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廣西油茶產業快速發展。富川縣是廣西油茶主要產區之一,在油茶高產栽培技術的集成和應用方面進行了有效探索和實踐,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當前富川縣油茶高產栽培技術應用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為加強油茶高產栽培技術應用,提高油茶的產量和品質,實現油茶產業可持續發展,深入分析了富川縣油茶高產栽培技術應用中存在的良種選育技術應用缺乏系統性和規范性、容器育苗和機械化定植技術應用存在局限、水肥配套技術體系建設不完善、修剪整形技術應用不規范等問題,并提出了建立現代化良種選育體系、加強容器育苗和機械化定植技術示范推廣、完善水肥配套技術體系、制訂修剪整形技術規程等對策。
關鍵詞 油茶;高產栽培技術;廣西富川縣
中圖分類號:S794.4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0.077
近年來,隨著油茶產業的快速發展,廣西油茶產量和效益不斷提高。富川縣作為廣西油茶產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油茶高產栽培技術的集成和應用,對推動當地乃至廣西油茶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筆者分析富川縣油茶高產栽培技術應用中存在的關鍵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以期為富川縣乃至廣西油茶高產栽培技術的改進和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1 油茶高產栽培技術概述
富川縣油茶高產栽培技術具體可歸納為良種選育技術、容器育苗技術、機械化定植技術、水肥配套技術及修剪整形技術等5個方面[1]。其中,良種選育技術是油茶高產栽培的基礎和前提。良種選育主要包括優樹選擇、嫁接繁育等環節,通過一系列科學完善的技術措施,為油茶高產栽培提供優質種源;容器育苗技術以追求高成活率和培育壯苗為目標,對育苗容器大小、基質組成、病蟲害防治等各環節均有規范要求;機械化定植技術以油茶林相整齊、定植成活率高為目標,需要選擇適宜的株行距、定植深度等;水肥配套技術以提高肥料利用率、節水增效為目標,依托機械化灌溉與施肥設備,對灌溉水量、施肥時間、施肥種類及數量進行科學配比,實現水分和養分的精準高效供給;修剪整形技術是指通過定型修剪、整形修剪、疏花除果、促進側枝發育等技術手段,構建葉干物質累積與果實產量良好協調的油茶樹冠。
2 存在的問題
2.1 良種選育技術的應用缺乏系統性和規范性
盡管富川縣在油茶良種選育方面已初步建立了油茶優樹選擇、嫁接繁育等技術體系,但在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優樹選擇標準制定、嫁接繁育設施建設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仍不足,導致種子選育工作缺乏系統性和規范性。以富川縣石家鄉為例,該鄉擁有豐富的油茶種質資源,多株油茶古樹的樹齡在300年以上,為油茶優樹選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但由于缺乏必要的保護和研究,部分油茶古樹受到自然災害和人為破壞,已經瀕臨死亡[2]。同時,在優樹選擇過程中,由于缺乏科學完善的評價標準和方法,部分優樹選擇偏重經驗判斷,遺傳性狀不夠穩定,優良基因難以有效傳遞。此外,富川縣進行油茶嫁接繁育的主體以小規模、分散化的農戶和種植大戶為主,現代化嫁接繁育設施匱乏,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繁育出的苗木質量難以保證。
2.2 容器育苗和機械化定植技術應用存在局限
在富川縣油茶栽培中,容器育苗和機械化定植技術的應用仍存在諸多局限性。1)由于油茶容器育苗技術投入較高,大多數農戶和中小規模油茶種植基地無法承擔,導致容器育苗技術普及率較低。據統計,富川縣油茶容器育苗面積僅占總育苗面積的27.5%。同時,目前富川縣油茶育苗容器種類和規格單一,主要為直徑16 cm、深18 cm的塑料容器,無法滿足不同品種和苗齡油茶的育苗需求[2]。2)在機械化定植技術應用方面,富川縣80%以上的油茶基地仍在采用人工定植,機械化水平較低。主要是因為部分油茶基地位于山區、盆地,定植機械無法適應地形;定植機械操作人員技能水平參差不齊,易出現株行距、定植深度不均勻等問題,影響油茶后期生長發育。
2.3 水肥配套技術體系建設不完善
目前,富川縣部分油茶基地在水肥配套技術體系建設上還存在明顯不足[3]。例如,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應用不廣泛,未能實現不同種植年限、品種及土壤肥力條件下的精準化施肥;微灌技術和滴灌技術普及率較低,仍停留在傳統施肥和地表灌溉階段,灌水與施肥無法精確配合,導致土壤養分無法高效利用,水肥利用率較低。以富川縣古城鎮茶源千畝油茶基地為例,該基地未建立科學合理的微灌系統,灌溉方式主要為地表漫灌,灌水量難控制,易造成養分淋溶和土壤次生鹽漬化[2]。研究表明,微灌條件下控制土壤含水量為65%~75%,有利油茶生長發育并顯著提高油料產量和品質。而土壤過濕或過干均會影響油茶成活率,降低油茶產量和品質。統計數據顯示,2019—2021年,富川縣新增及改造的微灌、滴灌農田面積占總面積的比例仍不足23%,這一現狀暴露出該縣在油茶栽培中應用水肥一體化技術體系方面存在的局限性,進而制約了油茶產量和品質的提升[3]。
2.4 修剪整形技術應用不規范
富川縣部分油茶基地在修剪整形技術應用上存在諸多不規范現象,主要表現為修剪時機和強度把握不當,未建立系統化的修剪技術規程;部分基地為促進油茶枝條旺盛發育,過早實施修剪,甚至在油茶開花前進行大面積整形修剪,這不僅影響油茶開花結果,也易導致樹勢衰弱;個別基地為追求油茶高產,連續多年疏花除果過少,樹冠密度大,導致枝條老化衰弱嚴重,不利于油茶產量的持續提升。以富川光照油茶種植家庭農場為例,該基地2019—2021年每667 m2油茶產量穩定在320 kg,屬高產水平[4]。但調查發現該基地80%以上油茶樹過度疏花除果,導致樹冠枝條老化嚴重,分枝數量減少,當年新梢率低于45%,嚴重影響油茶高產的可持續性。同時,該基地缺乏系統化的修剪技術規程,作業人員通常根據經驗自行確定修剪部位、強度、次數等,存在修剪質量參差不齊、難以復制推廣的問題。因此,規范應用油茶修剪整形技術,制訂科學系統的修剪技術規程,是保障油茶高產栽培的重要舉措。
3 對策
3.1 建立現代化良種選育體系
為有效破解當前富川縣油茶良種選育技術應用中存在的問題,急需采取系統性措施,加快構建現代化良種選育體系。1)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強化油茶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富川縣應充分利用現有的油茶種質資源優勢,開展種質資源系統調查和收集,建立種質資源數據庫和保護區,并采取就地保護、異地保存、組培快繁等措施,對珍稀瀕危種質資源進行搶救性保護,擴大優質種質資源的保存量。在此基礎上,聯合科研院所,利用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等現代生物技術,對油茶種質資源進行系統鑒定和評價,揭示油茶優良性狀的遺傳機制,為優樹選擇和新品種選育提供理論指導。2)富川縣要加快建設現代化油茶良種繁育基地,提高嫁接繁育水平。充分利用現代設施農業技術,建設集育苗工廠化、嫁接自動化、管理智能化于一體的油茶良種繁育中心,形成技術集成配套、管理規范高效的繁育體系。同時,要大力引進和培養專業技術人才,重點攻關嫁接快繁等關鍵技術,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通過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和現代化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強化科技支撐,富川縣必將在油茶良種選育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3.2 加強容器育苗和機械化定植技術示范推廣
1)為推廣應用油茶容器育苗技術,建議在富川縣重點培育一批技術示范基地。優先選擇設施齊全、技術力量雄厚的縣級油茶育種場,建設1~2個高標準油茶容器育苗技術示范基地,在示范基地建立標準化容器育苗工廠,降低容器育苗的成本,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模式,不斷提高油茶容器育苗技術普及率。2)根據不同油茶基地的實際情況,開發不同型號的育苗容器,研發配套的多功能油茶育苗管理機械,實現育苗全過程機械化、信息化管理,以滿足不同品種和苗齡油茶育的苗需求。3)針對位于山區、盆地的油茶基地地形不佳的問題,因地制宜研制開發懸掛定植機、淺溝定植機等定植機械,并建立機械化定植技術培訓和考核評價體系,采取技術培訓、現場指導等形式,大力培養油茶機械化定植的操作人才,建立考核評價機制,嚴格過程質量控制,確保培訓效果,為油茶機械化定植技術的全面推廣應用奠定基礎[5]。
3.3 完善水肥配套技術體系
為解決當前富川縣油茶栽培中水肥配套技術體系不完善的問題,可從以下3個方面著手。1)大力推廣測土配方精準施肥技術。在油茶基地每3年開展1次土壤檢測,測試養分狀況和肥力水平,并配套引進肥料定額配置系統,根據不同品種、樹齡、土壤肥力水平進行精準施肥,實現對主要營養元素的精準供給,提高肥料利用率。2)積極擴大微灌和滴灌面積比例。在油茶基地建設過程中,將微灌和滴灌設施作為標準配置,實現主要油茶基地100%覆蓋。并通過院士專家工作站、農技推廣中心等,組織技術培訓,解決作業人員操作技能不足的問題。3)建立信息化監測和決策系統。在油茶基地建設土壤水肥監測系統,采用傳感器、數據鏈路和變量速率技術,實現對土壤水肥狀況的精準監測。依托監測數據,配套開發水肥調控決策系統,實現對灌溉量、溶肥比例等參數的科學調控,有效提高水肥利用效率。通過技術示范、培訓指導和信息化建設,加快構建水肥一體化技術體系,為富川縣乃至廣西油茶產量的提高奠定堅實基礎。
3.4 制訂修剪整形技術規程
為規范油茶修剪整形技術在富川縣油茶基地的應用,建議制訂科學系統的油茶修剪整形技術規程。1)根據不同品種、樹齡油茶的生長特性、光合作用規律等,確定適宜的修剪時機、部位和強度,并編寫修剪技術規程。例如,明確中齡油茶樹修剪以促進側枝發育為主;結果期油茶樹冠以保持45%以上一年生新梢為宜;避免開花前修剪等。2)在修剪部位選擇、切削面處理、工具消毒等環節制訂標準操作流程,嚴格質量控制。同時,對作業人員進行培訓考核,評定技術水平,確保修剪質量。另外,建立修剪操作數字化記錄系統,作業人員利用智能終端實時上傳修剪數量、部位、圖樣等數據,后臺自動生成修剪規程與實際作業的差異分析,為修剪質量評價提供依據。3)在油茶修剪后及其主要生長階段開展樹勢監測,評價修剪對樹勢、發芽、生長的影響,并作為修剪規程優化更新的依據,最終形成修剪技術規范體系,有效指導修剪整形技術的應用。
4 結語
通過深入分析富川縣油茶高產栽培技術應用存在的問題,發現富川縣油茶栽培中的良種選育技術應用、容器育苗技術應用、機械化定植技術應用、水肥配套技術應用及修剪整形技術應用均存在一些不足。對此,提出了建立現代化良種選育體系、加強容器育苗和機械化定植技術示范推廣、完善水肥配套技術體系、制訂修剪整形技術規程等對策。這些策略的實施,將有效提高富川縣乃至廣西油茶高產栽培技術的整體應用水平,使油茶高產栽培技術更加系統化、規范化、精準化,增強油茶高產可持續性,為油茶產業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參考文獻:
[1] 李芝茹,吳曉峰,張麗平,等.油茶種苗技術裝備研發現狀及對策研究[J].林業機械與木工設備,2024,52(1):60-63.
[2] 王志超,何之龍,陳永忠,等.油茶‘湘林210抗干旱特性研究[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24,44(1):37-48.
[3] 楊天俊,龔倩.恩施市:油茶結出“致富果”產業盛開“幸福花”[N].恩施日報,2024-01-16(3).
[4] 趙吉曉,王雯,焦志鋒,等.油茶果皮基碳材料的制備及其在超級電容器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化工,2024,44(2):118-124.
[5] 余振東,呂琪,馬錦林,等.不同供磷水平對香花油茶幼苗生理和葉綠素熒光特性的影響[J].廣西林業科學,2023,52(6):687-693.
(責任編輯:張春雨)
作者簡介:朱齊欽(1977—),大專,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技術研究。E-mail:13100545010@163.com。