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愛珍 劉敏
摘 要 山東省博興縣氣候資源優越,適宜南美白對蝦養殖。為促進博興縣南美白對蝦養殖業提質增效,帶動區域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概述南美白對蝦養殖產業發展現狀,分析其對區域農業經濟的具體影響,提出建設優質苗種繁育體系;構建智能化與生態化的養殖模式;整合產業鏈條,打造市場導向型深加工體系;實施多元化培訓,強化人才隊伍能力建設與技術推廣等發展策略。
關鍵詞 南美白對蝦;養殖產業;山東省博興縣
中圖分類號:F326.4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0.036
山東省博興縣地處亞熱帶,氣候溫暖濕潤,光照充足,水資源豐富,是我國南美白對蝦的主要產區之一。近年來,博興縣依托良好的區位生態條件,大力發展南美白對蝦養殖業,通過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和管理模式,提高規模化、標準化和集約化養殖水平,南美白對蝦產業取得長足發展。作為當地支柱產業,南美白對蝦的種養增值已成為帶動博興縣農業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本文概述博興縣南美白對蝦養殖業發展現狀,分析南美白對蝦養殖業對區域農業經濟的多方面促進作用,提出進一步促進南美白對蝦養殖業提質增效、帶動區域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建議,以期為博興縣農業經濟轉型升級和鄉村振興提供決策參考。
1 南美白對蝦養殖產業發展概述
博興縣氣候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21.1 ℃,無霜期超過330 d,強輻射與充足降水量為南美白對蝦提供了優質的生長環境。近年來,依托區位和生態優勢,博興縣大力發展南美白對蝦養殖業,養殖面積由2015年的2 633 hm2快速擴張至2023年的9 852 hm2,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3.8%[1]。隨著規模效應的釋放,2022年,
博興縣南美白對蝦產量達到了10.2萬t,遠超周邊縣(市),成為全省養殖量最大的單縣。博興縣形成了以中小戶和家庭農場為主的分散化養殖格局,養殖單元以0.3~0.7 hm2面積居多,每667 m2年產量為1 800~
2 500 kg。目前,博興縣已初步形成以龐家鎮、呂藝鎮、曹王鎮為代表的三大養殖區域,分別針對不同水源條件采用了活水型和循環水養殖技術模式,水質和病害控制措施落實到位。此外,龍頭鎮依托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的契機,引進泰國正大集團,規劃建設萬畝級規模化南美白對蝦標準化養殖區,集中配套SPF級白對蝦育種中心、生物安全實驗室和病害監測預警系統,采用泰國引進的生物絮團(Biofloc)高密度養殖技術,單位水體養殖密度可超過300頭·m-3,預計2025年將形成10萬t的產能,帶動全縣養殖業整體水平的提高。博興縣養殖的南美白對蝦主要銷往珠江三角洲地區,通過大型綜合市場和農產品批發市場網絡進行流通,同時積極拓展東南亞和歐美等海外高端市場。
2 南美白對蝦養殖產業對區域農業經濟的影響
2.1 農業產值增長與產業轉型升級
博興縣南美白對蝦養殖業的蓬勃發展,極大地促進了區域農業經濟的產值增長和產業轉型升級。據統計,2022年博興縣的農業總產值達到了487億元,較2015年翻了兩番,其中水產養殖業的總產值占42%,達到了205億元[2]。南美白對蝦養殖業作為當前博興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發展態勢強勁。依托氣候資源稟賦,采用泰國、美國等地先進的Biofloc等高科技養殖模式,博興縣南美白對蝦平均每667 m2產量已超過2 300 kg,居全國同類產區前列,部分養殖區通過標準化操作,每667 m2產量超過3 000 kg,顯著提高了土地產出率。高新技術和標準化管理模式的推廣應用,極大提升了養殖業的規模化和集約化程度,帶動了相關產業如飼料加工業的快速發展。以陳戶鎮為例,依托區內龍頭企業引進的自動化配料系統和智能監控喂飼設備,實現了精準投喂,輔料轉化率和餌料系數分別提高了5%和8%。這不僅大幅降低了喂養成本,還有效控制了養殖區營養鹽累積,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豐收。
2.2 新型經營主體培育
博興縣南美白對蝦養殖業的快速發展,為傳統農村經濟注入了新的增長點,促進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涌現和農民創業就業。統計數據顯示,近5年,博興縣新增涉農主體2.1萬戶,其中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占比超過65%[3]。這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普遍具有規模效應,技術裝備水平高,管理方式科學,帶動和輻射能力強。例如,博興縣錦匯漁業有限公司在當地建成了信息化和標準化的南美白對蝦養殖區,采用泰國引進的Biofloc超高密度養殖技術和智慧養殖系統,設計建有占地5.33 hm2的中央控制中心,實現了對水質、環境參數的遠程監測,同時建有獨立的SPF級苗種中心,具有30萬尾的孵化能力。該公司不僅實現了自身的高速發展,年產值過億元,還通過質量工程師制度、訂單式培訓等方式,輻射帶動了周邊300多家農戶,提供了技術指導、病害防治等增值服務,幫助農戶實現了標準化生產,獲得了更高效益。
2.3 產業鏈條延伸與關聯產業發展
博興縣南美白對蝦養殖業的規模化發展,極大促進了上下游產業鏈的延伸,形成了“種苗繁育—池塘養殖—加工流通”的完整體系。目前,博興縣已建成多個萬級容量的SPF級南美白對蝦育苗中心,采用全自動化的流水線操作模式,配套高級生物過濾系統和溫控裝置,實現占比100%的SPF級優質種苗的大規模供應,博興縣60%以上的養殖戶已與這些育種基地建立了定向訂購關系[4]。此外,養殖環節也在加速標準化升級。依托國家創建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平臺,博興縣積極引進泰國正大集團等國際知名企業,應用Biofloc等前沿高密度養殖技術,配套應用智能水質檢測系統、病害智能識別與預警系統等,推進智慧化與生態化改造,單位水體產量顯著提高,部分養殖區每667 m2產量已超過3 000 kg。在產出端,博興縣圍繞南美白對蝦產業布局,規劃建設了占地200 hm2的水產品倉儲和加工出口基地,現已形成20萬t級的加工能力和近10萬m3的冷庫能力,年出口額超過3億美金。作為產業鏈的延伸,一大批圍繞南美白對蝦的配套產業也在蓬勃發展,如生物飼料工業、養殖設備制造、運輸物流、檢測檢疫等,帶來了大量就業崗位。以曹王鎮為例,當地已形成可提供每天22萬只種苗供應的SPF育苗基地群,同時擁有規模化的生物飼料工廠、水產養殖設備制造商以及多個檢疫檢測機構,初具產業集群規模。南美白對蝦養殖業的發展還帶動了博興縣加工流通、休閑旅游等產業發展。例如,博興縣旭升水產有限公司不僅擁有年加工萬噸級白對蝦的能力,還打造了白對蝦主題公園,發展特色餐飲和鄉村游,帶動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3 南美白對蝦養殖業發展策略
3.1 建設優質苗種繁育體系
為進一步促進博興縣南美白對蝦養殖業提質增效,應重點加強苗種繁育體系建設。持續從國內外引進抵抗力和區位適應性強的南美白對蝦優良品系,作為選育材料。重點選擇環境條件較為相近的地區如美國、泰國,引進南美白對蝦優良品系。建立嚴密的檢疫隔離與觀察體系,開展雜交優勢利用和遺傳特性評價,篩選生長速度快、肉質鮮美的新品系。此外,依托區內科研院所技術優勢,應用雜交育種、分子標記和基因編輯等前沿技術手段,自主選育適應縣域氣候、水質的高產抗病新品種。同時,規劃建設SPF級規模化種苗繁育基地,引入全自動化流水線,應用產卵隔離和人工受精等關鍵核心技術,實現新品種標準化繁育,為博興縣南美白對蝦養殖業升級提供強大支撐。
3.2 構建智能化與生態化的養殖模式
為促進博興縣南美白對蝦養殖業可持續發展,建議重點推動智能化和生態化的養殖模式創新。1)構建新一代智慧養殖系統。系統融合環境參數測控模塊、病害風險預警模塊和喂飼優化決策模塊,具備水質實時監測、病害智能識別、環境信息分析等功能。系統打通養殖原始數據采集、云平臺分析應用和養殖過程精準控制的全鏈條,實現對養殖全流程的精確管理。重點在博興縣重點養殖區和育苗基地建設該智慧養殖系統,并聯網運行,以期實現養殖區域智慧化協同。2)大力發展自然水體模擬和多元聯養的生態化養殖模式。根據養殖區水環境特點,科學選配功能微生物制劑,構建工程化濕地植被系統,打造與自然水體高度契合的生態系統,實現養殖廢水和廢物的就地再利用[5]。同時,設計混養系統,選育適宜的羅非魚、清江魚等多類水產品,合理配置區位和比例,發揮綜合養殖優勢。3)建立統一規劃的養殖區域資源共享和循環利用機制。合理布局不同功能的養殖區,統籌設計規模化養殖水循環系統和廢水、廢料處理再利用系統,并統一調配防疫藥物和技術人員,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治理成本。
3.3 整合產業鏈條,打造市場導向型深加工體系
為促進博興縣南美白對蝦產業鏈延伸,建議從以下4方面著力整合資源,打造市場導向的深加工體系。1)規劃建設集冷鏈存儲、運輸和深加工于一體的產業園區。重點引入國內領先的水產加工企業,建成萬噸級南美白對蝦專業化加工基地,配套建設冷鏈快運系統和冷藏中心,實現從養殖區到餐桌的低溫鏈條化管理。同時,開發豐富的加工品類型,如方便速食型半成品、特色休閑食品以及禮品裝高端產品,滿足不同消費需求。2)大力利用電商平臺,拓寬產品營銷渠道。建立覆蓋博興縣的農產品電子商務服務體系,面向抖音等平臺銷售南美白對蝦產品,拓展青年消費群體。同時,開拓跨境電商,開發東南亞和歐美等海外市場。3)建立質量和食品安全追溯體系。采用放射源和生物技術等手段,對環境、種苗、生產全過程實施質量安全監控,保障食品安全。4)發揮龍頭企業和產業集群帶動作用。積極培育規模化的龍頭加工出口企業,依托其強大技術和品牌影響力,帶動中小企業產業升級,促成上中下游的有機銜接。
3.4 實施多元化培訓,強化人才隊伍能力建設與技術推廣
為加強博興縣南美白對蝦養殖業的人才和技術支撐,建議從以下2方面入手。1)建立多層次的技術人才培養機制。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人才培養基地,進行學科和專業建設,每年選派一定人數赴國內高水平大學和科研院所學習深造,培養高層次養殖與育種領域研發人才。同時,舉辦全縣性職業培訓,針對中生代技術人員和基層養殖人員開設培訓班,傳授病害防治、營養投喂、養殖管理等應用性強的實踐知識。2)深入基層開展各類業務化培訓。根據養殖區環境和技術裝備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培訓方案。重點圍繞水塘管理、水質調控、疾病防治等生產環節的標準化操作開展培訓指導,解決一線存在的技術操作障礙,提升基層抗風險應急能力。
4 結語
博興縣氣候稟賦優越,南美白對蝦養殖業發展前景廣闊。近年來,博興縣大力支持南美白對蝦養殖業發展,在提高產量、效益的同時,帶動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增加,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未來,博興縣應繼續突出區位優勢,構建智慧化和生態化的技術創新體系,打造精深配套的現代產業鏈,促進養殖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洪雨.南美白對蝦精養池塘水環境調控技術[J].農業知識,2022(7):34.
[2] 仝瀟洋,張怡,逄金鑫,等.低壓靜電場對冷凍-解凍后南美白對蝦品質的影響研究[J].上海農業科技,2024(1):68-71.
[3] 徐勝威,王雯瓊,葛明峰,等.2022年寧波市南美白對蝦主要病原流行病學調查[J].水產科技情報,2024,51(1):38-43.
[4] 祁化成,林水中,姜兆全,等.江蘇沿海地區南美白對蝦與羅氏沼蝦高效混養模式和應用[J].農業與技術,2023,43(24):102-105.
[5] 陳曉瑛,寧麗軍,黃文,等.養殖密度對南美白對蝦全蝦營養成分和飼料表觀消化率的影響[J].廣東畜牧獸醫科技,2023,48(6):34-40.
(責任編輯:張春雨)
作者簡介:吳愛珍(1977—),大專,經濟師,主要從事農業經濟研究。E-mail:42933635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