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藥材種植是貴州省盤州市英武鎮加快發展林特產業和林下經濟的重要抓手。近年來,英武鎮立足當地中藥材種植優勢,按照標準化種植的思路,不斷優化中藥材種植技術,夯實中藥材產業發展基礎。為提高中藥材標準化種植效益,在介紹英武鎮中藥材標準化種植現狀的基礎上,針對存在的部分環節種植標準不明確、全流程標準化程度低、中藥材市場流通不暢等問題,提出中藥材標準化種植策略,包括制訂和完善標準化種植方案、提升中藥材種植全流程標準化程度、拓寬中藥材市場流通渠道。
關鍵詞 中藥材;標準化種植;林下經濟;貴州省盤州市英武鎮
中圖分類號:S567;F326.12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0.032
自2021年以來,為統籌地區中藥材產業發展,盤州市農業農村局結合各鄉鎮實際,對中藥材種植進行了合理布局和調整,進一步明確各鄉鎮重點種植的中藥材種類。其中,貴州省盤州市英武鎮被明確為以重樓、黃精、白及等名貴中藥材種植為主的區域。但是,受傳統觀念、種植模式等因素影響,當前中藥材種植的標準化水平仍然偏低,不僅限制了種植效益的提升,也影響了農戶進行規模化種植的積極性和自信心[1]。基于此,有必要從標準化種植視角出發,對英武鎮中藥材標準化種植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總結,并提出相應的優化策略,促進中藥材標準化種植水平的穩步提高。
1 英武鎮中藥材標準化種植現狀
1.1 標準化種植的條件
1.1.1 自然條件
英武鎮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6.3 ℃,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0.2 ℃,年均降水量1 350 mm;最高海拔1 920 m,最低海拔1 000 m,平均海拔1 460 m;地形以山地、河谷為主,自然植被生長良好且植物種類繁多,下轄的多數村有溪水貫流,水源固定,水質良好。適宜的氣候、豐富的森林植被、良好的水源,為英武鎮發展林下中藥材種植創造了優越條件。
1.1.2 政策條件
近年來,盤州市人民政府、盤州市農業農村局等結合上級部門的要求,以及中藥材種植實際,陸續出臺了包括《盤州市創建“一鎮一特”特色產業助推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盤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盤州市中藥材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等在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為英武鎮中藥材標準化種植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資金技術等種植資源要素支持。例如,《盤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重點在英武鎮推進實施野生中藥材種質資源保護、“中藥材大市”鞏固提升等項目建設,如盤州市英武發業嘎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項目作為英武鎮重點建設內容,就獲得了180萬元的中藥材標準化基地建設專項資金支持。
1.1.3 中藥材種植傳統
得益于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長期以來,英武鎮有種植和采摘白及、黃精等中藥材的傳統。并且,部分村種植的中藥材在產量、品質等方面均優于其他地區。例如,發業嘎村種植的白及和黃精屬于貴州省道地藥材,經檢驗完全達到藥典要求,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同時,以往的農業發展中,英武鎮不少村有通過種植中藥材致富的情況,為當地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提供了范本。
1.2 標準化種植的措施
1.2.1 建設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基地
為推動中藥材的標準化種植,英武鎮在盤州市農業農村局的指導下,成立專業合作社,負責新建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基地。在基地種植模式下,農戶按照合作社制訂的白及、黃精標準化種植方案,開展選地、整地施肥、種子種苗選擇、播種、田間管理等活動。通過集中化、統一化的種植,促進了中藥材品質提升。
1.2.2 開展標準化種植技術研究與推廣
借助標準化種植基地的平臺,英武鎮農村工作服務中心組建了一支技術研究與推廣小組。該小組主要負責白及和黃精等中藥材標準化種植技術的創新研究與應用推廣,并指導標準化種植中固定優質水源利用,以及專網灌溉系統、綠色防控系統、監控系統等配套設施建設活動的開展,為標準化種植奠定了技術基礎。
1.3 標準化種植的成效
1.3.1 經濟效益
1)增加英武鎮農業種植收入。以發業嘎中藥材種植基地為例,在分別種植6.67 hm2白及和黃精的情況下,待3年后采收時,白及平均667 m2產量可達2 t,預計可采收200 t,產值可達280萬元;黃精平均667 m2產量3 t,預計可采收300 t,產值可達450萬元,僅這兩項中藥材總產值就可達730萬元。2)拓寬農戶收入渠道。除了基本的農業種植收入外,部分農戶會以兼職的身份參與種植活動,而基地兼職的農民每人每天可以獲得70元,每月保守兼職20 d,每月收入就可以達到1 400元,每年務工時間保守預估按4個月計算,按每戶一個勞動力務工,戶均增加5 600元。此外,部分農戶會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獲得相應的收入。例如,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按目前每667 m2土地流轉價格400元計算,13.33 hm2土地就能為農戶帶來8萬元的流轉費。
1.3.2 社會效益
1)解決周邊農民就業問題。通過標準化種植,可以在短時間內增加大量就業機會,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例如,發業嘎中藥材種植基地預計可容納近100個勞動力,這使得部分農民不再需要外出務工,在家門口即可實現就業。2)提高農業發展水平。中藥材標準化種植提升了農民中藥材種植技能,增加了廣大民眾的農技知識,改變了民眾固有的種植觀念和傳統習慣,為英武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打下了
堅實的基礎。
1.3.3 生態效益
標準化種植既減少了農業種植對林地資源的破壞,又保護了水土,使荒山綠化,山川秀美,進而改變了英武鎮的自然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2]。同時,標準化種植能有效改善空氣質量,減少森林火災等情況的發生。
2 存在的問題
2.1 部分環節種植標準不明確
雖然英武鎮農村工作服務中心結合中藥材種植實際,制訂了指導中藥材種植基地開展標準化種植活動的方案,明確了中藥材種植的技術要點和注意事項,但該方案對部分環節流程中需要重點遵循的標準缺乏準確而詳細的說明,使得農戶對標準化種植中的“標準”了解不夠,影響了種植效果。例如,方案并沒有明確翻耕的深度、有機肥和化肥施用量、種植密度控制、主要病蟲害防治方法等技術標準,使得部分農戶在實際種植中出現無所適從的情況[3]。
2.2 全流程標準化程度低
目前,英武鎮在白及、黃精等中藥材標準化種植中存在水平參差不齊、全流程標準化程度偏低的問題。例如,部分村因為是統一采購、分發種子,故在種子選擇方面實現了較高的標準化,但缺乏充分的資金用于采購或者租賃中小型機械進行土地翻耕,導致不同農戶在整地環節的翻耕深度不一致,存在部分農戶土地翻耕過淺的情況[4]。同時,農戶未按照方案中明確的方法進行病蟲害監測和處理,導致局部范圍內出現了病蟲害;農戶為了增加中藥材的產量,獲得更多收益,未遵循方案中的農藥使用標準,濫用農藥甚至使用毒性強的農藥,不僅沒有提高產量,還影響了中藥材的品質;農戶對根腐病、銹病、黑斑病等病害,以及地老虎、金針蟲、紅蜘蛛、椿象等蟲害缺乏持續性的監測,造成部分地塊突發病蟲害[5]。上述情況表明,現階段英武鎮整地、田間管理等流程操作不規范、不標準,進而出現全流程標準化程度偏低的問題。
2.3 中藥材市場流通不暢
目前,英武鎮的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尚處于探索階段,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種植主體只有將收獲的中藥材銷售出去,才能獲得實際收益,為進一步開展標準化種植提供資金支持。調查發現,雖然部分中藥材種植基地借助規模化種植的優勢,與一些企業開展中藥材產供合作,但是多數種植主體尤其是分散性、小規模種植的農戶則很難將收獲的中藥材直接銷售給加工企業,他們多是以較低的價格將中藥材賣給收購商。這種中藥材市場流通不暢的情況,不僅限制了農戶收益的增加,還影響了農戶繼續種植中藥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得標準化種植面臨較大挑戰。
3 對策
3.1 制訂和完善標準化種植方案
結合目前中藥材標準化種植主要是以農戶為單元開展,不同農戶所遵循的標準不統一的情況,英武鎮農村工作服務中心要盡快制訂和發布適用于當地白及、黃精等中藥材標準化種植的方案,明確種植中需要參照的標準,使種植行為有據可依。1)制訂適用于英武鎮整體情況的標準化種植方案。農村工作服務中心要組織相關人員總結白及、黃精等中藥材種植技術標準,并按照種植流程進行詳細梳理。同時,要邀請盤州市農業農村局的專家對方案內容進行審核、指導,確保方案規范、明確、完整[6]。2)結合實際對方案中的標準進行完善。農村工作服務中心要對中藥材標準化種植中存在的標準不明確問題進行分析,及時補充和調整相關內容,使方案不斷契合中藥材種植實際。例如,對于部分農戶反映方案中有機肥和化肥施用量不均衡的問題,農村工作服務中心要在開展田間試驗的基礎上,調整方案中的施用量,使標準更加科學合理。
3.2 提升中藥材種植全流程的標準化程度
提升種植全流程的標準化程度除了要制訂標準化種植方案外,還需要提升農戶標準化種植的意識和能力,使他們能夠規范、嚴格地開展各流程的種植活動。1)提升農戶標準化種植意識。英武鎮農村工作服務中心要通過效益宣傳、知識講解等方式,使農戶認識到標準化種植對最終產量等的影響,從思想上重視每個環節的標準化操作。例如,農村工作服務中心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村通知欄等宣傳渠道分享各村白及、黃精等中藥材種植的最終收益,通過標準化種植與非標準化種植數據的對比,使農戶認識到標準化種植對收益提高的真實影響,進而促使他們樹立標準化種植意識。除了進行集中性的宣傳外,農村工作服務中心還要在施用化肥、使用農藥、重點病蟲害監測等關鍵環節,安排專門的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向農戶宣傳標準化種植的重點內容,促使其嚴格按照種植標準進行農藥化肥使用和重點病蟲害的監測、防范與應對。例如,在雨季,鑒于農戶易忽視按照種植標準監測根腐病、葉斑病等典型病害的情況,農村工作服務中心要安排專門的技術人員到各村向農戶強調其危害,促使他們對病害發生情況進行主動監測[7]。2)加強標準化種植技術推廣應用。農村工作服務中心要進一步細化標準化種植技術推廣工作,根據各村中藥材種植情況,安排專門技術人員負責對接。同時,要督促技術人員定期到田間地頭為農戶提供標準化種植指導與幫助,使農戶更好地按照相關技術標準進行種植[8]。再者,技術人員要對指導過程中發現的典型問題進行集中講解,降低標準化種植的風險。
3.3 拓寬中藥材市場流通渠道
解決中藥材市場流通問題是夯實英武鎮中藥材產業化發展基礎、增強農戶中藥材標準化種植信心和動力的現實需要。考慮目前中藥材市場流通實際,英武鎮要重點從2個方面拓寬市場流通渠道。1)支持規模性中藥材收購企業的發展。要結合市場發展情況,鼓勵、引導和支持市場主體成立以收購白及、黃精等中藥材為主營業務的企業,搭建基地、農戶與產業鏈上游企業之間的合作橋梁,使當地優質的中藥材資源能夠更加順暢地進入市場。2)支持種植基地開展中藥材加工、貯運。考慮基地在種植規模、質量控制等方面的優勢,可以支持有條件的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專門用于中藥材初加工、深度加工和貯運的市場流通體系,使當地種植的中藥材在經過加工后,借助發達的物流網絡運往各地銷售,以此增加中藥材種植的綜合收益[9]。當然,也要鼓勵基地主動收購當地農戶種植的中藥材,擴大中藥材加工、貯運規模,真正做大做強英武鎮中
藥材產業。
4 結語
中藥材標準化種植是當前英武鎮重點發展的特色產業。研究發現,在優越的自然條件、政策條件和中藥材種植傳統的基礎上,英武鎮借助建設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基地、開展標準化種植技術研究與推廣等措施,提高了標準化種植效益。但是,在中藥材標準化種植中,英武鎮還存在部分環節標準不明確、全流程標準化程度低、中藥材市場流通不暢等問題。鑒于此,相關主體要采取有效對策,以確保中藥材標準化種植水平的穩定提升,進一步發揮標準化種植在經濟、社會和生態等方面的效益。
參考文獻:
[1] 胡庭坤.貴州省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及對策[J].農技服務,2023,40(9):80-83.
[2] 龍志望.中藥材標準化種植技術研究推廣[J].河北農機,2023(4):36-38.
[3] 葛玉娟,周月圓,冷恩念,等.貴州中藥材種植的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與建議[J].種子科技,2022,40(24):133-135.
[4] 徐靜,張倩楠,張佶.中藥材標準化種植的實施建議研究[J].中國標準化,2022(19):158-162.
[5] 潘仕忠.白芨的高產栽培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9(14):28.
[6] 吉云峽.淺談中藥材標準化種植中的問題及應對建議[J].新農業,2022(8):46.
[7] 孫雪艷.臨洮縣中藥材標準化種植的建議及措施[J].中國農技推廣,2022,38(3):19-20.
[8] 董苗苗,關全力.隴西縣中藥材標準化種植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南方農業,2023,17(20):130-132.
[9] 朱力德別克·塊什拜.明確中藥材種植現狀提高中藥材種植質量[J].農家參謀,2021(17):20-21.
(責任編輯:劉寧寧)
作者簡介:葉雙林(1971—),大專,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E-mail:161716499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