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生豬是廣西浦北縣重要的畜牧業資源,但受疫病影響,當地生豬養殖業受到了嚴重打擊。因此,為保障浦北縣生豬養殖業的健康發展,加強生豬檢疫中常見疫病的預防及治療至關重要。為了促進浦北縣生豬養殖業健康發展,在簡單介紹浦北縣生豬養殖現狀的基礎上,深入研究豬瘟、豬口蹄疫、豬圓環病毒病、豬偽狂犬病和豬藍耳病等生豬檢疫中常見疫病的發生特點,并提出相應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 生豬檢疫;常見疫病;防治措施;廣西浦北縣
中圖分類號:S828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0.023
浦北縣隸屬于廣西欽州市,面積2 520 km2,轄15個鎮、2個街道辦,總人口約96萬,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1]。其中,生豬養殖是浦北縣傳統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地許多農戶的主要收入來源。然而,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和養殖密度的增加,浦北縣生豬疫病問題日益凸顯。據調查,浦北縣生豬檢疫中常見的疫病主要有豬瘟、豬口蹄疫、豬圓環病毒病、豬偽狂犬病和豬藍耳病等[2]。通過檢測不同豬場送檢的生豬血清樣品發現,豬瘟、豬口蹄疫、豬圓環病毒病、豬偽狂犬病和豬藍耳病的個體陽性率分別為100%、77.18%以上、100%、100%和87.50%以上[3]。由此可見,浦北縣生豬養殖正面臨重大的疫病安全隱患。因此,深入研究這些常見疫病的發生特點,探索有效的預防與治療措施,對于保障浦北縣乃至周邊地區生豬養殖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浦北縣生豬養殖現狀
浦北縣是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全縣養豬規模化、產業化程度較高。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及畜牧業轉型升級政策的實施,浦北縣積極響應號召,大力推廣規模化養豬場建設,顯著提高了生豬生產能力。截至2022年8月,浦北縣常年存欄300頭以上或年出欄500頭以上的生豬規模養殖場共有150家,其中年出欄超萬頭的國家級生豬產能調控基地3個,規模化、標準化生豬養殖場8個。坐落在浦北縣江城街道樟家社區內的啟鑫現代生豬產業示范區,已獲得廣西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四星級)認定,該示范區一期已投入使用,生豬存欄1.5萬頭,年可出欄優質商品豬5.1萬頭,年產值超1.2億元。
2022年,浦北縣全年生豬出欄49.08萬頭,較2021年增長11.37%;年末生豬存欄31.1萬頭,比2021年增長0.92%;豬肉總產量達37 901.57 t[4]。
2 浦北縣生豬檢疫中常見疫病的發生特點及防治措施
2.1 豬瘟
2.1.1 發生特點
豬瘟,又稱古典豬瘟,是由豬瘟病毒引起的一種具有高度傳染性且致死率極高的豬傳染病。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浦北縣由于受到亞熱帶季風氣候等因素的影響,主要集中發生在冬春兩季。豬瘟的潛伏期一般為5~7 d,短的2 d,長的21 d,豬只一旦感染,通常表現出急性癥狀,包括高熱不退、食欲廢絕、精神沉郁、皮膚發紅等癥狀,部分病例出現血便和內臟出血病變。豬瘟對未免疫或免疫力低下的幼豬具有極高的殺傷力,病死率可達100%;成年豬雖然可能有較高的存活率,但即使存活下來也會長期帶毒,成為傳染源。
2.1.2 預防措施
1)切斷傳染源,對進入養殖場的生物進行嚴格檢測,禁止從疫區引進豬只;同時,加強場區內外消毒工作,尤其是加強豬舍、運輸工具、工作人員衣物等的清潔消毒。2)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豬瘟疫苗免疫計劃,確保所有生豬尤其是新生仔豬按照標準程序進行免疫。例如,對于種豬和成年豬,可采用豬瘟兔化弱毒苗,在每年4月免疫1次,每頭肌注2 mL,免疫期為9個月,每年免疫注射1次即可。對于仔豬,可使用豬瘟弱毒細胞苗,在仔豬20日齡首免,每頭肌注4頭份;60日齡二免,每頭肌注8頭份。
2.1.3 治療措施
目前,針對豬瘟沒有特效藥物,一旦確診,應立即將感染豬只隔離,并對確診患病豬只進行人道淘汰,以減少病毒的傳播。對于疑似感染豬只,則采用免疫療法,如可使用豬瘟高免血清,根據生豬體質量按0.1 mL·kg-1的用量進行肌內注射,每日1次,連用2~3 d。在注射豬瘟高免血清時,還可搭配使用增強免疫的中草藥制劑、維生素制劑如黃芪多糖、維生素C、維生素B12等進行輔助治療,可以增強病豬的體質,促進病豬康復。根據生豬體質量,黃芪多糖注射液及維生素C注射液按0.3 mL·kg-1用量肌注,維生素B12注射液按0.1 mL·kg-1用量肌注。注射液用量大時宜分點注射,一次最大使用劑量不超過30 mL。
2.2 豬口蹄疫
2.2.1 發生特點
豬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是浦北縣生豬檢疫中重點關注的疫病之一。該病在浦北縣多發于秋末、冬季和早春,特別是在冬末春初時達到發病高峰。豬口蹄疫的潛伏期一般為1~2周,最長在30 d以上。豬口蹄疫可影響各年齡段的豬只,但以哺乳仔豬及幼豬最易感且病情較重。感染豬通常表現為蹄部、口腔黏膜和乳房皮膚出現水皰、潰爛,嚴重時伴有發熱、食欲減退等癥狀。
2.2.2 預防措施
在引種方面,新引進的豬只必須經過嚴格的檢疫程序,確認健康無病后方可入場飼養。在免疫接種方面,可使用豬口蹄疫滅活疫苗進行肌肉注射。斷奶仔豬28~35日齡時進行首免,每頭仔豬注射1~2 mL,間隔30 d左右再進行二免,同樣每頭仔豬注射1~2 mL。
成年種公豬和母豬每4~6個月進行1次免疫接種,浦北縣一般選擇在每年春季和秋季各接種1次,每次每頭注射3 mL。
2.2.3 治療措施
目前,尚無特效藥物治療豬口蹄疫,一旦發現病例,應立即采取隔離措施,防止疫情擴散。同時,對病豬進行治療和護理,提高其抵抗力并促進康復。例如,針對蹄部病變部位可先用3%來蘇兒洗凈,后涂擦龍膽紫、碘甘油;針對口腔病變可用0.1%高錳酸鉀溶液沖洗,潰爛面涂魚石脂軟膏、1%~2%明礬或碘甘油;針對乳房病變可用肥皂水或2%~3%硼酸水清洗,然后涂青霉素軟膏。
2.3 豬圓環病毒病
2.3.1 發生特點
在浦北縣,豬圓環病毒病主要由豬圓環病毒II型引起,生豬是其天然宿主,病豬及帶毒豬皆是該病的傳染源。斷奶仔豬和生長育肥豬發病較為普遍,尤其是斷奶后2~3月齡的仔豬發病率較高。患病豬只出現的癥狀多樣化,主要表現為斷奶仔豬多出現系統衰弱綜合征、皮炎腎病綜合征、繁殖障礙及呼吸道疾病等,可造成豬只消瘦、食欲減退、皮膚發紅或有紫色斑點、呼吸困難等。
2.3.2 預防措施
嚴格執行全進全出飼養制度,減少豬群間交叉感染的機會;保持豬舍清潔衛生,定期消毒,降低環境中的病毒載量。在免疫接種方面,可使用豬圓環病毒II型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仔豬出生后21~28日齡進行首免,每頭仔豬注射1 mL;56日齡左右進行二次免疫,同樣每頭注射1 mL。成年種公豬和母豬每年至少接種2次,一般在配種前3~4周進行,每次劑量為2 mL。
2.3.3 治療措施
針對豬圓環病毒病,采用中藥療法效果良好。例如,可使用扶正解毒散治療該病。取黨參、丹參、雞頭黃精各8 g,地黃、杜仲、白術、赤芍、菟絲子各10 g,黃芪、當歸、板藍根、肉蓯蓉、淫羊藿各15 g,研磨后加2 000 mL清水用文火煎熬成藥液后去渣,根據生豬體質量按2 mL·kg-1劑量候溫灌服,每天1次,連用3~5 d[5]。此外,針對病豬皮膚上的疹塊,可涂抹氧化鋅軟膏、紅霉素軟膏或其他油膏類藥物,防止發生感染和出現敗血性病變。在日常飼喂中,要提供高能、高蛋白飼料,保證患病豬只攝入充足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增強機體抵抗力。
2.4 豬偽狂犬病
2.4.1 發生特點
豬偽狂犬病是由豬偽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在浦北縣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以妊娠母豬、仔豬發病率較高[6]。不同年齡段豬只表現的癥狀差異較大,哺乳仔豬常出現神經癥狀、高熱、呼吸困難、嘔吐、腹瀉等癥狀;成年豬則多為隱性感染,但可能影響繁殖性能,如導致流產、死胎、木乃伊胎等。
2.4.2 預防措施
新引進的豬只須經隔離觀察并檢測無病后方可混群飼養,避免引入帶毒豬只導致疫情暴發。在疫苗接種方面,可采用基因工程手段缺失gE基因的滅活疫苗。具體注射方式為,仔豬在出生后3日齡時采用滴鼻免疫方式給予0.5 mL·頭份-1的疫苗,以建立早期被動免疫保護;斷奶后(28~35日齡)肌肉注射1 mL·頭份-1疫苗,進行首次主動免疫;首免后4~6周左右,再次肌肉注射1 mL·頭份-1疫苗進行二次免疫,以增強免疫力。對于后備母豬,在配種前4~6周進行首次接種,劑量為2 mL·頭-1;之后每隔半年至一年加強免疫1次,確保母源抗體能夠通過初乳傳遞給仔豬。
2.4.3 治療措施
豬偽狂犬病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治療主要圍繞支持治療和控制繼發感染展開。例如,針對發熱、呼吸困難等癥狀可給予相應的藥物緩解癥狀,如解熱鎮痛藥、抗生素(預防或治療繼發細菌感染)等。對癥治療期間,為減輕病豬應激反應,提高機體抵抗力,可給病豬肌內注射黃芪多糖注射液,根據生豬體質量按0.10~0.15 mL·kg-1的劑量每日注射1次,連續注射3~4 d。對于病情較嚴重的病豬,可以采取口服給藥的方式,劑量加倍[7]。
2.5 豬藍耳病
2.5.1 發生特點
豬藍耳病也叫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在浦北縣生豬養殖中是一種常見的高發疫病,具有極高的傳染性,可全年傳播,但通常在冬季和早春季節發病率較高。患病時,母豬常表現繁殖障礙,如流產、死胎、木乃伊胎等;而仔豬和育肥豬則多出現呼吸道癥狀,如發熱、咳嗽、呼吸困難、食欲下降、體質量減輕等。
2.5.2 預防措施
定期對豬群進行血清學監測,發現陽性豬只及時隔離并處理,保持豬群健康狀態。在疫苗免疫接種方面,使用豬藍耳病疫苗,如滅活疫苗或弱毒疫苗等。仔豬在斷奶后7 d左右進行首次免疫,用量為1 mL·頭-1;首免間隔3~4周后進行二免,用量同樣為1 mL·頭-1,增強其抵抗力。后備母豬、種公豬在配種前3~4周進行首免,劑量為2 mL·頭-1;此后每隔4~6個月再加強免疫1次。
2.5.3 治療措施
目前,對于豬藍耳病還沒有特效藥物,主要采取對癥治療的措施,以緩解癥狀、控制繼發感染和提高豬只的抵抗力。例如,對于高熱不退者,可使用復方氨基比林,根據生豬體質量按照1~2 mL·kg-1的劑量每日肌肉注射2次,連用3~5 d。期間,還可以使用抗菌藥物如青霉素預防繼發感染,根據生豬體質量按照2萬IU·kg-1的劑量每日肌肉注射2~3次,連用3~5 d;或使用頭孢菌素,根據生豬體質量按照50~100 mg·kg-1的劑量每日肌肉注射2次,連用3~5 d。
3 結語
浦北縣生豬檢疫中常見的疫病包括豬瘟、豬口蹄疫、豬圓環病毒病、豬偽狂犬病和豬藍耳病等。這些疫病的發生特點各有不同,防治措施也因病而異。在防治過程中,應以預防為主,采取科學合理的預防措施。一旦疫病發生,要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只有做到防與治相結合,才能有效降低疫病的發生概率,減輕疾病對生豬的危害,保證生豬健康生長。在未來的研究中,筆者將持續關注和學習更加先進的生豬疫病防控技術,為生豬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浦北縣人民政府.地理位置[EB/OL].(2023-02-13)[2024-01-30].http://www.gxpb.gov.cn/zjpb/xzqy/t13550409.shtml.
[2] 黎軍,劉倩,蔣家霞,等.2015-2019年廣西部分豬場病死豬5種病毒的抗原檢測[J].中國動物檢疫,2020,37(5):9-16.
[3] 許心婷,段群棚,何穎,等.2015—2021年廣西部分豬場5種疫病的血清學檢測[J].中國動物檢疫,2022,39(2):26-32.
[4] 浦北縣統計局.2022年浦北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2023-05-23)[2024-01-30].http://www.gxpb.gov.cn/zfxxgk/fdzdgknr/jcxxgk/sjfb/sjtj/t16535139.shtml.
[5] 呂晨暉.中獸醫治療豬圓環病毒病[J].中獸醫學雜志,2023(8):28-30.
[6] 陳文雄.華南地區豬偽狂犬流行毒株的分離鑒定及YC株gE基因缺失滅活疫苗初步研究[D].廣州:華南農業大學,2018.
[7] 曲日波,劉妍.豬圓環病毒病的診斷和防治措施[J].現代畜牧科技,2018(5):75.
(責任編輯:張春雨)
作者簡介:黃達升(1979—),大專,獸醫師,研究方向為畜牧獸醫。E-mail:btnyfwz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