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鹿寨縣是廣西柳州市油茶重點產區之一,發展油茶產業不僅能夠提高農民收入,還能夠帶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促進區域經濟的繁榮。為進一步提高鹿寨縣油茶的產量和品質,滿足市場需求,在介紹鹿寨縣概況及其油茶種植現狀的基礎上,重點從造林地選擇、造林地整理、種苗選擇、苗木移栽、幼林管護和成林管護等方面論述油茶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關鍵詞 油茶;高產栽培;技術要點;廣西鹿寨縣
中圖分類號:S794.4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0.058
油茶是我國南方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在維護生態平衡、助力鄉村產業振興、保障國家糧油安全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隨著我國對油茶種植的高度重視,相關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加大,各地積極發展油茶產業。廣西作為我國油茶的傳統主產區之一,憑借其優越的自然條件和深厚的種植歷史,油茶產業發展迅速,已成為區域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當前,廣西正著力推進油茶產業的規模化、標準化和品牌化進程,通過科技創新和改良品種,全面提升油茶種植的綜合效益,油茶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產量逐年攀升,產業鏈日趨完善,油茶產品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截至2023年底,廣西油茶種植面積在64萬hm2以上,年產茶籽55萬t,年綜合產值450多億元[1]。在此背景下,鹿寨縣積極響應自治區發展戰略,立足自身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油茶產業,將油茶種植作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保障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取得了顯著成效。因此,系統研究和推廣應用適應于鹿寨縣環境的油茶高產栽培技術,對提升該縣甚至整個廣西油茶產業的競爭力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長遠價值。
1 現狀
1.1 概況
鹿寨縣隸屬廣西柳州市,地處桂中腹地,介于東經109°28′~110°12′、北緯24°14′~24°50′,全縣轄6鎮3鄉120個村(社區),總面積2 974.8 km2,素有
“桂中寶地”之稱[2]。鹿寨縣屬南亞熱帶向中亞熱帶過渡帶,受季風環流影響較明顯,境內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0.4 ℃,夏季最高氣溫38 ℃,冬季最低氣溫0 ℃;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 483.8 mm,且集中在4—8月;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時間1 596.8 h,無霜期在320 d以上[3]。得益于優異的水熱條件,鹿寨縣非常適宜多種農作物和經濟林木的生長,成為廣西主要的林業大縣之一,全縣森林覆蓋率達69.1%,經濟林面積約22.67萬hm2。
1.2 油茶種植現狀
近年來,鹿寨縣積極響應國家關于發展木本油料作物的戰略部署,始終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為抓手,大力宣傳油茶種植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同時,積極組織開展油茶新造林和油茶低產林改造技術培訓,全面推廣“油茶+N”復合經營技術,解決林農在油茶造林上的技術難題。經過多年發展,油茶已經成為鹿寨縣的主要經濟作物之一,建立了多個集中連片的油茶種植基地,覆蓋了全縣多個鄉鎮。截至2023年5月,鹿寨縣已擁有油茶林面積4 000 hm2以上[4]。如今,油茶已成為鹿寨縣村民新的“搖錢樹”,為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美麗鄉村打下堅實基礎。
2 油茶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2.1 造林地選擇
鹿寨縣油茶造林地主要選擇宜林荒山荒地、采伐跡地、疏林地等,禁止在生態公益林、基本農田、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范圍內種植油茶,禁止采伐天然林種植油茶。選擇在海拔800 m以下、坡度25°以下、水源豐富、酸性(pH值5.5~7.0)紅壤或黃壤、坡向當陽的林地種植油茶最好,能夠為油茶后續的高產栽培創造有利的環境[5]。
2.2 造林地整理
2.2.1 林地清理
鹿寨縣油茶造林地清理只做一般的砍雜處理,不進行煉山,以減少水土流失。使用人工或機械手段,將林地上的各種雜草、灌木叢、藤蔓等全部砍伐清除,伐根高度低于20 cm,確保造林地上沒有遮擋陽光和妨礙油茶生長的障礙物。然后,將砍雜的殘留物移出林地或就地歸帶處理,沿等高線方向將采伐的殘留物歸堆成一條帶,帶下打入木樁防止滾動,清理出一條至少寬1 m的種植帶。在林地清理過程中,按照“山頂戴帽,山腰系帶,山腳穿靴”的原則,保留林地部分喬木用作水土保持。
2.2.2 整地挖坎
鹿寨縣油茶造林主要采用帶狀整地法,或直接挖穴造林,最佳整地時間是在造林前3個月(秋冬季節至初春期間),結合林地清理進行。在平地和緩坡地帶采用帶狀整地法,沿著等高線方向由上而下挖筑內側低、外緣高的水平階梯,帶寬40~80 cm,帶內進行全墾作業,清除雜草、樹根等,并將土壤翻耕30 cm以上,使其疏松透氣,有利于油茶根系擴展。帶間則保留原有植被,起到涵養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陡坡地帶直接挖穴造林。參考《油茶栽培技術規程》(DB45/T 472—2018),結合鹿寨縣實際,整地后直接挖穴造林的,按照2.2 m×3.0 m、2.5 m×3.0 m、2.5 m×4.0 m等株行距挖明坎,每667 m2造林密度控制在53~100株,明坎規格即50 cm×50 cm×40 cm。
2.2.3 施足底肥
鹿寨縣油茶造林主要使用有機肥作為底肥,如農家肥(牛糞、豬糞等)、堆肥等,配合使用少量化肥,如復合肥或磷肥等,以提供苗木早期生長所需的養分,同時改善土壤肥力和結構。例如,可在油茶栽植前30 d,每坎施入5~10 kg腐熟的農家肥和150 g復合肥當作底肥,將有機肥和復合肥混合均勻后,均勻鋪撒在明坎底部。然后,在該坎上方取表土打碎回填至1/2坎再用心土填滿,要求坎面外高內低(以坎中間為標準,高出5 cm)。
2.3 種苗選擇
2.3.1 良種選擇
良種選擇是決定油茶樹生長發育良好、產量和經濟效益高的核心要素之一。與普通油茶比,良種油茶具有生長快、結實早、適應性廣、高產穩產、油質好及抗逆性強等優勢。鹿寨縣油茶造林的良種來源需符合以下其中一項要求。1)通過國家或自治區品種審(認)定且適宜當地種植的油茶良種,來源符合有關規定,檔案齊全。2)經自治區林業主管部門同意用于試種示范的油茶品種,且試種示范方案須經自治區林業主管部門同意[6]。
2.3.2 苗木選擇
除了良種選擇,選擇合適的苗木也是確保油茶高產的關鍵步驟。鹿寨縣油茶造林所用苗木需滿足以下要求。1)使用苗齡2年生以上(含2年)的良種嫁接苗木造林,無紡布容器杯規格為直徑不小于12 cm,高不小于16 cm;苗高不小于50 cm、地徑(嫁接口以上)不小于0.5 cm,分枝3個以上,苗木生長健壯、無檢疫對象。2)造林苗木必須具備“一簽兩證”,即良種苗木標簽、林木種苗質量檢驗合格證、植物檢疫證。
2.4 苗木移栽
鹿寨縣油茶造林時間以2—3月為宜,最遲4月底前完成定植。栽植苗木前,先在原明坎位置挖一個大小與苗木冠幅相近、深15 cm左右的栽植穴。然后,將苗木放入栽植穴中,盡量使根頸與地面持平或稍高于地面,防止積水引起爛根。填土時要一邊回填一邊踏實土壤,避免出現空洞影響根系與土壤接觸。移栽完成后每株澆足4~5 L定根水,確保根系與土壤緊密貼合。造林后30 d檢查苗木成活情況,一旦發現缺株、死苗,及時選用相同規格的苗木在雨后或陰天補植,確保林相整齊。造林當年的苗木保存率應在90%以上。
2.5 幼林管護
2.5.1 松土除草
鹿寨縣在油茶造林當年的4—5月進行首次除草,7—8月進行第2次除草,確保油茶幼林不受雜草過度干擾。除草方式以鏟盤為主,將以植株為圓心,半徑50 cm范圍內的雜草、灌木連同根系全部鏟除,樹盤外的雜灌則砍至20 cm以下。第2、3年每年進行2次除草,第1次在4—5月,第2次在7—8月。除草之后松土,松土深度5~10 cm。松土時,造林當年宜淺,以后逐年加深;油茶樹兜邊宜淺,向外漸深[7]。
2.5.2 追肥補養
由于油茶栽植前已施足底肥,因此在栽后第1年可不必追肥。造林后第2、3年,鹿寨縣在每年的春、夏抽梢前各施1次以氮肥為主的復合肥(總養分含量不低于30%),每次每株施肥量為第2年100 g,第3年150 g。施肥方法采用弧狀溝施,坡度不大于15°的林地在株間、坡度大于15°的林地在上坡方向,在樹冠垂直滴水線外開挖寬、深各10 cm的弧形溝施肥,施肥后蓋土壓實。
2.5.3 整形修剪
油茶幼樹修剪以整形為主。鹿寨縣選擇在每年的11月至翌年2月進行幼樹整形修剪,此時油茶樹進入相對休眠期,修剪造成的傷害最小,有利于傷口愈合和新梢的正常生長。造林后第1年或第2年每株幼樹保留3~5個主枝,按照自然開心形或多主枝波浪形進行培育,確保主枝分布均勻,角度適宜,主干與主枝比例協調。主枝上保留2~3個強壯分枝作為副主枝培養。造林后第3年或第4年,繼續在正副主枝的基礎上,將強壯春梢培養為側枝群,使三者之間比例協調、均勻分布。
2.6 成林管護
2.6.1 除草墾復
在鹿寨縣的油茶成林管理中,除草墾復是保持土壤肥力、優化樹體生長環境的關鍵環節。每年在夏季雨后和秋旱來臨前,進行一次淺鋤鏟草作業,鏟草深度在10~15 cm。然后,每3年進行一次深挖墾復,時間為采果結束后至次年2月,深度20~30 cm,以打破土壤硬化層,釋放深層土壤肥力。對于坡度小于15°的平緩地段,采用全墾的方式,即將整個林地全面翻耕;而對于坡度在15°~25°的中度傾斜地帶,則采用帶墾的方式,帶寬1.0 m(以植株為中心,上下各寬50 cm)。
2.6.2 及時追肥
隨著油茶樹的生長和結果,樹體對養分的需求增加。因此,及時追肥是提高油茶產量和果實品質的重要措施。鹿寨縣油茶追肥主要使用高氮復合肥和高磷鉀復混肥。在每年1—2月,株施高氮復合肥0.5 kg;6—7月,株施高磷鉀復混肥0.5 kg。采用開溝施肥,即在上坡沿樹冠投影線開1條深20 cm、長1.0 m的弧形溝,施放肥料后蓋土壓實。
2.6.3 合理冬剪
冬剪是油茶成林管護的一項重要措施,通常在采果后(冬季或早春樹液流動緩慢時)進行。遵循“疏而不密、透光通風、內膛充實、樹冠緊湊”的原則,重點剪除枯枝、病蟲枝、衰弱枝、徒長枝、細弱枝、過密重疊枝,以及影響樹形和樹冠結構的交叉枝、下腳枝等[8]。通過修剪調節樹體營養分配,促使樹冠內部光照充足,提高葉片光合效率,促進油茶樹體的更新復壯。
2.6.4 引蜂授粉
油茶是異花授粉植物,自交基本不孕,借助昆蟲授粉是提高結實率的有效途徑。在油茶林建設過程中,鹿寨縣通過引進專業養蜂戶到油茶林區養蜂,或種植蜜源植物等方式,吸引蜜蜂進入油茶林采蜜,進而提高油茶花的授粉成功率。此外,油茶林區禁止使用除草劑,以保護胡蜂、地蜂、大分舌蜂等授粉昆蟲的生存環境。
3 結語
油茶是鹿寨縣主要經濟作物之一,通過采取科學的造林地選擇、細致的造林地整理、嚴格的種苗篩選、有序的苗木移栽及精準的幼林和成林管護措施,能有效提升油茶的生長質量,促進油茶果實的豐產與優質。未來,筆者將繼續關注和研究油茶產業的發展趨勢和技術創新,以期為油茶種植戶提供更全面、更實用的技術支持和指導。
參考文獻:
[1] 王艷群,楊依.我區油茶種植面積接近千萬畝 年產茶籽55萬噸,年綜合產值450多億元[N].廣西日報,2023-11-24(1).
[2] 鹿寨縣信息化建設中心.鹿寨概況[EB/OL].(2023-03-22)[2024-02-02].http://www.luzhai.gov.cn/zjlz/lzgk/?eqid=c4e1d544000a1daf00000006646468ad.
[3] 郭曉萍.不同杉木品種種植對比試驗[J].農業與技術,2019,39(22):81-83.
[4] 覃躍.種下“搖錢樹” 結出“致富果”:鹿寨縣大力發展油茶產業見聞[EB/OL].(2023-05-09)[2024-02-02].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lz/t16494717.shtml.
[5] 張超.油茶優良新品種豐產栽培技術[J].農技服務,2017,34(7):84.
[6] 韋詩夢.油茶新造林豐產栽培技術與油茶低產林改造技術探討[J].南方農業,2020,14(8):77-78.
[7] 黃鳳堂.油茶種植技術與發展前景研究[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1(6):123-124.
[8] 趙曉青,劉曉紅.油茶速生豐產的關鍵技術[J].林業實用技術,2012(1):35-36.
(責任編輯:劉寧寧)
作者簡介:柯科宇(1996—),大專,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技術研究。E-mail:k956030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