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陜西社火臉譜底蘊深厚,是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悠久的歷史。臉譜造型復雜多變,具有一定的程式,色彩豐富、對比強烈,具有鮮明的地域性,民間藝術特征明顯。由社火臉譜衍生出的社火馬勺臉譜,以一種新的生命使社火臉譜得以延續,裝飾效果和市場效益俱佳。社火臉譜元素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如商品包裝、室內設計、公共藝術等領域都有涉及。
關鍵詞:陜西社火臉譜;藝術特征;傳承發展
一、陜西社火臉譜的溯源
陜西社火臉譜別具風格,獨樹一幟。它不同于川劇臉譜,不同于京劇臉譜,也不同于陜西的秦腔臉譜。
陜西社火臉譜有著多重起源。其一是民間傳說。古往今來,社火留存了諸多妙趣橫生、意蘊深遠的傳說。在商朝末期,武王伐紂,軍隊兵臨麒麟山前,被駐守在山下的聞太師攔截無法前進。姜子牙妙生一計,命士卒戴著面具或在臉上涂滿油彩,披上寬松長袍,扛著風幡、雨幡、雷幡、電幡及各種兵器,扮飾成神秘的天兵天將,個個威武兇煞。兩軍對戰期間,時而大聲斥罵,時而擊鼓,時而揮動風幡、雨幡、雷幡、電幡,震懾力極強,聞太師以為天意降臨,遂拔寨而逃。此事傳播到民間,逐漸形成涂面化妝避邪驅鬼的巫術禮儀活動,后來逐漸地發展形成社火。
其二是相關文字記載。據《舊唐書·音樂志》和段安節《樂府雜錄》,北齊世宗高澄的兒子蘭陵王高長恭雖然勇敢善戰,但因長相貌美,缺少威嚴,無法威震敵人,為了帶兵打仗能震懾敵方,上陣便戴威猛猙獰的面具,戰無不勝。這也是隋唐時期《蘭陵王入陣曲》的由來,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專門戴著假面演出的歌舞。隨著時間的推移,蘭陵王的假面有了固定的顏色和需求,也有了相對成熟的人物造型。這種假面已經脫離了單純的圖騰刻畫,而是以“面具”指代“人物”。戴面具的人就扮演蘭陵王,以此來述說故事,社火起源于蘭陵王假面。宋元時期戲曲發達,臉譜化妝色彩多樣起來,赤橙黃綠青藍紫,各有意味。社火臉譜似順理成章從戲曲臉譜挪移而來,后來不少著述即從此說。而現代多學科融合、交叉以及相互借鑒,通過歷史學、考古學、文化人類學、社會學、民俗學和美術學等多層次多向度探究洞窺,學界大多認為臉譜源自遠古的儺舞。
二、陜西社火臉譜的造型特征
在筆者的記憶中,每年的元宵節期間,只要街道或者村里有社火表演,人們就跟隨著社火的游演隊伍,跟隨鼓聲、鑼聲穿梭于街道或山野村莊之間……一剎那,仿佛天地人神同時在場,神圣的氛圍頓時彌漫了整個空間,人們只覺得神奇、神秘又神圣,平時的俊男、靚妹,一旦畫上臉譜、裝扮上服裝、拿上道具,就立馬散發出特殊的神秘感來。社火臉譜的內容主要表現古代神話、歷史、戲劇等,社火故事具有教化民眾的作用,如神農嘗百草、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三娘教子等。臉譜以其夸張的手法、多變的色彩,象征性地表現各種神仙靈怪,具有強烈的民間風格和濃厚的地方特色。陜西社火臉譜自成體系,在民間有一句古話“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社火重點就是看臉譜,人們根據臉譜的色彩、圖案、紋樣就能判斷此人是誰,是什么故事橋段,因此社火臉譜就顯得極為重要。
社火臉譜是圖案化的化妝藝術,且具有程式化的特征。從整體來看,社火臉譜就是臉部造型的變化,具體來說,包括臉型、五官、額頭等的變化,這些部分按照一定的組合原則,共同形成了一個有機的臉譜整體。
(一)臉型
臉型的樣式是社火臉譜給人的最直觀印象,是臉譜其他部分紋飾繪制的依據,也確定了所塑造的人物的基本性質。陜西流行的地方戲曲是秦腔,秦腔臉譜內容相當豐富,所以,原汁原味的社火臉譜與地方戲秦腔臉譜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演化融合。秦腔角色分四生六旦二凈一丑,社火角色亦不例外,凈角臉譜則是這類臉譜的核心譜型。陜西社火臉譜臉型可分為對臉、破臉、旋臉、定臉和立體臉型。
1.對臉
對臉是一種呈對稱形態的臉型,以鼻子為對稱軸,由對比非常鮮明的色塊、紋樣、幾何圖案組成,給人以均衡、莊嚴的感覺,是社火臉譜中的主要程式。其譜型表現正義、忠勇,以顯示其聲威和身份地位。如廉頗、聞太師、白天佐、程咬金等。
2.破臉
破臉打破了對臉對稱、整齊、均衡、規矩的風格,形成一種不對稱的樣式,其圖案紋路復雜細碎,刻畫敷色不甚嚴格,隨意性較大,給人一種不穩定的感覺。這種臉型適用于剛強、兇猛的人物,如蚩尤、文丑、單雄信等。
3.旋臉
旋臉以鼻子為中心,臉部的紋飾呈現“S”形或“反S”形。這種扭曲給人帶來一種不安的動感。這種臉型適合暴烈、兇惡、殘暴的人物,如朱粲、蕭天佑、夏侯惇等。
4.定臉
定臉是臉譜中的絕對臉型,其格調、色彩、紋路基本固定,用來表現某些特定的人物,如包公、關羽、王彥章、趙公明、張飛等,他們面部都有很固定的形象,特征部位絕不能串換混用。其特點是面部重在突出特殊性標記,眉目分明,敷色沉穩,以艷而不媚、濃而不俗為尚,以莊重、典雅為美。
民間有規定性的人物畫臉口訣,如關羽臉譜口訣:“臥蠶眉,丹鳳眼,滿面紅色光亮閃閃,七星痣畫左眉邊,五縷胡須掛胸前。”這些規定在臉譜繪制的過程中是不能隨意改變的。
5.立體臉型
立體臉型用于神怪、獸類等角色,在演員的額頭、臉頰、下頜粘上三至九個雞蛋殼,再依次勾畫敷色,使臉譜延伸到凸起的地方,形成造型更加猙獰、怪誕、兇惡的形象,如蚩尤、青龍、白虎等。
(二)眉毛
眉毛在社火臉譜中多為夸張紋樣,也有固定的模式,分為鳳鳥眉、臥蠶眉、梳子眉、疙瘩眉、星斗眉、獸角眉。一般武將為疙瘩眉,筆墨粗狂,表示勇敢剛直;鳳鳥眉一般表現身份尊貴、顯赫的人物,如神農氏、燧人氏、元始天尊等;軍師以及有心計者用梳子眉,紋路較細長,表現人物的足智多謀,如龐統、吳用等。同時,繪制臉譜在色彩上多采用鮮艷的原色,繪制時利用圖案線條的間隔穿插變化,使這些色彩巧妙地組合分布。
(三)眼睛
眼睛即眼竅,是社火臉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俗稱“眼窩”。不同的眼竅和眉形搭配在一起,對刻畫人物的身份、性格特點等具有明顯的指示作用。眼竅的畫法主要分為順眼、立眼、窩窩眼、雌雄眼、三角眼等。
1.順眼:基本和人自身的眼睛形狀相同,內眼角略微下垂,眼梢略微上揚,且眼形順長,如大禹、廣成子等。
2.立眼:筆鋒由眼梢向鬢間畫上去,外眼角更加上翹,使整個眼形豎立起來,多用于表現性格剛烈、勇猛的武將,如楊戩、魏延等。
3.三角眼:形如三角,眼周圍帶有棱角,表現人物的奸險狡詐、恐怖陰森,如楚平王、曹操、王莽、秦檜等。
4.窩窩眼:將一雙眼睛用黑色連綴起來,使整個眼形看起來像蝴蝶正面張開的翅膀,適合表現性格勇猛、暴躁的武將,如楊五郎、方臘等。
5.雌雄眼:左右兩眼形狀各異,眉弓一高一低,線條變化復雜,形狀丑陋,用于表現兇悍、蠻橫、奸險、殘暴的人物,如顏良、文丑等。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特殊眼,屬于某個人物專用眼形,畫法固定,如:周倉用勺眼;楊任眼窩中長手,手中又長眼。
(四)鼻
鼻上的紋樣稱“鼻花”,社火臉譜對鼻部的裝飾非常講究,鼻子是臉的中心部位,鼻子上的紋樣對周圍的紋樣具有統籌協調的作用,所以鼻梁、鼻翼、鼻頭都有裝飾性的圖案,與全臉的紋樣形成既統一又富有變化的整體。常用的基本紋樣有金錢文、佛手紋、火苗紋、梅花紋、寶珠紋等。將這些紋樣隨機組合,就產生了豐富多變的裝飾紋樣,這種組合并不固定,每種譜式都具有獨特的風格特征。
(五)嘴
在社火裝扮中,一般社火角色要佩戴胡須,胡須會將嘴部遮住,所以在社火臉譜中對嘴部并沒有過多的刻畫。但有些角色沒有胡須,就必須認真、嚴謹地對待。有些角色的嘴部很有特色,是其身份的標識,如:雷震子、李元霸、黑鷹、孔宣、朱雀均為鳥形嘴;青獅、白象、青龍、白虎、玄武等為獸形嘴,獸形嘴還要畫出尖銳的獠牙。
(六)額頭
額頭部分紋飾造型并無固定的規律,在不同臉譜中出現的紋飾也各不相同。還有一類臉譜的額頭紋飾圖案具有圖符標識的作用,目的是突出人物的形象特征,使觀看者能夠直接辨認出所畫人物,圖案分類有很多種,其寓意也各不相同。
1.象征人物功績、身份。如燧人氏額頭畫火苗,代表了他的功績鉆木取火;軒轅氏額頭畫白云托日,寓意其功貫日月;神農氏額頭畫靈芝草,寓意其嘗百草,制藥救民。
2.象征人物光明磊落、英明高尚。如包拯額頭畫日月紋,象征其審案公正,晝斷陽、夜斷陰;方臘額頭畫一支蠟燭,一是寓意光明正大表示其光明磊落,二是應了其名諱。
3.象征法力無邊。如雷震子、王靈官、殷郊、馬善、聞太師、楊戩等額頭畫有天眼,寓意其法力無邊。
4.象征轉世的原形。王彥章額上畫一青蛙,系青蛙轉世,寓意善于水戰。
5.宣揚佛道。如太上老君、三教主、太乙真人、廣成子、姜維等的額上畫一太極圖,寓意其為道家人物;魯智深、楊五郎額頭寫一“佛”字,寓意其為佛家人物。
6.表示人物身份,也可在額頭寫上其姓氏,如周倉額頭寫“周”字,牛皋額頭上寫“牛”字。
7.象征屬相類。如畫一條蛇,寓意為蛇的精靈;青獅額頭畫獅頭;白象額頭畫象頭;鹿豹額頭畫鹿頭;虎威額頭畫虎頭。
陜西社火臉譜比較講究線條的勾畫。社火老藝人們筆鋒所到如銀勾鐵畫,他們在勾畫時講究筆法和筆意,很有寫意中國畫和書法的韻味。尤其是在表現大忠大奸大惡的角色時,寥寥幾筆,盡顯人物性格特征。
三、陜西社火臉譜的色彩語言
陜西社火臉譜的色彩有其特殊的含義,紅色代表忠勇,白色代表奸佞,黑色代表剛直,黃色代表猛烈,藍色代表落草為寇,綠色代表俠義,粉色代表老年,金色、銀色代表神仙和妖魔鬼怪。
紅色的人物形象有關羽、趙匡胤、黃飛虎、李靖等;白色的人物形象有董卓、曹操、秦檜、魏虎、賈似道、嚴世蕃等;黑臉的人物形象有包拯、張飛等;黃色的人物形象有聞太師、楊戩、沉香、秦始皇、方臘、王翦、黃遵道、文天祥等;綠色的人物形象有蓋蘇文、程咬金、孟其等;藍色的人物形象有竇爾墩等;粉臉的人物形象有太上老君、姜子牙、徐延昭、尉遲恭等;金色的人物形象有神農氏、玉皇大帝、皇帝、玄武真君等。
除以上常用色彩,還有棗紅色、紫紅色、瓦灰色等顏色搭配使用,用來表現不同的人物特點,烘托不同的人物性格。
四、陜西社火臉譜的傳承與發展
陜西社火臉譜繪制藝人大多是農民,沒有固定的經濟收入,而且一般只在正月十五前后表演社火時幫助社火隊化妝,他們繪制臉譜都是出于熱愛,并無相應的報酬。文化藝術不斷傳承以及流變,從事社火臉譜繪制的藝人越來越少,原有的社火臉譜繪制藝人也都轉行從事其他經濟效益相對較好的職業。
陜西社火臉譜底蘊深厚,是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技法精美多樣,有著悠久的歷史。社火臉譜能夠流傳至今而沒中斷,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筆者在走訪調研中發現,陜南地區的陰陽先生在馬勺上畫吞口,有鎮宅辟邪的寓意,社火老藝人突發奇想將社火臉譜繪制在馬勺上,與馬勺相結合形成新的產品社火馬勺臉譜,且得到了專家的一致好評。此舉不但賦予了社火臉譜新的生命力,而且裝飾性和市場效益俱佳。馬勺臉譜在陜西寶雞鳳翔形成產業鏈,作品銷售世界各地并在國內外受到很大的關注,這一創新使陜西社火臉譜藝術不僅在化妝表演時出現,還以新的生命進行傳承,沒有湮沒在歲月的長河中。
二是在現代設計領域,對臉譜造型的使用并不是簡單的照抄照搬,而是對傳統造型的再創造。利用臉譜獨特的塊面與塊面的分割以及線條的裝飾,將抽象化與概念化的臉譜與現代設計相結合進行創意設計,并與現代社會緊密結合,臉譜上特有的元素被運用到多個領域,如服裝設計、產品設計、建筑設計等。在公共藝術領域,臉譜造型也應用于多個方面,如靠墊、抱枕、文化衫、明信片、雨傘等,隨著時間的推移,臉譜元素的覆蓋面正在不斷擴大。臉譜元素在現代社會的應用并非簡單意義上的生搬硬套,而是從臉譜的圖案、色彩、譜式等方面入手,深入了解和認識臉譜藝術的韻味,從中吸取養分并加以改造,提煉出彰顯中國特色的文化元素,對其合理應用,使臉譜元素與其他領域完美結合,更好地發揚臉譜文化。
臉譜中蘊含的中華傳統文化元素,既是我國深厚歷史文化的表現,又是中華民族特有的藝術精神的表達。現代科技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給傳統文化的發展帶來了機遇與挑戰,臉譜文化的發展也迎來新的機遇。我們能夠以更加全面的視角審視臉譜的發展史,以現代化的方式認識元素符號的寓意。創新性繼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有機結合,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運用到更多的場景和領域中,使傳統文化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發揚光大。
五、結 語
陜西社火臉譜是民族產物,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今,我們首先需要對傳統文化進行科學保護,其次就是要將其傳承下去,最后就是要創新,創造與現代生活相結合的文創產品。筆者堅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在國家非常重視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今天,社火臉譜必將大放異彩。
(趙鵬濤社火馬勺臉譜工作室)
參考文獻
[1] 田榮軍.陜西社火臉譜[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2] 張西昌.寶雞社火[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
[3] 胡樂梅.臉譜在公共藝術中的應用[J].東方企業文化,2011(6):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