獻有30篇(55.56%)等。小部分提及刮痧手法和刮痧時間的文獻對于刮痧手法和刮痧時間的描述各不相同,如余昱歷等[24]在干預時刮痧板移動范圍>5 cm,按壓的力度為4~5 kg,共刮痧3次;而黨苑瑛等[18]在干預時刮痧板每次移動3 cm,刮至局部出現紫紅、紫色瘀點(或毛孔張開、皮膚發熱)為度,共刮痧4次。這表明臨床刮痧手法和時間各異的現象十分普遍,尚未形成明確、統一的規范與標準,推測可能與刮痧療法歷史悠久、起源較早,長期流傳于民間并演變出多種流派有關。而王瑩瑩等[25]在對刮痧治療腰肌勞損的療效評價及影響因素進行研究時發現,刮痧手法是影響療效的主要因素,故亟須對刮痧干預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手法和時間進行規范化研究,從而利于客觀比較刮痧療效以及臨床普及推廣應用。
3.3 刮痧干預腰椎間盤突出癥經絡選用以陽經為主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表現主要為腰背疼痛、下肢麻木,嚴重者可出現感覺障礙、肢體活動受限[26]。督脈循行于后正中線,為“陽脈之海”,總領一身陽氣,故刮痧干預督脈可振奮全身陽氣。足太陽膀胱經循行于督脈兩側,上至巔頂下至小趾;足少陽膽經循行于身體兩側,沿下肢外側入小趾次趾。二者循行部位與病人腰背疼痛及下肢麻木部位相近,依據“經絡所過,主治所及”的原則,刮痧干預足太陽膀胱經與足少陽膽經可疏通經絡,達到活血化瘀、緩解疼痛的目的[27]。另外,臨床腰椎間盤突出癥病因多為外感風寒濕邪及肝腎虧虛,屬性為“陰”[28],依據“陰病治陽”[29]的原則,刮痧干預陽經也可取得溫補陽氣、補虛固本的效果。這與經絡使用頻次居前3位、經絡聚類群1及關聯分析結果相一致。
除外感風寒濕邪及肝腎虧虛外,腰椎間盤突出癥還與跌撲外傷、久居濕地、喜食酒糟厚膩[30]等因素有關,因此,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常見寒濕型、氣滯血瘀型、濕熱型及肝腎虧虛型等證型[31]。在明確病人證型的基礎上,依據“辨證施治”的原則,醫者或加用足陽明胃經[32]和足太陰脾經[33]以調理氣血、健脾祛濕;或加用足少陰腎經[34]以增強益肝補腎、祛風除痹的效果;或結合病人自身癥狀選用相關經絡等。這與經絡聚類群2、聚類群3的結果相一致。
3.4 刮痧干預腰椎間盤突出癥腧穴選用遵循局部取穴和遠端取穴相結合的規律
督脈上的腰陽關、命門,足太陽膀胱經上的腎俞、大腸俞、關元俞、承扶,足少陽膽經上的環跳,這些腧穴分布于人體的腰背部或腰骶部,為局部取穴。阿是穴又名壓痛點,多位于疼痛部位;夾脊穴屬于經外奇穴,位于人體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兩側,后正中線旁開0.5寸,故也將二者納為局部取穴。研究表明,刮痧時重點干預這些腧穴,可以增加局部血流量,改善皮膚微循環,緩解肌肉緊張,體現出“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原則[35?37]。這與腧穴頻率統計及高頻腧穴聚類群1、聚類群2、聚類群3的結果相一致。
足太陽膀胱經上的委中、承山、殷門,足少陽膽經上的陽陵泉、風市,這些腧穴分布于人體下肢部,為遠端取穴。其中,委中為足太陽膀胱經的合穴,是臨床上治療腰背疼痛的經典穴[38];陽陵泉為足少陽膽經的合穴,又是八會穴之筋會,主治筋病。故刮痧時重點干預這些腧穴,可以疏通經絡、調暢氣血、緩解疼痛,體現出“經絡所過,主治所及”“不通則痛,通則不痛”的原則。這與高頻腧穴頻率統計結果相一致。
在對高頻腧穴進行分析時還發現,關聯強度排名前20位中有11條規則且排名前6位的關聯規則均遵循局部取穴與遠端取穴相結合的規律,這也與高頻腧穴聚類群3結果相一致。其中,關聯強度排名前6位的規則為:環跳→委中、腎俞→委中、承扶→委中、大腸俞→委中、風市→環跳、陽陵泉→環跳。白振軍等[39]的研究也表明在治療腰背痛時,先取腎俞后取委中可能療效較好,這與關聯強度排名第2位的規則“腎俞→委中”這一結果相一致。
4? 小結
本研究通過對刮痧療法干預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方案特點進行分析、總結,為臨床刮痧干預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操作規范化提供了一定參考。此外,研究還發現,除常規背部刮痧外,楊嬋嬋等[40]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病人進行耳穴埋豆聯合泗濱砭石耳部刮痧干預時發現,該方案也可改善病人腰椎功能,顯著減輕其疼痛程度,為刮痧干預腰椎間盤突出癥提供了新思路。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納入文獻數量較少且質量參差不齊,數據準確性與可信度有待進一步探討;且部分文獻干預方法為刮痧聯合其他療法,易受其他因素影響而不能獲取單一刮痧干預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最佳數據。因此,在今后研究時,研究者需明確具體的刮痧方案,設計大樣本的隨機對照試驗,以提高研究質量,進一步探究單一刮痧療法干預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方案特點。
參考文獻:
[1]? 中國康復醫學會脊柱脊髓專業委員會基礎研究與轉化學組.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治與康復管理指南[J].中華外科雜志,2022,60(5):401-408.
[2]? 尹浩,黃子洋,李曉鵬,等.椎間隙加壓沖洗應用于椎間孔鏡腰椎間盤髓核摘除術25例[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22,30(8):61-63.
[3]? 洪啟龍,王冬連,余冬香.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血清MMP-3、PGE2、IL-1β與疼痛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22,19(22):157-160.
[4]? 李潔,徐桂華,姜榮榮,等.刮痧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15(5):176-178.
[5]? 陳麗虹,岳容兆,張永怡,等.刮痧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不同方案療效差異:基于血清代謝組學的評價[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8,22(32):5110-5116.
[6]? 楊紅,王光義,陳曉霞.通陽刮痧療法對腰椎間盤突出大鼠炎性細胞因子及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8,38(10):2477-2479.
[7]? 張鴻嫣,楊敏,岳容兆,等.刮痧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模型大鼠背根神經節炎性細胞因子和血清疼痛物質的影響[J].時珍國醫國藥,2017,28(2):500-503.
[8]? 許能貴,胡玲.經絡腧穴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1.
[9] ?彭心怡,郭勇.基于數據挖掘研究中醫藥治療放射性食管炎的用藥規律[J].中成藥,2022,44(1):277-280.
[10]? 魏冕,葉然,王秋琴,等.基于數據挖掘的小兒泄瀉中醫食療方的調治規律分析[J].護理學報,2022,29(1):69-73.
[11]? 聶穎,盧敏,楊雷,等.盧敏基于“虛、瘀”和筋骨失衡理論論治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經驗[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21,41(6):907-910.
[12]? 牛朝陽,李鵬超,孟慶良.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中醫診療思路探析[J].遼寧中醫雜志,2020,47(9):37-40.
[13]? 王羽喬琳,秦元梅,鐘遠,等.虎符銅砭刮痧療法的作用機制及臨床應用進展[J].光明中醫,2020,35(21):3475-3478.
[14]? 姜榮榮,陳麗虹,王秋琴,等.刮痧治療不同證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2,28(6):770-775.
[15]? 楊敏,岳容兆,張沁,等.基于文獻計量學探析單一刮痧療法的臨床病癥譜[J].護理研究,2019,33(8):1320-1324.
[16]? 湯佳瑤,武文星,朱悅,等.動物藥水牛角基礎與應用研究進展[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22,38(10):880-891.
[17]? 王雷,李道政.淺析李氏砭法虎符銅砭刮痧療法理論特色[J].中醫學報,2021,36(11):2327-2329.
[18]? 黨苑瑛,譚意萍,閻杰,等.虎符銅砭刮痧護理技術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中的應用[J].中醫外治雜志,2021,30(1):71-73.
[19]? 盧慧清,王柏善,譚鋒慧.李氏虎符銅砭刮痧療法治療心脾兩虛證失眠癥臨床研究[J].新中醫,2021,53(15):149-152.
[20]? 李成龍.苗藥馬桑狗幫油刮痧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評價[D].貴陽:貴陽中醫學院,2018.
[21]? 范俊馳,何承建,白書臣.刮痧結合硬膜外封閉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08例臨床觀察[J].湖南中醫雜志,2014,30(10):71-73.
[22]? 程林兵.以神蜂精為主綜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17(4):506-507.
[23]? 陳潮,程林兵.蜂毒制劑刮痧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中國臨床康復,2003,7(29):4008.
[24]? 余昱歷,戴春美,胡寧寧,等.不同經絡刮痧干預氣滯血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20,58(33):158-161.
[25]? 王瑩瑩,楊莉,楊金生,等.刮痧治療腰肌勞損療效評價及影響因素研究[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29(5):422-425.
[26]? 王楠,錢宇章,謝林.不同針刺方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網狀Meta分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22,26(5):813-820.
[27]? 呂雪英.虎符銅砭刮痧配合子午流注時辰護理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腰腿疼痛的療效觀察[J].黑龍江中醫藥,2021,50(4):336-337.
[28]? 江海燕,朱青青,彭元霞,等.基于數據挖掘的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取穴規律研究[J].湖南中醫雜志,2019,35(4):136-138.
[29]? 諶子諾,陶春暉.《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陰陽寒熱” “形氣腫痛” 探析[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33(1):1-3.
[30]? 李朝輝.基于數據挖掘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用藥規律探討[D].濟南:山東中醫藥大學,2017.
[31]? 江敏健,張華.不同證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中醫手法治療研究進展[J].中醫臨床研究,2022,14(24):79-82.
[32]? 彭小苑,王校宇,黎小霞,等.砭石熨燙循經刮痧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效果[J].按摩與康復醫學,2021,12(23):42-45.
[33]? 潘玉榮.醫養結合模式下刮痧在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的作用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8,28(30):365.
[34]? 劉艷玲,曾小玲,韋佩金,等.溫通刮痧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觀察[J].中國民間療法,2020,28(21):62-65.
[35]? 徐青燕,楊金生,楊莉,等.委中穴區刮痧對本經同側經脈線上皮膚微循環血流灌注量的影響[J].針刺研究,2013,38(1):52-56.
[36]? 白振軍,張莉,范伊凡.基于紅外熱成像技術觀察針刺委中穴對腰骶部溫度變化的影響[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36(4):67-69.
[37]? 劉海潮,金京,王浩,等.基于數據挖掘技術分析針刺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選穴規律[J].福建中醫藥,2022,53(8):42-47.
[38]? 高俊虎,王博侖,劉巍,等.基于“腰背委中求”理論淺談對委中穴治療腰痛病的認識[J].針灸臨床雜志,2020,36(8):91-94.
[39]? 白振軍,劉通,王自潤,等.委中、腎俞穴不同電針順序對布比卡因致大鼠多裂肌損傷后形態學及Pax7、成肌分化抗原表達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9,37(11):2681-2685.
[40]? 楊嬋嬋,周芬,楊紅蕾,等.耳穴埋豆聯合泗濱砭石耳部刮痧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疼痛及功能障礙的影響[J].罕少疾病雜志,2022,29(7):97-98.
(收稿日期:2023-06-16;修回日期:2024-04-08)
(本文編輯 崔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