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生態環境問題的日益凸顯,林業生態建設和森林保護作為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手段,已成為全球范圍內的熱門議題。遼寧省朝陽市森林資源豐富,雖然在林業生態建設和森林保護方面已取得顯著成效,但依然面臨林業產業結構和森林結構不合理、林業生態建設與城市發展不協調、森林資源監督管理力度不足、森林資源保護意識淡薄等問題。為促進朝陽市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提出優化林業產業結構和森林結構、促進林業生態建設與城市建設協調發展、加大森林資源監督管理力度、提高森林資源保護意識等對策。
關鍵詞 林業生態建設;森林保護;遼寧省朝陽市
中圖分類號:S718.5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0.052
林業生態建設與森林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保障[1]。林業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之一,要承擔起保護生態環境、提供生態產品、服務社會經濟的重要職責,要以生態為本,以綠色為魂,以創新為動力,以協調為保障,充分發揮自身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2]。
朝陽市位于遼寧省西北部,是遼寧省的重要生態屏障和生態安全戰略支點。朝陽市林業生態建設與森林保護水平,不僅關系到朝陽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也關系到遼寧省乃至我國東北地區的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3]。當前,朝陽市林業生態建設與森林保護工作面臨極端氣候事件頻發、土地退化等諸多挑戰,急需制定適應新形勢的林業生態建設與森林保護發展策略,以保護和恢復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多樣性。因此,探討朝陽市林業生態建設與森林保護現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1 現狀
近年來,朝陽市堅持生態立市戰略,以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和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為主要抓手,繼續實施碧水行動、藍天工程、沃土行動,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全面提升林業生態建設與森林保護水平,為建設美麗中國做出了積極貢獻。
1)朝陽市林業生態建設成效顯著。根據《朝陽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十三五”時期,朝陽市完成造林綠化366 226.67 hm2,水土流失綜合治理321 200.00 hm2,草原沙化治理34 666.67 hm2,森林覆蓋率達40.2%,森林蓄積量達1.02億m3,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達1.8萬億元,森林碳匯能力達1.2億t。
朝陽市還積極開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2016年喀左縣樓子山自然保護區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喀左縣申報遼寧省第一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并通過省專家組評審。朝陽市生態環境質量逐年提高,獲批全國第三批低碳城市試點、首批國家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
2)朝陽市森林保護工作不斷加強。朝陽市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強森林資源監測和管理,嚴格控制森林采伐,規范林地利用,嚴厲打擊非法砍伐、濫伐等行為,有效保護了森林資源的數量和質量。朝陽市還持續開展自然保護區“綠盾”專項行動,自查及核查自然保護區問題92個,核查確定問題43個,已銷號問題37個,銷號率達86%,有效維護了自然保護區的生態安全。此外,朝陽市加強了森林防火、防災減災、森林病蟲害防治等工作,提高了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抵抗力。
當前,朝陽市林業生態建設與森林保護工作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十四五”時期,朝陽市將進入全面振興的關鍵期,既面對風險多發的嚴峻挑戰,也面臨歷史性的發展機遇。朝陽市將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持綠色發展理念,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加快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推動林業高質量發展,構建生態文明體系,為建設美麗朝陽、美麗遼寧、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2 存在的問題
2.1 林業產業結構和森林結構不合理
目前,在朝陽市林業生態建設與森林保護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林業產業結構和森林結構不合理。1)朝陽市林業產業發展水平較低,林業產業結構單一。朝陽市林業產業以木材加工為主,缺乏高附加值的林業產品和服務,林業產業鏈條短,林業綜合效益不高。2)朝陽市森林資源結構不合理,以低效的用材林和薪炭林為主,占森林總面積的82.5%,而高效的經濟林和特種用途林較少,僅占森林總面積的17.5%[4]。這導致朝陽市林業產業附加值低,林業經濟效益差,林農收入低。3)朝陽市林業產業發展缺乏創新,新興產業發展滯后,如生態旅游、森林康養、林下經濟等發展緩慢,沒有形成特色和優勢。
2.2 林業生態建設與城市發展不協調
林業生態建設與城市發展不協調的問題同樣制約著朝陽市林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1)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一些原本用于林業生態建設的土地被用于城市建設,導致森林面積減少,生態系統被破壞。據統計,過去幾年間,朝陽市森林覆蓋率不斷下降,城市用地增加的速度比森林用地增加的速度快,朝陽市城鎮開發邊界面積為396.0 km2,而城市綠地面積僅為29.6 km2,僅占城鎮開發邊界面積的7.5%,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近年來,朝陽市工業化發展較快,但隨之產生的大量廢氣、廢水和固體廢棄物對林業生態系統造成了破壞,導致林業生態建設與城市發展不協調。
2.3 森林資源監督管理力度不足
森林資源保護在林業產業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目前朝陽市對森林資源的監督管理力度不足,阻礙了林業產業的發展。1)朝陽市地域遼闊,森林資源分布復雜,林業管理人員的數量和規模難以滿足森林資源監督管理需求,導致盜伐林木、違規利用林地等問題頻發。2)雖然朝陽市建立了林業監督管理制度及森林資源監管分級實施的管控體系,但由于該體系涉及多個部門、多個領域,仍存在監督管理標準不統一、部門之間溝通協調不暢及管理人員專業素質低等問題,導致監督管理制度執行不到位,森林資源監督管理效果大打折扣。
2.4 森林資源保護意識淡薄
1)人們森林資源保護意識淡薄,對森林資源的價值和功能認識不足,僅將森林資源視為經濟資源,認為森林資源可以隨意利用,在林地上擅自開墾耕地,從而造成了森林資源的浪費和破壞。2)人們對林業法律法規的了解與遵守程度不夠,仍存在違法違紀的行為,導致森林資源保護的難度增加。例如,有些人非法采伐、運輸、銷售林木,或者在林地上進行非法狩獵、采集珍稀植物等。這些人往往不遵守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原則,大量砍伐林木,只為短期內獲取高額利潤,嚴重影響了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
3 對策
3.1 優化林業產業結構和森林結構
1)調整林業產業結構,提高林業產業的附加值和綜合效益。朝陽市應加強林業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提高林產品的品質;發展林業循環經濟,利用林業副產物和廢棄物開發新型產品;培育林業特色產業,如竹制品、花卉、觀賞植物等,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2)優化森林資源結構,提高森林的生態功能和經濟效益。朝陽市應適度減少用材林和薪炭林的比例,增加經濟林和特種用途林的比例;改善林木配置,選擇適應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高產、優質樹種;實施森林經營權制度改革,激發林農參與產業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3)發展林業新興產業。朝陽市應開發林業生態旅游,利用森林資源吸引游客,提供休閑、娛樂、教育等服務;發展林下經濟,充分利用林下空間,開發林下種植、養殖產品,增加林農收入和就業機會[5]。
3.2 促進林業生態建設與城市建設協調發展
1)朝陽市應加強林業生態建設與城市規劃的協調統一,建立林業生態建設與城市規劃的協調機制;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劃定城市生態紅線,控制城市開發邊界,避免對森林生態系統的侵占和破壞,保護和增加森林資源;推進城市森林建設,增加城市綠化覆蓋率,提高城市綠化質量。2)朝陽市應加強城市環境治理,減少人類活動對林業生態系統造成的污染和影響,加強對城市工業、交通運輸等的監管,控制廢氣、廢水和固體廢棄物的排放,采取清潔生產、循環經濟等方式,降低人類開發活動的資源消耗和環境負荷,實現城市發展與林業生態建設的和諧共生。
3.3 加大森林資源監督管理力度
1)朝陽市應加強森林資源監測和信息化建設,擴大森林資源調查和監測的范圍,及時掌握森林資源的動態變化和利用情況,提高森林資源監管的科技水平和效率。同時,加強森林資源信息共享和協同監管,建立跨部門、跨區域的森林資源監管聯動機制,提高森林資源監管的協調性和針對性。2)朝陽市應加強森林資源管理的法制建設,完善森林資源管理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明確森林資源管理的責任主體、權利義務、監督方式、違法處罰等內容,提高森林資源監督管理的法治水平和效果。同時,加強森林監督管理執法人員的培訓和考核,提高執法人員的專業素質和執法能力,加大森林資源監督管理的執法力度,嚴厲打擊盜伐林木、違規利用林地等行為,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3.4 提高人們森林資源保護意識
1)朝陽市應加強林業法律法規宣傳和教育,加強人們對森林資源保護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樹立保護森林資源的責任感。通過各種信息宣傳渠道,廣泛傳播森林資源保護相關知識,增強人們的法制觀念和遵紀守法的意識,減少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2)朝陽市應建立健全森林資源保護的激勵和約束機制,鼓勵和支持人們參與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通過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政策和法規,給予參與森林資源保護的先進個人和集體表彰和獎勵,對破壞森林資源的不良行為進行嚴肅查處和懲罰,形成有利于森林資源保護的正向反饋機制。3)朝陽市應推進森林資源保護的科技創新和示范引領,開展森林資源保護的科普和培訓活動,提升人們的森林資源保護能力和水平,提高林業生態建設的質量和效益。
4 結語
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林業資源的供應。筆者從朝陽市林業生態建設和森林保護現狀出發,探討了朝陽市林業生態建設與森林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有效對策,包括優化林業產業結構和森林結構、促進林業生態建設與城市建設協調發展、加大森林資源監督管理力度、提高人們森林資源保護意識等,旨在提高朝陽市的林業生態效益,保護和恢復森林資源,增強林業生態系統的抗災能力,為朝陽市林業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林震,孟芮萱.以林長制統領新時代林業生態文明建設[J].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3,22(2):7-14.
[2] 蘇貴斌.習近平“四庫”生態理念的科學內涵及踐行路徑[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5(3):31-37.
[3] 高曉寧.朝陽市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重要性評估[J].農業與技術,2021,41(4):97-99.
[4] 劉增生.朝陽市造林綠化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林副特產,2020(3):107-108.
[5] 趙彥通.促進營林生產與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的路徑分析[J].南方農業,2022,16(14):80-82.
(責任編輯:張春雨)
作者簡介:彭其民(1972—),本科,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造林、森林經營和保護等。E-mail:190580390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