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古樹名木作為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是天然的“品牌”和“名片”,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態價值、文化價值和科研價值。為給其他區域開展古樹名木保護工作提供借鑒,以廣西隆安縣為例,對縣域內的古樹名木展開調查研究,分析了保護和利用之間的矛盾,并提出針對性保護對策,包括保護好古樹名木的生長環境、提高人們的保護意識、加強古樹名木“體檢”工作、嚴格落實古樹名木責任制、依法依規做好古樹名木保護工作。
關鍵詞 古樹名木;資源現狀;廣西隆安縣
中圖分類號:S788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0.076
從字面上,古樹名木可以分為古樹和名木兩大類。古樹主要指歷史發展中超過一定存活年限的樹木。按照我國規定,古樹的最低樹齡為100年[1]。名木沒有具體的標準,一般指具有歷史典故或某種象征意義等重要種質價值的樹木,更重視樹木代表的意義。關于古樹名木的分級各地區有不同的標準,如上海市規定樹齡在300年以上的為一級古樹,其余100年以上的為二級古樹,另將80~100年的定為古樹后續儲備資源,實施三級保護。而安徽省則將樹齡500年及以上的樹木定為一級古樹,300~499年的定為二級古樹,100~299年的定為三級古樹[2]。此外,陜西省、山西省、廣西等省(區)由于古樹名木資源較為豐富,在等級劃分上也不盡相同[3-5]。名木由于不分類,均實行一級保護。實施分級分類管理是新時代保護古樹名木的科學舉措,對于維持我國古樹名木的總量及實現古樹資源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隆安縣古樹名木調查及保護現狀
1.1 隆安縣古樹名木調查情況
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廣西隆安縣開展了第二次全縣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工作。隆安縣成立了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工作領導小組,負責貫徹落實領導小組的決策部署,承擔全縣古樹名木普查的具體工作,并負責起草《第二次隆安縣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工作實施方案》;指導和組織開展全縣技術培訓、普查鑒定和質量檢查核查工作;協調和處理普查工作中的重大問題;負責全縣普查進度管理、情況通報和處理日常事務。調查人員綜合采用年輪鑒定法、文獻追蹤法、年輪與直徑回歸估測法、訪談估測法、針測儀測定法、CT掃描測定法及碳14測定法等,普查隆安縣現存古樹名木1 514株,經過區、市、縣人民政府認定,目前已經全部掛牌保護,進入養護、救治階段。通過古樹名木調查工作,相關技術人員還掌握了古樹名木普查鑒定技術標準,為下一步開展古樹名木普查工作打下堅實的技術基礎,提供了人才支撐。
1.2 隆安縣古樹名木保護現狀
調查表明,隆安縣的古樹名木保護情況總體良好,采取的保護措施主要有懸掛標識牌、設置護欄、砌樹池、樹洞填充、防腐固化、樹體支撐、樹枝牽引、包樹箍、復壯溝及土壤改良等,但遺漏或保護措施不完善的狀況仍然存在。由隆安縣林業局提供的調查數據(見表1)
可知,發現的1 554株古樹名木中,已經有40株枯死損失,有16株未采取任何保護措施(包括懸掛標識牌),故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隆安縣古樹名木的保護工作。
2 隆安縣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存在的問題
2.1 古樹名木生長環境不佳
隆安縣地處南亞熱帶地區,降水豐富,該氣候十分適合植被生長。常綠闊葉林和落葉林組成的混合林是隆安縣的典型植被,主要樹種有榕樹、杉木、扁桃、馬尾松、木棉等。優越的地理位置、水熱條件和土壤類型,使得隆安縣樹木繁多、種類多樣,同時造就了眾多的古樹名木。但隆安縣風、雷、寒、旱、澇等自然災害及動物對古樹名木的損傷也不可忽視,樹體損傷導致生長所需的有機無機物質輸導受阻,樹勢衰弱,繼發次生性病蟲害,造成古樹死亡。
另外,隆安縣部分古樹名木離建筑物太近,保護距離不足,或是生長在破舊的房屋和墻壁附近。一旦建筑物倒塌,就會嚴重威脅古樹名木的生存環境,甚至導致其死亡。在城市中心區域,大部分的古樹名木都是在樹干附近進行了硬質鋪裝,或者澆注了瀝青、混凝土,導致土壤滲氣、透水性能的下降,使得根系的生長環境逐步惡化,進而對古樹名木的生命周期產生影響。修建的高層建筑影響了古樹周圍的光、溫、濕等環境條件,導致其生長狀況惡化。
2.2 人類活動帶來的負面影響
隆安縣各鄉鎮都生長著具有代表性的古樹名木,如南圩鎮三寶村龍內屯千年蜆木、丁當鎮英敏村榕樹王等。但由于隆安縣人口活動密度較大,生長于中心城區的古樹名木逐漸變成打卡地,人類活動的過于頻繁影響了古樹名木的生長;還有較多古樹位于學校、居民區等地點,極易受到影響,且由于地面硬化,不僅古樹生長空間受限,而且難以有效實施保護措施。一些民眾不知道保護古樹名木的重要性,違規在古樹名木間掛繩晾衣,或是依古樹名木搭建豬舍、雞舍、將垃圾胡亂堆放在樹洞里等。為了躲避建筑和車輛,一些古樹名木被截斷了樹枝或私自移植。同時,大多數的古樹名木周圍并未設置防護圍欄,給人們破壞古樹的行為帶來了便利。即便有護欄,面積也不大且不夠牢固,無法有效地發揮防護屏障的功能。在景區內,由于游人踩踏較多,土壤硬化,嚴重影響了古樹名木的根系發育,使其長勢變差。
2.3 有害生物為害嚴重
隆安縣民眾認為古樹名木是風水樹,即使樹木受損,他們也不敢輕易觸碰。受損的古樹名木大多生長緩慢,甚至出現二次心腐、破洞、劈傷,造成樹體衰弱,極易遭受病蟲害。隆安縣病蟲害種類多樣,其中白蟻使古樹名木形成空洞、腐爛,并影響養分的運輸,嚴重時導致古樹名木斷裂倒伏而死亡。
2.4 古樹名木自身逐漸衰敗
古樹名木因為樹齡增長和枝干衰老,其功能也在慢慢衰退。另外,由于古樹名木地上、地下的生存環境不斷惡化,生理功能失調,加快了其衰老、死亡的進程。例如,隆安縣的一棵香樟樹由于生理機能衰退,代謝降低,造成其根部腐爛、內部空心。
2.5 資金投入不足
目前,隆安縣古樹名木保護方面的經費投入不足,給古樹名木的保護與管理帶來了困難。資金短缺導致相關主管部門不僅未對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做過系統性研究,也不能按其生理狀態和生長情況,采取適當的保護措施。
3 隆安縣古樹名木資源管理對策
3.1 保護好古樹名木的生長環境
生長環境對于古樹生長十分重要,以土壤肥力充足、疏松透氣、有機質含量高、不被人類干擾、有適度的植物群落為宜。因此,在古樹名木資源管理中,應保證古樹的生長范圍和生活環境不越紅線。對隆安縣轄區內的所有古樹名木都要設置防護圍欄(已有防護圍欄的要進行檢查、加固),并設置警示牌禁止在古樹名木樹冠垂直投影向外5 m范圍內修建建筑物、鋪設管線、挖坑取土、排放煙氣、傾倒污水垃圾及堆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等,保護好古樹名木的生長環境。
3.2 減少人類活動對古樹的影響
加強對古樹名木保護工作的宣傳教育,利用全媒體時代的特點大力宣傳古樹名木的歷史價值、生態價值、人文價值。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教育,讓民眾知曉破壞古樹名木的后果和代價,對破壞人員要加大曝光力度,提升社會關注程度。收集整理古樹名木基本介紹、歷史典故和人文故事等相關信息,并將其納入城市宣傳、景點宣傳及旅游文化宣傳范圍。積極參加國內國際古樹名木保護展覽會,提高隆安縣古樹名木知名度。
3.3 做好有害生物綜合防治工作
有害生物是影響古樹名木正常生長的重要因素,特別是白蟻、天牛等蛀干性害蟲,其為害面廣、為害樹種多,往往蛀空樹木主干,破壞樹木正常的輸導系統和機械支撐力,導致樹木倒伏或死亡。隆安縣需要結合日常巡查監控,做到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有效保證古樹名木正常生長。例如,針對白蟻,主要防治方法如下。1)在古樹樹頭位置放置測試樁,準確調查白蟻種類、群體數量等信息。2)家白蟻群體滅治。放置誘集箱,誘集地下的白蟻,對其施用滅蟻藥物,使其攜帶藥物回到白蟻群體中,通過互相傳染殺死白蟻。3)土白蟻群體滅治。放置誘劑,使土白蟻直接取食中毒死亡。4)采用噴霧法,施用白蟻預防劑進行白蟻藥物預防處理。5)對部分古樹根部采用涂刷法,施用白蟻預防劑進行白蟻藥物預防處理。
3.4 加強古樹名木“體檢”工作
隨著時間的推移,古樹自身逐漸衰敗是無法避免的。因此,隆安縣相關部門要做好古樹救治工作。而救治和復壯的前提是了解古樹名木的生存現狀,只有明確問題才能找到解決對策。隆安縣應對衰弱、瀕危的古樹進行精細體檢,檢查內容包括確認基本信息、生長環境、樹體長勢、樹體損傷情況、土壤檢測等,只有做好充分的檢查,才能實現針對性保護。
3.5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在古樹名木的保護與管理過程中資金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出現資金不足的情況,將導致很多保護管理措施無法落實到位。因此,隆安縣政府需要設立古樹名木管理專項基金,其主要由三方面構成,分別為民間資金、社會愛心人士資金及政府專項撥款。同時,可動員各單位和個人對古樹名木進行認領,開展冠名保護活動。在此基礎上,將古樹名木保護經費列入公共財政年度預算,從多個方面出發保證資金充足。
3.6 嚴格落實古樹名木責任制
按照“誰擁有誰負責”的原則加強對古樹名木的保護,按照“一樹一木一政策”制訂管理舉措。隆安縣古樹管理部門要加強對管理人員的考評,并簽訂保護管理責任制合同,對于管理效果好的個人,政府要積極給予資金獎勵和支持,對于管理效果不佳的個人要提出批評,甚至剝奪其管理保護權利。目前,隆安縣與各鄉鎮養護責任人858人簽訂了古樹名木養護協議,完成19棵古樹名木的除險救治復壯工作,為1 483棵古樹名木購買“公眾責任險”。同時,積極開展“鄉愁樹”選認工作,目前隆安縣共選認“鄉愁樹”868棵。
4 結語
隆安縣古樹名木資源豐富,實施古樹名木保護工作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但受資金投入不足、人才缺乏及宣傳教育不到位等因素影響,古樹名木資源保護工作成效不顯著。隆安縣相關職能部門必須基于現狀,采取加強宣傳教育、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聘請專家技術人員等方式加強管理保護,因樹制定保護利用策略,使隆安縣的古樹名木資源得到高質量的保護利用。
參考文獻:
[1] 農蕙瑗.崇左市古樹名木資源調查與綜合價值評價[D].南寧:廣西大學,2018.
[2] 汪銳.金寨縣古樹名木資源現狀分析及保護對策研究[D].合肥:安徽農業大學,2021.
[3] 王敏慧.遼陽市古樹名木資源現狀調查分析及保護對策[J].南方農業,2023,17(17):280-283.
[4] 張衛斌.賀州市古樹名木保護現狀與復壯措施探析[J].南方農業,2023,17(10):108-111.
[5] 鄭濤,熊佳,劉應貴,等.開陽縣古樹名木資源現狀及調查研究[J].綠色科技,2023,25(7):181-184.
(責任編輯:張春雨)
作者簡介:陸劍飛(1981—),大專,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技術研究。E-mail:32687912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